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
吉林省合隆地震台无磁混凝土施工工法

碳纤维无磁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二00八年一月碳纤维无磁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术1、前言:碳纤维混凝土属无金属型混凝土,是以碳纤维束取代钢筋,且对水泥、砂、石的含磁量有严格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对使用工具、模具、操作人员所携代的含磁量也须严格控制。
无磁混凝土应用于地震观测台、和现代无金属水工闸门等领域。
2、工法特点:2.1、用于构成建筑物本身的材料以及所用的支撑材料均要求为无磁性材料。
(原材料的磁性均要求在0.1nT以内)。
2.2、首次将碳纤维筋用于房屋建筑的混凝土屋盖结构工程,同时所用的材料绿色环保。
2.3、使用碳纤维筋替代钢筋的设计和应用变成可能。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各类地磁台建设工程、各类对磁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以及现代无金属水工闸门的制作工程。
4、工艺原理:利用碳纤维抗拉强度高且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共同工作的原理替代钢筋使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共同承受荷载。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 .1施工准备工作:5.1.1、技术准备:(1)、图纸会审由项目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图,作好图纸会审的前期工作,消除错、漏、碰、缺问题,解决设计与施工技术之间的矛盾,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
(2)、施工方案的编制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提前编制详细的碳纤维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措施,以便为施工提供足够技术支持。
(3)、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和水准点及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测量工程施工方案,建立适合该工程的测量定位网和高程控制网,其中主要控制点应制成为永久性控制点。
(4)、技术交底施工前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学习项目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交底、长春基准地磁台建设管理制度汇编等施工管理和技术质量文件。
对劳务作业人员进行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的集体技术交底工作,使全体劳务人员都能掌握技术及质量标准,对关键部位除做详细交底外,还应做现场示范。
结构加固总说明一

结构加固总说明一(总1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设计总原则1.1工程概况龙南医院综合楼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总建筑面积约14978.30平方米。
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48.700m,室内外高差0.90m.本工程为龙南医院综合楼改造工程,原有结构:高层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桩基础,裙房部分1-10轴为框架结构,天然地基独立基础;11-16轴为砌体结构,天然地基条形基础。
1.2本工程的主要建筑结构改造内容如下:部分混凝土墙体开洞,部分楼板增加荷载引起的结构加固改造。
抗震加固改造。
1.4结构设计等级1.4.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1.4.2结构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丙类)1.4.3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建筑场地类别I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45s。
1.4.4结构抗震等级:主楼(框架剪力墙)三级。
1.4.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1.4.6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一级。
1.5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在长期亲水的条件下无腐蚀性,在干湿交错的环境下有弱腐蚀性。
1.6 本工程施工与1996年,原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已投入使用19年,经本次加固后使用年限为30年。
1.7本工程标高以米计,其余均为毫米计。
1.8本工程检测所留孔洞应用高强度等级无收缩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1.9本施工图根据政府部门要求,必须经审图机构审查通过方可施工。
1.10物业管理部门在本工程结构使用期间进行正常维修,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认可,不得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
1.11本图纸应与建筑改造图纸、原结构施工图、原结构竣工图等相关资料共同阅读。
1.12本工程必须校对及密切配合建筑、给排水、机电设备施工图,施工图应进行设计交底,如有疑问与设计人员联系,防止错、漏、碰、缺等问题的发生。
碳纤维粘贴加固方案

碳纤维粘贴加固方案(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l-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编制依据:...................................... 错误味指定书签。
、二、.................................................... 加固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 工程概况:错误味指定书签。
四、...................................................... 施工准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 技术准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 资源准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 项目机构设置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 施工工法和技术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碳纤维粘贴......................................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材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碳纤维加固计算

说明:1、重要构件指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一般构件指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2、高强度I级、高强度II级是指符合表4.4.2-1的加固材料。
3、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b按表9.3.3取值。
4、16栏“碳纤维材料宽度b”对于“已知弯矩求碳纤维面积”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及“实际每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度”的求解结果有影响。
5、第1栏“弯矩设计值”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注:当λ为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ψvb值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表9.3.3 抗剪折减系数ψvb值说明:1、计算偏心受压时,第50栏应为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h。
2、计算偏心受压时,仅适用于矩形或方形截面3、柱计算长度见混凝土规范(50010-2002)第7.3.11条:对于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1.0H,其他楼层为1.25H。
底层柱H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其他楼层H为柱净高说明:1、第87栏与第80栏均是为了输入剪跨比而设置的。
当在第87栏输入剪跨比以后, 第80栏的数值不起作用。
第80栏输入数据可以计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Hn/2h0,此时,务必使第87栏的数值务必为0。
2、与碳纤维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c,按表9.5.2取值。
3、柱截面形状与体积配箍率计算有关,默认为方柱。
注:1、λc为柱的剪跨比,对框架柱,λc=H n /2h 0,H n 为柱的净高,h 0为柱的有效高度 2、中间值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混凝土柱受压加固计算表格表9.5.2 ψ值混凝土柱抗剪抗震加固计算表格受拉构件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采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加固设计

采用PKPM 软件进行结构加固设计任思泽【摘要】现有建筑加固应遵循的原则是:结构安全、经济、有效、实用。
合理利用PKPM 结构计算软件对建筑结构加固进行有效分析并完成加固设计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本文中分别以单个构件加固、局部新增构件加固为例,结合本人的设计分析经验以供参考。
1. 单个构件加固由于现有建筑局部使用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现有建筑仅某个或某几个结构构件设计承载力不满足后续使用要求,同时又在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范围之内。
对于这种情况则只需对单个构件进行结构加固即可。
设计步骤:1.1 收集该建筑结构施工图。
根据施工图中结构构件数据建立PKPM 简易(一个结构层)结构分析模型。
为分析局部使用功能改变对同层相邻结构构件的影响,分析模型应包含使用功能改变区域相邻至少1个结构跨度范围内的结构构件。
2.1 输入该区域原建筑使用结构荷载,完善各项计算参数(材料强度参数设置同施工图说明;由于是局部加固计算,从偏安全考虑,各项参数原则上不应考虑折减)。
然后在SATWE 计算模块中进行第一次计算,得出计算结果。
最后将模型中所有正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梁配筋面积1s A 与原结构施工图中梁实际配筋面积0s A 进行对比:1.2.1 如1s A >0s A ,则应考虑计算中是否有荷载参数出错,或该区域原使用荷载已经超出设计承载力要求。
说明不再属于单个构件加固,应将其按结构区段加固另行考虑。
1.2.2 如0.90s A ≤1s A ≤0s A ,则可将本次计算模型直接作为参考模型,进行下一步计算。
1.2.3 如1s A ≤0.90s A ,则应考虑计算中是否有荷载参数出错。
如已确认各项计算计算荷载参数正确。
方可将本次计算模型作为参考模型,进行下一步计算。
其中:——0s A 为原梁正截面受弯抗拉实际配筋面积;——1s A 为第一次参考模型计算时,梁正截面受弯抗拉钢筋计算面积。
1.3 保留参考模型计算结果,然后在参考模型中将原结构荷载改为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后的结构使用荷载。
4.原创 扒一扒碳纤维性能参数里的隐藏属性

原创| 扒一扒碳纤维性能参数里的隐藏属性第一项先来说说离散系数,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出的CV值。
通常碳纤维厂商的产品参数表里面是不会有这一项的。
这个只是行业内部进行交流的参数。
不过这个参数确实影响着碳纤维的使用效果。
我们通常所说国产碳纤维质量不稳定,说的也是离散系数太大。
那么什么叫离散系数呢?离散系数又叫变异系数,表征的是两组数据偏离程度的参数。
打个比方,今天生产出来的碳纤维测一测强度,和昨天生产出来的碳纤维测得的强度进行对比,如果两组数据相差过大,那就是离散系数太大,说明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是科普文,我也不准备列公式深入探讨,你只要记住一个形象的例子:打靶。
打靶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靶心,但实际上打出来的位置都会有偏离,如果偏离靶心比较大,那就是离散系数大,偏离靶心小,那就是离散系数比较小。
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复合材料有一大特点就是结构可设计性,我们可以根据工件的要求不同,对其进行精确地纤维铺层等方面的设计,最高效的发挥材料的优势。
这里的精确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准确的知道材料的性能参数。
但如果是离散系数过大的碳纤维,也就是我们说质量不稳定的碳纤维,那么精确设计就无从下手。
就像用一双颤抖的手去穿针引线一样困难。
可以说没有质量稳定的碳纤维,就没有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CV值得重要性绝对不亚于我们通常关注的强度和模量。
所以苏格拉伟(微信号:zahawe)的观点是,宁可强度不高,也不要质量不稳定。
只要质量稳定,哪怕强度不高,我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去弥补,这才能体现复合材料的精确设计这一优势。
如果说做出碳纤维需要3-4年,那么将质量稳定则需要10-20年的摸索。
这个质量稳定阶段将是碳纤维企业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尤其对我们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来讲,更是如此。
我们生产出T300,国外将同等级别碳纤维价格降得很低,而中国做不出来的碳纤维价格却很高,以此补贴低级别碳纤维。
这样国内使碳纤维企业难以生存,大多数熬不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报告

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本检测报告旨在评估碳纤维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
通过对碳纤维粘结强度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并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检测原理碳纤维粘结强度的检测主要基于拉脱法,通过在碳纤维材料与基材之间施加拉伸力,以测定其粘结强度。
在测试过程中,将碳纤维材料粘贴在基材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通过测量施加在碳纤维材料上的拉伸力,可以计算出粘结强度。
三、检测设备与材料1.检测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钢直尺等。
2.检测材料:碳纤维材料、基材、胶粘剂等。
四、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符合要求的碳纤维材料和基材,将碳纤维材料切割成规定的尺寸,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其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
2.粘贴碳纤维材料:将胶粘剂按照规定的要求涂抹在基材上,并将碳纤维材料粘贴在涂有胶粘剂的基材上,确保其贴合紧密、无气泡。
3.固化样品:将粘贴好的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固化。
4.测试样品:将固化好的样品放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拉伸力、位移等数据,并绘制拉伸曲线。
5.数据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计算粘结强度,包括最大粘结强度和平均粘结强度。
五、检测结果与分析1.检测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得出粘结强度的具体数值,包括最大粘结强度和平均粘结强度。
2.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碳纤维材料的粘结强度进行评估。
如果粘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则说明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结论根据本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检测的碳纤维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该碳纤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3.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粘结强度,可以考虑优化胶粘剂的配方或改进粘贴工艺。
七、建议与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碳纤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对碳纤维材料和基材的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粘结性能。
复合材料许用值和结构设计值

复合材料许用值和结构设计值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中不同材料结合而成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等优良性能。
在工程设计中,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然而,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和设计要求的提高,复合材料的许用值和结构设计值也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什么是复合材料的许用值?复合材料许用值是指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或应变的值。
由于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组成,其许用值与传统结构材料有很大的不同。
一些常见的复合材料许用值如下: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许用值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许用值取决于其纤维的强度和模量,一般在400-1000MPa之间。
2.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许用值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许用值通常在100-200MPa之间。
3. 铝基复合材料的许用值铝基复合材料的许用值取决于其铝基材料的性质和复合相的含量,一般在100-200MPa之间。
二、什么是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值?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值是指在特定的制造过程和使用条件下,所需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或应变的值。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值与制造过程、材料质量等因素有关,需要进行复杂的设计过程才能确定。
在制定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值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强度要求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荷载和压力,因此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这些压力。
强度要求是确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制造工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与材料质量密切相关。
制造工艺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设计值。
3. 材料质量复合材料的设计值还需要考虑材料质量。
复合材料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均匀性,这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三、结语复合材料的许用值和结构设计值是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它们直接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许用值和结构设计值,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