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沉淀池介绍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设施,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质。

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操作维护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工作原理1.1 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水从管道流入沉淀池,通过设计合理的进水口,使污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沉淀池的各个区域。

进水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污水性质和流量来确定。

1.2 悬浮物沉淀在沉淀池中,由于流速减慢,污水中的悬浮物开始沉淀下来。

重力作用使得悬浮物向下沉积,形成污泥层。

同时,由于沉淀池的设计使污水流经较长的距离,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沉降。

1.3 澄清水流出经过沉淀后,悬浮物沉积在污泥层中,而澄清水则从沉淀池的上部流出。

这样处理后的澄清水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的处理或排放。

二、设计要点2.1 沉淀池容积的确定沉淀池的容积应根据污水流量和处理效果来确定。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容积应能够满足污水在其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便悬浮物沉淀。

同时,要考虑到沉淀池的空间限制和运维成本。

2.2 沉淀池结构的设计沉淀池的结构设计应合理,以便实现悬浮物的有效沉淀。

一般采用多级沉淀池的结构,通过设置隔板和引流装置来提高沉淀效果。

此外,污泥的排放和清理也需要考虑在设计中。

2.3 污泥处理措施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污泥浓缩、脱水和干化等。

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

三、操作维护3.1 定期清理污泥沉淀池中的污泥需要定期清理,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清理污泥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2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定期检查沉淀池的设备运行状态,包括进水口、出水口、隔板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沉淀池出水的水质,了解处理效果。

如发现水质不合格,需要及时调整操作参数或设备,以确保处理效果。

四、未来发展趋势4.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沉淀池将更加智能化。

沉淀池的形式

沉淀池的形式

沉淀池的形式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或废水的设备,它起到沉淀和分离悬浮物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沉淀池的定义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或废水的设备,它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沉淀池通常由一个长方形或圆形的容器构成,其底部设有排污口,以便清除沉淀物。

二、沉淀池的结构沉淀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污口组成。

进水口用于引入待处理的污水或废水,出水口则从上部或侧面排出已经经过处理的清水。

污泥排出口用于排出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排污口则用于定期清除沉淀物。

三、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当污水或废水进入沉淀池后,由于减速流动和受重力作用,其中的悬浮物会逐渐沉淀到池底。

相对较轻的悬浮物会较快地沉淀下来,而较重的悬浮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物会逐渐积累在池底,而清水则从上部或侧面流出。

四、沉淀池的应用领域沉淀池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田灌溉等领域。

在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池通常是处理过程的第一步,用于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池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农田灌溉中,沉淀池能够有效去除灌溉水中的悬浮物,提高灌溉水质量。

总结: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或废水的设备,通过重力作用实现固液分离。

它由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污口组成,结构简单。

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清水从上部或侧面流出。

沉淀池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和农田灌溉等领域,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沉淀池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污水处理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提高处理效果。

下面是对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详细描述。

一、污水处理沉淀池的作用污水处理沉淀池主要起到以下作用:1. 沉淀悬浮物:污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沉淀作用沉降到底部,减少水中的浊度。

2. 分离沉积物:沉淀池能够将污水中的沉积物分离出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3. 储存污水:沉淀池还可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缓冲储存池,平衡进出水量的差异,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结构污水处理沉淀池通常由以下部份组成:1.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沉淀池,普通设置在沉淀池的一侧。

2. 沉淀池体:污水进入沉淀池后,通过减速装置,使水流速度减慢,使悬浮物和沉积物有足够时间沉淀。

3. 出水口:位于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另一侧,用于排出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水。

4. 污泥排放口:沉淀池底部设置的排泥装置,用于定期排除沉淀池中的污泥。

三、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理沉淀和重力分离的原理。

具体步骤如下:1. 污水进入沉淀池后,通过进水口进入沉淀池体。

2. 进水口设置减速装置,使水流速度减慢,使悬浮物和沉积物有足够时间沉淀。

3. 悬浮物由于重力作用逐渐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层。

4. 清水则从沉淀池的上部排出,经过处理后可进一步利用。

5. 污泥排放口定期排除沉淀池中的污泥,以保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四、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维护与管理为了保证污水处理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进行以下维护与管理:1. 定期清理污泥:定期清理沉淀池中的污泥,避免污泥堆积过多影响沉淀效果。

2. 检查进水口和出水口:定期检查进水口和出水口是否阻塞,保证水流畅通。

3. 检查沉淀池内部:定期检查沉淀池内部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漏水、渗漏等,及时修复。

4. 调整进水流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进水流量,保证沉淀池的处理效果。

5. 定期维护设备:对沉淀池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生活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池

生活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池

生活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池生活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池生活污水处理是指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一级处理是生活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利用沉淀池来实现。

沉淀池的作用沉淀池是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设施。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初步去除杂质的目的。

沉淀池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沉积物、固体颗粒、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质。

沉淀池的结构与运行原理沉淀池通常由进水管、沉淀区和出水管组成。

进水管将废水引入到沉淀区,其中的沉淀区通常是一个较大的容器,使废水停留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重力作用使得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向下沉积,形成底泥。

出水管位于沉淀区的上部,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水体引出。

沉淀池的运行原理是通过减慢废水流速,使固体颗粒和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沉淀下来。

沉淀池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水流产生剧烈的湍流,促进悬浮物与底泥的分离。

沉淀池的优缺点沉淀池作为一级处理设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优点:相对简单、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沉积物和悬浮物;对波动水质的适应性较强。

缺点:无法去除溶解性物质和部分有机物;处理效果受入水水质和水流速度的影响;需要定期清理底泥。

尽管沉淀池具备一些缺点,但在生活污水处理中仍然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规模较小的处理系统中。

以上是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级处理方法之一——沉淀池的简要介绍。

沉淀池的运行需要与其他处理设施相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它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污染物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从沉淀池的原理、结构、运行方式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沉淀池的原理1.1 重力沉淀原理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污染物沉淀到池底。

重力沉淀是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使较重的颗粒物质向下沉降,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1.2 水力沉淀原理水力沉淀是通过调节水流速度和水流方向,使悬浮物质和污染物在水流中沉积下来。

通过合理设计沉淀池的水力条件,可以提高沉淀效果,达到更好的净化水质的效果。

1.3 化学沉淀原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沉淀池还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沉淀反应。

化学沉淀可以有效去除一些难以通过物理沉淀方式去除的污染物,提高处理效果。

二、沉淀池的结构2.1 池体结构沉淀池通常由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放口等组成。

池体通常采用圆形或矩形结构,具有一定的深度,以确保沉淀效果。

2.2 池内设备为了提高沉淀效果,沉淀池内通常会设置一些设备,如曝气装置、搅拌装置等。

曝气装置可以提供氧气,促进池内微生物的生长,加速悬浮物质的降解。

搅拌装置可以使池内的水流动起来,增加沉淀效果。

2.3 污泥处理系统沉淀池中的沉淀物质会逐渐积累,需要定期清理。

因此,沉淀池通常还配备有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收集器、污泥浓缩装置和污泥脱水装置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污泥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沉淀池的运行方式3.1 批量运行方式沉淀池可以采用批量运行方式,即定期将污水放入沉淀池中进行处理。

处理结束后,清理沉淀物质,并将净化后的水排出。

3.2 连续运行方式沉淀池也可以采用连续运行方式,即将污水连续地引入沉淀池进行处理,同时将沉淀物质连续地排出。

这种方式适用于处理大量的污水,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3.3 混合运行方式混合运行方式是批量运行和连续运行的结合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污水处理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它通过沉淀作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沉淀下来,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初步处理。

以下是关于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详细介绍。

一、污水处理沉淀池的作用和原理污水处理沉淀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物,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通过减慢污水流速,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物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从而实现初步的污水处理。

二、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结构和组成1. 沉淀池主体:普通由混凝池、沉淀池和澄清池组成。

混凝池用于添加混凝剂,促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颗粒;沉淀池用于沉降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物;澄清池用于采集澄清后的水体。

2. 进水口:污水进入沉淀池的入口,通常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

3. 出水口:经过沉淀处理的水体从沉淀池中排出的出口,通常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后端。

4. 混凝剂加入系统:用于向混凝池中添加混凝剂,促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颗粒。

三、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工作流程1. 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沉淀池,流速减慢。

2. 混凝剂加入:在混凝池中添加适量的混凝剂,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促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颗粒。

3. 沉淀过程: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一段时间,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物逐渐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层。

4. 出水处理:澄清后的水体从澄清池中流出,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可达到排放标准。

四、污水处理沉淀池的优点和适合范围1. 优点:- 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物,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 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 处理效果稳定可靠,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

2. 适合范围:- 工业废水处理:适合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初步处理,如电镀废水、造纸废水等。

- 生活污水处理:适合于城市、乡村等地的生活污水处理。

- 农业废水处理:适合于农田灌溉后的农业废水处理。

五、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维护和注意事项1. 定期清理污泥:沉淀池中的污泥会逐渐积累,定期清理污泥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沉淀池分类概述

沉淀池分类概述

沉淀池分类概述沉淀池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设施之一,用于分离和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沉淀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沉淀池的分类概述:1.按原理分类1.1. 自然沉淀: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在池中停留一定时间,使悬浮颗粒自然沉降到底部,达到分离效果。

1.2. 絮凝沉淀:通过投加絮凝剂使水中悬浮颗粒结成絮状或团状,从而增加颗粒的沉降速度。

常用的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等。

1.3. 化学沉淀:利用化学反应使水中的溶解物质转化为不溶性固体,再通过沉淀池进行分离。

2.按池型分类2.1. 平流沉淀池:水流方向为水平流动,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

这种类型的沉淀池通常用于大流量污水处理。

2.2. 竖流沉淀池:水流方向为垂直流动,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

这种类型的沉淀池通常用于较小规模的污水处理。

2.3. 辐流沉淀池:水流以辐射状流动,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

这种类型的沉淀池通常用于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

2.4. 斜板沉淀池:通过在水中设置斜板或斜管,增加悬浮物的沉降距离和停留时间,提高分离效果。

这种类型的沉淀池通常用于污水处理的前处理阶段。

3.按功能分类3.1. 一级沉淀池:仅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不进行深度处理。

3.2. 二级沉淀池:在一级沉淀池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3.3. 深度处理沉淀池:对二级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提高水质。

4.按构造分类4.1. 普通沉淀池:由池体、进水管、出水管、排泥管等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2. 曝气沉淀池:在普通沉淀池的基础上增加曝气装置,通过曝气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4.3. 多级串联沉淀池:将多个沉淀池串联起来,形成多级串联结构,提高处理效率。

5.按材料分类5.1. 混凝土沉淀池:用混凝土材料建造的沉淀池,结构稳固,但容易受到腐蚀和磨损。

5.2. 塑料沉淀池:用塑料材料建造的沉淀池,具有轻便、耐腐蚀、易清洗等优点,但强度相对较低。

关于沉淀池(含沉砂、初沉、二沉)的详解!

关于沉淀池(含沉砂、初沉、二沉)的详解!

关于沉淀池(含沉砂、初沉、二沉)的详解!沉淀法是污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别的一种过程。

根据水的性质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处理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亦可以作为惟一的处理方法。

在典型的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一、沉砂池(污水预处理)沉砂池,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水中易于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

沉砂池是采纳物理法将砂粒从水中沉淀分别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其作用是从水中分别出相对密度大于1.5且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无机性的砂粒、砾石和少量密度较大的有机性颗粒假如核皮、种籽等。

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提升设备和处理设备之前,以爱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后续水构筑物的堵塞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的缩小,同时可以削减活性污泥中无机物的成分,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

1、平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实际上是一个比入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宽而深的渠道,当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达到分别水中无机颗粒的目的。

2、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是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别,水中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成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入后面的处理构筑物。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曝气沉砂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3min,若兼有预曝气的作用,可延长池深,是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

二、初沉池(污水初级处理)初沉池可较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有时初沉池也单独使用,对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放。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悬浮颗粒,以减轻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沉淀池介绍
一、沉淀的基础理论
1.1 概述
沉淀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下沉,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这种工艺简单易行,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程中的某一工序。

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场中,沉淀的四种用法:
用于废水的预处理:如沉砂池;
污水进入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初步处理:初沉池;
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
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

1.2 沉淀的类型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强弱、浓度的高低以及可沉降颗粒的性质(如密度等),沉淀通常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如表:
表:沉淀类型
1.3 自由沉降及其理论基础
沉淀法的去除对象:颗粒在10μm以上的可沉固体。

当颗粒粒径变小、沉速小、颗粒沉降过程中其周围的扰流流速也小时,可以主要受水的粘滞阻力作用,惯性力可以忽略不计,颗粒运动是出于层流状态。

式中:
Stokes公式说明的问题:
1、颗粒与水的密度差愈大,沉降速率也愈大,颗粒密度大于水密度时,颗粒下沉,颗粒密度小于水密度时,颗粒上浮,二者相等时,颗粒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2、水的粘度愈小,沉降速率愈快,成反比关系。

因粘度愈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颗粒的沉降;
3、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因此随颗粒度的下降,颗粒的沉降速度会迅速降低。

实际水处理过程中,水流呈层流状态的情况一般较少,所以一般沉降只能去除d>20μm的颗粒。

1.4 絮凝沉淀
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去除的水处理法。

二、沉淀池的种类
2.1 按功能分
按功能分为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简称初沉池,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理,去除约30%的BOD5,55%的悬浮物。

二次沉淀池:简称二沉池,生物处理构筑物后,是生物处理工艺的组成部分。

2.2 按水流方向分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

2.2.1 普通沉淀池
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平流式沉淀池:池型为长方形,一段进水,另一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
竖流式:池内水流由下向上,齿形多为圆形,有方形或多角形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贮泥斗在池中央;
辐流式沉淀池:池径较大的圆形池,水流从池中心以辐流形式流向池周,也可从周边流进池中心,贮泥斗在池中央。

2.2.2 浅层沉淀池
浅层沉淀池:根据浅层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蜂窝斜管,增加了沉降面积、改善了水力条件,以提高水的沉淀效率。

三、各沉淀池的结构形式
沉淀池均包括5个功能区,即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入流区和出流区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

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

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3.1 平流沉淀池
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

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

其示意图如下: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
3.1.1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
1)进水区
为了使入流的污水能均匀与稳定的进入沉淀池,在污水入口处应设置整流措施。

流入装置作用是消能,使废水均匀分布。

流入装置是横向潜孔,潜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宽度上;在潜孔前设挡板,挡板高出水面0.15-0.2m,伸入水下的深度不小于0.2m。

也有潜孔横向水平排列的流入装置。

入口的整流措施如图2:
2)出水区
出水装置多采用自由堰形式。

设置出水堰不仅可控制沉淀池内水
面高度,而且对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有着直接影响。

出水堰形式有水平堰、三角堰和梯形堰。

目前多采用锯齿形溢流堰,水面宜高于齿高的1/2处。

严办材料可采用钢板或UPVC板。

堰前可设置挡板以阻挡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浸没在水面下0.3~0.4m,并距出口0.25~0.5m。

出水槽:沉淀池的出水槽沿途接纳出流堰流出的水,故槽内流系属非均匀稳定流,当沿槽长流入流量均匀,且为自由流入,出水槽出口为自由跌落时,其出口处的水深为临界水深。

一般可取b=h0=0.9Q0.4。

3)沉淀区
是可沉降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同时使进出水均匀。

4)污泥区
污泥区:排除沉于池底的污泥是使沉淀池工作正常,保证出水水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池的前部设贮泥斗,其中的污泥通过排泥管借1.5-2.0m的静水压力排出池外,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沉降在沉淀池其它部位的污泥通过机械装置集中到贮泥斗中。

刮泥设备是桥式行车刮泥机或链带式刮泥机。

也可采用多斗式排泥。

5)缓冲层
缓冲层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保证已沉下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3.1.2 平流沉淀池的特点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施工简单,造价低;
多采用多斗排泥,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械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锈蚀;
适用于地下水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3.2 竖流沉淀池
3.2.1 竖流沉淀池的结构
竖流式沉淀池多呈圆形,也有采用方形和多角形的。

直径或边长一般在8m以下,多介于4-7m之间。

沉淀池上部呈柱状部分为沉淀区,下部呈截头锥状的部分为污泥区,在二区之间留有缓冲层0.3m。

废水从中心管流入,由下部流出,通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分布,然后沿沉淀区的整个断面上升,沉淀后的出水由池四周溢出。

流出区设于池周,采用自由堰或三角堰。

如果池子的直径大于7m,一般要考虑设辐射式集水槽与池边环形集水槽相通。

3.2.2 竖流沉淀池的特点
排泥方便,占地面积小;
池子深度小,施工困难,对冲击负荷及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造价高,池径不宜太大;
适用于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3.3 辐流式沉淀池
3.3.1 竖流沉淀池的结构
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

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多角形。

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进口在中央,出口在周围。

但池径与池深之比,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

直径一般介于20-30m之间,但变化幅度可为6-60m,最大甚至可达100m,池中心深度约为2.5-5.0m,池周深度则约为1.5-
3.0m。

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流,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

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机械排除。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在池中心处设中心管,污水从池底的进水管进入中心管,在中心管的周围通常用穿孔障板围成入流区,使污水在沉淀池内得以均匀流动。

流出区设置于池周,采用三角堰或淹没式溢流孔。

为了拦截表面的漂浮物质,在出水堰前设置挡板和浮渣手机排出设备。

3.3.2 辐流沉淀池的特点
多为机械排泥,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池内水流速不稳定,沉淀效果较差;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及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3.4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水的沉淀效率的新型沉淀池。

是向着理想沉淀池的逼近,其沉淀界限是理想沉淀池,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小等优点。

按水流与沉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毅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

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四、沉淀池设计
沉淀池设计
五、沉淀池设备选型
主要是平流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用到的刮刮吸泥机设备。

吸泥机和刮泥机是排泥设备中最主要的两种设备。

排泥设备是在水处理中配合沉淀使用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废水处理过程初沉池、二沉池、浓缩池以及澄清池。

排泥设备的形式随工艺的条件与池型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排泥设备通常为平流是沉淀池排泥机和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两大类。

吸泥机是利用压力差收集底泥,刮泥机是利用机械传动收集底泥。

排泥设备的分类如下表:
沉淀池排泥设备分类
沉淀池排泥设备分类
各种吸泥机的详细介绍
各种吸泥机的详细介绍六、各沉淀池综合比较
废水处理中吸、刮泥机的适用范围、特点及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