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盆地古近系虎林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类型

合集下载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

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李增学;吕大炜;张功成;林年添;王东东;刘海燕;沈怀磊【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1(036)007【摘要】采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数学方法以及地震方法等对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进行识别,总结出4种含煤地层及煤层组识别方法,并利用地震方法对煤层组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逻辑判别法和蜘蛛网图法仍然是较为有效的以定性为基础的半定量化方法,而聚类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则是成功且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但不是通用的模型;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海域区,要综合运用4种方法才能有效地预测含煤地层和识别煤层。

地震反演技术与方法对于识别含煤段、判别含煤地层的分布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多个地震剖面的研究发现三瞬技术法对于识别较厚煤层交互层【总页数】8页(P1102-1109)【作者】李增学;吕大炜;张功成;林年添;王东东;刘海燕;沈怀磊【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辽东湾海域古近系沙河街组钙质砂岩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 [J], 韩雪芳;刘宗宾;李云鹏;文佳涛;王腾2.鸡东盆地古近系虎林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类型 [J], 夏桂香;王宝君3.渤海海域石臼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生屑白云岩成因 [J], 潘文静;王清斌;刘士磊;冯冲;田德瑞4.海域区古近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以琼东南盆地为例 [J], 李增学;张功成;王东东;李莹;刘海燕;吕大炜5.辽东湾海域J油田C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韩雪芳;宋洪亮;高红立;文佳涛;王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近系——精选推荐

古近系——精选推荐

古近系古近系(Paleogene Syste m)曾用名老第三系(Eogene System)。

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古近系。

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中国古近系以陆相为主,仅在中国边缘地带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在湖南、广东、新疆、安徽等省古近系与下伏上白垩统多为逐渐过渡的关系。

根据当时沉积环境不同,陆相古近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干燥气候条件下山间盆地的红色碎屑堆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常夹岩盐和石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如湖南的东塘组、霞流市组、江西的新余组,以及内蒙古境内的脑木阿头组、伊尔丁曼哈组等;②湿润气候条件下凹陷盆地的含油、煤堆积,是中国较重要的含油、煤地层,如辽宁的抚顺组、黑龙江的三姓组、广东茂名的油柑窝组,在山东的昌乐也发现这一类型沉积;③断块盆地的湖泊沉积,以厚度大、夹有一些淡水灰岩或泥灰岩为其特征,如山东的官庄组、山西的垣曲组、湖北的东湖组等;④山麓堆积,以厚度巨大(超过1000米)为其特征,在中国西北地区特别发育,例如天山南、北麓,南山北麓,厚度达1000米以上。

另外,古近纪时还有火山岩(华南、东北等地的玄武岩)喷溢。

新近系新近系(Neogene System)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

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新近系。

新近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陆相新近系与下伏岩层一般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但在少数地区如新疆吐鲁番盆地新近系中新统与古近系渐新统为连续沉积。

陆相新近系根据当时沉积环境的不同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内陆盆地湖泊沉积,以杂色粘土页岩富含哺乳动物和昆虫化石为其特征,如山东的山旺组、内蒙古的通古尔组等;②土状堆积,如华北的三趾马红土。

另外,在华北、华南及东北地区等都发生过玄武岩喷发。

新表老表在新的地质年代表中第三纪改成了新近纪(E)、古近纪(N),二叠纪原来二分,现在三分了;石炭纪原来三分,现在二分了;志留纪原来三分,现在四分了,增加了顶志留。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聚煤盆地从晚古生代到中、 新生代,总体演化趋势是:
大型内陆碎屑陆表海聚煤坳陷
大型内陆湖盆坳陷(古前陆塌陷)
断陷盆地群(湖盆为主)
山间小型坳陷和断陷盆地
第十二章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3 聚煤古地理环 境和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早二叠世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海退的同时,华南地区 的海域范围则继续扩展,海水向西北上扬子古陆区快速侵 漫,沿古陆边缘的泻湖潮坪环境发育早期含煤沉积,并迅 速被广海碳酸盐沉积所代替。早二叠世晚期,由于东吴运 动的影响,华南广大地区隆起为陆,海水退居东南隅,在 海西期造山带的前缘堆积了滨海碎屑含煤岩系。晚二叠世 早期,海水由西南方向再度进侵。在海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下,华南地区呈现比较复杂的岛海古地理景观,海陆穿插, 沉积类型多样。东南沿海为陆相、过渡相碎屑含煤沉积, 盆地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含煤沉积,黔西、滇东地 区则持续发育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为煤层最富集的地区。 随着海域不断扩展,聚煤带向古陆方向迁移。晚二叠世晚 期,华南地区再次被广海淹没,以碳酸盐和硅质沉积为主, 含煤沉积则局限于川滇古陆东侧的滇东、黔西和川西一带。
中国煤盆地富煤带的展布和特厚煤层的形成, 也受着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厚煤层或特厚煤层 的形成,主要是在基底沉降稳定和坳陷速率适当 的部位。最有利于聚煤的盆地是发育在刚性地块 上的晚古生代坳陷型盆地及继承性的中生代坳陷 盆地,其次是发育在已经稳定的褶皱带上的中、 新生代盆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南宁
广州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

182004年6月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EXPLORATl0NANDDEVELOPMENTV01.31No.3文章编号:looo—0747(2004J03一0018一04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朱光有1,张水昌1,李剑1,金强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209100)摘要:含硫化氢天然气是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硫磺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陆相地层的赵兰庄气田、罗家气田和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的渡口河、罗家寨、中坝、威远、卧龙河等气田。

这些气田中硫化氢含量一般为5%~92%左右,主要分布在富含膏盐层的油气区中,硫化氢主要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形成的,赵兰庄气田早期可能存在微生物还原作用形成的硫化氢;膏盐层的分布位置对硫化氢的生成量和形成条件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表2参41关键词:硫化氢;石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中图分类号:TEl21.31文献标识码:A参照戴金星院士对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分类方案口],含硫化氢气藏可分为硫化氢型气藏(硫化氢含量在70%以上)、高含硫化氢型气藏(硫化氢含量为2%~70%)和含硫化氢型气藏(硫化氢含量为O.5%~2%)。

世界上已发现了400多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含硫化氢气田Ⅱ’2],其中前苏联发现的70多个含硫化氢气田的储量占其天然气储量的12%[3]。

四川、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也发现了含硫化氢天然气[1“14|,我国硫化氢含量平均大于1%的气藏储量约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1/4[1’2]。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的气体[1引,开展含硫化氢气田的地质调查和分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成因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含油气盆地中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或热化学成因的[1’13’14’16-31]。

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

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

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包莹莹【摘要】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褶皱带以北,主体为哈萨克地块,局部为土兰地块,南部边缘属板块缝合带山系,又以三条缝合带划分5个板块,分别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欧板块、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和青藏—中伊朗板块。

其中,石炭系煤层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吉克地块(阿姆河地块)等古生界地质单元上,侏罗系煤层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

目前,中亚五国均发现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836.704亿t。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Kazakhstan, Uzbekistan, Kirghizstan, Turkmenistan and Tadzhikistan situated to the north of Alps-Himalayan orogenic folded belt. The principal part is Kazakh massif, locally Turan massif, south margin belongs to plate suture zones mountain system. Taking the three suture zones has divided the area into five plates:Siberian plate,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east European plate, Tarim-Karakum plate and Qinghai-Tibet-middle Iran plate. In which, 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distrib⁃uted in Paleozoic geological units such as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and Tadzhiki massif (Amu River massif);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Mesozoic basins. At present, all the five countries have found coal resources, predicted resources 83.67 billion tons.【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6(028)008【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中亚;沉积盆地;煤炭资源;分布;资源量【作者】包莹莹【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6.21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国家,它们形成了一个政治文化大体相同的中亚五国地区。

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含煤地层沉积学特征

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含煤地层沉积学特征

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含煤地层沉积学特征作者:陈文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我国建筑行业在建设规模上开始不断的扩大,因此,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本文主要结合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梅花井井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以东33km处,行政区划属灵武市宁东镇管辖。

梅花井煤矿是宁东煤炭基地鸳鸯湖矿区的特大型生产矿井,已完成勘探工作。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6°40′22″至106°46′53″,北纬37°58′20″至38°04′21″之间。

梅花井井田地层区划属晋冀鲁豫地层区(V4)、华北西缘地层分区(V41)、桌子山-青龙山地层小区(V41-2)。

井田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Q)风积砂所覆盖仅在西南部有零星基岩出露。

经钻孔揭露井田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三叠系上统上田组(T3s);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侏罗系上统安定组(J3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古近系渐新统清水营组(E3q)和第四系(Q)。

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钻孔揭露厚度,最小267.77m,最大329.93m,平均厚299.21m,共含煤层25层,其中可采煤层21层,不可采煤层4层。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8.19m,可采含煤系数9.42%,含煤地层厚度由北向南有逐渐增厚的变化趋势,由西向东厚度变薄。

一、含煤地层的岩性组合延安组地层岩性由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煤和少量含铝质泥岩组成,底部以一套浅白或黄色带红斑的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与下伏三叠系上田组(T3s)呈假整合接触。

鸡西地区敦密断裂带的展布方向

鸡西地区敦密断裂带的展布方向
Keywords:Dunmifaultzone;distributiondirection;coalaccumulationbasin
鸡西矿区为黑龙江省煤炭生产重点地区之一, 着黑龙江省对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动力用煤十分 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随 短缺。东北地区为动力用煤净调入区,今后五年或
关键词:敦密断裂带;展布方向;聚煤盆地 doi:10.3969/j.issn.2095-7262.2019.01.014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章编号:2095-7262(2019)01-0076-05 文献标志码:A
DistributiondirectionofDunmifaultzoneinJixiarea
第 29卷 第 1期
黑 龙 江 科 技 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学 报
Vol.29 No.1
2019年 01月
Journal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Science& Technology
Jan.2019
鸡西地区敦密断裂带的展布方向
宁良云, 王忠兴, 周玉珠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八勘探队,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 要:为探寻鸡西地区新生界聚煤盆地,利用钻探及二维地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分析敦密 断裂带的展布方向、落差和位置。结果表明,鸡西地区敦密断裂带主体由两条大体平行沿 NE60° 方向展布的主干断裂构成,两条断裂均为向 NW 倾斜的高角度正断层。由于构造运动,在断裂带上 盘形成条带状的断陷带,断陷带内沉积了第四系、富锦组、虎林组、穆棱组和城子河组等含煤系地 层;断裂带的下盘控制地貌和山脉的走向,地形波澜起伏,形成太平岭隆起带。断裂带两侧的落差 为 500~1500m。该研究为在敦密断裂带上盘(下降盘)寻找相同类型的聚煤盆地提供了借鉴。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张兴洲;马志红【摘要】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至佳木斯地块之上,形成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大三江盆地.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遭受逆冲、走滑构造改造.敦密断裂以北的诸多盆地均属大三江盆地改造后的残余盆地.这些残余盆地和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隐伏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三江盆地东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发育区,可能存在一与佳依地堑平行的深断陷.隐伏的大陆边缘沉积和断陷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领域.【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0(019)003【总页数】6页(P191-196)【关键词】中-新生代盆地;大三江盆地;黑龙江省东部【作者】张兴洲;马志红【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黑龙江省东部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小型盆地集中分布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等多种能源资源集中区.该区西以佳-依断裂带为界与松辽盆地毗邻,南以敦-密断裂带为界与延边盆地群相邻.区内面积大于2000 km2以上的盆地有7个,分别为三江盆地、勃利盆地、虎林盆地、依兰-伊通盆地、敦化盆地、鸡西盆地和宁安盆地.其中,三江盆地和虎林盆地分别与俄罗斯一侧的中阿穆尔盆地和阿尔昌盆地相连.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二者之间为同江-密山断裂带,其中的完达山地体是东侧俄罗斯境内巨大的锡霍特-阿林中生代增生杂岩带的一部分(图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区各分散孤立的中-小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的近海大陆边缘盆地,称为大三江盆地[1].这一成果为重新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拓宽能源资源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思路和证据. 早期的研究认为,佳木斯地块是一个经兴凯运动而固结的早前寒武纪地块[2],由麻山群和黑龙江群两套变质岩系组成[3].完达山地体是早中生代的俯冲带,东北地区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与此有关[4].上世纪90年代,曹熹等[5]和张兴洲等[6]研究认为,黑龙江群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而是混有解体蛇绿岩和蓝片岩残块的构造混杂岩,是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标志.Wilde et al.[7-8]采用单颗粒锆石测年方法对麻山群中的硅线石榴片麻岩和与之伴生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测试,结果显示麻山群高级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并非是传统所认为的太古宙或古元古代[3],而是早古生代,年龄为480~520 Ma.目前,所谓的黑龙江群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而是一套俯冲增生杂岩的认识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对俯冲及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的时代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9-10,12-13].最近,笔者对桦南隆起东部近东西走向的黑龙江混杂岩中的基性和长英质糜棱岩进行了白云母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76.5±1.9 Ma和184.5±2.1 Ma.这组年龄与前人在萝北、依兰和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混杂岩中获得变质-变形年龄基本一致[14-17],表明整个黑龙江混杂岩在侏罗纪期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质-变形事件.鉴于这是一次由蓝片岩相向绿片岩相转化的变质-变形事件,因此,所代表的应是黑龙江混杂岩的构造折返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完达山地体就位到佳木斯地块东缘的时间基本一致.完达山地体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向西凸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堆晶岩、基性熔岩和硅质岩及泥质岩组成,是我国东部唯一发育早中生代深海沉积的区域.硅质岩及泥质岩中放射虫等化石为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3].古地磁资料表明,完达山地体在中三叠世位于赤道附近[18-21],地体中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灰岩岩块中的竹蜓科、珊瑚以及三叠纪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古生态均属于低纬暖水型动物群;而早—中侏罗世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古生态反映此时水域纬度已经明显变高,具有明显的冷水型、中高纬度生态特征[22,19-20].晚侏罗世完达山地体已经位于43.5°N附近[18-19,22-23],说明在早—中侏罗世完达山地体迅速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迁移,晚侏罗世已经就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由于完达山地体具有比较完整的洋壳层序,说明它应属一个逆冲的洋壳残片.这套蛇绿岩被含有堇青石的花岗岩侵入,花岗岩锆石年龄131~124 Ma,这至少说明在131 Ma之前完达山蛇绿岩岩片已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堇青石花岗岩具有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属于S型花岗岩,其中还发现有时代为463 Ma的捕获锆石[24],这一年龄是佳木斯地块中最为重要的高级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年龄[7-8],说明岩浆的形成和侵位过程与佳木斯地块有关.但由于含堇青石的S型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来自经历过风化及沉积作用的沉积岩,加之花岗岩中锆石有较高的176Hf/177Hf比值和正的εHf(t)值,说明堇青石花岗岩的源区不完全是基底的麻山群,可能还存在有前中生代的沉积地层.结合区域地质资料[3],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有2套大陆边缘沉积,一套为泥盆-石炭系,另一套为上三叠-下侏罗统.这2套组合在北部俄罗斯境内的布列亚地块东缘和南部兴凯地块东缘都有分布[25-26],说明当时在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发育较为广泛的大陆边缘沉积.因此,不能排除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这2套沉积岩有一定联系.根据这样一种思路,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被构造隐伏的上古生界和上三叠统.吉林大学完成的“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前景”项目(2004~2008)系统研究对比了该区各盆地的沉积充填序列,划分出5个沉积-构造层: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构造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构造层、晚白垩世沉积-构造层、古近纪沉积-构造层和新近纪沉积-构造层(表1).与传统地层对比表相比,表1有如下变化:(1)取消了J3-K1未分的表达方式;(2)在生物地层学证据基础上,根据绝对年龄值对应的原则,盆地底部的地层界线并不一致;(3)方正盆地原划有晚白垩世方正组,据大庆方参1和方4井钻探揭示,古近系之下直接为早白垩世穆棱组,因此,方正盆地取消了原方正组,增加了穆棱组;(4)勃利、鸡西和虎林盆地原划有晚白垩世松木河组(火山岩),锆石测年结果为110 Ma和112Ma,表明为下白垩统,归入下白垩统东山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主要发育在佳木斯地块东缘,以南双鸭山组和大秃山组为代表.南双鸭山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火山物质含量较高,各地岩性基本稳定,大秃山组覆于之上,为类磨拉石建造[3];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以早白垩世海陆交互—陆相沉积为主,各盆地内均有分布,晚侏罗世海相沉积仅发育在三江盆地西部的绥滨拗陷内,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东山组火山岩,时代为110~117 Ma;晚白垩世沉积只发育佳依地堑以东的各盆地内,北东向带状展布,岩性主要为一套快速堆积的陆相粗碎屑岩,以猴石沟组和海浪组为特点;古近纪沉积各盆地均有分布,最大特征是发育油页岩和煤系;新近纪,鸡西、宁安和勃利等中部盆地发育玄武岩,以东的盆地发育煤系.总体上,该区以佳依地堑为界,各盆地的沉积序列和充填特征与松辽盆地明显有别,主要表现在:(1)各盆地沉积-构造层清晰,间断明显,而松辽盆地沉积相对连续;(2)各盆地在早白垩世均发育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而松辽盆地为陆相沉积;(3)包括佳依地堑的各盆地古近纪均发育油页岩,而松辽盆地油页岩只发育在上白垩统.上述特征充分说明,松辽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环境与该区明显不同.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重要基础是完达山地体与佳木斯地块的拼合.大量的证据表明,晚侏罗世完达山地体已经就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三江盆地西部发育的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向北东方向延入俄罗斯境内的中阿穆尔盆地,构成一个向北东敞开的残余海盆[25-26].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显示,早白垩世早期的城子河组-穆棱组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断裂活动对此时的盆地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目前各分散孤立的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近海盆地,称之为大三江盆地[1].根据勃利盆地东部、虎林盆地北部[27]以及俄罗斯一侧的中阿穆尔盆地东部[25-26]的下白垩统中均见有含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放射虫化石的砾石和岩屑,说明完达山地体已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并为早白垩世盆地沉积提供了物源.在鸡西盆地穆棱组中选取的碎屑锆石测年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170 Ma左右,没有发现大于400 Ma、属于佳木斯地块变质基底的碎屑锆石.结合双鸭山盆地、前卫盆地和勃利等盆地的早白垩世海相沉积均直接发育在佳木斯地块变质基底之上,说明穆棱组沉积时期佳木斯地块仍处于水下沉积环境.因此,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的盆地类型属于断陷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具有前陆盆地特点.早白垩世晚期,佳依断裂和敦密断裂之间的区域发育一系列逆冲构造,使大三江盆地遭强烈破坏和改造.鸡西地区可见由南东向北西逆冲的构造将基底麻山群变质岩系逆冲到中生代煤系地层之上(图2),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岩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变质岩和花岗岩砾石,而且含有来自下白垩统的煤矸石砾石(图3),说明晚白垩世大三江盆地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褶返事件. 上述特征说明,大三江盆地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根据盆地充填特征的对比分析,以敦-密断裂为界,虎林盆地北部和南部明显不同.北部的七虎林河拗陷下白垩统充填特征不但与大三江盆地完全可以对比,而且与东侧俄罗斯境内的阿尔昌盆地完全可以对比(表2).虎林盆地南部的穆棱河拗陷和东林拗陷内的白垩系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与虎林盆地中央隆起出露的基底变质岩组成一致.这说明,目前所称的虎林盆地以中央隆起为界,南北是完全不同的2个盆地.七虎林河拗陷是早期大三江盆地的一部分,其南部沿着敦密断裂向东错移到俄罗斯境内.因此,敦-密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时间应发生在大三江盆地形成之后,即早白垩世之后.古近纪,该区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在我国境内发育了以佳-伊地堑和敦密-前进地堑为代表的断陷盆地,其中普遍发育了以煤和油页岩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值得注意的是,三江盆地以北的俄罗斯中阿穆尔地区古近纪断陷十分发育,部分已见油气显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我国境内的盆地基底主体为佳木斯地块,而俄罗斯一侧盆地基底的主体为中生代增生杂岩.基于这样一种构造背景,从油气资源勘查意义上分析,除了要关注被中生代盆地和构造岩片所掩盖的上古生界外,应加强东三江地区古近纪隐伏断陷的研究.Key words:Mesozoic-Cenozoic basin;Pan-Sanjiang basin;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相关文献】[1]周建波,张兴洲,马志红,等.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5):530—538.[2]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4]李春昱,王荃,刘雪亚,等.亚洲大地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4.[5]曹熹,党增欣,张兴洲.佳木斯复合地体[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2.[6]张兴洲.黑龙江岩系——古佳木斯地块加里东缝合带的证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94—101.[7]Wilde S A,Zhang X Z,Wu F Y.Extension of a newly-identified 500 Ma metamorphic terrain in Northeast China:further U-Pb SHRIMP dating of the Mashan Complex,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J].Tectonophysics,2000,328:115—130.[8]Wilde S A,Wu F Y,Zhang X te Pan-African magmatism in Northeastern China:SHRIMP U-Pb zircon evidence for igneous ages from the Mashan Complex[J].Precambrian Research,2003,122:311—327.[9]张兴洲,张元厚.蓝片岩与绿片岩共存:龙江岩系构造演化的新证据[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21(3):277—282.[10]李锦轶,牛宝贵,宋彪,等.长白山北段地壳的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136.[11]吴福元,Wilde S A,孙德有.佳木斯地体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年龄[J].岩石学报,2001,17(3):443—452.[12]周建波,张兴洲,Wilde SA,等.黑龙江杂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9,25(8):1924—1936.[13]Zhou J B,Wilde S A,Zhang X Z,et al.The onset of Pacific margin accretion in NE China:evidence from the Heilongjiang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J].Tectonophysics,2009,478:230—246.[14]叶慧文,张兴洲,等.牡丹江地区蓝片岩中脉状青铝闪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4):369—372.[15]李锦轶,牛宝贵,宋彪,等.长白山北段地壳的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16]Wu F Y,Yang J H,Lo C H,et al.The Heilongjiang Group:A Jurassic accretionary complexin the Jiamusi Massif at the western Pacific margin ofnortheastern China[J].The Island Arc,2007,16(1):156—172.[17]Li WM,Takasu A,et al.40Ar-39Ar age ofthe high-P/T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Heilongjiang Complex in the Jiamusi Massif,northeastern China[J].Jorunal of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Sciences,2009,104:110—116.[18]Kojima S.Mesozoic terrane accretion in Northeast China,Sikhote-Alin and Japan regions[J].Paleos,1989,69:213—232.[19]Kojima S,Mizutani S.Triassic and Jurassic radiolarian form the Nadanhada range,northeast China[J].Proc Paleont Soc.Japan N S,1987,148:256—275.[20]邵济安,唐克东.中国东北地体与东北亚大陆边缘演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21]杨惠心,李朋武,禹惠民.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地体古地磁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89,28(2):203—205.[22]张庆龙,水谷伸治郎,小智.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J].古生物学报,1997,36:245—252.[23]张世红,施央申,孙岩,等.黑龙江完达山造山带及其那丹哈达地体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3):287—294.[24]程瑞玉,吴福元,葛文春,等.黑龙江东部饶河杂岩的就位时代与东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演化[J].岩石学报,2006,22(3):353—376.[25]Kirillova G te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of active continentalmargin of Southeast Russia:paleogeography,tectonics,and coal-oil-gas presence[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3,20:385—397.[26]Kirillova G L.The late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at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southeastern Russia:geodynamic evolution and coal and petroleumpotential [J].Geotectonics,2005,39(5):389—407.[27]张世红,施央申,王志洪.对“龙爪沟群”构造地层的新认识[J].地层学杂志,1992,16(3):206—209.Abstract:The basement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in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Northeast China is composed of the Jiamusi massif and Wandashan allochthon (terrane).The former consists of the Caledonian metamorphic rocks and granites covered by unmetamorphosed Late Pale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sediments in the east margin.The latter,as an allochthon,was situated on the east margin of the Jiamusi massif during Middle to Late Jurassic,and overthrusted westwards on the Jiamusi massif in initial Early Cretaceous.Therefore,an Early Cretaceous foreland basin (namely Pan-Sanjiang basin)was formed in the area.The Pan-Sanjiang basin was destroyed and reconstructed by the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later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We suggest that all isolated basins to the north of the Dun-Mi Fault belong to the relict basins of the Pan-Sanjiang basin.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it is possible that the Late Pale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sediments would be preserved under these relict basins and the Wandanshan terrane.The east part of the Sanjiang basin is an important area,where Paleogene faulted basins are developed and a deep major faulted basin parallel to the Jiayi faulted basin exists probably.These covered continental margin sediments and faulted basins are worthy to be considered as the new fiel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高, 人工放射性曲线峰值 相对都很低 。 另外 , 从粒度分析看虎林组河流沉积 的粒度分布 , 概
律图中累积曲线 的特点是 主要 由跳跃总体和悬 浮总体组 成, 牵引总体不发 育。跳跃 总体 为主要成 分 , 说 明分选不 太好。 2 . 河 流 沉积 的横 向变 化 。 虎林组 河道 沉积主要 都是从 东南 向北西展 布 , 而且 都是从东南流入湖区。而河道 又略有 向西转的趋势 。另 外, 从连续性分析 , 这些河 道似 乎就是 一条早期 河道 , 而 且非常之短 , 以后 逐渐 向西边侧 向迁移 。到 盆地发 育的 中期 , 河道老年化 , 并 发生弯曲。
第l 3卷
第 2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AL OF J I XI UN I VER S I T Y
vO 】 . 1 3 NO . 2 F e b . 2 0l 3
2 0 1 3年 2月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3 ) 0 2— 0 1 5 0—2
冲 积扇 相


冲积扇相是鸡东盆地古近系沉积盆地主要充填物 之 它 的存在 同时也积极地影响着盆地充填演化趋势。 1 . 冲积扇的沉积类 型。
在 古 近 系 虎 林 组 中见 有 稀 性 泥 石 流 沉 积 、 漫流沉积 、
扇 面 河 道 及 扇 缘 重 力 流 沉 积 。在 8 6 _ _ 4 9号 钻 孔 的 一 段 剖面 中有粗 、 中、 细砂岩 , 而且粒序混杂 , 岩石 中普遍都 含
在 边 缘 部 位 的 煤 层 中经 常 见 有 含 石 英 质 砂 砾 , 这 些 都 是 其典型标志。
分, 特别是古 近系扇 三角洲 相构成 了盆地 的重要 沉积之 对该相的识别主要 是依据 岩相 的组合特 征 , 平面 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 冲积 扇沉 积的横 向变化 。 古近系虎林 组冲积扇的横 向展 布总体上 受盆地格架 的制约 , 基本上沿盆地 四周呈带状分布 , 但还 是以东南边 扇带为主要。此扇带是 由大小 不等 的冲积扇 体构 成 , 这 些扇体在 盆缘 分 布非 常 之 厚 , 一般 7 0 0 -8 0 O m, 有 的达 1 0 0 0多米 。这些扇体往盆地 内部多数急剧变薄 。从 粒度 上看 由盆缘向盆地内部逐渐变细。在这 些扇体 中有 的由 于有长期发育的较大河 道 的垂 向搬运 , 使 得小 型扇体最
鸡 东盆 地 古 近 系虎 林 组 含煤 地 层 沉 积 环境 类型
夏桂 香 , 王 宝 君
( 黑龙江省煤 田地质一 O/ k 勘探 队, 黑龙 江 鸡西

1 5 8 1 0 0 )
要: 鸡 东盆 地 是 新 生 界 盆 地 , 古近 系虎 林 组 预 测 煤 炭 资 源储 量 较 丰 富 。 通 过 对 沉 积 相 标 志 的 研 究 .
在 鸡东盆地 古近 系虎林组 划分 出冲积扇相 、 河流相、 扇三 角洲相、 湖泊相、 泥炭 沼泽相等沉 积类型 , 总结 了各 沉积相 的沉积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聚煤规律 , 寻找煤炭 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 词 : 沉积环境 ; 沉积类型 ; 鸡 东盆地 ; 相; 含煤地层 ; 古近 系 中图分 类号 : P 5 3 4 文献标识 码 : A
三 扇 三 角 洲 相 扇 三 角 洲 相 是 新 近 系 和 古 近 系 盆 地 充 填 的 主要 成
有大小不等 的砾石 , 砾石径 流 2—8 0 m m, 次棱角状 , 成 分 多 为 花 岗岩 质 , 少 量 为变 质 岩 质 或 石 英 质 , 证 明物 源 区 很 近 。此剖面代表 了具 有泥石 流事 件 , 而 且经 过一段 的搬 运, 进一步的筛选 洗 、 分选 , 似乎 为稀性 泥石 流沉积 的前 缘 。另外 , 从平 面来看 , 总体上 中细砂岩 中还是具 有层状 的特征 , 亦代表着漫 流沉积 。并 在 中细砂岩 中夹有 含大 径砾石 的粗砂岩 , 似乎也存 在着 短距离 的扇 面搬运 制约 河道沉积 。扇缘浅水 重力 流沉积 比较 多见 , 常在靠 盆缘 扇体间湾分 布的钻孔 中, 见有 小型 负载构造 发育及 重力 流砂体底 面多具有小 型波状起伏 。另外砂岩 顶底 围岩都 是 薄层 状 的煤 层 及炭 质泥 岩或 浅 湖 相 泥 质 粉 砂 岩 。而 且
鸡东盆地古 近系虎林 组沉积 环境分 析 , 由于第 四系 系 盖层 较 厚 , 古近系地 层成 岩较差 , 因此 , 无 法 利 用 天 然 露头 的岩石 成 因标 志进行 岩相 分 析。本 区地质 钻孔 较 多, 且 分布 比较 均匀 , 在 有可靠 的测 井 曲线参 数 的基础 上, 在 倾 向和 走 向上 基 本 对 盆 地 得 以 完 整 的 解 剖 。 鸡东盆地古 近系 虎林 组属 于陆相 断陷 型聚煤 盆地 , 古近系是断陷型充填序列 , 它们处于不同 的沉积体 系域 , 是处于南边 高山 、 西北坡 下 的堆 积。古近 系虎林 组地层 沉积环境类型可划分 成 冲积 扇相 、 河流 相 、 扇i角 洲相 、 湖泊相和泥炭沼泽相。

终生长成大型扇体。虎林组在 整个 盆地 发展期发育有垂 直走 向的大型扇体 , 这 个扇体 对古 近系 聚煤 盆地 进行 了 倾 向分隔 , 使得古近 系盆地沿走 向形成断续 。
二 河 流 相
在鸡东盆地古近 系虎林组 中 , 河流相 的沉积 也是 其 充 填类 型之一 , 组 成河 流体 系的 主要单 元是河 道砂 体 。 根据剖面沉积构成 , 外部几何形态等 , 可识别 出虎林组 主 要发育有短距离较早期的直流河和稍晚期的曲流河 。 1 . 河流相沉积的类型 。 根据钻孑 L 实见 , 河流相 的沉 积识别 主要为磨 园分 选 较好 的粗砂岩或含 细砾 的粗砂 岩 、 个 别 中粒 砂岩 。由于 虎林组胶结差对砂 岩钻探取 芯受机 械破损 , 沉 积构造 很 难识别 , 好 在 河 流 相 沉 积 物 性 差 异 与 围 岩 有 较 明 显 的 差 异。 虎林组 河流相河 道砂体 较好 识别 , 砂体视 电阻率 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