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措施
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数量的百分数。
国内外资料表明,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60%,水田为20%~50%,旱地为40%~60%。
因此,施入土壤中的氮素,除一部分为微生物所固定外,很大部分通过多种途径损失了。
提高氮肥利用率,经济合理施用氮肥,成了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氮素损失。
第一,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氮养分情况和作物状况合理施肥。
目前配方施肥已逐步推广,通过各种估算氮肥施用量的方法可定产定肥,避免盲目施肥的损失。
第二,平衡施肥,氮肥配合磷、钾肥、有机肥等施用,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第三,改变氮肥的形状,粒度大的氮肥与土壤的接触界面小,养分释放慢,肥效长,如大颗粒尿素和碳铵等,能减少氮损失,提高其利用率。
第四,制成包膜、长效性肥料施用,如硫衣尿素,长效碳铵等。
第五,施用化学保氮剂,如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
第六,注意施肥方法。
铵态氮肥和尿素等深施,可减少氮损失。
第七,注意施用氮肥时的土壤水分条件,水分太少,施用氮肥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少,水分过多,会造成氮素损失和作物的疯长。
磷肥的利用率与氮肥、钾肥比较起来低得多。
在我国,不论是大田试验或盆栽,其中包括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试验结果都表明,磷肥的利用率大体在10~25%的范围。
根据各省849个试验结果的统计,水稻的磷肥利用率变化幅度为8~20%,平均为14%;小麦为6~26%,平均为10%;玉米10~23%,平均为18%;棉花4~32%,平均为6%;紫云英9~34%,平均为20%。
一般说,谷类和棉花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和绿肥的利用率较高。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运动性小导致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养分必须与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真正吸收,这就涉及到生物有效性的问题。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提高尿素利用率是为了减少氮排放和提高农作物的氮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中含有较高的氮素含量,并且氮素成分相对成熟稳定,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如畜禽粪便和厩肥等,并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
2.施加矿质肥料:合理施用合适的矿质肥料可以提高尿素利用率。
适量施用减少无效淋失的氮肥,如缓释肥料、磷酸二氢铵等。
同时,在施肥时要注意合理的时机和分次施肥,避免大量氮素一次性施入土壤。
3.合理灌溉管理: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淋失,降低尿素利用率。
因此,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和排水不畅。
4.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不同品种对氮的利用能力有所不同,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选用具有高氮利用率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有效提高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5.土壤改良措施:加强土壤养分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可以增加土壤的固氮能力和氮素保持能力,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使用有机质改良土壤,合理施用石灰和磷肥等,在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植作物。
6.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制剂等,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性,有助于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7.预测和监测氮素供应:通过合理的氮素供应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施肥措施,避免过度施肥和氮素浪费。
利用土壤检测和植物叶片分析等手段,对氮素供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调整。
总之,提高尿素利用率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施策,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品种选择和土壤改良等。
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具体的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氮肥属于哪种肥料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氮肥属于哪种肥料回答1、合理分配:氮肥应用在增产效果好的土壤上,根据试验结果证明,一般在地下水质好、基础产量较低的贫瘠低产型土壤上利用率较高。
2、深施覆土:深施结合覆土可以增加土壤对铵离子的吸附,减少挥发,对铵态氮肥有显着的增产效果,施肥深度应结合作物品种特性与施肥量灵活掌握。
3、因土施肥:施用氮肥必须充分考虑土壤的供肥保肥特性,土层深厚,保肥力强的地块以基肥为主,一次追肥。
一、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1、合理分配氮肥一定要使用在增产效果好的土壤上,根据试验结果表明,一般在地下水质好、基础产量较低的贫瘠低产型土壤上氮肥的利用率就会比较高,而且增产效果也会很明显。
2、深施覆土(1)深施结合覆土能增加土壤对铵离子的吸附,减少挥发,对铵态氮肥有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施肥深度一定要结合作物品种特性与施肥量灵活掌握。
(2)化肥用量少、作物根系分布较浅的,主要以中层浅施(深6-12cm)较好。
(3)化肥用量大、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分部广的应要以底层深施(深12-15cm)为宜。
3、因土施肥(1)使用氮肥一定要充分考虑土壤的供肥保肥特性,一般土层深厚,保肥力强的地块主要以基肥为主,进行一次追肥。
(2)保肥力差的风沙土、漏沙土,一定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采取分次施肥。
4、氮磷化肥配合施用(1)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求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协调供应。
(2)可以根据土壤氮磷均缺的状况,注意氮磷化肥的配合。
(3)同时土壤如果缺微量元素,也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注意施用微量元素。
二、氮肥属于哪种肥料1、氮肥属于一种大量元素肥料,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被称为大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硫、磷、钾、氧等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植物整个生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营养元素。
2、氮肥是指以氮元素为主要成分,可在土壤上使用,能给植物提供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
氮肥根据含氮基团可以分为铵态氮肥、氨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以及酰胺态氮肥等。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摘要氮肥的有效应用对植株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些途径,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途径;方法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氮肥利用率在逐渐降低,进而影响氮肥资源利用、施肥安全和土壤环境安全,乃至农作物产品安全。
提高氮肥利用率,科学施用氮肥已成为农业施肥的重要问题。
氮肥施用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途径主要有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下渗、土壤晶格固定、反硝化过程中的脱氮等,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氮肥利用率。
(1)深施。
深施氮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收,利于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1]。
施用深度一般为土表下6~15 cm。
追施与底施有所不同,追施深度宜在6 cm以下,底施深度宜在10 cm以下。
(2)分期施用。
分期施用氮肥可以减少渗漏和固定,便于根据作物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供应氮素,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2]。
分期施肥,原则上可分为底肥和追肥。
底肥中的氮肥用量一般占氮肥总用量的30%~60%。
除水田不宜用硝态氮肥作底肥外,多种氮肥均可做底肥。
氮肥追施量一般占氮肥总用量的40%~70%。
氮肥一般追施1~3次。
追肥时期因作物而不同,一般在作物出现拔节、分枝、花荚形成、蕾铃形成、茎叶显著伸长等现象,即作物生育中、前期和作物出现孕穗、花铃期、茎叶快速生长、果实膨大等现象,即作物生育中、后期追施。
若一次性追施,宜在作物需肥高峰前期施用,即在需肥高峰临界期追施。
(3)配合磷、钾肥施用。
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某种元素的丰缺可影响到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
三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
氮肥配合磷、钾肥施用,可以以磷促氮、以钾促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磷、钾肥一般作底肥,某些作物也可作追肥施用。
(4)配合有机肥施用。
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分解为腐殖质和腐殖酸,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胶体形成,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氮素利用。
有机肥一般作底肥施用,也可在苗期追施,而在苗期追施最好与化学肥料相结合追施。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肥料之一,但是由于氮肥的利用率较低,会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供应能力来确定,不宜过量施肥。
同时,应注意施肥时间,避免在雨季或高温季节施肥,以免造成氮肥的流失和挥发。
2.利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有利于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氮素转化和固定,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3.采用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将多种营养元素混合在一起的肥料,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复合肥料中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多种需求,从而减少氮肥的浪费。
同时,复合肥料中的其他元素可以促进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4.采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肥料的肥料,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氮素转化和固定,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同时,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氮素,为作物提供养分。
5.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和蒸发,从而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挥发。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从而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挥发。
同时,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作物提供养分。
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合理施肥、利用有机肥料、采用复合肥料、采用微生物肥料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及其措施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及其措施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但由于氮素的特殊性质,其利用率较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以及氮肥的特点,合理确定施肥量。
通过科学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结合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氮素的浪费和污染。
2. 种植绿肥作物:绿肥作物是一种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作物利用的有机氮的植物。
种植绿肥作物能够提高土壤的氮素含量,减少对化肥的需求,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3. 使用缓释肥料:缓释肥料是一种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释放养分的肥料。
相比传统的速效肥料,缓释肥料能够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4. 深施氮肥:将氮肥追施到靠近作物根系的深层土壤中,可以避免氮肥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配合钾肥的施用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5. 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对氮肥的吸附能力,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淋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机质的添加、土壤翻耕等。
总之,提高氮肥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还可以减少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以及改善土壤质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合理施用: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氮肥用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例如,对于旱地作物,可以采用深施的方法,使氮肥深入土壤,减少挥发和淋失;对于水田作物,可以采用分期施肥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导致氮素流失。
2. 配合其他肥料使用:氮肥与磷肥、钾肥等其他肥料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例如,在施用氮肥的同时,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3. 选择适宜的氮肥品种:不同的氮肥品种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稳定性、溶解性、肥效期等。
选择适宜的氮肥品种,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例如,稳定性氮肥不易挥发和淋失,可以在土壤中长期保持肥效,适合在旱地和水田作物上使用。
4. 改善土壤条件:土壤的酸碱度、通气性、水分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通过改善土壤条件,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例如,通过施用石灰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氮肥的分解和吸收。
5. 推广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位置等参数,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以上是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不同的措施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施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提高氮肥的肥效?氮肥

如何提高氮肥的肥效?氮肥氮素化肥利用率低是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为了减少化肥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其经济效益,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一直在进行研究、探索和试验。
一、氮肥深施。
据测试,当气温为29℃、土壤含水率为13.6%时,地表施用碳酸氢铵,12小时后挥发损失5.49%;而将同样的肥料深施到6厘米以下土层,12小时后挥发损失仅为0.3%。
由此可见,化肥深施可提高其肥效利用率。
氮肥深施的方法有:1、深施底肥。
将施肥器加装在犁架上,施拉机耕地时将肥料随犁铧翻垡深施到土壤耕作层中。
2、播种的同时深施种肥。
将施肥装置与播种装置同装一机,在播种的同时将肥料深施到种子下方或侧下方。
要保证种肥之间有3~5厘米的土壤隔离层,用以防止种、肥混合损伤种子。
3、追肥深施。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追肥器或将追肥器加装在中耕培土机械上,完成开沟、松土、排肥、覆土等多道工序,将氮肥深施到作物根部。
二、与其他成分混施。
1、添加碳酸氢铵添加剂。
将化学助剂碳酸氢铵添加剂按比例添加到碳铵中一起施用,可有效地抑制氮的分解挥发,从而使碳铵的肥效利用率提高3-4倍。
2、掺入固氮剂。
按比例固氮剂掺入到氮肥中深施,固氮量可提高1.5-2.0倍,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30%。
3、尿素与硼砂混施。
将尿素和硼砂按(400-500):1的比例混施,可******降低氨的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并可有效防止小麦粒不饱、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等现象发生。
4、尿素与草酸混施棉花施底肥,如按“氮肥200、磷肥140、钾肥40、草酸5”的比例施用,氮肥利用率提高17.3%,氮素损失率降低25%。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措施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但是大量的氮素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氮素流失等问题,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提高氮素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氮素含量,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避免过量施肥。
同时,可以采用分期施肥、局部施肥等方法,使氮素充分利用。
2. 种植绿肥:绿肥作物可以通过根瘤菌与大气中的氮结合形成固氮物质,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在绿肥作物生长期间,可以通过翻耕或切割等方式将其还田,使其成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3. 拆分施肥:将化肥分成多次施用,每次施肥的量适当,使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氮素利用率。
4. 优化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氮素流失。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避免氮素随着水分流失。
5.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中的氮素就越充足。
因此,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保持土壤覆盖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氮素利用率。
6. 利用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氮素供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可以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加强土壤生物活性等方式,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利用。
总之,提高氮素利用率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施肥管理、土壤改良、灌溉管理、微生物利用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浪费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