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垃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

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

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并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本报告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了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城市垃圾处理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分析根据调查数据,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总排放量达到XX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X%。

其中,垃圾填埋排放占比最高,约占垃圾处理总排放量的XX%,其次是焚烧处理(XX%)和厌氧消化(XX%)。

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填埋为主,存在较大的碳排放压力。

三、碳排放主要问题1. 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排放垃圾填埋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通过生物分解过程会释放出甲烷,而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

因此,垃圾填埋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碳排放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2. 垃圾焚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焚烧垃圾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此外,焚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四、对策与建议1. 推广垃圾分类与减量垃圾分类是减少碳排放、实现资源回收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同时,加大对垃圾减量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支持,通过垃圾减量减少垃圾填埋或焚烧带来的碳排放。

2. 发展环境友好型处理技术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垃圾处理技术,如厌氧消化等,通过微生物分解使有机物质转化成沼气,减少甲烷排放。

此外,加强垃圾焚烧技术改造和污染物净化技术研究,降低焚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3. 进一步优化垃圾填埋场管理加强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减少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甲烷排放。

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问题愈发突出。

垃圾的大量产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因此,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1. 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垃圾的产生量大幅增加。

根据统计,全球每年城市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20亿吨。

2. 垃圾的类型和成分多样化:城市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多种类型,它们的成分也各不相同。

这给垃圾分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不完善: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仍以填埋和焚烧为主,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挑战1. 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许多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习惯。

这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垃圾处理设施不足:许多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大量垃圾的处理需求。

缺乏高效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制约了垃圾问题的解决。

3. 资金和技术限制: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很多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建立和维护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

三、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解决方案1.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和教育系统,加强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习惯。

2. 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包括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垃圾收集车辆的优化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3. 推动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包括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利用、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和能源废弃物的能源回收等。

4.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投资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和开展相关的环保项目。

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

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

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垃圾处理所产生的碳排放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的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处理方式的碳排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垃圾处理方式和碳排放情况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和回收。

其中,焚烧和填埋均存在一定的碳排放问题。

虽然焚烧可以减少垃圾体积,但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

填埋则会导致垃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这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为强大。

根据我们的研究,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X吨和Y吨。

这些排放量对中国的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改善建议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1. 加强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减少可焚烧垃圾和填埋垃圾的总量,从而减少焚烧和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2. 推广焚烧技术改进:通过引进先进的焚烧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同时,建立有效的排放监管机制,确保焚烧厂的运营符合环保标准。

3. 提倡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或供热,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4. 加强填埋场管理:提高填埋场的封闭程度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减少甲烷的泄漏,以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5.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强废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四、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大。

为了减少碳排放并改善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了加强垃圾分类、推广焚烧技术改进、提倡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填埋场管理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改善措施。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垃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然而,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因此,探索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二、垃圾分类与减量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首要环节。

通过正确分类,可实现垃圾的有效分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城市可以建立分类垃圾收集站,并进行全员参与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正确分类。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应政策,对分类垃圾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推动垃圾减量工作。

三、生物质垃圾处理与利用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可以通过生物质垃圾处理与利用来获得有机肥料和甲烷气体。

通过引入生物质垃圾处理设备,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可获得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同时,利用厨余垃圾产生甲烷气体,可作为清洁能源供应城市生活、交通和生产各个领域。

四、可回收垃圾再利用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张、塑料、玻璃和金属等。

将这些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城市可以开设回收站,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加工和销售,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电子垃圾的治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大量的电子垃圾产生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根据数据显示,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和稀有资源。

因此,建立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有价金属和稀有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六、焚烧与能源回收焚烧垃圾是目前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但也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国家已开始探索利用焚烧垃圾产生能源。

通过焚烧垃圾发电,在不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减少垃圾污染,还可以解决能源问题。

中国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分类成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以及实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准确了解中国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行为状况,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向不同城市的居民发放问卷,收集了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以及实际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1. 认知水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60%的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然而,仍有40%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并不了解,或者存在认知误区。

2.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持积极态度,认为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有一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持中立或消极态度,主要原因是缺乏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

3. 实际行为尽管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持积极态度,但实际行为上的投入程度仍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约有70%的居民在家中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但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工作地点、商场等地,垃圾分类行为的普及率较低。

三、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1. 教育宣传针对居民中存在的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和认知误区问题,应加强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市政府、社区、学校等渠道,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城市应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同时,加强对垃圾处理企业的监管,确保分类垃圾的处理环节符合标准,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性。

3.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居民和企业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对垃圾分类行为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以提高垃圾分类行为的执行力度。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研究方案: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一、引言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回收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聚焦于探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1.了解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总结经验与教训;3.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以改进和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4.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为实际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收集数据为了全面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实地调研将走访各大城市的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了解其运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卷调查将针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收集他们对城市垃圾处理的满意度和建议;文献研究将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

2.数据整理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将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平均值、频数、占比等指标;对于文献研究的数据,我们将使用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

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3.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估在研究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时,我们将对其进行总结与评估。

主要包括对已有成果的方法、数据和结论的评估,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总结已有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和创新的空间,以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

4.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我们将探索和发展新的观点和方法,以改进和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

创新解决方案的提出将依托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报告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报告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报告引言:城市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探讨了多个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部分: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道路环境。

首先,应推广和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从根本上减少马路尾气排放。

另外,我们应该加强道路清洁工作,定期清理道路垃圾,保持道路整洁。

第二部分: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源泉之一。

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格限制工业废气的排放标准。

重点关注高污染行业,推动实施清洁生产,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此外,还应建立监测体系,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第三部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生活污水处理的能力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应当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同时,加强对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鼓励居民减少污水排放,合理使用水资源。

第四部分:垃圾处理与分类垃圾处理与分类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卫生。

应该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使城市的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同时,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减少垃圾量。

第五部分: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严重问题。

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行大气污染源头减排和终端治理相结合的方法。

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的控制,改进油品质量,推动车用燃料转向清洁能源。

另外,加强对工厂烟气排放的监管,建立相应的处罚制度。

第六部分:噪音污染治理噪音污染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治理噪音污染应从源头入手,对交通、工地、酒店等噪音污染源进行有效治理。

加强对噪音污染的监测,严格限制噪音的排放标准。

此外,也需要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噪音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城市垃圾的现状

城市垃圾的现状
发展壮大这个业务的事迹….复旦的垃圾能卖 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 二次污染。
个30万,工大的学生不会比复旦少很多吧,那回 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
递增。
收的垃圾没30万,也有个二十78万吧,这价值 同时在清运过和中,对人力财力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 所以,必须迅速采取科学的方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垃圾对人类的困扰.
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85吨,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省碱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好纸减少污染74%。
给一个人应该也算美的吧,只可惜被容大占拉, 转到正题,资料显示:一吨废塑料可生产0.
的一个高才生不顾世俗眼光坚定的包下学校 的垃圾业务,第一年就赚了30万,并且准备继续 9吨,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比用矿石炼钢节约冶炼费47%。
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 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
以上四种方式都需要进行集中清运。现行的清运方式 也很不理想,垃圾车到处停、满街跑,有碍观瞻,堵 塞交通。有的垃圾车上面掉垃圾,下面流污水,又脏 又臭,造成第二次污染。同时在清运过和中,对人力 财力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 所以,必须迅速采取科 学的方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垃圾对人类的困扰.但现 在科学的方法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其 中 成 都 、广 州 、武 汉
使用单 气 的平 房 家 庭人 均垃 圾 产
量为 0 6 .7千 克/ 一 人 日。这 说 明
生活 垃圾 产 量 随 G P的 变 化 关 D 系与工业 发达 国家 的经 济增 长情

使用双 气 的家庭 人均 垃圾 产 量 要 远 远低 于使 用 单 气 的平 房 家 庭
加。
素。这在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1 大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产 量 与 . 特性 分析
市 生活 垃圾清运 量 增加 的最 主要
原因。
尤 其是最近 几 年 随着经 济 的 迅 速发展 ,城市 规 模 的扩 大 ,城
市人 口迅 速增 长 ,经 济多 元化 带
大城 市 经济 相 对发 达 ,多 为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今后 大城 市低收 1 庭数量的不断减 少, ^家 居 民收人 的不 断增 加 ,垃圾 产 量
都促 使城 市生 活垃圾 产量增 加 。
I3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对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产 量 的 影 响
将呈 上升 态势 。
15 .
的 影 响
近 几 年 ,北 京 、天 津 、上

个地 区 的经 济 和 政 治 中心

城市 的垃 圾处 理 水平 可 以反 映其
所 在 地 区 或 幽 家 的 垃 圾 处 理 水 平。 1 I 大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产 量 .
来大 量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进 城 务
工 ,以 及旅 游 事 业 的大 力发 展 ,
燃 料 结 构 对 垃 圾 产 量
海 、成都 、广 州 、武 汉 等大 城 市
的垃 圾 产 量 增 长逐渐 趋 于 平 稳
城市 生活垃 圾 产 量与城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也 有 着 一 定 的 关 系 ,一 股在经济 发 展 初期 ,随 着 G P的增 加 ,城 市 生 活垃圾 产 量 D 几 乎呈直 线上 升 ,增 加很快 ,但 当 G P增 加 到 一 定 数 量 后 ,城 D
的垃圾清运量则有所降低
12 城 市 人 口对 垃 圾 产 量
的 彭 响
国建部卫程 究心徐龙徐云 家设环工曩研中 ………。 篡技 术 文 海 … ’
况相类 似
14 居 民 收 入 对 垃 圾 产 量 、
的 影 响
断 提 高 ,城 市 垃 圾 产 量 与 日俱
增 ,由此 而 带来 的环 境 污染 问题 日益严重 ,城市生 活垃 圾处 理 已
导致 生活垃 圾 量 变化 的 因素
通 过 调 查 19 97年 北 京 市 不
可以归结 为城市 人 口 与人均 生 活 垃圾 产 量两个 变化 因素 ,其 中在

同收 入的 家庭 人 均垃 圾 产 量统 汁
表 明 ,人均 月 收 入少 于 4 0元 的 0
成 为影 响 环 境 保 护 、城 市建 设 、
圾 产 量较南 方 大城 市高 。
16 垃 圾 来 源及 成 份
都在 利用政府 拨 款 或 国外 贷 款或 其 他 资 金 来 源 建设 垃 圾 处 理 厂 ,
但 目前面 临 的主要 问题 是 :由 于
的 1%以上 ,而其体 积要构成 家 0
庭垃圾 的 3 %以上 0
我国城 市生 活 垃圾 主要来 源 于 居 民 区 、街 道 、单 位 垃 圾 等 。 大 城 市生 活垃圾 中有 机成 份 约 占
总 量 的 6 % ,无 机 物 约 占 4 % , 0 o
2 大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处 理 存
在 的 问 题
2 1 资 金
传统 的观念和 习惯 ,环卫 设 施 的 建设 主要依靠 政府 投 资 ,由 于没 有有 效 的市 场机制 ,环卫 设 施 资 金来 源 没 有 保 证 ,造 成 ( )建 1 设 资金严 重不 足 ,大 部分 已建 垃 圾 处理 厂 ,特 别是 垃 圾填 埋 场 并 不能 真 正 达 到卫 生 填 埋 标 准。 () 即 使 已经 建 设 的 垃 圾 处 理 2 场 ,也 因没有 固定 的经费 来 源 而
维普资讯 可持ຫໍສະໝຸດ 发展 《 决策咨询通讯》 第1卷 3
20 年 第 l ( 第4 期 ) 02 期 总 9
一. l . 1
≯i 曩
中 .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 高 速发 展 ,
城 市化水 平 和人 民生 活 水平 的不
娃 薄辑
业 ,一 次性 的商 品完成 消 费后 就 作为废 弃物 ,成 为垃 圾 ,大大 增 加 了垃圾 的产 量 。 目前 我 国包 装
品废弃物 约 占城 市 家庭 生 活垃 圾
越 明显 ,影 响 了我 国城 市 生 活垃 圾处 理发展 良性 循 环机 制 的建 立
和产 业化 的发 展 。尽管 很 多城市
8 ・ 6
维普资讯
: :
可持续发展
《 决策咨询通讯》 3 第l卷
2 0 年 第 1 ( 第4 期 ) 02 期 总 9
另 外我 国北 方许 多城市 燃 料 消 费 还 以燃 煤 为主 ,尤 其 是冬 天取 暖
期 较 长 ,大 量使 用 燃 煤 ,固此 垃
19 年 至 19 91 99年 ,6个城 r除 上
海外 ,其 他 5个城 市 的垃圾 清 运 量 年平 均 增 f率 部 低 于 4 ,i _ 乏 % i 天津 的垃圾 清 远 量年 平 均增 长 率
接 近 零 ;19 至 19 ,6个 94年 99年 城 市 除上 海外 ,其 他 5个城 市 的 垃圾 清运 量年 半均 增 长 率则 低 于
人 民生活 和 可持续 发 展 的重 要 因
特定 地区 ,城 市人 口增长 是 城
低收 人家庭 垃圾 产 出 量较 大 ,家 庭人 均 月 收 入 在 40 80元 之 0 ̄ 0 间 ,随着 收入增 加 ,垃 圾产 量呈 下降趋 势 ,但 随着 月 收入增 加超 过 80元后 ,垃圾 产 量 又逐 渐 增 0
市生 活 垃 圾 的增 长 速 度 开 始 减 慢 ,并逐 渐趋于 稳 定 这种 城 市
城 市 的燃 料 结构 对 垃圾 产 生 影响较 大 。通 过 调 查 北 京 市 城 8 区家庭 中使 用不 同燃 料 的人 均 垃 圾产 量表 明 ,使 用双 气 的 家庭 人
均垃圾 产 量 为 0. 3 4千 克/ - 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