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流水声、唱歌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2.鼓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当物体的______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4.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______,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______的次数。

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______传播最快,通过_____传播最慢,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6.耳朵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7.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_,发出的声音越______,振动的越______。

8.______或______的声音有可能______我们的听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枚钉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 ) 2.植树是通过控制声源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 )3.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 )4.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5.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 )6.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 )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传到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

( ) 8.人们有很多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而不让物体本身振动。

( ) 9.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 ) 10.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里的听小骨。

( )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杆2.敲击装水的玻璃杯,从装水多到装水少的声音变化为( )。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括号内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前的括号中。

(共10分,每小题1分)1. 【】全食就是月亮完全被地球的阴影所遮挡住。

我们可以看到【】。

A. 一小部分的月亮B. 整个月亮C. 月亮的大部分D. 月亮上的坑洞2. 【】大火星靠近【】。

A. 太阳B. 月球C. 冥王星D. 地球3. 【】太阳靠近地球时,我们【】。

A. 感觉很暖和B. 感觉温度没变化C. 感觉很凉D. 感觉有阳光了4. 冥王星是【】。

A. 太阳系内最炽热的行星B. 太阳系内最冷的行星C. 太阳系内最小的行星D. 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5. 【】昼夜交替是【】起了来。

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月亮的变化D. 太阳的变化6. 在夜晚,我们能看到很多【】星星。

A. 灰色B. 白色C. 黄色D. 多彩的7. 【】是恒星,【】是行星。

A. 月亮;太阳B. 太阳;月亮C. 太阳;地球D. 地球;太阳8. 火星有很多【】。

A. 植物B. 建筑物C. 石头D. 火山和峡谷9. 【】是他们的工具和帮手。

A. 飞船B. 望远镜C. 箱子D. 电脑10. 人们应该珍惜地球上的【】。

A. 玩具B. 植物C. 椅子D. 电视机二、填空题(共5分,每小题1分)1. 水很重要,没有水,【生命】不能存在。

2. 【大气】是天空中的空气。

3.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4. 夜晚,能看到【月亮】和【星星】。

5.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三、简答题:回答问题,并将结果写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为什么望远镜对科学家来说很重要?(望远镜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观察星星、行星和其他宇宙物体,从而了解宇宙的奥秘。

)2. 什么是全食?为什么会发生全食现象?(全食是月亮完全被地球的阴影所遮挡住的现象。

当太阳、地球和月亮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会挡住太阳的光线,导致月亮被地球的阴影所遮挡,从而形成全食现象。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______光照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A. 水B. 氧气C. 氮气2. 下列变化中哪一项不是物质的变化?A. 植物生长B. 草地割草C. 橡皮擦擦黑板3. 山羊的下牙可以用来啃硬物,是因为它的下牙是______型的。

A. 尖B. 叶形C. 板块型4. 有些物体看似是不停地运动,却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震动造成的声音不足以传到人类的______之内。

A. 耳朵B. 喉咙C. 腹部5. 火柴怎样才能点燃?A. 扔到地上B. 在水中浸泡C. 在砂纸上摩擦6. 橘子的营养全在哪里?A. 果汁中B. 果肉中C. 果皮中7. 在流利说话时,声音是从______发出的。

A. 喉部B. 头部C. 腹部8. 下列哪一个不是一种简单机?A. 拨弦B. 齿轮C. 桥梁9. 鸟的下嘴喙比上嘴喙坚硬,更适合______。

A. 梳理羽毛B. 抓住猎物C. 掏窝取食10. 下面哪一种材料不是好的绝缘体?A. 橡胶B. 金属C. 塑料11. ______德国实验家,发现了光的三原色。

A. 法拉第B. 黑格尔C. 荷马福斯12. 璇玑使用的调料是什么?A. 盐B. 糖C. 酱油13. 短波收音机能够接收的电波是______波。

A. 长波B. 中波C. 短波14. A、B两个太阳能灯,A的能量收集面积比B大,但它们各自的房间光线相同,那么______。

A. A的亮度比B强B. B的亮度比A强C. A和B亮度相同15. 小华试图制成可以闪烁的圣诞树灯,她在电池的两端连接上金属线,这条金属线形成了一个______电路。

A. 开路B. 串联C. 并联16. 弓箭若要飞远,箭簇应该______,拉弓的力量应该______。

A. 重一点,强一点B. 轻一点,弱一点C. 重一点,弱一点17.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距离小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______。

新教材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答案)

新教材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答案)

新教材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一.知识广场(33分,每空1分)1.鸟身体的表面有______、有______,多数善于______;身体呈_______形,能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坚硬的______,用______啄取食物。

2.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成______动物和______动物两大类。

3._______是指野生群体数目已降低到濒临灭绝的程度,而且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如朱鹦、白鳍豚等;______是指野生群体数量明显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______是指自定名以来,记录的数目有限。

4.两栖动物的皮肤______一般没有鳞或甲。

它们的幼体生活在______,用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用______呼吸。

5.爬行动物生活在______上,身体表面一般有______,产带壳的______。

6.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有些植物的根、茎和叶脱离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成与母体一样的________,这种繁殖的方式叫作_________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利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或它们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育完整的植株。

这是科学家经过近百年的研究,才探索出的一项新技术——植物的_________技术。

9.青蛙、鸡和海狮的繁殖,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_________,由_________发育成幼体。

10.青蛙、鸡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作________。

海狮、牛等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________后生出的,这种繁殖方式叫________。

二、判断大厅(20分,每题2分)1.鸭嘴鲁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动物,嘴长得像鸭子的喙,是鸟类。

( )2.蜜蜂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 )3.孔雀属于卵生动物。

( )4.人类的捕猎活动会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鸟叫声、读书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2. 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 在振动。

3.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 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如 、 、 等,声音通过 传播最快,通过 传播最慢。

5.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 、 、 都有关系。

6. 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 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2. 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3.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 )4. 固体物质要比气体物质的传声本领强。

………………………( )5.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6. 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低。

……( )7. 固体能发出声音,而液体和气体则不能。

………………………( ) 8. 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 ) 9.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就不能辨别出发声物体的方向了。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器官是人类听觉器官?A. 眼睛B. 鼻子C. 耳朵D. 嘴巴答案:C2. 我们用什么器官看东西?A. 耳朵B. 手C. 鼻子D. 眼睛答案:D3. 雪花是什么颜色的?A. 白色B. 红色C. 黄色D. 蓝色答案:A4. 风可以吹走物体中的什么?A. 空气B. 水C. 火D. 土答案:D5. 下面哪个不是四季中的一个?A. 春天B. 冬天C. 西瓜D. 秋天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我们用嘴巴______。

答案:说话/吃东西2. 植物的根长在______。

答案:土里/泥土3. 冰块是由______变成的。

答案:水4. 白天太阳在______,晚上太阳在______。

答案:上升/落下5. 冬天天气最______。

答案:冷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述人类的五种感官器官分别是什么。

答案:人类的五种感官器官分别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眼睛用来看东西,耳朵用来听声音,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尝味道,皮肤能感受触摸的感觉。

2. 风是怎么形成的?答案:风是由空气的运动形成的。

当地球不断旋转时,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气压会不同,从而形成气流。

强烈的气流就是风。

3. 请简述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答案:四季的变化和特点是:春天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万物生长;夏天气温高,阳光强烈,适合游泳和避暑;秋天气温逐渐变凉,果实成熟,是丰收的季节;冬天气温非常寒冷,大部分植物休眠,天气干燥。

四季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气候和景观。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大象是用嘴巴呼吸的。

(√)答案:正确2. 细菌是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答案:正确3. 阳光是白天最主要的光源。

(√)答案:正确4. 树木的根长在空气中。

(X)答案:错误5. 冬天的天气很热。

(X)答案:错误五、解答题(共10分)1. 请列举三种你喜欢的水果,并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和口感。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一、天气一、填空题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二、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天气一、多项选择题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B.降雨量C.气温D.风向E.风速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B.多云天C.雨天D.阴天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B.雪C.冰雹D.雾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B.层云C.卷云D.白云二、填空题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

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

()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通常是灰色的。

()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

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14.纤细的云状云是()。

()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三、填表题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四、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 )2.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 )4.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分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 )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31个等级。

( )8.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 )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

( )10.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 )五、看图回答问题1.在下图中标注出风向。

2.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观察下图并标注天气状况。

第二单元 溶解一、单项选择题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 )的温度最高,( )次之,( )的温度最低。

A.焰心B.内焰C.中焰 D .外焰2.( )是一种经过特殊过滤装置,经过多层过滤的饮用水。

( )一方面过滤掉了水中的各种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也过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3.()一般指的是地下水。

地表深层的水流经岩石时,能将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 )( ) ( )溶解在水中,这些矿物质有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有促进作用。

但是,大多数()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单一。

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

A.含“气“的矿泉水B.纯净水C.矿泉水D.生态水二、多项选择题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等因素有关。

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B.时间的长短C.水的温度D.是否被搅动三、填空题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3.()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四、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8.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9.我们也可以用嘴灭火。

()10.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11.如果把海水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可达×10亿吨。

()12.许多家庭和学校用来供暖的能源都是来自石油的。

我们用的能源越少,我们用的石油就越少,这样的溢油事件就会越少。

五、看图回答问题1.观察下图,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2.观察酒精灯的构造,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六、实验探究题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

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小组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第三单元声音一、单项选择题音叉上有()和(),()代表的是音调,()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A.字母B.音符C.拼音D.数字二、多项选择题人的耳朵是由()构成的,()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A.外耳B.中耳C.内耳D.耳垂三、填空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物体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4.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物体。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的单位是分贝(dB)。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的是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7.()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8.在月球上,由于没有(),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9.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10.(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11.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一旦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12.鼓膜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保护:()。

四、连线题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弱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强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低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高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高越短音高越低五、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 )3.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4.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5.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不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或造成损伤,甚至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我们可以尽情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如“随身听”、MP3、MP4等)()六、看图回答问题1.观察耳的结构,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2.观察呼吸系统剖面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一、多项选择题。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A.头B.颈C.躯干D.四肢2.身体的肢体活动由()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A.骨骼B.关节C.皮肤D.肌肉3.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A.口腔B.食管C.胃D.小肠E.大肠4.()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A.牙床B.牙齿C.舌D.唾液二、填空题1.人体运动需要(),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吸收血液,将()排出体外。

2.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 )。

3.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4.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5.食物在()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6.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三、填表题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四、判断题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3.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的血液运输更多的二氧化碳,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4.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5.牙齿有四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6.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