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式传感器讨论课
电感专题知识讲座

产生与压力P大小成正比
旳位移,于是衔铁也发生
移动, 从而使气隙发生变
化, 流过线圈旳电流也发
膜 盒 生相应旳变化,电流表A
旳指示值就反应了被测压
力旳大小。
P
图5-9 变隙电感式压力传感器构造图
28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C形 弹 簧 管
线圈1
输出
调机械 零点螺 钉
线圈2 衔铁
P
~
图5-10 变隙式差动电感压力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旳构造示意图见图5-11(a)、(b)。在非电量测量中,
应用最多旳是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它能够测量1~100mm
机械位移。
31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5.2.1 1. 工作原理
• 工作原理 • 基本特征
假设闭磁路变隙式差动变压器旳构造如图5-11(a)所示,
在A、B两个铁芯上绕有W1a=W1b=W1旳两个初级绕组和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5.1 变磁阻式传感器 5.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5.3 电涡流式传感器
1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5.1 变磁阻式传感器
5.1.1 工作原理 变磁阻式传感器旳构造如图5-1所示。它由线圈、铁芯和衔
铁三部分构成。铁芯和衔铁由导磁材料如硅钢片或坡莫合金制成, 在铁芯和衔铁之间有气隙,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旳运动部分与 衔铁相连。当衔铁移动时,气隙厚度δ发生变化,引起磁路中磁 阻变化,从而造成电感线圈旳电感值变化,所以只要能测出这种 电感量旳变化,就能拟定衔铁位移量旳大小和方向。
L L0
L L0 1
0
0
2
0
3
(5-9)
由上式可求得电感增量ΔL和相对增量ΔL/L0旳体现式,即
电感式传感器教学课件

输出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对传感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 要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和显示元
件。
输出显示装置的设计和调试需要 充分考虑人机交互的需求和用户
体验。
03
电感式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灵敏度
总结词
灵敏度是电感式传感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通常以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 化量的比值表示。
日常维护与保养
检查传感器外观
定期检查传感器外观,确保无破损、变形等现 象。
检查线路连接
定期检查传感器线路连接,确保无松动、脱落 等现象。
清洁传感器外壳
定期清洁传感器外壳,保持清洁卫生。
05
电感式传感器的常见问题与 解决方案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与减小方法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和测量精度。
感应线圈的匝数和绕组方式也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匝数越多,灵敏度 越高,但线性度可能会降低。
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对感应线圈 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 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括前置放 大器、滤波器、相敏检波器等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 的电路配置。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对 传感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 要仔细考虑电路参数和性能指 标。
02
等参数。
电子衡器
用于称重、计量和 配料系统。
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智能家居
用于智能门锁、智
03
能照明等。
自动化测试设备
用于测试各种物理 量,如压力、流量
、液位等。
02
电感式传感器的组成与结构
感应线圈
《电感式传感器》课件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介绍电感式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广 泛应用。
电感式传感器的优缺点分析
分析电感式传感器的优点、缺点以及与其他类型传 感器的比较。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案例
1
电感式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案例
电感式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案例
2
讲述一个实际案例,介绍电感式传感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介绍电感式传感器按照不同 的特征进行的分类。
电感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感式传感器的结构
详细解释电感式传感器的内部结 构和组成。
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阐述电感式传感器是如何通过测 量磁场来实现检测和转换的。
电感式传感器的特点
列举电感式传感器相对于其他传 感器的优势和特点。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及优缺点
《电感式传感器》PPT课 件
为您带来《电感式传感器》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全面介绍电感式传感器的概 述、结构与工作原理、应用及优缺点、应用案例、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概述
传感器的定义
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以及在技 术领域中的关键作用。
电感式传感器的作用
说明电感式传感器在各个行 业中的重要作用。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以一个具体的场景,说明电感式传感器 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电感式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电感式传感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描述电感式传感器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展望电感式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展望电感式传感器在未来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总结
电感式传感器的重要性
总结电感式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趋势展望
回顾并展望电感式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感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感传感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电感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和分析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性,掌握电感传感器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感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分析测量数据,并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同感,提高学生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主要组成部分。
2.电感传感器的种类与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感传感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电感传感器的测量技术:讲解电感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以及数据处理。
4.电感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电感传感器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测量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感传感器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感传感器及其应用》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参考。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电感传感器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测量。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传感器技术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并解释其工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析简单电路中传感器的功能及相互协作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实际操作传感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交流想法、分享信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传感器技术,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细心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物理》课本中传感器技术相关章节为基础,涵盖以下教学内容:1. 传感器技术概述: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2. 常见传感器及其特性:-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压力传感器:应变片、硅压阻等;- 光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等;-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
3. 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简单传感器电路分析;- 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
4. 传感器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传感器;- 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5.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讨传感器技术在未来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传感器技术概述;第二课时:常见传感器及其特性;第三课时: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第四课时:传感器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第五课时: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电感式传感器教学设计

电感式传感器教学设计电感式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传感器,常用于测量金属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参数。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压来进行测量。
本文将就电感式传感器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如何使用电感式传感器进行位置测量;3. 熟悉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电感式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3. 电感式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4. 电感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电感式传感器的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2.1 介绍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和电压产生;2.2 介绍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线圈和金属体;2.3 介绍电感式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如线性电感传感器和旋转电感传感器等;2.4 介绍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
3. 实验演示(30分钟)准备一套电感式传感器的实验装置,包括线圈、金属体和电压测量仪器。
将线圈与电源连接,并将金属体放置在线圈附近。
通过改变金属体的位置,观察电压测量仪器的指示,并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电感式传感器,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门、流水线等。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电感式传感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电感式传感器的其他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电感式传感器的思考和探索。
电感传感器课课程设计

电感传感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功能。
具体包括电感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主要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熟练使用电感传感器进行相关测量和控制任务。
具体包括电感传感器的选型、安装、调试以及与控制系统的连接与编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主要类型,包括线圈式、磁敏式、电感耦合式等。
2.电感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介绍电感传感器在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如位置检测、速度检测、物距检测等。
3.电感传感器的选型、安装和调试: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感传感器,以及如何进行安装和调试,以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4.电感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连接与编程:介绍电感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连接方式,以及如何进行编程,实现对传感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电感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电感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感传感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电感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编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电感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感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感传感器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选型方法。
3. 学生能够解释电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感传感器知识,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正确使用电感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处理数据以得出有效结论。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对电感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模拟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电感传感器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感传感器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激发对工程技术职业的认同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侧重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物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电感传感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感传感器原理介绍:讲解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自感、互感以及电感变化引起的输出信号变化。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电感传感器原理”。
2. 电感传感器种类与特性:介绍常见的电感传感器类型,如变压式、自感式、差动式等,并分析其特性与应用场景。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电感传感器的种类与特性”。
3. 电感传感器选型与应用: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感传感器,并分析其在自动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电感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
4. 信号处理与分析:介绍电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放大、线性化等,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应用指导教师:边*班级:机电一班小组成员:撰写时间:2015.06.07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自感原理的电感式传感器,采用互感原理的互感式传感器的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和电涡流式传感器。
分别介绍了一下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及缺点。
因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易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突出的优点,目前在冶金、石油、化工、煤炭、水泥、粮食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摘要 (1)一、自感式传感器: (4)1.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4)2.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6)3.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 (6)5.传感器应用 (7)二、差动变压器 (8)1.结构和工作原理 (8)2.基本特性 (8)3.测量电路 (9)4.差动变压器的应用 (9)三、电涡流式传感器 (11)1.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1)2.高频反射式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 (12)3.测量电路 (13)4.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13)前言电感式传感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实现非电量电测的一种装置。
利用这种转换原理,可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密度等参数电感式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工作可靠;(2)灵敏,分辨率高(位移变化可达0.01μm ); (3)零点稳定,漂移最小可达0.1μm ;(4)测量精度高,线性好(非线性误差可达0.05%~0.1%); (5)输出功率大,即使不用放大器,一般也有(0.1~5)V/mm 的输出值,且性能稳定。
电感式传感器的主要缺点:频率响应较低,不宜用于快速动态信号的测量;分辨率和示值误差与测量范围有关,测量范围愈大分辨率和示值精度相应降低;存在交流零位信号。
电感式传感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所说的电感式传感器是基于自感原理的自感式传感器;而采用互感原理的互感式传感器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利用变压器原理,且往往做成差动形式)和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易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突出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酸类,碱类,氯化物,有机溶剂,液态CO2,氨水,PVC 粉料,灰料,油水界面等液位测量,目前在冶金、石油、化工、煤炭、水泥、粮食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一、自感式传感器:1.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1)工作原理L 0δδ∆线圈电感为:m 2/R W L =磁路总磁阻为:S S lS l R 0222111m μδμμ++=故:S S lS l W L 02221112/μδμμ++=由于电感式传感器的铁芯磁导率远大于空气磁导率,故:δμSW L 02=(2)特性分析: 其特性曲线:L∆δ∆δL可以看出:①当气隙发生变化,电感的变化与气隙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其非线性程度随气隙相对变化增大而增大。
②气隙减小所引起的电感变化与同样的气隙增大引起的电感变化并不相等。
2.螺管式电感传感器(1)原理: 经过推导得:)(10472H l AW L -⨯=πμ不难看出,其有测量范围大,数百毫米,灵敏度低,大量程直线位移特点。
3.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如图)l4.测量电路交流电桥是电感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的主要测量电路,它的作用是将床干起线圈电感或传感器电容的变化转换为桥路的电压或者电流输出。
常用工作电路有:①单臂工作②双臂工作(差动形式)下图是常用双臂工作示意图: 则有ZZ U U AC ∆⋅=20 00022L L U L j R L j U AC AC ∆≈+∆⋅= ωω 5.传感器应用电感式传感器—般用于接触测量,可用于静态和动态测量。
测量的基本量是位移,也可以用于振动、压力、荷重、流量、液位等参数测量。
常用有:电感测微仪、电感压力传感器等。
二、差动变压器1.结构和工作原理1.1结构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主要为螺管型,如图1-1所示(为三段式差动变压器)。
线圈由初级线圈(激励线圈,相当于变压器原边)P和次级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S1、S2组成;线圈中心插入圆柱形铁芯(衔铁)b。
S1 P S2图1-1 差动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图1-2 差动变压器的电气连接线路图1.2工作原理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反相串接,其电气连接如图1-2所示。
差动变压器工作原理与一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所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变压器是闭合磁路,而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一般变压器原、副绕组之间的互感是常数,而差动变压器原、副边之间的互感随铁芯移动而变动。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正是建立在互感变化的基础上。
2.基本特性①灵敏度:差动式变压器在单位电压激磁下、铁芯移动单位距离时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其单位为mV/(mm*V)。
②频率特性:差动变压器的激磁频率一般以50Hz~10kHz较为合适。
③相位:差动变压器的次级电压对初级电压通常导前几度到几十度的相角。
④线性范围:理想的差动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与铁芯位移成线性关系,由于直径、长度、材料的不同和线圈骨架的形状、大小的不同等影响,一般差动变压器的线性范围约为线圈骨架长度的1/10~1/4。
⑤温度特性:在造成温度误差的各项原因中,影响最大的是初级线圈的电阻温度系数。
⑥零点残余电压:零点残余电压波形复杂,包含了基波同相成分、基波正交成分、二次及三次谐波和较小的电磁干扰波。
3.测量电路不平衡测量电路包含:交流电压测量、相敏检波电路、差动整流电路、动态位移测量。
平衡测量量电路包含:自动平衡电路、力平衡电路。
4.差动变压器的应用4.1位移测量差动变压器测量的基本量仍然是位移。
它可以作为精密测量仪的主要部件,对零件进行多种精密测量工作,如内径、外径、不平行度、粗糙度、不垂直度、振摆、偏心和椭圆度等;作为轴承滚动自动分选机的主要测量部件,可以分选大、小钢球、圆柱、圆锥等;用于测量各种零件膨胀、伸长、应变等。
图4-1为测量液位的原理图。
当某一设定液位使铁芯处于中心位置时,差动变压器输出信号Uo=0;当液位上升或下降时,Uo0,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便能确定液位的高低。
铁芯液罐浮子图4-1 液位测量4.2振动和加速度测量利用差动变压器加上悬臂梁弹性支承可构成加速度计。
为了满足测量精度,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应比被测频率上限大3~5倍。
由于运动系统质量m不可能太小,而增加弹性片刚度k又使加速度计灵敏度受到影响,因此系统固有频率不可能很高。
所以,能测量的振动频率上限就受到限制,一般在150Hz以下。
如图4-2就是这种形式下的加速度计的结构和测量电路示意图。
高频时加速度测量用压电式传感器。
输出 被测加速度方向 振荡器稳压电源检波器滤波器图4-2 差动变压器加速度计结构及其测量电路框图(a)结构;(b)测量电路框图 1-弹性支承;2-差动变压器4.3压力测量差动变压器和弹性敏感元件组合,可以组成开环压力传感器。
由于差动变压器输出是标准信号,常称为变送器。
图4-3 微压变送器及测量电路框图 (a)微压变送器;(b)测量电路框图1-接头;2-膜盒;3-底座;4-线路板;5-差动变压器线圈;6-衔铁;7-罩壳;8-插头;9-通孔这种微压力变送器,经分档可测(4~+6)104N/m2的压力,输出信号电压为0~50mV,精度1.0级、1.5级。
4.4差动变压器测速差动变压器测速的工作原理如图4-4所示。
差动变压器的原边励磁电流由交、直流同时供给。
图4-4 差动变压器测速装置原理框图三、电涡流式传感器1.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成块的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时,金属导体内就要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在金属导体内自动闭合,通常称为电涡流。
电涡流式传感器(线圈-金属导体系统)就是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原理的传感器。
电涡流的大小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ρ、导磁率μ、厚度t 以及线圈与金属之间的距离x、线圈的激磁电流角频率 等参数有关。
若保持其中若干参数恒定,就能按电涡流大小对线圈的作用的差异来测量另外某一参数。
电涡流传感器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线性范围大,而且又具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电涡流传感器可以测量位移、振动、厚度、转速、温度等参数,并且还可以进行无损探伤和制作接近开关。
电涡流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其中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应用较为广泛。
2.高频反射式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2.1基本原理当线圈通交变电流i1时,线圈周围就产生交变磁场 1。
此时金属板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形成电涡流i2,此时又产生一个磁场H2。
由于H2对线圈的反作用(减弱线圈原磁场),从而导致线圈的电感量L、阻抗Z或品质因数Q发生变化。
线圈金属导体2.2等效电路由线圈—金属导体系统构成的电涡流传感器可以用右图所示的等效电路来分析。
线圈回路电阻R1,电感为L1,激励电流为I1,激励电压为E1,金属导体中的电涡流等效为一个短路线圈构成另一个回路,涡流电阻为R2,涡流环路电感为L2,电涡流为I2,线圈和导体之间的环系数为M。
3.测量电路根据电涡流传感器的原理,被测参量可以由传感器转换为传感器线圈的阻抗Z 、电感L 或品质因数Q 等三个电参数。
究竟利用哪个参数并将其最后变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这要由测量电路决定。
电涡流传感器作测量时,为了提高灵敏度,用已知电容C 与传感器线圈并联(一般在传感内)组成LC 并联谐振回路。
传感器线圈等效电感的变化使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将其被测量变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
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为:LC21π=f目前,电涡流传感器所配用的谐振式测量电路有调幅式和调频式两类,以及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4.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4.1位移测量凡是可变换成位移量的参数,都可以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来测量轴向位移(a);磨床换向阀、先导阀的位移(b);金属试件热膨胀系数(c)1-被测试件 2-电涡流传感器4.2振幅测量(a)监控径向振动;(b)测量涡轮叶片振幅 ;(c)多个传感器并排在轴附近1-被测试件;2-电涡流传感器4.3尺寸测量几何尺寸测量电涡流传感器4.4电涡流温度测量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ρ与温度t 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1(0t t ∆+=αρρt ρ、0ρ分别表示温度t 、t 0时材料的电阻率;α为电阻温度系数,t ∆为温度变化。
4.5电涡流转速计工作原理:在转轴(或飞轮)上开一键槽,靠近轴表面安装电涡流传感器,轴转动时便能检出传感器与轴表面的间隙变化,从而得到相对于键槽的脉冲信号,经放大、整形后,获得相对于键槽的脉冲方波信号,然后可由频率计计数并指示频率值即转速(其脉冲信号频率与轴的转速成正比)。
频率计飞轮电涡流传感器放大整形电涡流式转速计电涡流传感器金属产品电涡流式零件计数器4.6涡流探伤仪涡流探伤仪是一种无损检测装置,用于探测金属导体材料表面或近表面裂纹、热处理裂纹以及焊缝裂纹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