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历史评价《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清朝初年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
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
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
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
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
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
“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
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
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后世影响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李商隐《锦瑟》古诗赏析

李商隐《锦瑟》古诗赏析李商隐《锦瑟》古诗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锦瑟》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
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五十弦,一说一男一女对坐弹两张琴;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翻译/译文《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注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1.把握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并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查阅资料,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2.深入品味领悟,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讨论、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拓展阅读,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把握诗歌的旨意,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
2.鉴赏诗歌蕴含的寓意,了解诗歌倒叙的叙事特点。
3.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3.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锦瑟》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
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极真切地写出了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讽刺了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
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李商隐(约812—约858),晚唐诗人。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其诗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1.《锦瑟》此诗为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病故前回忆人生往事之作。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诗人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
诗中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和郁愤。
2.《马嵬(其二)》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今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历史评价《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清朝初年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
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
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
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
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
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
“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
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
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后世影响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李商隐《蝉》赏析:咏蝉寄情

李商隐《蝉》赏析:咏蝉寄情李商隐的《蝉》是一首五言律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咏蝉诗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蝉李商隐〔唐代〕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2、注释以:由于。
薄宦:官职卑微。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居高树,吮吸清露为生,高处露水少,所以难以饱腹。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㧑挠,长吟悲鸣。
”高:即指高处,树之顶端。
同时,“高”字也含有高洁的意思。
“徒劳”句:蝉终日悲鸣诉说“高难饱”的怨恨,却得不到同情,故云“徒劳”,其声白费。
徒劳:白白费力,白费劲。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
费:徒然。
五更(gēng)::指天快亮时。
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疏:稀少。
碧:绿。
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
梗,指树木的枝条。
泛:漂浮。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
芜:荒草。
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烦君:劳你。
君,此处指蝉。
相警:警我,向我警诫。
相,指代副词,偏指一方,此指代第一人称“我”。
警,警醒,提醒。
亦:也。
举家清:全家清贫。
举:全。
清:清贫,清高。
三、创作背景李商隐生当晚唐时期,一生经历由唐宪宗至唐宣宗六朝,正值牛李党争相当激化之时。
李商隐初依牛党,后改投李党,一直在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挣扎,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李商隐(813年-858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绝艳之才子”。
他的诗歌以豪放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闻名于世。
李商隐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对李商隐的评价,从其才华、作品主题和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李商隐被普遍认为是唐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
他的天赋超群,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商隐的才华可见于他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他的诗作用典雅的措辞来描写复杂的情感,同时使用了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修辞。
这种才华使得他的诗歌真实而富有感染力,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李商隐的诗作主题涉及到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在爱情的主题中,他表达了对爱情的痛苦和无奈,描绘了爱情的荣光和苦难。
他的作品中也涉及到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阶级的批判。
此外,他的诗作也涉及到了对自然和岁月流转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
最后,李商隐的诗作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技巧。
他的诗歌充满了音乐性和对语言的精致把握,同时兼具了神秘感和超凡脱俗的情调。
他的作品采用了巧妙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隐喻,通过形容细腻而富有诗意的图像来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的诗作的意境丰富而深远,既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以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总之,李商隐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而受到广泛赞誉。
他的诗作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以巧妙的表达技巧和精确的语言来描绘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迷人而富有感染力,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见。
李商隐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李商隐的诗

评价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风格、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备受推崇和赞赏。
以下是对李商隐的诗作进行评价的一些观点:
1、风格华丽而雄浑:李商隐的诗风辞章优美华丽,行文流畅。
他擅长运用文笔繁复而不失简练,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2、感情丰富而细腻:李商隐的诗作展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
他对于爱情、离别、人生苦辣等主题都有深入的思考和深情的抒发,使诗作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3、意境纵横交错:李商隐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将现实与理想交织在一起,使其诗作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想象力。
他能够通过一些细枝末节展现出大大的情感冲击力。
4、诗歌形式多样化:李商隐尝试并创造了多种诗歌形式,包括长篇叙事诗、七绝、五言绝句等,其中以五言绝句最为出色,使他的诗歌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李商隐的诗作以其华丽的风格、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坛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李商隐被誉为唐代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之一,其诗歌作品是唐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他的诗歌表现了爱情、离别、孤独、无奈等内心感受,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无限深度和广度,使人们更加珍视生命的真谛和爱情的真谛。
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也被广泛传颂于世,成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首先,李商隐诗歌的艺术价值令人注目。
他的诗歌以清新、细腻、严谨著称,抒发了无限深情和哀婉的思想,常常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状况。
例如,他的《夜泊牛渚怀古》描写了江南渔村的孤独、寂静和美丽,而《浪淘沙·北岛》则对大自然的波澜壮阔和无限辽阔展现出真正的美感。
此外,他的诗歌还常常注重细节和特写,神秘、超现实、以及凄婉的音乐感,在诗歌史上这种风格无疑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代表。
其次,李商隐是一位精通语言的大师。
他的诗歌含义深沉,透过词句浓厚的情境,深度又纯粹。
同时,他幽微的思维方式和言语技巧,能让读者顿悟生命的无限深度,影响了后世的多位文学家。
比如他的《锦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及其含蓄委婉,悲凉至极,动人心弦,受到了古今中外许多读者的好评。
此外,他的诗歌还注意生命和自然的共振,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让人感悟到生命的闪耀点滴。
最后,可谓李商隐诗歌表现了唐代文化的最高峰。
这种表现先是在诗歌方面,从李白和杜甫的时代到李商隐的时代,唐诗社会繁华而美丽的初步形态,跃然纸上,带来了文学上更为多彩的风貌。
进一步的,李商隐的作品揭示了文化、历史与政治的矛盾和对立,文化与自身的客观条件,以及政治更多的依赖和控制等社会现实问题,甚至直接或间接的奠定了唐代社会文化、政策与价值观之根基。
总之,李商隐的诗歌可以说是对中国文学的一个鲜明贡献,不仅在当时达到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影响跨越时代,饱含了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引领着文学发展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情感丰富、意境深邃而著称于世。
在古代,人们对他的诗作都持有很高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情感饱满
李商隐的诗歌情感饱满,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感受和体验。
他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自己的爱情、离别、思乡之情,抒发了甚至是当时社会上无法表达的情感,这使得他的作品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二、意境深邃
李商隐的诗歌在意境上也很出色,常常描绘出一些凄美、浪漫、抒情的场景和景致,把诗歌的意义深刻而细腻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意境深邃、意蕴丰富的感觉。
三、语言精练
李商隐运用的语言简练、表达精准,他的诗歌常常在简洁之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极大地降低了诗歌的表达难度,同时也增加了人们阅读体验的乐趣。
四、艺术韵味浓郁
李商隐的诗歌常常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这种艺术技巧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韵味、内涵。
五、文学价值高
李商隐的诗歌被认为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介于唐诗的“豪放”和“婉约”之间,既有豪爽奔放的风格,又有婉约细腻的表述,综合了唐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元素。
总的来说,古代对李商隐的诗歌评价一直非常高。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自己特有的情感和体验,而且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很
重要的影响。
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国粹和文化传统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