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三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而做不对。比如,我发现学生计算错了,我想了解学生错的原因,我便让学生再做一遍,学生又做对了。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中出现。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主要是知识、心理和不良习惯造成的。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主要表现在: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笔算加法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数学概念组成,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这些概念,就无法依据计算法则进行笔算。又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较模糊,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要发生变化的道理缺乏理解。再如,做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后再进行加或减,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才能正确做加减运算。学生练习时出现6.9+1=7,5.4-4=5等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自如地正确运用计算法则。

(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若干基本的口算。基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

题计算结果出错。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1)感知粗略。小学数学中的式题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计算时先要对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作全面而准确的感知。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尤其是感知水平的制约,对式题的感知往往比较粗放而不够精确,常常表现为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如把65写成56,把“-”号看成“÷”号,把“+”号看成“×”号,这必然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2)信息干扰。学生对试题的感知往往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对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强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弱成分。由于“0”和“1”在计算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凑整”往往可以满足简便计算的要求,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如计算“125×8÷125×8”一类式题,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误认为是一道两个积相除的式题。

(3)注意不稳定。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尚未发展成熟,他们不仅难以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而且在注意的分配上也常常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学生计算的错误。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计算中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中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做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在计算中还表现在竖式计算正确,但横式上的得数抄错的现象,这都是注意不稳定造成的。

(4)情感较为脆弱。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然会升高。

(5)受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

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如计算82+1.8=100,就是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产生的错算。

(6)短时记忆较差。四则计算,其得数是多次简单计算得数再计算的结果,前面计算的结果需要储存在记忆中,在下一步计算时再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参与运算才能使整个计算过程顺利准确的进行。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学生计算加法和乘法时忘记进位,计算减法时退位后忘记在前一位上减“1”,这些都是由于短时记忆力较差而造成计算错误的典型例子。

三、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不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做完后也不愿检验,书写潦草,小数点写成顿号,“0”,“6”不分,口算、演算时马马虎虎。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原因。

四、个性特征的差异。

心理学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学生性情沉静、温和,反映敏捷,情感和行为较为稳定;而有的学生则性情急躁、易变,反应迟缓,情感和行为较不稳定。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不一样的计算表现。前一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做到注意集中、思路清晰、认真仔细,能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计算错误,计算能力比较强。而后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去成全每一个学生。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即在计算前先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要静下心来,我要争取一遍就做到最好。”久而久之,学生的急躁情绪便被克服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细心。三.习惯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在计算时

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小数点像“苍蝇屎”无法辨认,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四.矫正策略。

(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强化记忆。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这些常用数据有:

①乘法中的特殊积。如5×2=10;25×4=100;125×8=1000等。

②1~20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

③π~10π的积。

④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1/20=0.05=5%等。

(4)强化运算顺序。运算顺序训练的方式很多,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方式1:看算式,口述运算顺序。如,4×1.1+4.9,运算顺序是:先算4×1.1的积,再算积与4.9的和。

方式2:看算式,写运算顺序。如,2.5×〔(5.6-2.4÷0.6)+3.2〕,顺序为:除——减——加——乘。

方式3:给定算式,按运算顺序的要求加括号。如,给定算式

0.22×5.7+3.5÷0.5-0.16。

①顺序要求:加—减—乘—除,0.22×(5.7+3.5)÷(0.5-0.16)。

②顺序要求:加—减—除—乘,0.22×〔(5.7+3.5)÷(0.5-0.16)〕。

③顺序要求:减—除—加—乘,0.22×〔5.7+3.5÷(0.5-0.16)〕。

④顺序要求:加—除—乘—减,0.22×〔(5.7+3.5)÷0.5(5)强化简算。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的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目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例如,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必然要做繁琐的通分,若能观察算式特点,就可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6-5又23分之18=5/23,从而避免了繁琐的通分,既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计算速度。

(5)加强对比。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例如,10×1/10÷10×1/10与(10×1/10)÷(10×1/10),1。8-1.8×0.3与(1.8-1.8)×0.3,338-145-55与338-145+55等,通过对比习,引导学生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排除了强信息带来的干扰,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

(6)重视分类整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觅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7)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检验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8)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审题时做到: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确定运算顺序,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想一想哪步用口算,哪步用笔算,能否简便计算,如何简便计算。笔算时做到:沉着、冷静,遇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认真书写,整洁清楚,格式规范。

四则运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过程,它是一个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过程。我们要加强口算,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估算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计算习惯及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等,组织学生有效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三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而做不对。比如,我发现学生计算错了,我想了解学生错的原因,我便让学生再做一遍,学生又做对了。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中出现。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主要是知识、心理和不良习惯造成的。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主要表现在: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笔算加法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数学概念组成,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这些概念,就无法依据计算法则进行笔算。又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较模糊,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要发生变化的道理缺乏理解。再如,做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后再进行加或减,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才能正确做加减运算。学生练习时出现6.9+1=7,5.4-4=5等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自如地正确运用计算法则。 (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若干基本的口算。基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的工具,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 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 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以下粗浅地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方法 与策略。 一、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 笔算。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 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有意识的估算教学。 在当前,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 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 估算。 二、创设情境,理解、体会计算的意义 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 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现实情景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

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因此,在计算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 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三、动手操作,理解、总结计算的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数 学教学尤其如此。计算教学中加强直观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 深刻的体验,丰富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掌握计 算方法,理解算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如教学三年 級数学(人教课标实验版)“需要进位的笔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一课,让学生根据图画的情景进行列式,列式是18某3,这道题目,怎样算呢?让学生算都会出现书本的两种算法。18+18+18=54或18某3=54,大多数 学生都会直接列竖式,但当教师提出“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的 问题时?很多学生说不出。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对一些学生来说,还是 没搞清这些问题,而这恰恰就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我设计了师生共 同摆连环画,操作18某3的环节,用连环画上、中、下分别摆出1个18 后(左边10本,右边8本),学生直观地看到左边共有30本连环画,右 边共有24本连环画,可把24本里的2个10本,进到左边的3个10本里,得5本----通过这样的一摆、一移、一放,在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进位的 表象,直观地理解了进位的方法,为以后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 算乘法”打下了基础。这样的学习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开展了真正属 于自己的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出计算的方法。 四、探索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建立阶段。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研究小学数学计算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具体策略包括: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可以适当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具、游戏、视频等辅助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交流和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和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计算内容比较多,教师应该把握好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知识点和技能进行适当分类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设置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数学计算内容进行阶段性划分,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计算能力。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上设置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目标性地进行学习。 3、灵活变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游戏等形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中,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对于 小学生来说,学好计算不仅能够提高其数学成绩,还能够培养其数学思维和操作技能,对 于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 略进行探讨,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方法 1. 视觉化教学法 小学生都处于视觉敏感期,因此,在教授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某些视觉化的方法,比如使用图片、图表等形象直观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计算过程。比如,在教 授加法时,可以使用十字相加法或者数线图等图表,让学生在视觉上进行感知和理解。 2. 操作性教学法 小学生的认知是通过操作而得到的,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可以采用操作性教学法,即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到计算过程中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在教授 乘法时,可以让学生亲自用圆形的构件进行拼装,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过程。 小学生的认知层次有高有低,因此,在教授计算时,教师应当采取渐进性教学法,从 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逐步展开教学。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教师可以采 用“拆解法”,把题目逐步拆解,让学生对每一步进行逐一思考和理解,以达到逐层递进、逐步深入的目的。 二、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善于模仿和感性认识,因此,教师教授计算的时候,应该注重培 养学生的兴趣和积累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题目、利用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小学数学计算需要反复练习以巩固记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比如闭卷测试、开放式测试、口算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练习计算题目,以达到 强化记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 3. 学会巧用计算工具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最新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最新5篇 为确保活动或事情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方案能有效地开展准备工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篇1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

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板书:时针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数学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教师 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本文将探 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方法 1. 渐进法 渐进法是一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方法。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从简单的计算开始,比如加减法,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更复杂的计算技能,比如乘法、除法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逐步掌握技 能的过程中,感到逐步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 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有趣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技能。教师 可以设计一些购物问题、游戏问题等,让学生在解决这些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计 算的技能。 3. 创设情境法 二、教学策略 1. 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对于掌 握计算技能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拓展,对于掌握计算技能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针对 性的辅导。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教学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2. 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策略是一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情感教育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和情感 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中学习数学计算。 启发式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 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和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3、定期(双周二下午)开展科组活动,集体评课,备课,听课、互相交流学习教学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5篇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为外在要求或突发情境所驱使。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学生活动、演示的一些素材,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1 一、课前自学,发现不足 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前提。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思考并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悟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释放、培养自信的过程。课前自学过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课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力量。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告别依赖,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二、课上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是儿童学习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一、注重数学课前预习 学生在数学课上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而这些内容是需要在数学课前进行预习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和网上资源,让学生在数学课前进行学习和阅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敦促学生掌握合理的计算方法,如整列竖式、进位退位、分类计算等,培养学生准确、清晰地写下计算过程的习惯,避免粗心和马虎,从而减少错误并提高计算效率。 三、强调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不仅是一门技能,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思考,加强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练习时间和频率 练题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的必要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做数学题,增加练习时间和频率,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课内教学注重巩固与拓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巩固已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拓展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多综合性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应用价值。 六、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探究实际应用问题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对数学知识和技巧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而如何教授计算则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借鉴。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首先,学生对计算重视不够。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做出题目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计算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耐心等。其次,计算教学内容繁杂。小学数学计算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小数、整除、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多个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涉及到多种计算方法和技巧。最后,教师转化思维和教学模式的难度较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知识点讲解或直接让学生做题的方式,未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导致部分学生对计算产生了畏惧心理。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计算的重要性。比如,在商店购物必须进行计算;在阅读新闻时要理解数字信息等等。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应用场景,激起他们学习计算的兴趣。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除了基本的讲解和练习外,可以通过课件、实物形象化展示、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和延伸训练。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兴趣,同时加强计算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适应年龄和能力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计算教材和教学资源很多,但适应年龄和能力的很少。教师在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时,应以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为基础,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同时,要注重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计算不仅仅是机械式的运算,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互相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拓展思路和发散思维的环境。 (五)巩固基本知识点 整除、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知识点是计算基础,而且很关键。当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充分时,会对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教师应该注重这些基本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让学生打牢数学的基础。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共6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共6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并且争强好胜,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与评价。好奇心作为儿童的天性,其是思维的源泉和创新的动力,在小学生的好奇心影响下,就有了创新愿望,从而会努力研究事物,此种欲望就会使小学生的心灵产生思维火花,也是难能可贵的创新品质。对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唯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兴趣。另外,兴趣主要为人类对客观事物产生的积极认知倾向,其不断推动人类努力探索新知识,同时兴趣还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兴趣,还应该建立创新情境,充分发展小学生创造思维,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 二、以疑作为线索,以思作为核心,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缺少问题就难以激发出求知欲,而且小学生也难以进行深入思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经过小学生的质疑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同

时也要培养大胆思索和敢于批判等创新精神。小学生天真好奇,遇到什么事情都会问为什么,而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保护小学生敢问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小学生思维的全方面发展,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唯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创新兴趣 小学数学不可局限课堂与教材教学,其应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数学。可是现阶段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以及习题方面。大部分小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认真学习数学。此种状况下,小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但会影响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魅力,同时此种学习状态还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从而使数学和实际生活更为贴近,这样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真实亲切感,进而拓展小学生的学习知识经验。例如,在小学时间空间理念与运算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让小学生联系平时所利用的时间与路程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导小学生不可以墨守成规,应该进行探索。同时在课堂设计例题的过程中,应该为小学生设计一题多解或是一空多填的题目,从而使小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加强小学生举一反三的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作者:孙耀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24期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注重计算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计算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技能之外,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并且能在学生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对计算的害怕和厌恶。因此数学老师应该以新思维模式来改进计算教学,从而对计算教学中的目标、内容、价值取向作出全新的思考。 一、构建情境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数学教师应通过新思维教学模式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和相关全面清晰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在计算中,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学习,从而对计算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通过新思维构思生活情境,使计算在实践中相结合 学生通过计算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通过新的思维模式构思现实生活的情境问题。例如,先让学生在课前对商品价格进行调查,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引出小数加减法等算式;同时在课堂上构思一个商店的情境,模拟在现实中学生购买商品的实践活动,然后引入问题。通过课前的商品价格的调查先让学生们自己做做,然后分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在此环节中,同学们在头脑中不仅仅是想计算结果和公式,而重要的是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践体会到计算的乐趣,并慢慢地理解计算原理。 (二)新思维模式构思虚拟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师新的思维模式构思虚拟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和交流,能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新的经验。例如学生学完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计算后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圆柱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做长方体、圆柱体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长和宽都为4厘米,求高。(2)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 为了保障活动或事情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1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

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