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川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川教版(1)

《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初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掌握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研究清朝前期普遍推广和种植的高产作物,合作探究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手工业和商业
教学难点:对手工工场特点、实质的理解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每年都有游客来观赏乔家大院的建筑,品味晋商文化,想象晋商的富有。

晋商的主要活动有哪些?与之匹敌的商帮叫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清朝前期普遍推广和种植的高产作物有哪些?
探究点二: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问题?
探究点三:清朝手工工场的特点、实质及生产过程?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川教初中历史七下《6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word教案 (4)

川教初中历史七下《6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word教案 (4)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学习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隋朝,定都,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他于年派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后,勤勉治国,锐意改革,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暴政导致亡国。

618年残暴的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太原留守李渊在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三)“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

李世民就是,他遵从“”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推行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使唐朝出现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

2.重用能臣是国家兴盛的原因之一。

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谏臣是,被称为“房谋杜断”的两位大臣分别是、。

3.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负责审议的是省,负责决策的是省,在省之下设六部。

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2、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有哪些?【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探究问题二: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当堂检测】1.隋朝军队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589年 C.626年 D.618年2.隋文帝时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3.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A.秦朝 B.汉朝 C.晋朝 D.唐朝4.下列对隋朝与秦朝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短命王朝 B.都城都在长安 C.都因暴政而亡 D.都是统一王朝5.隋文帝的最大业绩是()A.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C.改革行政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D.减轻赋税徭役,大力发展农业6.唐太宗与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轻徭薄赋②改革行政机构③虚心纳谏④重视选拔人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课后反思】【课后训练】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明清两代的统治措施,以及对外交流、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明清两代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深入剖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两代的统治措施,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两代的统治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2.教学难点: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案例分析法: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明清两代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清两代的统治措施,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教材(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隋统一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水平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概括水平;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趁势;领悟国家统一以及准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理解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贞观之治”。

难点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教学后记】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水平和方法: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升学生的归纳,比较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与鉴赏水平;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协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准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开元盛世”。

难点是评价武则天。

【教学步骤】【教学后记】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得时间和标志,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其进步作用。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5课《印刷术、指
南针与火药》教案川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认识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体会活字印刷术的优点的创新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向世界的传播
教学难点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对世界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6课《建筑奇观》
教案川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赵州桥;了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概况,影响,知道明长城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2、过程与方法:观察赵州桥的图像资料,了解它的基本设计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 10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0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案 川教版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课名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教材版本川教版册次章节七册课时一课时年级七年级学习者分析根据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认从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知水平、综合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因此,在讲课中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记住明清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和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通过材料和图片分析理解明清两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和影响教学准备学案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一、自主学习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全文)(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1、明朝建立:1368年_______在_______(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①政治上:朱元璋废除_______和______,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跟踪指导,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_______处理。

明成祖时,设立_______,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特务统治:利用_______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③文化上:用_______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④思想上:_______,加强思想控制。

(二)、清朝建立与君权的加强:1、1616年_______统一女真族,建立金国,史称_______。

皇太极改女真为_______。

1636年_______在_______ (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

1644年_______迁都北京。

2、_______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川教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3分钟)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

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1)<<三国演义>>罗贯中(2)<<水浒传>>施耐庵(3)<<西游记>>吴承恩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书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书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书(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书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三个点是确定目标、导向目标、评估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还可以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武则天、唐玄宗任用贤才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通
过了学生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开元盛世"
二、难点:评价武则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回忆"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1、"贞观之治"时代的皇帝名字叫什么?他治理的时期为什么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盛世?
2、请你对这个李世民做出评价?
学生回答:
1、答:李世民,他治理的时候是因为:一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

唐太宗认识到秦朝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汉朝衰于汉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隋炀帝的暴虐。

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

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的道理。

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

二是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

入教材中唐太宗五个方面的治国政策。

三是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

四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所以可以达到盛世。

2、答: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教师指出:"唐朝历史上有两个证明的盛世时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盛世即"贞观之治",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朝的第二个盛世"。

二、女皇武则天
学生阅读P8——P9内容回答教师问题:
1、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名字叫什么?她的国号是什么?她是从谁的手里拿到皇帝位置的?
学生:武则天、周、唐高宗的手里拿到的皇帝的位置。

2、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这个内容: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学生:略
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的结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的期间,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武则天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不可避免地有她武断、腐化的一面,这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矛盾,但从总体上来看,她仍不失为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指导学生从书上找出她的政策好的方面,找出她的不利治理的方面。

)教师归纳小结:
武则天的政绩:政治方面:第一、打击旧的士族势力。

第二、发现、重用有才干的人。

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主要表现在:
(一)亲自编订并颁发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二)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开
垦荒地。

(三)下令减免赋役。

武则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的局限性:为巩固统治采取残酷手段,崇尚佛教,耗费大量钱财。

三、"开元盛世"
教师先叫学生看第一自然段,然后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书上说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主要年号。

李隆基等上皇位的时间是712年,这个时期以"先天"作为年号;713年改年号为"开元";到742年又改年号为"天宝"。

712年——741年是唐玄宗统治的前期,所以说"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学生归纳: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一)重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

(二)重视农业。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兴修水利③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

④废除酷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抑制奢侈。

完成老师提供的表格:
唐太宗、唐玄宗政绩表
统治者
经济
政治等
结果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力推行以实
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1、重视纳谏
2、选贤用能
3、减轻刑法
4、重视教育
5、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清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等办法。

1、积极纳谏
2、选贤用能
3、减轻刑法
4、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局面形成
学生在填写了以后教师进行讲评:这个表只是根据课本中的内容罗列的。

唐太宗、唐玄宗的政绩并不只是表中这些,还有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等。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小结:"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二)唐玄宗本人的才能;(三)唐玄宗采取
的措施的正确性;(四)人民的辛勤劳动。

四、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另外一个方面引导他们从图中获取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达的信息。

教师总结本课:经过唐玄宗的治理,唐朝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唐朝近百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唐朝发展的黄金时期。

作业布置:1、评价武则天 2、请你说说"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板书设计: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名字叫什么?她的国号是什么?她是从谁的手里拿到皇帝位置的?
2、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2、唐玄宗、唐太宗比较(表格出现)
3、"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

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
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