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文注释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

《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

《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1、《毛诗》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东汉郑玄《毛诗传》宋朱熹《诗集传》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清陈奂《诗毛诗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2、《论语》魏何晏《论语集解》宋邢昺《论语疏》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3、《孟子》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宋孙奭《孟子疏》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4、《庄子》晋郭象《庄子注》唐成玄英《庄子疏》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5、《尔雅》晋郭璞《尔雅注》宋邢昺《尔雅疏》6、《史记》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7、《春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8、《孝经》唐李隆基《孝经注》宋邢昺《孝经疏》9、《楚辞》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朱熹《楚辞集注》10、《尚书》西汉孔安国《尚书传》唐孔颖达《尚书正义》11、《文选》唐李善《文选注》“五臣”《文选注》12、《周易》魏王弼、韩伯康《易注》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13、《周礼》东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疏14、《礼记》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15、《仪礼》东汉郑玄《仪礼注》唐贾公彦《仪礼疏》16、其他晋郭璞《方言注》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清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俞樾《古书疑义举例》17、十三经:诗书易(《诗经》《尚书》《周易》);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18、训诂术语:诂、释、传、注、笺;章句、集注、疏、正义、集解、释文、补注19、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20、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

文言文翻译_注释

文言文翻译_注释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这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注释: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处指孔子。

2. 学:学习,指获取知识和修养。

3. 时:适时,按照适当的时间。

4. 习:复习,温习已学的知识。

5. 说(yuè):通“悦”,高兴,愉快。

6. 朋:志同道合的人,朋友。

7. 远方:指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

8. 乐:快乐,愉悦。

9. 不愠(yùn):不生气,不恼怒。

10.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在这里谈论了学习、交友和待人接物的态度。

首先,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之后及时复习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这表明孔子认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巩固和提升的。

其次,孔子提到了朋友的重要性。

他认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这反映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他对于友谊的珍视。

最后,孔子讲述了对待他人的态度。

他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应该生气,这体现了一种宽容和谦逊的君子之风。

孔子在这里提倡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即不计较他人的无知,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总结:《论语》中的这段话,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人际交往和道德修养的启示。

孔子通过这段话,传达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思想:1.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和巩固。

2. 友谊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珍惜和培养。

3. 在与人交往中,要有宽容的心态,不计较他人的无知。

这段话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1、“谓之京城大叔。

”大太:极大。

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避开。

3、“姜氏何厌之有?”厭饜:满足。

4、“食舍肉。

”(今仍作“舍”)舍捨:放开。

5、“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嘗嚐:(今皆简化为“尝”)吃。

6、“佗邑唯命。

”佗他:别的。

异体字:“不义不暱。

”暱昵:亲昵。

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惊姜氏”2、无生民心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于动词18、今京不度。

度,合法度。

19、隧而相见。

隧,挖隧道。

本义和引申义1、邑:本义,人所聚居之地,大小不一。

本篇中“制,岩邑也”、“佗邑唯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等句中的“邑”都用其本义。

2、都:本义,大邑。

本篇中“都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说的都是比国都小的都。

3、鄙:本义,边邑。

“西鄙”、“北鄙”是本义,引申出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

4、毙:本义,倒下。

“射其右,毙与车中。

”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

5、及:本义,赶上。

“故不能推车而及”。

本课中“无庸,将自及”指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

6、啟;简化“启”本义,开门。

课文“夫人启之”是说武姜准备替共叔段打开城门作内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2)古代的国通指国都。

是现代所没有。

2、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都指都邑的城墙。

3、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读四声时,全为古义,指兵车。

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

本文“大叔完聚”。

“完”指修葺城墙,是现代所没有。

而现代的“完毕”、‘完了’是古代所没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1、君何患焉?(您对这件事还担心什么呢)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宾语用代词“之”复指3、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4、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其他句式双宾结构1、无生民心。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望采纳!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初中文言文课下注解

初中文言文课下注解

人教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llr)童趣(沈复)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徐:慢慢地。

唳:鸟鸣。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弘毅:强毅。

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山市(蒲松龄)邑:县。

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恒,经常。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顾,看。

近中:近处。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飞甍:飞檐。

甍,屋檐。

始悟:才明白。

未几: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高垣,高墙。

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城郭:竟然像一座城市。

居然,竟然。

城郭,城市。

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

堂若者:有的像厅堂。

堂,厅堂。

坊若者:有的像街巷。

坊,街巷、店铺。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莽莽然:这里形容尘土之大。

莽莽,广大。

依稀:隐隐约约。

乌有:没有。

乌,同“无”。

危楼:高楼。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裁:同“才”。

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凭: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

市肆:集市。

肆,店铺。

《世说新语》两则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文言文逐句注释翻译

文言文逐句注释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1. 子:指孔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3. 不器:器,指具体的事物,此处比喻局限于某一领域,没有广泛的才能和知识。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注释:1.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

2. 赐也:赐,子贡的字,这里表示谦称自己。

3. 何如:怎么样。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注释:1. 女:同“汝”,你。

2. 以予为:认为我。

3. 多学而识之者:指广泛学习并能记住的人。

翻译: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一个广泛学习并能记住的人吗?”子贡对曰:“然,非与?”注释:1. 对:回答。

2. 然:是的。

3. 非:不是。

翻译: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注释:1. 一以贯之:用一个原则贯穿始终。

翻译: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原则贯穿始终。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同上文。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子贡曰:“然则夫子之学,亦伤其多学而识之者与?”注释:1. 然则:既然这样。

2. 伤:担心,忧虑。

3. 亦:也。

翻译:子贡说:“既然这样,那么夫子的学问,也担心是广泛学习并能记住的人吗?”子曰:“非也,予欲无言。

”注释:1. 欲:想要。

翻译:孔子说:“不是的,我想保持沉默。

”子贡曰:“然则夫子欲何言?”注释:1. 何言:说什么。

翻译:子贡说:“那么夫子想要说什么呢?”子曰:“予欲无言。

”注释:同上文。

翻译:孔子说:“我想保持沉默。

”。

古代汉语要背的课文

古代汉语要背的课文

古代汉语要背的课文1. 原文。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人叛大叔段,大叔段逃入鄢,公伐鄢。

五月辛丑,大叔段出奔共。

-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食,请君赐小人之母。

”公曰:“尔有母遗,羡慕!”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以故,且悔之。

颍考叔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入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2. 背诵要点。

- 人物关系:郑庄公、共叔段、武姜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武姜对两个儿子截然不同的态度。

- 字词理解:“寤生”“亟请”“都城过百雉”“贰于己”“完聚”等字词的含义。

- 叙事结构:事件的发展脉络,从共叔段的扩张到庄公的应对,再到最后的结局。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山鬼》若有人:指山鬼。

阿,山的弯曲处。

被:披。

薜荔:蔓生香草。

带:动词,系带。

女罗:即兔丝。

睇:dì斜视。

宜:合适,合宜。

子:山鬼自称。

窈窕:美好的样子。

从:zîng,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文貍:有花纹的野猫。

辛夷:香木名。

结:编结。

桂旗:用桂树的树枝做旗帜。

石兰、杜衡(马蹄草):香草名。

芳馨(香):代指芳香的花草。

遗:wâi:赠。

所思:指山鬼所思念的人。

篁:大的竹林。

表:特出地。

容容:云飘动的样子。

杳:yǎo,昏暗。

羌:语气词,为《楚辞》所特有。

雨:yǜ,下雨。

庄子送葬[1] 莊子:莊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惠子:惠施,戰國時期宋國人,曾做過梁惠王的相。

[3] 顧:回頭看。

《說文·頁部》:“顧,還視也。

從頁,雇聲。

”[4] 郢:地名,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堊:白堊,一種白色的土,古代用來作塗料。

《說文·土部》:“堊,白涂也。

從土,亞聲。

”慢:通“漫”,“漫”的本義是淹沒,引申表示遮蓋。

這裏用的是其引申義。

[9] 雖然:盡管如此。

[10] 質:這裏指砍斫的對象,這種意義是從“箭靶”義引申出來的。

“質”表示箭靶義如“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荀子·勸學》)。

[11] 夫子:指惠子。

[12] 無以爲質矣:沒有誰可以作(辯論的)對象了。

[13] 無與言之:沒有誰可一起談論(了)。

北溟有魚[1] 北冥:這裏指北方的大海。

按:《說文·冥部》:“冥,幽也。

從日,從六,冖聲。

”本義是幽闇,引申表示幽深、深遠。

海水浩瀚而幽深,故亦稱冥。

舊說“冥”通“溟”,非。

《說文·水部》:“溟,小雨溟溟也。

”本義是細雨濛濛,並不表示海的意思。

[2] 鯤:音kūn。

[3] 其:代詞。

指代“鯤之大”。

[4] 化:變化。

《說文·匕部》:“化,教行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课文注释《山鬼》若有人:指山鬼。

阿,山的弯曲处。

被:披。

薜荔:蔓生香草。

带:动词,系带。

女罗:即兔丝。

睇:dì斜视。

宜:合适,合宜。

子:山鬼自称。

窈窕:美好的样子。

从:zîng,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文貍:有花纹的野猫。

辛夷:香木名。

结:编结。

桂旗:用桂树的树枝做旗帜。

石兰、杜衡(马蹄草):香草名。

芳馨(香):代指芳香的花草。

遗:wâi:赠。

所思:指山鬼所思念的人。

篁:大的竹林。

表:特出地。

容容:云飘动的样子。

杳:yǎo,昏暗。

羌:语气词,为《楚辞》所特有。

雨:yǜ,下雨。

庄子送葬[1] 莊子:莊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惠子:惠施,戰國時期宋國人,曾做過梁惠王的相。

[3] 顧:回頭看。

《說文·頁部》:“顧,還視也。

從頁,雇聲。

”[4] 郢:地名,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堊:白堊,一種白色的土,古代用來作塗料。

《說文·土部》:“堊,白涂也。

從土,亞聲。

”慢:通“漫”,“漫”的本義是淹沒,引申表示遮蓋。

這裏用的是其引申義。

[9] 雖然:盡管如此。

[10] 質:這裏指砍斫的對象,這種意義是從“箭靶”義引申出來的。

“質”表示箭靶義如“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荀子·勸學》)。

[11] 夫子:指惠子。

[12] 無以爲質矣:沒有誰可以作(辯論的)對象了。

[13] 無與言之:沒有誰可一起談論(了)。

北溟有魚[1] 北冥:這裏指北方的大海。

按:《說文·冥部》:“冥,幽也。

從日,從六,冖聲。

”本義是幽闇,引申表示幽深、深遠。

海水浩瀚而幽深,故亦稱冥。

舊說“冥”通“溟”,非。

《說文·水部》:“溟,小雨溟溟也。

”本義是細雨濛濛,並不表示海的意思。

[2] 鯤:音kūn。

[3] 其:代詞。

指代“鯤之大”。

[4] 化:變化。

《說文·匕部》:“化,教行也。

從匕(huà),從人,匕亦聲。

”又:“匕,變也。

從到(倒)人。

”段玉裁注:“凡變匕,當作匕;教化當作化……。

今變匕字盡作化,化行而匕廢矣。

”按:據《說文》及段注,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1] 梁孝王:劉武,漢文帝子,封於大梁,後徙封於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國號梁,卒諡孝王。

[2] 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文學家,成都人。

[3] 無以:沒有辦法。

自業:自營,自己養活自己。

業:事業,從事。

[4] 素:時間副詞。

一向。

臨邛:地名。

在今四川省邛崍市。

相善:交好。

[5] 久宦遊不遂:長期遊歷學習做官卻不成功。

宦:學習做官的事務。

遂:成,成功。

[6] 過:造訪。

[7] 都亭:臨邛縣接待賓客的旅館。

[8] 繆:情狀副詞。

假裝。

[9] 朝:這裏是“拜見”的意思。

[10] 尚:副詞。

尚且。

[11] 愈益:同義副詞連用。

更加。

謹肅:恭謹尊敬。

[12] 爲具:准備飯食、酒肴。

具:飯食、酒肴。

[13] 並:情狀副詞,一起,共同。

[14] 謁:拜訪,這裏是“前去邀請”的意思。

[15] 自:情狀副詞。

親自。

[16] 彊(qiǎng):情狀副詞。

勉強。

[17] 盡:範圍副詞。

都。

傾:傾倒。

[18] 竊:謙敬副詞。

私下。

[19] 以自娛:以琴自娛。

“以”後省略了賓語。

[20] 鼓:彈奏。

一再:一二。

行(xíng):表示曲子的量詞。

首。

[21] 新:時間副詞。

剛,剛剛。

[22] 相重:互相推重。

相:情狀副詞。

互相。

[23] 挑(tiǎo):挑逗,引誘。

[24] 之:前往。

[25] 從車騎(jì):有隨從車馬相伴。

從:跟從。

這裏是“使……跟從”的意思。

[26] 雍容閒(xián)雅:從容大度高貴不凡。

“閒”後寫作“嫺”,一作“嫻”。

都(dū):美好,漂亮。

[27] 竊:情狀副詞。

偷偷地。

[28] 不得當:不得便利。

[29] 通殷勤:傳遞深摯情意。

殷勤,也作“慇懃”,叠韻聯綿詞。

情意深摯的樣子。

[30] 徒:程度副詞。

僅,只。

一說:徒,空。

則爲情狀副詞。

[31] 至:程度副詞。

極其,特別。

不材:不才。

意思是不成器、沒有出息。

[32] 終:時間副詞。

終究,最終。

[33] 久之:意思是“過了一些時候”。

[34] 第:連詞。

如果。

俱:情狀副詞。

一起。

如:前去,前往。

[35] 從:介詞。

向。

昆弟:兄弟。

假貸:借貸。

[36] 猶:也,仍。

足:能可助動詞。

可以,能夠。

爲生:過活。

[37] 鑪:釀酒的爐子。

[38] 身自:同義情狀副詞連用。

親自。

著:穿著。

犢鼻褌(kūn):一種類似三角褲衩的兜襠布,形狀像牛鼻。

[39] 保庸雜作:雇用來打雜的人。

一說:與保庸雜作,與打雜的人一起勞作。

滌(dí):洗刷。

[40]恥之:爲他們(的行爲)感到羞恥。

[41] 爲(wâi):因爲(這件事)。

杜:堵塞。

這裏是“關閉”的意思。

[42] 更:情狀副詞。

交替,一個接一個地。

[43] 故:時間副詞。

已經。

倦遊:倦於遊歷。

[44] 令客:(臨邛縣)令的客人。

[45] 獨:情狀副詞。

偏偏。

奈何:爲什麽。

表示反問。

相辱:屈辱他。

相:副詞。

偏指用法,這裏偏指第三人稱。

如此:到這種地步。

报任少卿书上[1] 少卿:任安,字少卿。

按:這是司馬遷寫給任安的一封信,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曾任益州刺史、監北軍使者等職。

本文見於《漢書•司馬遷傳》及《文選》,但兩種版本文字略有出入,這裏依據《漢書》,個別地方參考《文選》酌改。

因文章過長,分爲上下兩篇,以便於學習。

足下:第二人稱代詞的一種尊稱形式,可以加在人名之後,亦可以單用。

[2]曩(nǎng)者:不久前。

辱:謙敬副詞。

表示自謙。

書:信。

[3]慎於接物: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慎重。

接物:待事,處事。

[4] 推賢進士爲務:句首承前省略了介詞“以”。

將推舉賢才能士作爲自己的責任。

賢:指賢才。

[5] 意氣:指來信的情辭語氣。

勤勤懇懇:勤懇的重疊形式。

非常殷切誠懇的樣子。

[6] 若:語氣副詞。

表示估量語氣,仿佛,好像。

望:抱怨。

僕:第一人稱的一種謙稱形式。

相师:遵从你。

相:指代性副词。

偏指第二人称。

流俗:世俗。

按:本句《漢書》作“若望僕不相師用,而流俗人之言”,今據《文選》改。

[7] 罷(pí)駑:比喻才能低下。

罷:通“疲”。

駑:劣馬。

嘗:時間副詞。

曾經。

側聞:謙辭。

在一旁聽到。

長者:年高德劭的人。

遺風:傳下來的風範。

[8] 顧:連詞。

表示轉折。

不過,只是。

身殘:指身受宮刑。

處穢:處於汙穢之地。

指身受宮刑,形同宦豎,爲他人所不齒。

[9] 見尤:被指責。

見:表示被動的助動詞。

被。

尤:過錯。

這裏用作動詞,指責,責備的意思。

[10] 想有所增益卻反而會有所損害。

意思是說:像自己這樣受過刑的人,不可能給別人帶來好處,祇會給別人帶來禍害。

[11]是以:連詞。

因此。

抑鬱:壓抑苦悶。

無誰語:沒有誰能夠交談。

[12] 爲誰去做呢,又讓誰聽從呢?誰、孰:分別作介詞“爲”和動詞“令”的賓語,前置。

[13] 鍾子期、伯牙:都是春秋時期楚國人。

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是最能欣賞理解他的琴音的人,兩人成了知己。

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認爲世上再沒有知音,於是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

事見《呂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湯問》。

[14] 何則:爲什麽呢?則:疑問語氣詞。

[15] 知己:理解自己。

這裏指理解自己的人。

說:同“悅”,喜悅。

容:容貌。

這裏用作動詞,裝飾、打扮的意思。

[16] 大質已虧缺:身體已遭受宮刑。

已:時間副詞。

已經。

大質:指身體。

[17]雖:即使。

材:同“才”,才能。

隨、和:隨侯珠與和氏璧,都是春秋時期特別貴重的寶物,後來常用以比喻人的才能。

[18]由、夷:許由和伯夷。

許由傳說是堯時人。

相傳堯曾把君位讓給他,他逃到箕山下種田自食。

後來堯又請他作九州的長官,他卻跑到潁水邊去洗耳,表示不願聽從。

伯夷:見《伯夷目不見惡色》注釋[1]。

古人認爲許由和伯夷是品德高尚的典範。

[19]終:時間副詞。

終究,最終。

榮:榮耀。

[20]適:副詞。

恰恰。

足以:助動詞。

會,可能。

發笑:引起(別人的)恥笑。

自點:自己玷汙自己。

點:黑點。

這裏是汙染、玷汙的意思。

[21]書辭:書信的言辭。

指對方的來信。

[22]會:時間副詞。

適逢,正趕上。

東:方位名詞作狀語,這裏是“向東方”的意思。

上:皇上,指漢武帝。

這裏指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戾太子發動叛亂後,武帝自甘泉宮(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回到長安。

長安在甘泉宮之東南方向。

[23]迫賤事:迫於賤事,被低賤的事務纏住。

賤:謙詞。

[24]相見日淺:指見面的機會少。

[25]卒卒(cù):通“猝猝”,倉促急迫的樣子。

須臾:片刻,一會兒。

閒(xián):空閒。

竭:竭盡。

這裏指完全說出來。

指意:心意。

指:同“旨”,意旨。

[26]抱:懷有。

這裏指“被判決”的意思。

不測之罪:指被判腰斬。

不測:指沒有料想到。

按:據《漢書•劉屈氂傳》,戾太子叛亂,任安時任監北軍使者,戾太子命令他發兵助亂,任安接受了太子的令節,但是沒有發兵。

武帝平叛後以任安接受了太子令節而處以腰斬之刑。

[27]涉旬月:過一個月。

旬:滿,周匝。

旬月:滿一個月。

迫:靠近,接近。

季冬:冬季的第三個月,即夏曆十二月。

漢代法律規定,十二月處決犯人。

[28]我又即將隨從皇上到雍去。

薄:迫。

指接近去雍的日子。

上上:第一個“上”指皇上,第二個“上”爲動詞,前往。

雍:地名.在今陝西省鳳翔縣南。

那裏築有祭五帝的壇。

據《漢書•武帝紀》,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春正月武帝到雍。

[29]擔心你突然死去。

卒(cù)然:猝然,突然。

卒:通“猝”。

不可諱:不能避忌。

這是委婉的說法,指任安被處死。

[30]是:連詞。

那麽。

終已:同義副詞連用。

最終。

舒:伸展,抒發。

憤懣:同義詞連用。

苦悶。

曉:使知道,告知。

左右:指任安。

不直稱對方,而稱對方左右的人,表示尊敬。

[31]長逝者:永遠離開的人,指死去的人。

這裏指任安。

私恨:私下的遺憾。

恨:遺憾。

[32]請:表敬副詞。

請允許我。

陳:陳說。

固陋:頑固鄙陋。

這裏指頑固鄙陋的想法。

[33]闕然:時間相隔很久的樣子。

報:回答,回信。

幸:謙敬副詞。

表示自謙。

過:責怪。

[34]智之府:聰明智慧的源泉。

府:古代貯藏財物的地方,這裏指聰明智慧的根源。

[35]愛:仁愛,同情。

施:施舍。

端:開端,起點。

[36]取予:獲取和給予。

符:符信,憑證。

這句意思是說:從獲取或者施予方面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人的道義品德。

[37] 決:決斷。

這句話意思是說:看一個人對待恥辱的態度,可以判斷他是不是勇敢。

[38] 樹立好名聲是品行的最高准則。

極:頂點。

這裏指最高准則。

[39]託:寄託。

指生存。

[40]憯(cǎn):通“慘”,慘痛。

欲利:貪圖私利。

[41]痛:痛苦。

[42]醜(chǒu):羞恥,羞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