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电生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5磁生电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5磁生电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20.5 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的现象。

内容包括:1. 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介绍法拉第、亨利等科学家在电磁感应领域的研究成果。

2. 电磁感应的原理:磁通量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3. 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介绍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4. 感应电动势:介绍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3. 理解楞次定律,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楞次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产生的现象。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讲述法拉第、亨利等科学家的贡献。

(2)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解释磁通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3)介绍楞次定律,讲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4)讲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2. 电磁感应的原理3. 楞次定律4. 感应电动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2)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电磁感应现象。

(3)运用楞次定律,判断一个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答案:(1)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法拉第、亨利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即电磁感应现象。

(2)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例如,当我们将一个磁铁靠近一个闭合的线圈时,线圈中会产生电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20.2电生磁

教学设计: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章第2节,主要讲述了电流的磁效应。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奥斯特实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3. 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通过奥斯特实验,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其重要性。

3. 掌握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难点:1.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电流的磁效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螺线管、铁钉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电磁起重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导学生回顾磁场的概念,然后讲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并通过PPT展示实验结果。

(2)奥斯特实验: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其重要性。

(3)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并用PPT展示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一道有关电流的磁效应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流的磁效应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 奥斯特实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3.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电流的磁效应,并描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简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说明实验的重要性。

3. 画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关系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2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2电生磁教案

第2节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那么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教学重难点】1.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那么。

2.难点:安培定那么的熟练运用:由电流方向判定磁场方向、螺线管的磁极,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绕法判定电流方向,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流方向画出螺线管绕法。

【课前准备】教师:一根铜导线、开关1个、干电池组、小磁针1个、螺线管(有铁芯)、大头针假设干、铁屑假设干、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导线一根、开关1个、干电池组、小磁针1个、大头针、铁钉。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演示:将一个木制盒子靠近大头针,发现大头针被木盒子吸引,提出问题:木盒子内装的应该是什么?(学生:磁铁)。

教师翻开盒子验证,发现:几节电池、导线、铁钉、开关。

引导学生思考:刚刚的磁性是怎么来的呢?电能产生磁吗?从而引入本课。

【互动新授】(一)电流的磁效应教师演示实验:1.把小磁针放在导线下方,分别通电、断电,观察小磁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如图甲、乙。

2.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如图丙。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1)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教师介绍:上述实验是由奥斯特做的。

奥斯特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曾经引起轰动,因为他第一次把原本人们认为孤立的电现象和磁现象联系起来了。

从而说明外表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开展。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教师演示: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1)通电后,铁屑的排列有什么变化?(2)与条形磁铁周围的铁屑有什么一样之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答复: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2电生磁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2电生磁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②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③会使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旋管中电流的方向和两端的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并确信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到自然界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内容分析电流磁效应是学习电和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尽可能让学生亲手做奥斯特实验,感受电流周围的磁场,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多让学生发言讨论,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并且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且学生也知道“转换法”、“对比法”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安排了很多的探究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到结论和规律。

四、设计思路先利用视频创设问题环境,提出探究的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体会电流周围的磁场存在,再改变电流的方向,发现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在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增强电流周围的磁场,进行实际应用的问题。

引出螺线管,通过磁场的叠加增强磁场强度。

然后,进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规律的探究,探究活动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讨论与分析、得出结论、反思总结。

在得到安培定则的基础上,进行应用训练,提高能力。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20.2 电生磁一、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奥斯特实验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三、安培定则。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20.2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

2. 电磁铁: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及其应用。

3. 磁场的性质: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奥斯特实验的结论。

2. 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3. 认识磁场的性质,理解磁感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磁感线的绘制。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螺线管、铁钉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和螺线管进行实验,观察螺线管的磁性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性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和构造,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观察其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的性质,讲解磁感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电磁铁:原理、构造、应用。

3. 磁场的性质: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其结论。

2. 画出电磁铁的构造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但在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包括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以及磁场的方向等。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能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能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能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 能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

难点: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导线、开关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用磁感线描述其磁场。

通过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具有磁性,且磁性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4.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确定其极性。

3. 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结构。
3.激发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电磁感应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磁生电》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0.5节后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纠正错误的认识,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覆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右手定则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知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2.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磁生电现象的实验,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能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了解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结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磁铁在导线中运动产生电流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运动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电和磁有什么联系?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2节电生磁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2节电生磁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1.结合生活实际,以电风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生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寻找规律,归纳总结电生磁的原理。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电生磁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以电风扇作为导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2.突出实验: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生磁现象,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生磁现象,了解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
2.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运用电磁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对电生磁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生磁现象。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通电 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 增强磁场?
(做成螺 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 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 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指出图8.2-5中的N极 、S极
(3)安培 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电生磁




1、知识和技 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
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 人
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