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

合集下载

近地小行星分类

近地小行星分类

近地小行星分类
在天文学上,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 以内的小行星。

按照轨道类型,近地小行星主要分为三类:阿登型小行星群、阿莫尔型小行星群和阿波罗型小行星群。

不同类型的近地小行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行轨道。

阿登型小行星群的轨道倾角很大,轨道半长轴小于1au;阿莫尔型小行星群的轨道倾角比较大,轨道半长轴大于1au;阿波罗型小行星群的轨道倾角比较小,轨道半长轴大于1au。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近地小行星的特征和轨道,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研究这些小行星,评估它们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2022小行星撞地球阅读理解答案

2022小行星撞地球阅读理解答案

2022小行星撞地球阅读理解答案小行星撞击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相互碰撞,是太阳系中比较普遍且经常性的现象。

据统计,地球附近的近地小行星约有18000个,它们运行的轨道多种多样,撞击地球的概率也比较高。

地球之“祸”小行星撞击地球,高速冲进地球的大气层,形成超高温、超高压的冲击波。

强大的冲击波将摧毁前进方向上的一切生命物质,使一切可燃物质燃烧,引起森林大火甚至全球大火;使大气中的氮气形成氧化氮,形成强酸雨的沉降,加速动植物的死亡和地面的侵蚀。

冲击波撞击地面,会导致地壳岩石与土壤气化、熔融、破碎、溅射,并产生巨大的海啸与地震,摧残地球的生命。

若撞击靶区是海洋,大量的海水蒸发、溅射并挖掘出大量海底的沉积物与岩石粉尘抛射到平流层中滞留,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

平流层中弥漫的高浓度粉尘、烟尘,屏蔽太阳光和热辐射,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将减少90%,地表急剧降温,海平面下降,冰雪覆盖面扩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甚至大批植物死亡,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因食物链中断而死亡。

“黑暗的、寒冷的冬天”突然降临,新的冰期诞生,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

1990年一次偶然的发现证实,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肇事者就是一颗撞击尤卡坦半岛魔鬼角的小行星。

人类之“福”18。

5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加拿大萨德贝里地区,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萨德贝里撞击坑。

撞击引发深部基性岩浆上升,形成了超大型的铜镍矿和铂金族元素矿,对后来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7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俄罗斯西伯利亚雅库梯地区,由于受撞击的地层中富含碳,小行星撞击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使地层中的碳转变成了钻石。

据估计,这些钻石可以供应全世界使用300年。

地球表面还有些撞击坑逐渐形成了湖泊,有些撞击坑在后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成为可供开采的煤矿、磷灰石矿和油气盆地等。

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物有两面性,要辩证分析和看待。

还有科学家设想,能不能“抓”一个小行星来,让它在月球外围运行以便于矿物等资源的开发开采。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时间(YEKT)上午9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在俄罗斯乌拉 尔联邦管区车里雅宾斯克市发生了一次陨石雨事件。
防御方案
星系(3张)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界有多种对付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方 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
小行星爱神星发现后的 20多年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它就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到了 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德尔波特发现了第 1221号小行星“阿莫尔”,它把小行星距太阳最近的记 录刷新到 1.09天文单位。时隔仅两个月,阿莫尔的这一新记录又被另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所取代。这颗小行星 一下子把近地距的记录刷新到 0.65天文单位。使人们惊叹的是,它不但越过了地球,而且还飞越过了金星轨道。 这颗被编为第 1862号的小行星取名为“太阳神阿波罗”。
撞击实例
我国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2002年 6月 6日,一个估计直径为 10m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该次撞击发 生在地中海,地点约在 34°N21°E。该天体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根据次声测量)相当 于 2.6万吨三硝基甲苯(黄色炸药),与一个中型核武器相当。当时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处于核战边缘,如果该小 行星撞击在该区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感谢观看
当然,还有其他的防御方案。所有的方案几乎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它们是否切实பைடு நூலகம்行可靠,还要靠将来 的实践来检验。
主要案例
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之间有个“警戒线”-750万公里,当近地小行星越过“警戒线”,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 据统计,直径大于 1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约 10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 2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约 300万年 发生一次;直径大于 6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上亿年才可能发生一次。“打个通俗的比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 率相当于同一个人被雷电击中两次,即 64万分之一的概率,可想而知概率有多小。”

伟大工程:将近地小行星改造成地球轨道空间站

伟大工程:将近地小行星改造成地球轨道空间站

伟大工程:将近地小行星变成地球同步卫星将近地小行星变轨获得资源和改造成太空站的迫切性对于人类中许多科学家和智者所渴望的,即将到来的星际殖民时代来说,有许多问题是迫在眉睫却如鲠在喉的。

例如将极富有价值的部分近地小行星(NEO)变轨到环地球轨道上,这些小行星富含金铂银铜等贵金属,铁鉻镍铝等工业金属,以及硅碳钙等元素。

由于太阳系演变特点及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小行星上往往出现某些元素单质的富集。

人类可以用这些原料在地球轨道上建造航天港、军事堡垒、大型飞船船体制造厂,利用零重力制造集成电路,石墨烯和均质无缺陷材料等。

不说数以吨计的金、铂等贵金属,即使是价值最低的硅化物,也可作为透镜,太阳能电池板和防辐射保护层的原料来源。

将近地小行星变轨并开发,大大降低太空工业成本而使商业资本巨兽将目光转向地球之外!只有找到让人们为商业利益而自发进行地外殖民的方向,才能掀起又一个大航海时代。

2012年1月8日霍金预言,地球将在千年内面临核战之类的大灾难,人类只有在火星或太阳系其他星球殖民,才能避免灭绝!对外殖民是非常迫切的。

在地球大气层之外,人类各国使用再多的核弹进行战争对抗,基于地磁场的防护,地外核战争并不会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危害。

但如果核战发生在大气圈内,数以万计的核弹头在大气层内爆炸,冲击波核辐射与核污染会导致人类大灭绝,如同地球数亿年前的恐龙一族。

而数百万年后,可能有变异的鼠族、狼族或海豚族崛起又一个文明,并进行一项人类遗迹考古的活动,并猜测导致人类灭绝的原因。

这对于毁灭自己的人类是多大讽刺?!所以说,对外殖民并不仅仅是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增加可用的资源,更迫切的是转移各国核对峙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压力。

人类,需要推进地外殖民!假如在今人类文明之前,曾有太阳系内或太阳系外的星际文明曾将某些太阳系小天体改造为基地,那么这些基地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腐朽的。

人类可在发现遗留基地后稍作改造后重新使用它们。

这一假设如果成立的话,火卫一、火卫二、阿波菲斯、克鲁特尼等位置特殊的小天体都可能是被改造过的。

小行星空爆影响分析及应对建议

小行星空爆影响分析及应对建议

34 《生命与灾害》 2020-12小行星撞击地球概述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行,尺寸在1米至800千米内,且不易释放出气体和尘埃的天体。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离地球轨道距离小于4 500万千米的小行星,如果小行星轨道与地球轨道的最小距离小于750万千米,一般就认为有潜在碰撞风险。

目前已确认并记录的近地小行星已超过20 000颗,其中约2 000颗具有“潜在危险性”。

直径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的灾害越严重(表1),目前在直径超过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中,90%以上已经被发现,但直径为100米左右的只有10%被发现,直径为40米左右的被发现的还不到1%。

表1 小行星撞击事件分类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穿过大气层后的剩余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参数与小行星初始质量、初始速度、小行星结构以及撞击角度有关。

小行星运行速度约为45千米/秒,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千米/秒,假如正面相撞,相对速度可达75千米/秒,即使小行星从后面“追”上地球,速度也我们居住的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时刻面临“天外来客”的威胁,其中绝大部分的擦肩而过都不为我们所知。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对防御小行星撞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发生陨石爆炸,造成超过1 200人受伤。

这颗陨石直径约18米,质量接近1万吨,以超过30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发生气化爆炸。

其爆炸能量约为50万吨TNT,相当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30倍,冲击波损坏了成百上千的建筑,造成巨大损失。

小注:*为百万吨TNT当量可达15千米/秒。

小行星超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在大气层中形成极强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引起大气分子电离发光,进而在超高速气动力和气动热相互作用下发生爆炸解体,形成火流星。

直径较小的解体碎块会在大气层烧为灰烬,直径较大的解体碎块则会撞击到地球表面,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其携带的巨大动能,造成巨大灾难。

据统计,从1988—2019年底,全球共发生723次火流星事件,平均每个月有两次火流星事件。

爱神星的意思-爱神星是什么意思

爱神星的意思-爱神星是什么意思

爱神星的意思|爱神星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爱神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近地小行星,国际编号433。

这颗小行星以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罗斯来命名。

爱神星的飞行轨道呈不规则型,有时距离地球很近,最远得却比火星还远,其绕太阳飞行一圈需要1.76年。

行星表面遍布弹坑以及大量与地球上的平房一般大的石块。

神星- 简介爱神星(433 Eros)是1898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古斯塔夫韦特发现并以希腊爱神神厄罗斯来命名的。

在诸多近地小行星中,爱神星是被天文学家观测得最多的一颗。

20世纪,爱神星曾帮助天文学家确定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确切距离。

爱神星- 特征表面特征爱神星并不呈球形,而是像马铃薯一般,表面引力各处不同。

爱神星向阳面的温度可达100℃,而背阳面则低至-150℃。

陨石坑爱神星表面的大石头可能源自10亿年前一场撞击,这场撞击溅射的碎片也可能填满了细小的陨石坑,美国宇航局的舒梅克尔号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探测器(NEAR)曾观测到爱神星上40%的区域,没找到直径小于500米的陨石坑。

从陨石坑的分布来看,较平滑(即较少陨石坑)的地区均在撞击点方圆9千米的范围内(此范围已达到小行星的另一面),但平滑区不连续而呈斑驳状,不能纯粹以溅射物覆盖来解释。

有理论认为撞击造成的震波使陨石坑壁的碎石掉到坑底而填平陨石坑。

由于爱神星形状不规则,因此即使震波在爱神星内部传送同一直线距离,对与撞击点相同距离的表面所造成的震动亦有异,故能较好地解释陨石坑分布密度不均的现象。

巨大沟槽爱神星腰部的巨大沟槽的由来,沟槽内走向和小行星长度方向平行的沟纹,以及沟槽内的陨石坑数量为何如此稀少,都曾经令科学家好奇。

从爱神的形状和密度,它是一颗完整的巨石,不是像253号小行星Mathilde,是由许多石块所聚合起来的。

科学家根据NEAR 的探测结果推断:这个巨大沟槽形成的时间,可能远在这颗小行星形成之后。

腐岩从爱神星上空50千米的地方往下看,有个直径达5.3千米的大陨石坑的表面,铺着一层很不寻常的腐岩。

天文学知识问答

天文学知识问答

天文学知识问答天文学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代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观测全电磁波段的科学。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天文学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天文学知识问答什么是小行星带?什么是小行星?1、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的密集区域,估计此地带存在着50万颗小行星。

关于形成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由于某种原因,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这个空挡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结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2、在太阳系中,除了九颗大行星以外,还有成千上万颗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天体,它们像九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形的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与八大行星相比,它们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头。

这些小天体就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

3、小行星,顾名思义,它们的体积都很小。

最早发现的“谷神星”(Ceres 1)、“智神星”(Pallas 2)、“婚神星”(Juno 3) 和“灶神星”(Vesta 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颗,被称为“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中最大的谷神星直径约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径约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们从天上“请”到地球上来,中国的青海省刚好可以让谷神星安家。

除去“四大金刚”外,其余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据估计,最小的小行星直径还不足1千米。

虽然它们的体积比卫星还小得多,但是在太阳系这个家庭中,却要和九大行星论资排辈。

4、大多数小行星是一些形状很不规则、表面粗糙、结构较松的石块,表层有含水矿物。

它们的质量很小,按照天文学家的估计,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质量也只有地球质量的4/10000。

这些小行星和它们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转,一面自西向东地围绕太阳公转。

尽管拥挤,却秩序井然,有时它们巨大的邻居--木星的引力会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轨道,迫使它们走上一条新的漫游道路。

在近年对小行星观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小行星竟然也有自己的卫星。

四大小行星是哪四个?它们的基本概况?1、据统计,太阳系中约有50万颗小行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公转,目前已登记在册的超过8000颗。

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重新解释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

除了矮行星外的所有小行星和彗星都可被称太阳系小天体。

该分类的上界并不是很明确,但肯定不包括行星,下界是否包含流星体也不是很确定。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小行星由于质量小而无法籍自身重力形成椭球体表面。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应该有数百万。

小行星“爱神”(Eros)的近距离外貌,摄于2001年2月14日“爱神”Gaspra是第一个被拍摄到特写镜头的小行星小行星Ida和Dactyl飞越小行星Mathild2004年3月近地小行星约90%已知的小行星的轨道位于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带是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一个相当宽广的地带。

一开始天文学家以为小行星是一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破裂而成的,但小行星带内的所有小行星的全部质量比月球的质量还要小。

今天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没有形成行星的残留物质。

木星在太阳系形成时的质量增长最快,它防止在今天小行星带地区另一颗行星的形成。

小行星带地区的小行星的轨道受到木星的干扰,它们不断碰撞和破碎。

其它的物质被逐出它们的轨道与其它行星相撞。

大的小行星在形成后由于铝的放射性同位素26Al(和可能铁的放射性同位素60Fe)的衰变而变热。

重的元素如镍和铁在这种情况下向小行星的内部下沉,轻的元素如硅则上浮。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小行星内部物质的分离。

在此后的碰撞和破裂后所产生的新的小行星的构成因此也不同。

有些这些碎片后来落到地球上成为陨石。

火星轨道内有三个小行星群:阿莫尔型小行星群;阿波罗型小行星群和阿登型小行星群。

这些小行星被统称为近地小行星,近年来被研究得较多,因为它们有可能与地球相撞。

在其它行星轨道上也有小行星,它们通常是在拉格朗日点上运行,这些小行星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NEAs) 指的是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

这类小行星可能会带来撞击地球的危险。

同时,它们也是相对容易使用地頢发射太空梭访问的。

事实上,访问近地小行星所需的delta-v比访问月球还小。

NASA的近地小行星约会探测器已经访问过这些小行星中最著名的小行星433 号(爱神星)。

目前已知的大小4千米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数百个。

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估计超过2000个。

天文学家相信已经在它们的轨道上运行了1000万至1亿年。

它们要最终与内行星碰撞要么就是在接近行星时被弹出太阳系。

发现
近地小行星Itokawa
1898年,天文学家维特发现了第433号小行星。

他用笔一算,简直吓了一跳。

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只有1.46天文单位,比火星还小。

而且在它到达近日点时,距离太阳只有1.13天文单位,已经非常靠近地球了。

这个发现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为这颗小行星起了个爱神星的雅号。

这是自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以来,首次观测到的主环带内小行星。

小行星爱神星发现后的20多年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它就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到了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德尔波特发现了第1221号小行星“阿莫尔”,它把小行星距太阳最近的记录刷新到1.09天文单位。

时隔仅两个月,阿莫尔的这一新记录又被另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所取代。

这颗小行星一下子把近日距的记录刷新到0.65天文单位。

使人们惊叹的是,它不但越过了地球,而且还飞越过了金星轨道。

这颗被编为第1862号的小行星取名为太阳神阿波罗。

[1]
从此之后,小行星的近日距记录接二连三地被打破。

天文学家们根据已经掌握的这些小行星的近日点距离和轨道半长径的数值,把它
们划分为三种类型,轨道半长径和近日距都在地球轨道以外的称为阿莫尔型小行星;轨道半长径稍大于地球,而近日距在地球轨道之内的称为阿波罗型小行星;轨道半长径和近日距都在地球轨道之内的称为阿登型小行星。

这三种类型的小行星统称为近地小行星英文简称NEO (Near Earth Object)。

威胁
近地小行星想象图
近地小行星距地球有多近呢?人们最早发现的近地小行星爱神星是1898年发现的。

等到1930年1月发生大冲(它到达近日点时与地球、太阳排列成一直线。

这时离地球最近)时,记录到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0.17天文单位,约2500万千米。

阿波罗星在发现那年的5月15日,它的近地距离仅为1140万千米。

20世纪30年代,是近地小行星频繁造访地球的时期。

记录表明,1936年2月7日,小行星阿多尼斯星在距地球220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地球。

1937年发现的“赫米斯”星,着实把人们吓了一大跳。

这年的10月30日,它跑到地球身旁的70万千米处,一夜间越过了地球大半个天空。

几十万千米在天文学家眼里只是近在咫尺之距。

如果它在途中遭遇什么“不幸”(指地心引力作用),弄不好会同地球相撞的。

赫米斯(又译为赫尔墨斯)为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常被宙斯等众神派到地上来“探访”。

人们用这个名字给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命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汕头曙光整形美容医院/doc/bc14147903.html,提供
随后的五六十年中,人们相继记录到的近地小行星还有伊卡鲁斯星、地理星、托洛星以及近年发现的奥斯汀星,它们都与地球比较接近。

但是,绝大多数的近地小行星的近地距离都比月地距离大。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颗小行星是从地球与月亮之间飞掠过地球的。

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
小行星的频频造访,已引起天文学家们的关注。

近几十年来,有
些与地球轨道相仿的小行星以及有可能靠地球最近的一些小行星,已经处于天文学家的密切监视之下。

因为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尽管有些小行星的轨道并不与地球轨道完全重合,有一定的倾角,但由于小行星在大行星的摄动下,轨道会和地球轨道相交,从而有可能与地球相撞。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和庸人自忧。

目前,国际天文组织机构已经成立了监视和预警机构,对小行星中的危险分子和可疑分子进行密切的监视与追踪。

分类
一些近地小行星拥有很高的偏心轨道导致它们实质成为“短期”彗星,因为它们会在太阳附近完全消耗挥发,事实上只有很少近地小行星展现出类似彗星那样昏暗的彗尾。

这些近地小行星可能来自柯伊伯带,柯伊伯带在海王星外围,那里是彗星的来源地。

其余的近地小行星可能是真正的小行星,在木星的引力交互作用下衍生自小行星带。

三类近地小行星:阿登型小行星
这一类小行星轨道轨道直径小于一天文单位(AU,日地距离) 远日点大于地球的近日点,它们经常位于地球轨道内。

阿莫尔型小行星
这一类小行星轨道位于地球和火星间,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外一点点(1.017 -
近地小行星1999 KW4
1.3 AU)。

阿莫尔小行星经常穿越火星轨道不会穿越地球轨道。

火星的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似乎是被火星引力俘获的阿莫尔小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阿波罗小行星与阿托恩小行星的偏心轨道穿越地球轨道,这使得它们可能产生撞击的威胁,而阿莫尔型小行星不穿越地球轨道但却可能距离地球非常近。

有时也使用阿朱那小行星指称那些几乎完全与地球轨道重合的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的称谓要比近地天体来的严格。

阿波罗小行星
这一类小行星轨道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外,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