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针法(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
颈疏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临床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 ,C T D检查脑血流速度在 正
太 阳、 头维等为主穴 , 配合合谷 、 曲池 、 百会 、 印堂等为配穴 ,
随 症 加 减 。每 日一 次 , 次 一疗 程 。 七 ② 小 针 刀组 : 阳性 反 应 点 , 针 刀 疏 通剥 离 手 法 。每 七 日 取 行 次。
一
治 疗 三 周 一疗 程后 , 随 访 结 果 示 : 之 间差 异 有 统 并 三组 计 学 意义 。结 果 如 下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1 0 0年 4月 下 第 2 卷 第8 期
Ap i 2 0 rl 01
l 36・
Ju n l f iaT a iin lC ie eMe iieI_r t n o r a n rdto a hn s d cn nomai o Ch f o
V0. 1 2
【 关键词 】 颈椎病; ; 眩晕 颈疏针疗法
引言 颈性眩晕是 由于颈椎病所致椎——基底动脉供 血 不 足性 眩晕 。 以头 颅 旋 转 时 引起 眩晕 为 特 点 , 晕 可 为旋 眩 转性 、 浮动性或摇晃性 , 病人感到下肢发软 , 站立不稳 。 除眩
流沟通 , 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 采用不 同的形式 和方法 给予帮助 ,用 亲切 的语言安慰他 们 ,用和蔼的态度鼓励他 们 。 ) 时观察患者的不适 , 3及 如恶心 、 呕吐 、 耳呜等。 ) 4 饮食 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 补益肝。 肾之品和含钙较高 的食物 , 如 鱼、 、 虾 海产 品 、 牛奶 、 肉、 瘦 排骨和防止血管硬化作用 的食 物 , 山楂 、 如 黑木耳 、 黑芝麻 、 香菇 、 叶、 茶 莲心 、 蜂蜜等 , 多食 用新鲜蔬菜 、 水果 、 多饮水 , 以保持二便调和 , 并鼓励患者忌 辛辣 之品及烟酒 、 少食肥甘厚腻 、 少食动物脂肪 、 动物内脏 等。 ) 5 功能锻炼 : 主动的功能锻炼可使气血充盈 、 滋养周 身、 经络通畅 。指导患者做颈肩功能锻炼操 , 功能锻炼操 内容 : 1 抬头望 月 : 先立正姿势 , 两腿分开 , 两手撑腰 ①头往后 仰 , 两眼直视天空 ; ②缓慢还原 , 反复进行 四次 , 呼吸一次作一个动作 。 2 与项争力 : 预备姿势同上。 ①低头看地( 下颌尽量触及胸骨柄 )②缓陧还原 。 ; 反复进行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症

优点 , 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有
关键 词 : 针刺; 中药; 颈椎性眩晕
中图分 类号 : 253 R 5.
字表 法分 为观 察 组 ( 5例 ) 对 照 组 ( 0例 ) 4 和 3 。2组
基 本 治愈 : 主要 症 状 消失 , 走 站立 如 常 , 血 行 脑 流图改 善 , 可正 常生 活 及 工 作 ; 显效 : 眩晕 及 其伴 随
症 状 明显减 轻 , 劳 累 后仍 有不 适 感 ; 效 : 但 有 眩晕 及
2 的疗 效进 行 比较 。 组 13 疗效 评定 标准 .
者 均符 合 以下诊 断标 准 :) 以 眩晕 为主症 , 阵发 1均 伴
性视 物 旋转 感 , 发性 或 持续 性行 走不 稳 ;) 颈试 2旋 验 阳性 ; ) 3 多伴有 交 感 神 经 症 状 如 恶 心 、 吐 、 立 呕 站 不稳 , 还可 有 耳 鸣 、 痛 、 体麻 木 、 力 等 ; ) 线 耳 肢 无 4x 片显 示 颈椎 不 同程 度 生理 曲度 改 变 、 体 前 后 缘 增 椎 生 、 间隙狭 窄 、 椎 小关 节增 生 、 突孔 或 钩 椎 关 节 增 横 生 ;) 色多 普 勒超 声 检 测 有 不 同程 度 血 流 速 度 不 5彩 对称 , 出现湍 流 、 应 性 下 降 。均 排 除 眼 源 性 、 源 顺 耳 性 、 伤 、 内 占位 性 病 变 。将 7 外 颅 5例 患 者 按 随 机 数
服 , 晚 1次 , 每 同时 给 予 静 脉 滴 注 活 血 药 物 ( 丹 参 、 塞 通 ) 如 血 治疗 。2组 均 1 0d为 i 疗 程 。对 2组 疗 效 进行 比较 。 个
颈椎病八字疗法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八字疗法简介 • 八字疗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 八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 八字疗法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八字疗法的未来展望
01
八字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八字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以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基础,通 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 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 手法进行治疗,如推拿、按摩、 牵引等,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
针灸治疗
在颈椎相关穴位进行针灸,以调节 气血、舒缓疼痛。
八字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八字疗法对颈 椎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八字针、 八字灸等。
后续护理阶段
日常保健
指导患者进行颈椎保健操,加强颈部 肌肉锻炼,提高颈椎稳定性。
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
八字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将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 展,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法和思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和气血
三因制宜
八字疗法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运行,可以治 疗各种疾病。
八字疗法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地域、季节等因素 制定治疗方案。
02
八字疗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椎病的成因与症状
01
02
03
04
长期低头工作
颈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颈椎 压力过大,导致颈椎病变。
治疗手段。
创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八字疗法 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与现代医 学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治疗的效
果和安全性。
八字疗法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n综合征[1]。
该病以眩晕和颈椎疼痛为主要特征,其眩晕多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
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
笔者自2004年2月—2006年8月,采用针刺方法对108列颈性眩晕患者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0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根据典型症状、体征、X线摄片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排除其他性质疾病引起的眩晕。
其中,男46例,女62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8天。
1.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全国第3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修订的相关诊断条件[4]。
1.2纳入标准:①眩晕反复发作与颈部活动有关,曾有猝倒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多伴有头颅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耳鸣及听力障碍等;④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榷关节骨质增生;⑤除外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及耳源性眩晕;⑥MRA或椎动脉彩超显示第2段椎动脉(V—II)有局限性狭窄或扭曲征;⑦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孑L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⑧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虽符合纳入标准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或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③有颈椎骨关节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④有手法治疗禁忌证者;⑤不能坚持治疗、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同时接受相关其他治疗者;⑥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2.1取穴:百会、风池、完骨、供血、大椎。
(供血定位:在风池穴下1.5寸,平下口唇,颈2、3椎体间。
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撷萃

·文献综述·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撷萃安成飞,宁静,黄 肶,边明真,李华南,谭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 300000) 摘要:颈源性眩晕在中医上属“眩晕”、“项痹”、“头痛”等范畴,我国当代名老中医手法治疗此病经验丰富,笔者以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经验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名中医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手法治疗原则、特色手法操作等学术思想,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手法治疗此病进行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推拿;手法;名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34(2024)01-0345-03 DOI:10.3969/j.issn.1005 7234.2024.01.031收稿日期:2022-10-03;修订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优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推拿学(编号:2023ZDXK002);区域中医(推拿专科)诊疗中心(编号:96304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项目(编号:885022);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编号:202276)作者简介:安成飞(1996-),男,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谭涛 颈性眩晕(cervicogenicdizziness,CD)是指排除其他因素,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异常改变所导致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眩晕、平衡失常、颈肩头痛、体位改变而症状加重等[1-2]。
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均会出现颈性眩晕,研究显示,颈性眩晕在颈椎病中占9 4%~18%[3]。
随着如今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可能会呈逐渐增高及年轻化趋势。
本病在中医上属“眩晕”、“项痹”、“头痛”等范畴,西医针对此病尚无特效药,推拿手法以其绿色安全、价廉有效的特点,在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珍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

验 结束 时再进 行生 活质量 评分 1 。 分量表 参 照世界卫 生组 织生存 次 评 质 量测 定 简 表 。 表 2 见 。
4 讨 论
镇 静 、 血 管等 作用 , 增加 心 肌营 养性 血 流量 , 草有 盐 皮 质激 扩 能 甘 素 和 糖 皮 质 激 素 样 作 用 , 地 黄 具 有 抗 衰 老 、 心 作 用 , 药 熟 强 诸 合用, 通补 结 合 , 有 效 缓 解 患者 的 临 床症 状 , 能 提高 其 生 活 质量 。
,
作者 可 自行处 理 。
1 2 中外 医疗 C IA F R IN ME IA R A ME T 3 HN O EG DC L T E T N
组 织劳损 , 摩擦 后发 生无 菌性 炎症 , 使颈 交 感神 经丛/ 椎交 感丛 突然 或 持久受刺激而发生椎动脉痉挛 , 出现椎一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眩晕
[1 5
。
[]罗伦 , 2 兰琳 , 王杨春 , . 等 心理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 J ] 中华 物理 医学与康 复杂 志 , 0 7,9 9 : 0 2 0 2 ()6 6~6 7. 0
1 1 3
中 医 中 药
33 疗效 结果 . 治疗 组治 愈2 例 , 18 显效 1 例 , 6 8 有 效 1 例 , 9 占5 .%, 5 占2 .%, O 占 l .%, 有 效率 为9 .%; 照 组 治 愈 8 , 2 显 效 9 , 79 总 65 对 例 占3 %, 例
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50例

善 脑 部 血 循 环 , 解 头晕 症 状 ; 可 纠 正颈 椎 病 所 致 椎 动 脉 血 流 缓 并
・
1 2・ 5
中 国 中医急 症 2 1 年 1月 第 2 01 O卷 第 1期 J T M. a . 0 1 V 1 2 N . E C Jn 2 1 , o. 0, o 1
动力 学紊 乱 , 整 毛 细 血 管 通 透 性 , 善 血 流 速 度 . 高 脑 血 流 调 改 提
中 国 中医 急症 2 1 0 1年 1月第 2 0卷 第 1 期 J T M.a . 0 1 V 12 N E C Jn 2 1 , o. 0. o1
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 颈性 眩晕 5 例 O
彭勋 超 黎 娟
重 庆 市 永 J 区 中医 院 ( 庆 4 2 6 ) r f 重 0 10
方 发 出 的脊 神 经 后 支 及 伴 行 的 动 、 脉 分 支 , 刺可 直 接 刺 激 脊 静 针 神 经 后 支 , 进 局 部 l 循 环 , 除病 变 局 部 神 经 肿 胀 , 而 改 促 衄液 消 从
侧. 由右 向左 推 动棘 突 , 以拨 正其 向右 偏 歪 的棘 突 。 双人 操 作 时 ,
完成 治 疗 过 程 者 。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疗 组 5 治 0例 , 男性 3 3例 , 性 女 1 7例 ; 龄 2 ~ 5岁 , 年 77 中位 年 龄 5 1岁 ; 程 05 7年 , 均 35 病 .~ 平 .0
八 字 掌 贴 在 患者 后 颈 部 , 患者 头 部 在屈 曲位 向内 侧旋 转 至 有 明 将
龄 5 0岁 ; 程 06 ~ .0年 , 均 34 病 .0 65 平 .0年 。 两 组 性 别 、 龄 、 年 病 程 、 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症 P>0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 _ 治疗 疗 法 ( ) 刀 治疗 组 : 用 “ ” 针 刀 松解 治 疗 。患 者 2 1针 采 T型
项八针治疗颈椎病

“项八针”治疗方法
病人坐位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使用 Ф0.25mm×40mm 规格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双 手进针法进针,先取C2、C4 、C6双侧旁开2寸的阿是穴,均 向颈椎方向斜刺45°至椎体横突,进针约0.5-0.8寸,再取 大椎、哑门穴,进针约0.5-0.8寸,进针后均行平补平泻捻 转手法,“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 者也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后在大椎穴处针柄 上加置精制温针艾条一段(直径1.5cm,长1.0cm,重1.0g) 套于针尾,距皮肤3.5cm,点燃艾条下端,点燃让其缓慢燃烧, 燃尽1段为1壮,待针柄凉至微温时再施灸下1壮,共灸3壮。
每次留针30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1周为1疗 程,两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
注意事项
“项八针”穴位处皮肤有破损或疤痕者禁用。 施针前仔细检查针具是否有毛刺、倒钩,以免弄伤患者。 留针艾灸时注意观察,以免燃尽的灰尘掉落烫伤患者。
三.推广应用范围
颈椎病分型
根据受损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 肌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 型五类。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 合型”。
高发年龄段:30-45岁
主要症状: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 易集中;眼胀、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 “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恶心甚至呕 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等;心悸、胸闷、心率变化、 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 发热。
领导完成及正在进行的市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七项,参与其它课题研究多项。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麻分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
理事、上海针灸学会针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亚健康委员会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效针法(颈八针)治疗颈性眩晕
眩晕通常都被归类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或良性阵发性的位置性眩晕,其基本原因都认为与内耳迷路受到刺激和前庭疾病有关,但1950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并将颈部紊乱伴发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
又因其症状与颈交感神经关系密切,又被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
国内常将颈性眩晕归咎于颈椎病和颈椎失稳, 认为是一起由颈椎病所引起的以眩晕及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甚至,有的学者把这种颈部肌源性的眩晕称为一种新的疾病综合征。
20世纪,欧美逐渐将骨骼肌源性的疼痛病症归结于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骨骼肌内形成了疼痛触发点,造成肌肉长期的肌力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MFP)。
而某些颈部特定肌肉的力学不平衡不仅仅会导致局部的疼痛,也会产生头晕、眩晕、定向、定位功能障碍。
通过在临床长期是实践与观察,触发点研究者发现引起颈型头晕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颈部肌肉痉挛可以造成眩晕和头晕,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可以有效缓解眩晕。
在临床上,我们通常以针刺和推拿手法对颈部特点肌肉的触发点灭活,不仅能使机体各部的疼痛得以缓解,同时也可以有效眩晕、头昏重感以及[定向、定位功能障碍。
我们将其归纳为八点,称之为“颈八针”。
根据国内外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发现,胸锁乳突肌触发点的产生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头夹肌、颈夹肌,颞肌、二腹肌等,颈八针就主要来源于这些肌肉中的触发点。
颈部8针定位图解:
1定位在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后,横进针,然后斜向后中、下穿刺头夹肌和颈后肌触发点,后上内刺头后大斜和直肌。
2定位在颈中下部胸锁乳突肌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横进针,然后斜向后中、下穿刺斜角肌、提肩胛肌、颈夹肌、斜方肌颈角和颈后肌下部触发点。
3定位在锁骨上窝,用手抓住斜方肌,针刺手抓部分向中内外的斜方肌触发点。
4定位胸锁乳突肌中内侧,用手抓提该肌,向中上下穿刺该肌触发点。
双侧共8点,因而称颈8针。
如果从前穿不到枕肌、头后斜肌和大直肌(因肥胖)再加第5点.
5定位枕颈交界处,直刺,针尖注意以骨为界线。
治疗方案:
准确找到触发点的位置是治疗的关键,治疗采取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采取针灸、湿针、刃针、推拿、牵张等方法都可以起效。
我们简单介绍临床常用的几种方法:
①湿针疗法:定点后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直径0.4mm牙科针头,长75mm,抽吸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经皮对这些肌的触发点向各方向反复穿刺,穿到触发点会看到或固定手指上感到这些肌肉抽搐。
如果患者有不能耐受的极度酸胀感时,及时滴注2-3滴利多卡因约0.2 ml左右。
如此反复进行穿刺治疗,直到患者没有肌肉抽搐为止,每隔7-14天治疗1次,2-3次治疗为一疗程。
②针灸治疗:常规消毒后,用0.3 mm直径,45-75mm长带套管的银针,经皮对定位点的这些肌触发点进行不同方向的穿刺,在引出局部肌肉抽搐位置进行反复穿刺,直到肌肉抽搐消失为止或病人无法忍受穿刺的疼痛为止,每隔2-3天针刺一次,5-7次一疗程。
③推拿治疗:推拿治疗颈部肌肉时,定位肌筋膜触发点是重点,在靠近骨面的位置,用一手指以2-4kg的力顶压;可捏住的肌肉,以拿捏法进行推拿,肩背部以顶压和揉法;时间30s左右,力求使触发点软化。
用此法,患者坐位,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前额,另一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点(揉)按枕项线,和颈4-7,胸1-2棘突两侧,即颈部肌肉附着处,拿颈部颈夹肌、头夹肌,和头后大直肌反复数次约3min。
接着点揉两侧的胸锁乳突肌,点揉左侧胸锁乳突肌需头后仰,再向右侧偏,让胸锁乳突肌充分牵拉,右侧则头后仰,再向左侧偏,左右反复数次,约2min。
然后揉拿两侧斜方肌,依次揉至肩胛内侧缘的菱形肌、肩胛提肌,约2min。
病例分享
邱某,女,43岁,主诉:头晕伴沉重感3月;现病史:患者3月来反复出现头眩晕症状,发作时伴视物旋转,恶心欲吐,缓解期自觉头晕重感,走路有踩棉花感,步行不稳,经当地多家医院诊治疗效不明显,仍有上述症状,遂经朋友介绍至我处。
来时患者缓慢步入,自诉头晕重,步行不稳,不敢晃动及转侧颈部,精神憔悴。
既往颈椎CT 及MRI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4、C4/5、C6/7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双侧侧隐窝未见明显受压,椎管横径、矢径正常。
查体:颈部活动不受限,转颈试验(+),颈后伸实验(+),胸锁乳突肌压痛(+++),头夹肌压痛(++),枕下肌群压痛(++)。
治疗方案采用针灸针穿刺颈八针,方法同前所述,针刺结束后配合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夹肌、斜方肌等肌肉牵张拉伸治疗。
治疗一次后患者自诉头部感觉轻松,颈部活动自如未诱发眩晕症状。
该病例共治疗四次,隔日一次治疗,患者头晕症状完全缓解,随访2月未再复发眩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