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5篇)
大学语文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大学语文》主题活动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地点教室或校园活动室五、活动对象大学全体学生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语文》教材、多媒体设备、活动道具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准备相关资料。
七、活动流程1. 开场(1)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播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1)学生分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读课文。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各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知识竞赛: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题目,邀请学生参与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主题演讲(1)邀请一位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6. 结束语(1)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2)播放结束语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八、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2. 课堂氛围:评价活动过程中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3.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九、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开展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诗歌朗诵会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定期举办类似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由于篇幅原因,无法为您提供50篇大学语文优秀教案,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出师表》的教案,供您参考。
《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了解《出师表》的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出师表》的结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 《出师表》的内容及其背景;2. 《出师表》的结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出师表》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的历史资料;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出师表》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 引导学生回顾《出师表》的背景,了解其历史意义。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难关。
2. 让学生分析《出师表》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三、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出师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欣赏与感悟1. 让学生欣赏《出师表》中的优美语句,体会其语言魅力。
2.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困难。
2. 教师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出师表》的特点及其价值。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出师表》;2. 写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出师表》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篇一:大学语文课程教案】第一章先秦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诗歌;熟悉并背诵《蒹葭》;掌握《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秋水》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先秦诗歌概述、《秋水》的写作特色难点:《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教学学时:4学时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述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
按照通常的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
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
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古代歌谣主要保存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诗经》原来叫《诗》,编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中创作和流传的民歌和文人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
它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雅分“小雅”、“大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共40篇。
大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生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3. 分析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重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学生自主分析课文,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篇作品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作者生平。
3.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阅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所学作品的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3. 相关文学作品鉴赏资料4. 课后习题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方法】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耸(sng )立迂(yū)回啜(chu)泣瘦骨嶙(ln)峋( xn ) 头晕目眩(xun ) 小心翼翼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3.整合写作思路。
全文共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一、品书香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大学语文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精神。
2. 教学重点:-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 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引入与本节课相关的趣味故事、背景知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讲解:详细讲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深层含义。
c. 分析: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意象、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d. 讨论:组织学生就作品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e. 实践: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学习笔记。
- 阅读课后推荐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实践。
7.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文学作品鉴赏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8. 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一份大学语文的教案模板,具体内容可根据所教授的作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篇一: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关于课程与教材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大学语文》是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将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特点、学生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继续接受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塑造高尚的人格。
课程开设的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
能够比较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够利用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鉴赏能力。
掌握一定的文化及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
4、提高写作能力。
能规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掌握各类文章的文体特点,能写作规范的议论文,具有较强的书面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实行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及教材内容,要突出检测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要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宽松的考试方式,力求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具体教学中,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要精讲细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能,通过其他人文选修课的辅助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教学上树立“人文语文观”。
大学课程教案模板语文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2. 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3.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审美情趣的提高教学难点:1. 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兴趣2.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鉴赏方面的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语文学习的经历,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向学生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三、阅读理解1. 选择一篇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作训练1. 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2. 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鉴赏能力培养1. 介绍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兴趣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学反思: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5篇)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大学语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讲《登楼》》
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
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雾霭(ǎì)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2、词语识记:
目空一切
弥漫
滑翔
迁徙
筹码
3、预习效果反馈: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
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激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这句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及春雁的觅食习性。
⑶作者笔下的大雁有思想,有家庭,有欢乐也有不幸,他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
作者往往用诸如低语问好邀请旅行喧闹咕哝激烈辩论发言等颇具有人性化的语言,使得大雁了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欢乐也有了不幸,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课文结构见整体感知及板书设计。
3、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____________X;
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环保意识,让我们跟着一起去领略了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
2、方法归纳: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识性,事情性的完美结合。
⑵观察细微,笔触细,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形象生动
3、延伸拓展:
利奥波德以充满喜爱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大雁,你能否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再现一种可爱的小鸟呢?请就此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归来(喜爱)
(抒情散文)
雁队和孤雁(感伤)
珍视动物
鸣叫(辩论—误论—喜爱)
保护自然
联合的观念(赞美)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篇10)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授课前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两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程序。
1、大石头是什么样子?找句子大声练读,体会“孤零零”、“严严实实”两个词义。
2、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解决的?分角色练读他与老师的对话。
重点体会他第三次是怎么问倒老师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3、后来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研究放弃了吗,自学第9~10自然段。
出示资料袋理解“冰川”“遗迹”“秦岭”等学术名词;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李四光留学国外仍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
1、首先复习引入,谈谈初读故事后的感想。
(李四光爱提问,喜欢追根问底,不懂就问,勇于探索等)
2、就这些感想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以辅助性问题进行引导:
⑴ 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从三次对话你们看出了什么?重点体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倒老师的词句。
⑵ 他对大石头的兴趣后来放弃了吗,自读课文。
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词句感悟李四光的执着精神。
再质疑,理解“冰川”“遗
迹”“秦岭”专用名词。
⑶ 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呢,看图片,找句子,体会他在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资料袋,把你们对他的敬佩,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