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说明镰刀型贫血症与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一)662真题整理1-4章

54.( )是侧链为脂肪羟基的氨基酸。(01年)
A.色氨酸 B.丙氨酸 C.亮氨酸 D.苏氨酸
55.血红蛋白除O2 外,还能运输CO2和( )。(01年)
A.H+ B.NH3+ C.Fe2+ D.Fe3+
56.免疫球蛋白通常称为抗体,其结构域有( )。(01年)
A.4 个 B.6 个 C.8 个 D.12 个
A.戊糖 B.己糖 C.丙糖 D.丁糖
三、名词解释
11.蛋白聚糖(03年)
12.糖原(04年)
四、判断题
13.( )ATP、NAD、RNA、乙酰CoA都含有糖残基。(99年)
14.( )肽聚糖是一类糖与肽共价联结产生的大分子,仅见于酵母细胞。(00年)
15.( )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旋光性。(09年)
32.为什么说化学渗透学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统一理论之一?(08年)
33.以G 蛋白偶联受体,G 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为例,描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途径和产生细胞应答的机制。(08年)
34.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举例说明他们是如何维持膜内外正常离子浓度的。(11年)
35.根据下图说明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机制。(12年)
36.简述第二信使的主要类别及其作用机制。(12年)
第三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填空题
1.在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蛋白质先流出柱外。(99年)
2.用Edman降解法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从端开始的。(99年)
3.一般可通过等电聚焦电泳来测定蛋白质的。(99年)
4.蛋白质的a-螺旋可用SN来表示,310-螺旋表示没一圈包含个氨基酸残基。(99年)
16.( )糖苷环不能打开成直链结构,而且糖苷无还原性。(09年)
简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其检测机理是什么文档

机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的四聚体,其中每条肽链都以非共价键与一个血红素相连接。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
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
一般用来诊断及侦测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分析测试包括:·全血球计数分析(Complete blood count , CBC) ·S血红素筛选测试(Hemoglobin S screening test) ·血红素电泳分析(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镰形细胞分析测试(Sickle cell test)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疾病检查1.外周血血红蛋白为50~100g/L,危象时进一步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在10%以上。
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
镰状红细胞并不多见,若发现则有助于诊断通常采用“镰变试验”检查有无镰状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骨髓象示红系显著增生,但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增生低下,在巨幼细胞危象时有巨幼细胞变3.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增高,溶血危象时显著增高。
本病的溶血虽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存在着血管内溶血。
4.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增高。
5.红细胞半衰期测定显示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至5~15天[正常为(28±5)天]6.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S占80%以上HbF增多至2%~15%,HbA2正常,而HbA缺如。
生物化学试题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选题1、现有一混合的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5,5.0,5.2,6.5,7.4。
预使该混合蛋白质电泳时有3种蛋白质向正极移动,缓冲液的pH应该是()A、4.0B、5.0C、6.0D、7.0E、8.02、下列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A、凯氏定氮法B、紫外吸收法C、茚三酮反应D、双缩脲法E、考马斯亮蓝法3、具有四级结构蛋白质的特征是()A、分子中必须含有辅基;B、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C、每条多肽链都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D、依赖肽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稳定;E、以上都不对。
4、下列哪一种关于蛋白质结构的说法描述是错误的()A、都有一级结构B、都有二级结构C、都有三级结构D、都有四级结构E、二级及三级以上的结构称为空间结构5、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量变小B、氢键断裂C、亚基解聚D、生物学活性丧失E、疏水作用的破坏6、蛋白质的氧结合曲线是()A、双曲线B、抛物线C、S型曲线D、直线E、不能确定7、丝心蛋白的主要构象形式是()A、α-螺旋B、β-折叠C、β-转角D、无规卷曲E、以上都有8、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疏水相互作用B、氢键C、盐键D、二硫键E、范德华力9、依据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A、凯氏定氮法B、紫外吸收法C、茚三酮反应D、双缩脲法E、考马斯亮蓝法10、下列哪一种氨基酸属于酸性氨基酸()A、赖氨酸B、甘氨酸C、半胱氨酸D、丝氨酸E、天冬氨酸11、下列不属于二级结构主要形式的是()A、α-螺旋B、β-折叠C、结构域D、无规卷曲E、β-转角12、在一个肽平面中含有的原子数为()A、3B、4C、5D、6E、713、从根本上来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蛋白质()改变的结果。
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以上都不对。
14、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B、.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C、只有二、三级结构才能决定四级结构;D、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E、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
镰刀型细胞贫血一级结构

镰刀型细胞贫血一级结构引言:镰刀型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种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使红细胞呈现出镰刀状。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三个层面来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的一级结构。
一、分子水平1. 血红蛋白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主要由血红蛋白基因HBB的突变引起,突变位点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β-珠蛋白。
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中,这个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中的一氨基酸瓦尔(Val)被缬氨酸(Glu)替代。
2. 血红蛋白构象改变由于β-珠蛋白中的一氨基酸被替换,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分子呈现出圆盘状,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分子由于突变而呈现出一种长条形的形态,即所谓的镰刀状。
二、细胞水平1. 红细胞变形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血红蛋白分子构象改变,呈现出镰刀状。
这种形态的红细胞在流经血管时容易发生变形,变得更加坚硬和粘稠。
这种变形使得红细胞在血管内的流动受到阻碍,容易堵塞小血管,导致组织缺血。
2. 血液黏稠度增加由于红细胞变形,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
这种增加使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变得更加困难,增加了心脏负担,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三、组织水平1. 缺氧引发疼痛危机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由于变形而容易堵塞小血管,导致组织缺氧。
当缺氧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称为疼痛危机。
这是因为缺氧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
2. 组织器官损害长期缺氧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导致各个组织器官受损。
特别是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器官,由于长期受到缺氧和血流阻塞的影响,易发生功能异常和组织纤维化。
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的一级结构主要包括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和血红蛋白构象改变,细胞水平的红细胞变形和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组织水平的缺氧引发疼痛危机和组织器官损害。
以血红蛋白镰刀型贫血症为例阐述分子病的生物学过程

以血红蛋白镰刀型贫血症为例阐述分子病的生物学过程《分子病的生物学过程——以血红蛋白镰刀型贫血症为例》简介:血红蛋白镰刀型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SC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属于分子病范畴。
本文以SCA为例,探讨了分子病的生物学过程,揭示了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分子基础。
1. 天然突变:SCA的发生与一种称为HbS(镰刀血红蛋白)的突变形式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以HbA形式存在,而在SCA患者中,由于遗传突变导致HbA基因变为HbS基因。
这种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使之具有聚集成长的倾向。
2. 分子变化:HbA由两个α和两个β亚基组成,而HbS由两个α和两个变异的βs亚基组成。
在低氧环境下,HbS分子会发生极性氨基酸暴露,导致血红蛋白分子之间发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结果聚集成长形成红细胞变形。
这些变形的红细胞比正常的红细胞更容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的疼痛和组织缺氧。
3. 血液循环问题:SCA患者的红细胞变形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增加血小板激活和血流紊乱的概率。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者罹患血栓、中风和异常心脏功能的风险。
4. 分子调控:SCA的分子病机制还涉及一系列的分子调控过程。
例如,HbF(胎儿血红蛋白)对于减轻SCA 症状起到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HbF会逐渐减少,而HbS的产量会逐渐增加。
然而,一些患者存在一种称为髓系舒适性突变的变异,使得HbF的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情。
结论:血红蛋白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其生物学过程与HbS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和红细胞变形。
这种分子变化在血液循环中引发一系列问题,并受到多个分子调控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分子病机制,有望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SCA患者的生活质量。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一级机构指:肽链中氨基酸残基(包括二硫键的位置)的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机构的基础,包含分子所有的信息,且决定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
1.1.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蛋白质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与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一级机构的改变,往往引起蛋白质功能的改变。
例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病镰刀形细胞贫血病的血红蛋白(HbS)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HbA)相比,发现,两种血红蛋白的差异仅仅来源于一个肽段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个差异肽段是位于β链N端的一个八肽。
在这个八肽中,β链N端第6位氨基酸发生了置换,HbA中的带电荷的谷氨酸残基在HbS中被置换成了非极性缬氨酸残基,即蛋白质的一级机构发生了变化。
1.2.序列的同源性不同生物中执行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称为同源蛋白质,同源蛋白质的一级机构具有相似性,称为序列的同源性。
最为典型的例子,例如:细胞色素C(Cyt c)Cyt c是古老的蛋白质,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组分,存在于从细菌到人的所有需氧生物中。
通过比较Cyt c的序列可以反映不同种属生物的进化关系。
亲缘越近的物种,Cyt c中氨基酸残基的差异越小。
如人与黑猩猩的Cyt c完全一致,人与绵羊的Cyt c有10个残基不同,与植物之间相差更多。
蛋白质的进化反映了生物的进化。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天然状态下,蛋白质的多肽链紧密折叠形成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天然构象或三维构象。
三维构象与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2.1.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高级机构,当特定构象存在时,蛋白质表现出生物功能;当特定构象被破坏时,即使一级构象没有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丧失。
例如:牛胰核糖核苷酸酶A(RNase A)的变性与复性当RNase A处于天然构象是,具有催化活性;当RNase A处于去折叠状态时,二硫键被还原不具有催化活性;当RNase A恢复天然构象时,二硫键重新形成,活性恢复。
生物化学试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选题1、现有一混合的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5, 5.0,5.2,6.5,7.4。
预使该混合蛋白质电泳时有3种蛋白质向正极移动,缓冲液的pH应该是()A、4.0B、5.0C、6.0D、7.0E、8.02、下列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A、凯氏定氮法B、紫外吸收法C、茚三酮反应口、双缩脲法E、考马斯亮蓝法3、具有四级结构蛋白质的特征是()A、分子中必须含有辅基;B、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C、每条多肽链都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D、依赖肽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稳定;E、以上都不对。
4、下列哪一种关于蛋白质结构的说法描述是错误的()A、都有一级结构B、都有二级结构C、都有三级结构D、都有四级结构E、二级及三级以上的结构称为空间结构5、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量变小B、氢键断裂C、亚基解聚D、生物学活性丧失E、疏水作用的破坏6、蛋白质的氧结合曲线是()人、双曲线B、抛物线C、S型曲线D、直线E、不能确定7、丝心蛋白的主要构象形式是()A、a-螺旋B、佚折叠C、佚转角D、无规卷曲E、以上都有8、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疏水相互作用B、氢键C、盐键D、二硫键E、范德华力9、依据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A、凯氏定氮法B、紫外吸收法C、茚三酮反应口、双缩脲法E、考马斯亮蓝法10、下列哪一种氨基酸属于酸性氨基酸()A、赖氨酸B、甘氨酸C、半胱氨酸D、丝氨酸E、天冬氨酸11、下列不属于二级结构主要形式的是()A、a -螺旋B、B -折叠C、结构域D、无规卷曲E、B -转角12、在一个肽平面中含有的原子数为()A、3B、4C、5D、6E、713、从根本上来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蛋白质()改变的结果。
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以上都不对。
14、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 -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B、.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C、只有二、三级结构才能决定四级结构;D、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E、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
请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说明镰刀型贫血症与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请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说明镰刀型贫血症与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镰刀型贫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SC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β链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从而引发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为镰刀状,容易出现溶血、贫血、疼痛和并发症。
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病因是正常牛脑蛋白(PrPc)突变成为异常形态的蛋白质(PrPsc),导致脑组织出现空泡样变。
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至关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从而决定了其功能。
在镰刀型贫血症中,血红蛋白的突变导致其结构异常,使得红细胞功能受损,易于发生溶血。
而在疯牛病中,正常牛脑蛋白PrPc突变成为PrPsc,这种异常蛋白质在脑组织中聚集,引发神经细胞功能丧失,最终导致脑部损伤。
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红蛋白的异常结构和功能。
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正常情况下,β链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使得血红蛋白具有稳定的四聚体结构。
然而,在镰刀型贫血症患者中,β链上的谷氨酸被突变后的缬氨酸替代,导致血红蛋白结构不稳定,红细胞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
这种改变使得红细胞功能受损,容易在微循环中堵塞,导致组织缺氧和疼痛。
疯牛病的发病机制与镰刀型贫血症有所不同。
正常情况下,牛脑中存在一种名为PrPc的蛋白质,它具有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然而,在疯牛病感染过程中,PrPc发生突变,成为异常形态的PrPsc。
这种异常蛋白质在脑组织中聚集,形成淀粉样纤维,导致神经细胞功能丧失,最终引发脑部损伤和死亡。
尽管镰刀型贫血症和疯牛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它们都揭示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性。
在治疗方面,针对镰刀型贫血症,可以通过输血、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法缓解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说明镰刀型贫血症与疯牛病的发病机制。
镰刀型贫血症和疯牛病是两种不同疾病,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1.镰刀型贫血症: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通常由β-地中海贫血引起。
它与血红蛋白的异常有关。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是由四分子的亚单位组成:两个α-地中海贫血。
镰刀型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S在低氧环境下会形成聚集,使得红细胞产生畸形,变成了长条形,就像“镰刀”一样,这会导致血细胞的变形和堵塞,从而引起溶血和缺血性疼痛。
2.疯牛病:疯牛病是一种与朊毒蛋白(prion protein)引起的变态蛋白质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在疯牛病中,朊毒蛋白发生异常折叠,形成β-折叠片,这种异常蛋白质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和神经组织的损害。
在这两种疾病中,蛋白质结构的异常会对其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在镰刀型贫血症中,异常的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从而导致血液流通受阻。
而疯牛病中,朊毒蛋白的异常折叠会导致毒性蛋白的产生,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