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

合集下载

【超级精美!!】最新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读懂诗歌前提:关键要素-讲透诗歌鉴赏

【超级精美!!】最新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读懂诗歌前提:关键要素-讲透诗歌鉴赏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细节信息】
二、品情语
(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却”“惟”“仍”“又”“ 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 ”“只”二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 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 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 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
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主 观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也必须要理解 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 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大家能想到哪些词语呢?
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 ”“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细节信息】
二、品情语
(二)隐性词语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借“风、天、猿、渚、沙 、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 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课程纲要
读懂诗歌前提: 关键要素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一、读懂诗歌(一)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二)联作者,知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三)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四)读注释,明暗示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五)读懂诗歌语言翻译时注意:理解词语的活用、还原错位的语序、补充省略的成分。

(1)词类活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镜”,名作动,照镜子)(2)语序颠倒: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成分省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六)借试题,巧理解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

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

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二、常见题型题型一:人物形象类(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课时05 如何读懂诗歌(四)-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

课时05  如何读懂诗歌(四)-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

王维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啼鸣。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上行走。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登上高处万家村落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澄明。
将帅、胡人、单于等)。
二、边塞征战诗——从课内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边塞征战诗——从课内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标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 内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容 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 ”“望月”“忆 ”“寄”“行”“思”等词语以及 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情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 感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 栏等。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 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 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 (1)修辞方面:
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主要有夸张、
对比、互文、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
用典等。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 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 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 标志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 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 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 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读懂诗歌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读懂诗歌

专题一读懂古诗(必备知识)——明诗意,知题材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题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能力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同时也是很多学生拉开差距的一道大题。

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现就这个问题做如何探讨。

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三大类,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以及楚辞和乐府诗;近体诗是盛行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律诗和绝句;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发展到元朝形成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中的小令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结构章法及基本特点: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中绝句按句来理解;律诗按联来把握;词:主要把握上下片来分层体会,上片主要写景(次要),下片主要抒情(主要)基本特点:情景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很多都是写景,后面基本都是对情感的深化,前后内容一般是一致的(乐景与乐情,哀景与哀情);或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乐景衬哀情的关系。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2021年整理)四看一品读懂诗歌

(2021年整理)四看一品读懂诗歌

四看一品读懂诗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看一品读懂诗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看一品读懂诗歌的全部内容。

四看一品,快速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鉴赏中,有两个考点在鉴赏命题中最为常见: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

完全可以说,这两点是必考点。

写作技巧范围很广,对技巧的考查主要还在于识别。

我们读诗,起码做到两点,一是知道它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等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容,这是建立在对诗歌语言的基本理解上的。

二是领会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鉴赏的前提,这也就无怪乎命题者对思想情感考查的重视了。

读懂诗歌,才能正确评价思想感情。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9年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联系陆游的生平和毕生心愿-—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歌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歌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
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2022/1/11
考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 言和表达技巧, 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事物形象、 景 物形象、 人物形象) 2.鉴赏作品的语言。 3.赏析表达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
2022/1/11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队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 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 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重吃起来口感苦湿,所以吩咐不要过 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 雨磨202练2/1/。11
苦笋
陆游
2022/1/11
真题回顾
2020·全国Ⅲ卷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 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考什么
2022/1/11
高考考什么
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 以意逆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5、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 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官至宝章阁待制。
6、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享年85岁。
陆游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怀才不遇 杜甫——忧国忧民 陆游——壮志难酬
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歌
《考试说明》规定,古 诗鉴赏内容包括写:什么?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怎么写?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诗歌备考的三个环节】
➢读懂 ➢鉴赏 ➢表述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 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 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 愁绪……
•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 但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读作者(生平背景)
21岁进京应试----名动京师---自请出京----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筑 建苏堤----被贬惠州----流放 儋州----遇赦病亡(65岁)。
2. 领会深层意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五读俱全”读懂诗歌
一读标题
从下面诗题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登高》 《钱塘湖春行》 《渔家傲 秋思》 《春夜喜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把握标题信息
❖(3)、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征人怨》
例(2005·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 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家的孤寂。
(4)、点明主要内容
积累历史知识
例1(2007·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例(2008·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 外郎。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 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 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 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 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 春住。 ”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 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06江苏《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 亲人之情。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 陶渊明——归园之乐 • 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 杜甫——沉郁顿挫 •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 白居易——雅俗共赏 • 李贺——奇诡变幻 • 李商隐——含蓄绰约 • 杜牧——清丽俊逸 •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积累文学常识
3、了解作者的际遇。
《秋夜纪怀》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秋暮吟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显示题材,暗示内容
如: 《鹧鸪天 送人》 《在狱咏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读作者
审作者,明时代,揣摩背景信息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 • 南朝安定男女情思 •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例2(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 盾? 为什么?(4分) •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 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 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白的诗 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 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 诗人。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 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样的 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读作者(生平背景)
1、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 途不畅。
2、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 主簿、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 派排斥。
3、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 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1. 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的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诗歌的情感 4、主要内容 5、诗歌题材,暗含内容
(1)、题目揭示内容(时间、地点、对 象、事件)
《城东早春》 《含山店梦觉作》 《 望庐山瀑布》 《春夜洛城闻笛 》
(2)表达作者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08重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