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创造
平面构成基本形重复构成

果具有重要作用。
分析重复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02
重复构成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手法,通过重复基本形可以创造出
具有节奏感和统一感的视觉效果。
探讨基本形重复构成的设计原则
03
在平面设计中,基本形的重复构成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以确保设计的整体效果和美感。
重复构成的定义与分类
重复构成的定义
重复构成是指在一个设计作品中,将一个或一组基本形进 行有规律的重复排列,以形成具有统一感和节奏感的视觉 效果。
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
重复构成的形式与原
03
理
重复构成的形式
基本形的重复
在平面设计中,将同一基本形进行反复 使用,形成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从而构 成具有统一感和节奏感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重复
利用色彩的重复可以增强设计的视觉 冲击力,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调和 效果,使设计更加鲜明、生动。
骨骼的重复
骨骼是支撑平面设计的基本框架,通过骨 骼的重复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分割和布局 方式,使设计更加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感。
重复构成的原理
统一与变化
重复构成在保持整体统一的基础 上,通过基本形、骨骼、色彩等 元素的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视
觉效果,避免单调和呆板。
节奏与韵律
重复构成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 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 设计更加具有动感和生命力。
空间与层次
重复构成可以利用基本形、骨骼、 色彩等元素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空 间感和层次感,使设计更加立体、 丰富。
社会认同
重复构成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和心理效应,能够 引发社会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 力。
商业价值
重复构成在平面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 够提升品牌形象、传递产品信息,从而创造商业 价值。
平面的构成以及基本形状的产生

面的构成方式
1、几何形的面:将 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寻找一些 自然界的物体,如:动物 、人、植物等形体,以剪 影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大 胆地屏弃了形象的刻画, 用高度概括简化的手法, 表达了形象的特征,使人 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3、人造形的面:将人们创 造出来的各种物体,以面 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复杂 的形象变得黑白分明、整 齐统一,节省了观者无目 的性的视觉移动,达到了 把准确的意念和信息迅速 传达给观者的效果。
面的性格
• 正圆形面: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 • 扁圆形面:圆满并富于变化,于整齐中体现自由。 • 方形面:具有严谨规范感,易于呆板。 • 角形面:具有刺激感、鲜明、醒目。 • 自由形面:可以通过各个曲面的变化,在心理上可以产
生典雅、柔软和更具人情味,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 个性,其多变性也可表现一种散漫、无序、复杂的情感 内涵。
4、偶然形的面: 用自由喷洒 、点滴、火烧等方法来制 作一些预料不到的、偶然 间形成的面。偶然形的面 充满自然的魅力,具有浪 漫、抒情、丰富、强烈、 奔放的特性。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练习
基本型的创造
• 基本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 形成的
•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 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 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 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 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 格。基本形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线的性格
直线:平静、力量、具有男性的情感特征 • 水平线:平稳、快速、静寂 • 垂直线:下落、上升、端庄、肃穆 • 折线:动荡、焦躁不安 • 斜线:飞跃、下滑 • 粗线:强劲、笨拙、迟钝、有力 • 细线:秀气、敏锐、柔弱、锐利
平面构成:骨骼、基本形

基本形群化的构成形式
基本形群化的方法有很多,如对称、平衡、平移、 反映、旋转、扩大、错位、回旋等,但其形式可分为三 大类:对称放置、旋转放射式放置、 按不同的方向自 由放置。
1. 对称放置 将基本形对称放置,两个形象可以是相交对称、分
离对称、边缘相接对称、局部重合对称。在方向和位置 关系上,可以运用反射、移动、回转、重叠、透叠、交 错等形式。依据不同的基本形,可采用不同的对称放置 方式
对称放置
2. 旋转放射式放置
将基本形以某一点为圆心进行旋转,并按照放射形式 放置。这时形体可以是相交、分离、边缘相接、局部重 合等关系。依据不同的基本形,可采用不同的旋转放射 式放置方式。
旋转放射式放置
3.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只要画面中的图形具有较为稳定的平衡关系,基本 形的位置关系在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可相对灵 活地运用。
什么是骨格
小时候我们写字一般都要在方格里写,如果 是一张白纸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了把字写得整 齐,都会用铅笔在上面打上格子,至少要画上线, 其实,这种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 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就是骨骼。
骨格就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是为了将 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 形的格子、线、框。
8、重合(套叠)
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合在一起。
基本形的群化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基本形,按照一 定的目的、方法加以群集,称之为基本形群化。
群化构成是基本形的重 复构成,要求形与形之间组 合紧凑、严密,图形设计要 求完整、美观,还应注意组 合后的平衡和稳定感。组合 时,基本形之间应该具有共 同的目的性和明确的方向感, 如基本形的围绕,指向。具 体可用基本形的平行排列, 旋转排列,对称排列,放射 排列等做法。
平面构成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 PPT

触觉肌理——用手摸,接触物体后面而感到的肌 理效果。触觉肌理是从设计表面有凸凹的浮雕感 的半立体性的纹理而得到。
平面肌理制作的表现技法
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纸跟笔以外,各种材质的物
品都会给视觉上带来各种肌理的表现,创造出千变 万化的肌理意义来, 以下介绍些常用的制作技法: 1、点绘法: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点来描绘图象, 如使用马克笔、钢笔、针管笔等绘制规则的点,也 可以用油画笔,海绵等描绘不规则点。
特异点是一种刻意突变,所以常常成为视觉中心, 特异打破了重复造成的单调,并以对比形成视觉 焦点,引起强烈的感知效果,是平面广告中常用 的手法。
变异基本形——方向、大小、位置的改变造成的 变异感。最常见的是使用基本形的数量的对比。 为数种多的有规则排列的基本形与不规则的少量 基本形对比形成特异感。
2、渐变表现空间感
3、矛盾空间: 使画面产生多透视角度,来完成 空间的构成 。是空间构成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 利用了我们的视错觉,象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 能的世界”并带给人以哲学化的玄奥思考。
分割构成
分割:将一个整形按需要划分成若干局部,称 为分割构成。例如:干涸龟裂的土地、冬日冰裂的 湖面、枯藤老树开裂的树皮等,都是自然界的分割 现象。报纸的版面设计、博古架的分割是人为的分 割。
相同形的密集——把形式相同、大小基本一致的 形象,按照一定的疏密关系编排在平面内达到视 觉上的平衡。
相似形的密集——把形式相同、大小不同的相似 形在密集构成中要考虑到由于大小图形的视觉重 不一样会影响画面上的安定感,因此在构成中必 须注意他们之间大小变化的程度和间隔位置等。
类似形的密集——形状类似,但大小不同、形状 不完全一样的形称为类似形。如三角形中各种三 角形,虽然边长、角度、形状不完全相同,但是 有三个角的相同条件,在构成的时候除了位置和 它们之间的疏密外,形状也在构成中起到重要作 用和影响。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是指由各种图形、线条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有机组合而成的形态结构。
在视觉设计、绘画、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中,平面构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理念。
在平面构成中,有一些基本的形式和元素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基本形式进行介绍。
1.点点是最简单的几何元素,可以被看作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
在平面构成中,点经常被用作构成其他形式的基础。
点的位置可以决定整个平面结构的组成和分布。
2.线线是由点在平面上的移动轨迹组成的。
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折线等。
线具有方向性和长度。
在平面构成中,线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点或形成一定的线条组合,从而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
3.形状形状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常见的形状有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形状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在平面构成中,形状的大小、位置和组合方式对整体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形状可以用来划分空间、表达意象或进行装饰。
4.空间平面构成不仅仅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创造出立体的空间感。
空间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布局和组合,使人们产生一种深度和远近的错觉。
通过空间的处理,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
5.色彩色彩在平面构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增加图像的丰富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通过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色彩也可以用来创造对比和层次,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
6.质感质感是指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运用,使平面构成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
质感可以是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等等。
通过质感的表现,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真实和具体。
这些基本的形式和元素可以在平面构成中灵活地进行组合和运用,创造出各种丰富多样的效果和表现。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是创造和表达的基础,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形式的运用,创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平面作品。
平面构成-第三章

第二节 基本形
一、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简洁的基本单元元素,是构成 图形的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可以作为一 个基本形。也就是运用一种最简洁的形象来作为基本 单位元素构成设计对象时,这些形象就是基本形。
基本形与不同的骨格形式一起,构成画面。
第三章 骨格与基本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骨格
一、骨格的概念 骨格就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 织框架。骨格本身的结构可以是规律性的、半规律性 的、或非规律性的。
二、骨格的分类
1、规律性骨格 (1)重复骨格 重复骨格是最简单、最单一的骨格形式。即骨格单元的形状、 大小、方向、位置都是相同的。 (2)近似骨格 近似骨格指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都是近似的。 (3)渐变骨格 渐变骨格是指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都是渐次 发生变化的,形式多样,能够产生较强视觉规律的效果。 (4)发射骨格 发射骨格是指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都是按 同心、向心、离心、多心、偏心发射产生变化的。发射骨格是渐 变骨格的一种特殊形式骨格,是众多骨格中最容易产生剧烈视觉 效果的骨格。
二、基本形的产生 1、加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组合成基本形。 2、减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通过相减,减一次或者多次而形成新的基本形。 3、分割法 通过对一个基本形进行等量、渐变、不规则分割后产生新的基本 形的方法。 4、重叠法 通过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形象上而产生的新的基本形。 5、透叠法 通过两个或多个形象重叠后留取不重叠的部分形成新的基本形。 6、差叠法 通过两个或多个形象重叠后留取重叠的部分形成新的基本形。 7、联合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并置后形成新的基本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中的形态元素组合形式

基本形的群化方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日本“三菱”公司的商标,其构成形式就是典型的重复群化构成。 又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以五个圆环联扣在一起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也是 对重复群化构成的成功应用。
三菱标志
五环标志
(5)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 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 新的形象。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 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 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 其余部分被减去。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 盖在另一个上面,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对称放置
2. 旋转放射式放置
将基本形以某一点为圆心进行旋转,并按照放射形 式放置。这时形体可以是相交、分离、边缘相接、局部 重合等关系。依据不同的基本形,可采用不同的旋转放 射式放置方式。
旋转放射式放置
3.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只要画面中的图形具有较为稳定的平衡关系,基本 形的位置关系在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可相对灵 活地运用。
作业:基本型的组合设计
要求: (1) 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 (2) 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 新的基本形(至少6个)。 (3)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4) 数量:六张。
按不同的方向自由放置
群化构成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不象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四 面连续发展,而是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因此可以作为标志、符号等设计 的一种设计手段。
群化构成
平面构成-第三章基本形资料讲解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澳洲商业国际圆桌会议封面
欧盟标志
平面构成
作业二:
1,利用已有的 2 个基本形作 15 种不同的群化组合; 2,设计 2 个基本形,作 15 种不同的群化组合。 规格:12*12cm 色彩:黑白
“图”,或称“正形”:指成为视觉对象的形 “底”,或称“负形”:指图周围的空虚地带
狭义解释为——一个简单形; 广义解释为——一个单元形。
平面构成
二、基本形的设计
基本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 1)以几何形为基础; 2)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基本形。 1)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基本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 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基本形。
平面构成
二、基本形的设计
自然基本形的创造
平面构成
三、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 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在构成中形象和形象之间产生了各种组合关系,这 种组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面构成
1.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保持一定的 距离,在平面空间种呈现各自的形态。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平面构成
一、基本形的概念 二、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三、群化构成 四、打散重构
五、图与底
平面构成
一、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就是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点、一条线、一块 面,都可以作为基本形。基本形之间的统一以协调决定了空间图形的整体诸因素的呈现,所以 许多构成种类都是由基本形的丰富变化而形成的。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可以变化出无 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形态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创造以最基本的几何形,通过减缺、透叠等多种手段组合成新的基本形,以手段主要有以下八种:⑴分离——形与形之间不相互接触,有一定的距离。
⑵接触——形与形之间的边缘正好相碰。
⑶组合——形与形相互结合,形成二形相加的新形。
⑷重合——形与形相互重合,变为一体,形成新形。
⑸减缺——形与形之间部分覆盖,覆盖部分的共有形被减除。
⑹覆盖——形与形之间为覆盖与被覆盖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⑺透叠——形与形之间交叠部分透明,但不产生空间关系。
⑻差叠——形与形相互交叠,交叠部分产生一个新形。
第五节平面构成的语法与技巧作文要遵循一定的语言法则,才能行文流畅,让人读懂。
平面构成的设计亦如此。
它的设计,依据的是形式美的法则。
具体的说就是二维平面空间世界构成的“语法”,这些“语法”包括:渐变、重复、近似、骨格、发射、特异,对此,密集、肌理、空间、图与底、打散、韵律、分割、平衡等多种构成语法形式。
实际上,构成语法就是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表现。
⒈渐变渐变是将重复骨格的单元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也是一种生活中经常能体验到的视觉经验。
层层的山峦由浓到淡的色彩渐变;路边树木从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在构成设计中运用渐变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秩序、有节奏的变化。
渐变的类型:形状的渐变——从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由简单到复杂、抽象到具象渐变。
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渐变排列,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做有方向的渐变。
骨格的渐变——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大小、形状、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作水平、垂直、曲线等各种渐变。
其他还有:位置的、色彩的渐变等多种渐变形式。
⒉重复重复是指在同一构成设计中,骨格的单元、形状、大小、方向等相同,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
重复可以使人加强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得到统一。
所谓“相同”,在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的相同,当然,其他的还有色彩、方向、肌理方面的相同。
重复的类型:基本形的重复——指在构成设计中,重复使用同一基本形的构图形式。
骨格的重复——指骨格的每单位之形状与面积均完全相等。
大小的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在大小中进行重复。
还有形状、色彩、方向、肌理等多种重复形式。
⒊近似理论上,两个完全一样的形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只有相对的相同。
但近似的形却很多,树叶、卵石、甲虫等等,它们在形状上都有近似的成分。
近似是指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变化的生动效果。
近似的类型: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若属同一族类,一般来说它们的形状基本上是近似的。
在形状的近似中,一般先找一个基本形作为原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作一些加、减、变形、正负、大小、方向、色彩等方面的变化。
在变化中应控制变化的强弱程度,不能变得两个形状之间一点相似的因素都没有了。
有时也可用两个基本形相加、相减而构成不同的近似形等多种方法。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即骨格单元的形状、大小有一定近似的变化,或将基本形分布在设计的骨格内,使每个基本形以不同的方式、形状、大小出现在单元骨格内。
近似构成应注意与渐变构成的区别。
渐变是逐渐循序的变化,规律性强,且基本形排列严谨,而近似是非规律性变动,且基本形与其他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效果比较活泼,但仍不失规律感。
⒋骨格构成设计中常借助骨格排列基本形,构成成具有规律和秩序。
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之间的关系,甚至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
骨格的类型:规律性骨格——精确严谨的骨格线之间是有规律的比例关系,产生强烈的秩序感,如重复、发射等骨格形式。
非规律性骨格——较自由地构成,有些是由规律性骨格衍变而成的,也有些有着极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如特异等。
作用性骨格——作用性界定基本形的单位范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大小,甚至越出骨格线,其基本形越出骨格线部分被切除,基本形发生变化,但是不变。
非作用性骨格——给予形象以准确的位置。
基本形编排在骨格线交点上,其大小、方向不受限制。
可见与不可见骨格——在构成设计中,可出现骨格线也可(部分)不出现骨格线。
⒌对比自然界充满了对比,天与地、海与陆、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在构成中把相反性质的要素(形态、色彩、质地等)组合在一起,产生对比,视觉效果明确、肯定、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
对比有强弱程度的区别,视觉效果也不同。
对比的类型:形状的对比,大小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肌理的对比,位置的对比,重心的对比,空间的对比,虚与实对比等。
处理对比时应注意构成的统一与整体感,即视觉要素之间要有一个总的趋势,突出重点,相互烘托。
处处对比即没有对比,反而不能强调对比的效果。
此外还要处理好对比的强弱程度。
⒍密集密集即基本形在构图中自由散布产生疏与密的视觉效果,最密集或最疏散的局部往往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中心,在画面上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
密集也是一种对比,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与少,产生密与疏、实与虚的对比效果。
密集的类型:点的密集——构成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置于构图中某一位置,基本形趋向于这个“点”密集排列,近点愈密,远点则疏。
线的密集——在构图中放置一概念性线,基本形向“线”密集排列。
自由密集——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与排列不受点、线密集的约束,完全自由散布排列。
⒎发射发射骨格是环绕一个中心所构成,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发射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形态,花的结构,树枝的生长方向,太阳的光芒……都是发射状态。
发射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其中心成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发散,可造成光的动感,充满爆炸性的感觉。
发射的类型:中心点的发射——由中心向外或由外向中心集中发射。
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以旋绕的方式排列,旋绕的基本形逐渐形成螺旋式发射。
同心式的发射——构图中以一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
⒏特异特异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刻意违反秩序,使个别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特异通过少量破坏规律的对比,形成视觉的兴趣中心,打破单调,取得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特异的类型:形状的特异——在大量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小部分与原基本形不同的形象,形成形状特异对比。
大小的特异——相同的基本形构成中,只在基本形大小上作特异的对比。
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地中造成少量不同的肌理变化。
还有色彩的特异,方向的特异等。
⒐空间平面构成设计中把立体三维形态的二维空间表现,称为“空间”。
空间的表现方法以“大”“小”表现空间感——大小相同的形象,因距离远近的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的感觉,以此表现空间感。
以重叠表现空间感——平面上形与形之间的重叠,产生前后上下的感觉,从而表现空间感。
以平行线方向的改变表现空间立体感——改变排列平行线的方向,产生三维空间感的幻象。
(包括矛盾空间”的表现)⒑打散打散构成是一种分解后重新组合的构成方法,即把完整的具象形态分解成小的单元,然后依据形式美的法则重新组合。
打散构成的训练,有利于抓住事物的结构与特征,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解剖事物,从而提炼出具有形式美的抽象成分,再组合成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
打钐构成的方法:切割——先将原型中优美的部分切割出来,把切割出来的形作为构成元素重新组合。
分解——将自然界或传统艺术中原有的形态,打散其结构,分解出若干单元,再择取体现事物结构与特征部分重新组合。
其他还有“蒙太奇”手法等多种打散构成方法。
⒒基本形的排列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必然发生形态巧接的现象,它们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
基本形排列构成中,最好以简单的几何形充当基本形,组合方法可以分为规则组合与自由组合。
基本形规则组合排列的类型。
线状排列——基本形向某一方向排列。
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维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形成放射图形。
此外还有环状排列,对称排列等。
⒓肌理肌理又称质感,是指物体的表面纹理。
由于物体的材质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积累了各种肌理的视觉经验,以至不必用手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受到质地的不同,此种情况称之为视觉性质感。
“肌理”在现代绘画与设计中运用相当广泛,肌理本身也常常成为设计作品。
视觉肌理的创造方法多种多样:如笔触、印拓、喷绘、浸染、渲染、刻刮、揉搓、拼贴……⒔图与底图与底是一种在对比和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
在构成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了解图和底各自的特征非常重要。
图的特征: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
底的特征:无明确的形象感,给人模糊的视觉感受。
构成设计中正确运用图与底有利于产生正图感,表达鲜明的主题。
其方法是:色彩明度较高的图形有正图感;在空间中被包围的图形有正图感;动态的图形易产生正图感,具象图形比抽象形有正图感;凸的形象比凹的形象有正图感……图与底的反转现象:以上谈的是图与底的区别特征,但有时底与图的特征十分接近,我们就不容易区别它们,这就是图与底的的反转现象。
这是一种有趣的构成方法,富有哲理性,在设计中要开动脑筋巧妙运用。
⒕平衡在造型的基本能力中,平衡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平衡感是构图所需的基本能力。
由于平衡造成的视觉满足,使人的眼睛能够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平衡、安稳的感受,因为平衡中心两边的视觉趣味是相当的。
平面构成中的平衡属于视觉的平衡,是着眼于视觉上与心理上的平衡,是形态、色彩、大小、明暗、材质等视觉元素在画面上的一种平衡关系。
平衡可分为两类:对称平衡;非对称平衡。
第四章色彩构成设计基础第一节概述色彩是造型艺术的要素之一。
对于色彩的认识、感觉、审美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设计、建筑、绘画等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重点之一,因为它们是设计师、建筑师和一切造型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能力。
色彩的训练、研究与应用贯穿于专业学习与实践过程的始终,然而在上述诸专业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极有必要适时地进行集中、系统、专门的色彩学习与训练。
《色彩构成》即为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一、关于色彩构成⒈基本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依据不同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即为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课就是以训练色彩设计、色彩美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目的,研究、探讨色彩要素的构成原理、基本规律和表现技法的基础课程。
第二节色彩的体系本节对色彩的基本属性、管理分类、混合变化和基本体系进行说明,要求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
一、色彩的三属性色彩分为无彩和有彩两大色系。
无彩色系为无色相感,只有明暗深浅的黑、白、灰系变化。
有彩色系不但有明暗不同,而且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这种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即为色彩的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