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速度160km-h市域铁路减振轨道结构形式专题研究

速度160km-h市域铁路减振轨道结构形式专题研究

1 概述研究背景适应上海市域铁路建设规划需要市域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市域铁部分地段穿越人口稠密区,振动敏感点多、减振需求高;市域铁需从起步阶段重视减振,以避免建设初期对减振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的后期治理困难。

满足市域铁路轨道减振相关技术储备的需要地铁减振较为成熟,而针对市域铁的轨道减振缺乏经验和积累;市域铁相对于地铁,轴重和速度有所提高随着速度和轴重提高:轮轨振动量值加大、频率特性有所变化;轨道平顺性、动态变形要求则更高。

传统地铁工程中所用的分级减振措施对市域铁路是否适用?技术参数和结构方案是否需优化?如何优化?均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2 相关调研分析2.1技术现状(地铁、国铁减振技术的应用、源强、不平顺及国外研究5个方面)2.1.1 Vmax≤120km/h 地铁轨道减振技术积累地铁减振轨道在不同工程条件、轨道动态平顺性要求、振动源强特性、减振轨道方案比选和具体结构设计等方面,已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总结形成了与振动预测、减振分级、减振设计、产品制造和施工等相关的一系列行业规范和地方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及2018修订版)—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结构噪声监测方法》(HJ793-2016)—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 《城轨交通(地下)列车引起住宅室内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B 31/T470—2009)(上海)至2017年底,已运营的减振轨道——钢弹簧浮置板420km、梯形轨枕300km、橡胶垫浮置板250km ……可借鉴但不宜照搬2.1 技术现状2.1.2 国铁 轨道减振Vmax ≤160km/h 客货共线 隧道内 弹性支承块 Vmax≥160km/h 客专 轨道减振 橡胶垫浮置板案例不多;未见运行及减振性能方面的更多成果资料; 无法判断设计方案及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或最优; 加之速度级与160km/h 的差异,不宜照搬。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铁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铁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铁路》编制说明一、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及编制技术依据(一)必要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铁路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来,各评价单位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至2005 年,我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7 万余公里,环境影响评价为铁路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4 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 年,全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 万公里,建成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起骨干作用的大能力铁路通道,形成快速客运网络、重载煤炭运输网络和快速集装箱运输网络。

我国将迎来铁路建设跨越式大发展时期,规划建设的铁路将体现高速、重载的特点,且建设周期短,现有的粗放型环评技术条件已不能适应铁路大发展的需求。

为反映近十几年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新的发展成果以及国家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2005 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纳入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关于下达2005 年第三批国家环境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环办[2005]61 号)中下达了工作计划,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院”)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铁路》。

(二)编制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 号)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 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声环境》(HJ/T 2.1~2.4)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9、相关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三)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管理要求、原则和技术标准,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进行了适当的转化,突出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增强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重载铁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源强取值的合理确定

重载铁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源强取值的合理确定
参考文献 :
[1] 铁道部 .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 [EB/OL]. (2013-01-09) [2014-06-16]. http:// /flfg/2013-02/20/content_2334582.htm.
[2] 钱立新 . 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 [J]. 机车电传动 , 2010(1): 3-7.
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的定义 :“重载铁路 为满足列车牵引重量 8 000 t 及以上、轴重为 27 t 及以 上、在至少 150 km 线路区段上年运量大于 4 000 万 t 三 项 条 件 中 两 项 的 铁 路 ”[1]。 本 文 所 讨 论 的 噪 声 振 动 源 强 仅适用于上述边界条件下的重载铁路线路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
境噪声等效声级影响增大 牵引质量增大,环境噪声振动增大
2 重载铁路噪声源强的合理确定
由于重载铁路与普通铁路在工程技术条件上有较大的 差别,因此其噪声源强也将有所不同。目前在铁路建设项 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中,大多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 年修 订稿)》(铁计 [2010]44 号文,以下简称铁计 44 号文)中的 相关源强参数确定。值得注意的是,铁计 44 号文中对有关
[5] 铁道部 . TB 10082—2005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S].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 社 , 2006.
[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报批稿)[R]. 北京 : 中国铁 道科学研究院 , 2011.
表 6 国内外货物列车噪声源强一览表
国家
噪声源强值 /dB(A)
工程边界条件
中国大秦铁路 [7] 美国 [8]
82
25 t 轴重列车,75 kg/m 钢轨 , 有砟轨 道,焊接长钢轨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
4、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
4、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
4、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达标分析
5、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
5、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
6、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明确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6、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1、在工程分析中,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2、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现状声源的构成及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评价要求
1、在工程分析中,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1、在工程分析中,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新建铁路沪通线上海(安亭)至南通铁路环评报告书简本

新建铁路沪通线上海(安亭)至南通铁路环评报告书简本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160~200km/h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货机
客机
牵引质量
5000t
到发线有效长
1050m,部分仅办理旅客列车的车站650m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主要工程数量
枢纽及车站
永久工程
临时工程
项目
单位
数量
项目
单位
数量
永久用地
公顷
399.63
取土场

2
车站设置
平东、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安亭、黄渡
5、地下水环境现状
工程沿线地下水水质情况总体较好,基本满足GB/T14848-93之III类水水质标准要求。
6、电磁环境现状
工程沿线村庄有线电视普及率很高,大部分居民采用有线电视或卫星天线接收,很小部分居民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根据现状监测的结果,该工程沿线电视信号场强覆盖较好,收看频道数较多,收看质量较好。
本工程未经过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本工程所经上海市、苏州市和南通市等各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均规划预留了本工程线位,推荐线位总体符合沿线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于江苏省段线位及站段选址,江苏省建设厅、南通市和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规划部门均给予确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报的工程可研文件含中确认了上海市境内的线路方案。
涵洞
座-横延米
75-1772.27
改建
公里
8.4
隧道
-延长米
0
车站

9
牵引变电所

3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工程为全线的重点控制工程,对桥位方案做了多方案研究,其中主要的设计方案有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下游3km方案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40km锡通通道桥位方案,经比选两桥位均未经过《江苏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的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法定保护区,交通运输部同意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40km锡通通道桥位方案、以及相应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因此推荐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40km桥位方案。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7.10•【文号】环办科财函〔2024〕252号•【施行日期】2024.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4〕2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有关单位,各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全国性行业组织及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的重要作用,我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其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编制《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目录》)。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领域(一)大气污染防治领域1.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玻璃、陶瓷等行业烟气深度治理技术,燃煤电厂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工业锅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术;2.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3.船舶、矿山机械等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4.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生物质等焚烧烟气净化技术;5.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技术;6.恶臭治理技术;7.扬尘等无组织排放治理技术;8.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

(二)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1.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公路交通等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2.工业行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3.建筑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4.电力生产行业与输变电系统噪声控制技术;5.新型吸声材料、阻尼材料、隔声门窗等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6.噪声与振动预测等环境规划设计技术。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噪声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如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等。

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人们的暴露时间、噪声频率和强度以及噪声源的类型。

对于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敏感场所,特别需要进行噪声环境评估,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噪声对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评估噪声环境的重要方面。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们的社交交流能力下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

此外,高噪声环境还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和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如噪声对人们的社区参与和日常活动的干扰程度。

第三,噪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评估噪声环境的重要方面。

许多动物对噪声非常敏感,高噪声环境可能干扰他们的觅食行为、繁殖和迁移等生活活动。

此外,噪声还可能改变动物的沟通和导航能力,打乱生态系统的平衡。

评估噪声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考虑动物的敏感性、暴露时间和噪声源的类型。

为了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其中包括测量噪声频率和强度的仪器,生物学和环境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

此外,还需要制定和执行噪声管制政策和规定,以减少噪声污染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总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噪声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需要考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需考虑对社交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噪声环境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遭受到的各种噪声的总体表现。

噪声环境的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噪声环境评价的等级评定和评价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为了科学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噪声等级评定方法。

具体评级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制定。

一般来说,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噪声源种类与数量:评定噪声环境时,需要统计和分析噪声源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噪声源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不同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将对噪声环境评价等级产生影响。

2.噪声水平:噪声水平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和监测来获取。

一般来说,噪声水平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评价等级也会更高。

3.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人们在噪声环境下暴露的时间长短。

噪声环境评价等级的评定中,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暴露时间情况。

4.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噪声环境的指标和标准也是评定等级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噪声环境评价标准将会给出不同的评级结果。

根据以上指标的评定和加权计算,可以得出噪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如A类、B类、C类等级,以此来反映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等级越高,表明噪声环境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二、噪声环境评价要求噪声环境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噪声环境评价要求:1.测量方法与设备的选择:评价噪声环境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噪声水平的测量。

这些方法和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噪声环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评价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一、总则(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的源强取值、预测方法和治理原则,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噪声、振动预测和防治方案的编制。

(三)铁路噪声、振动预测和治理原则除应符合本指导意见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铁路噪声源强(一)铁路噪声源强数据的获取方法铁路噪声源强数据首先应依据有关标准、规范,当缺少所需数据时,可通过声源类比测量或从有关文献资料、研究报告中获取。

(二)铁路噪声源强数据的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必须说明噪声源强数据的依据。

对于所依据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应分析说明源强数据的可靠性(如数据的测量方法、线路条件、列车类型、样本数量、处理方法等),并说明与评价项目声源类型和条件的可比性;对于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宜说明鉴定等级;对于通过类比测量获取的数据,应说明类比条件和与源强有关的测量条件及数据处理方法。

(三)铁路噪声源强的表示完整的噪声源强表示包括:声压级(A声级和频带声压级)、指向性、声源位置、参考点位置(即测量时传声器位置)和相关条件。

对于列车运行噪声源强,由于水平指向性在预测模式中已按偶极子声源考虑,故水平指向性无需说明。

本指导意见中铁路噪声源强,采用列车中段(或称中部)驶过参考点(或称受声点)时的等效A声级或等效频带声压级表示。

对应源强的线路条件、环境条件、参考点位置、测量方法应符合有关要求。

铁路噪声源强与列车运行速度有关,不同速度下的噪声源强可以利用式(1)、式(2)进行修正。

(1)式中,L pm,v——速度v时的列车中部声级,单位为dB;L pm,v0——速度v0时的列车中部声级,单位为dB;C v——速度修正量,单位为dB。

(2)式中,v——列车运行速度,单位为km/h;v o——列车参考速度,单位为km/h。

k v——速度修正系数;列车运行噪声的速度修正可以对声源源强进行修正,也可直接给出不同速度下的噪声源强值。

本指导意见以后者为主。

(四)160km/h及以下速度旅客列车噪声源强线路条件:Ⅰ级铁路,无缝、60kg/m钢轨,轨面状况良好,混凝土轨枕,有碴道床,平直、低路堤线路。

对于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表1基础上增加3dBA。

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25m,轨面以上3.5m处。

(五)客运专线动车组噪声源强线路条件:Ⅰ级铁路,无缝、60kg/m钢轨,轨面状况良好,混凝土轨枕,有碴道床,平直、路堤线路。

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25m,轨面以上3.5m处。

修正量:对于无碴轨道路堤线路及有碴轨道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表2基础上增加3dBA;对于无碴轨道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表2基础上增加6dBA。

表2 客运专线动车组噪声源强数据适时调整。

(六)普通货物列车噪声源强线路条件:Ⅰ级铁路,无缝、60kg/m钢轨,轨面状况良好,混凝土轨枕,有碴道床,平直、4m高路堤线路。

对于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表3基础上增加3dBA。

车辆条件:构造速度小于100km/h,转8 A型转向架。

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25m,轨面以上3.5m处。

(七)新型货物列车噪声源强线路条件:Ⅰ级铁路,无缝、60kg/m钢轨,轨面状况良好,混凝土轨枕,有碴道床,平直线路。

路堤1m高;桥梁11m高,简支T 型梁,盘式橡胶支座。

对于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表4基础上增加3dBA。

车辆条件:构造速度大于100km/h。

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25m,轨面以上3.5m处。

表4 新型货物列车噪声源强(八)双层集装箱列车噪声源强线路条件:Ⅰ级铁路,无缝、60kg/m钢轨,轨面状况良好,混凝土轨枕,有碴道床,平直线路。

路堤1m高;桥梁11m高,简支T 型梁,盘式橡胶支座。

对于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表5基础上增加3dBA。

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25m,轨面以上3.5m处。

(九)机车风笛声源强风笛装车时多按高、低音风笛组合使用,故以高、低音风笛混装形式作为机车风笛的基本单元确定源强。

根据国内机车风笛声学测量结果和《机车风笛声学性能技术要求及测量》(TB/T3051—2002)的规定,确定基本风笛单元正轴向30m、轨面以上1.2m处的典型频谱如表6所示。

三、铁路噪声预测铁路噪声预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和噪声源的特点确定。

预测方法可采用模式预测法、比例预测法、类比预测法、模型试验预测法等。

目前以采用模式预测法和比例预测法两种方法为主。

采用类比预测法时,应注意类比对象的可比性,并在报告书中作必要的可比性说明。

采用模型试验预测法时,应在报告书中对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作必要的说明。

以下主要给出模式预测法和比例预测法的使用要求和计算方法。

(一)模式预测法1. 模式预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模式预测法主要依据声学理论计算方法和经验公式预测噪声。

采用此方法预测铁路噪声时,需要确定和输入必要的参数和数据,其中主要为铁路噪声源的源强以及在声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声衰减。

与声源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列车类型、运行速度、线路类型、轨道结构、垂向指向性等;与传播过程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损失、大气吸收、地面声衰减、屏障声绕射衰减、建筑群衰减等。

模式预测法原则上适用所有项目。

选用计算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模式的使用条件和参数的选取,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时,要对主要模式进行修正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根据计算方法的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模式预测法。

如列车运行噪声声源的简化,为方便计算可以处理为运动的有限长线声源;对于复杂的声源分布和预测要求较高时,宜处理为固定的无限长的系列点声源。

两种不同的方法所采用的模式也不同。

本指导意见仅限于给出基于前者简化建立的计算模式。

由于后者的计算量很大,必须有专业噪声预测软件的支持。

(注:对于改扩建项目中声传播过程复杂的重要预测点位,为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不宜采用模式法,建议采用比例法。

)模式预测法中的计算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同其他技术一样,随着预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因此鼓励开展科学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补充和完善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2. 模式预测法的基本计算式铁路噪声预测等效声级L Aeq,p的基本预测计算式如式(3)所示。

(3)式中,T ——规定的评价时间,单位为s;n i——T时间内通过的第i类列车列数;t eq,i——第i类列车通过的等效时间,单位为s;L p0,t,i——第i类列车最大垂向指向性方向上的噪声辐射源强,为A计权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单位为dB;C t,i——第i类列车的噪声修正项,为A计权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修正项,单位为dB;t f,i——固定声源的作用时间,单位为s;L p0,f,i——固定声源的噪声辐射源强,可为A计权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单位为dB;C f,i——固定声源的噪声修正项,可为A计权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修正项,单位为dB。

源强取值时应注意对应的参考点位置与声源指向性的关系,如源强值不是最大垂向指向性方向上的源强值,应按声源指向性关系进行换算。

若采用按频谱计算的方法,则应按上式分别计算频带等效声级L eqf,j后,再按式(4)计算等效A计权声压级L Aeq,p。

(4)式中,L eqf,j ——频带等效声级,单位为dB。

3. 等效时间t eq,i列车运行噪声的作用时间采用列车通过的等效时间t eq,i ,其近似值可按式(5)计算。

(5)式中,l i——第i类列车的列车长度,单位为m;v i ——第i类列车的列车运行速度,单位为m/s;d——预测点到线路的距离,单位为m。

列车通过的等效时间t eq,i的精确计算,可按式(6)计算。

(6)4. 列车运行噪声修正项C t,i列车运行噪声的修正项C t,i,按式(7)计算。

C t,i= C t,v,i +C t,θ+C t,t +C t,d,i +C t,a, i +C t,g,i+C t,b,i+C t,h,i+C w(7)式中,C t,v, i——列车运行噪声速度修正,可按类比试验数据、标准方法或相关资料计算,单位为dB;C t,θ——列车运行噪声垂向指向性修正,单位为dB;C t,t——线路和轨道结构对噪声影响的修正,可按类比试验数据、标准方法或相关资料计算,单位为dB;C t,d, i——列车运行噪声几何发散损失,单位为dB;C t,a, i——列车运行噪声的大气吸收,单位为dB;C t,g,i——列车运行噪声地面效应引起的声衰减,单位为dB;C t,b, i——列车运行噪声屏障声绕射衰减,单位为dB;C t,h,i——列车运行噪声建筑群引起的声衰减,单位为dB;C w ——频率计权修正,单位为dB。

5. 固定声源修正项C f,i固定声源的噪声修正项C f,i,按式(8)计算。

C f,i = C f,θ,i+C f,d,i +C f,a,i +C f,g,i+C f,b,i+ C f,h,i +C w(8)式中,C f,θ,i——固定声源指向性修正,单位为dB;C f,d,i——固定声源几何发散损失,单位为dB;C f,a,i——固定声源大气吸收,计算方法同列车噪声修正项,单位为dB;C f,g,i ——固定声源地面声效应引起的声衰减,计算方法同列车噪声修正项,单位为dB;C f,b,i ——固定声源屏障声绕射衰减,单位为dB;C f,h,i——固定声源建筑群引起的声衰减, 单位为dB;C w ——频率计权修正,单位为dB。

6. 列车运行噪声速度修正C t,v,i预测时的列车运行计算速度,应尽量接近预测点对应区段正式运营时的列车通过速度,不应按最高设计列车运行速度计算。

列车速度的确定应考虑不同列车类型、起动加速、制动减速、区间通过、限速运行等因素的影响。

预测计算速度可按设计最高速度的90%确定。

注:列车运行噪声速度修正C t,v, i可在源强值选取时考虑,也可单独修正,但应避免重复修正。

7. 列车运行噪声垂向指向性修正C t,θ列车运行噪声辐射垂向指向性修正量C t,θ可按式(9)和式(10)计算。

当-10°≤θ<24°时,C t,θ=-0.012 ( 24-θ )1.5(9)当24°≤θ<50°时,C t,θ=-0.075 ( θ-24 )1.5(10)式中,θ ——声源到预测点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单位为度。

注:有关列车运行噪声垂直指向性的资料较少,不同类型列车的指向性和不同速度条件下的指向性可能不同,此处暂采用国际铁路联盟(UIC)所属研究所(ORE)的研究资料,今后需根据新的研究成果不断修改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