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引导语: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了作者悠闲⾃得的⼼境和对宁静⾃由的⽥园⽣活的热爱,对⿊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下⾯是⼩编整理的原⽂与阅读练习题,欢迎⼤家学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译⽂: 居住在⼈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 只要⼼志⾼远,⾃然就会觉得所处地⽅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映⼊眼帘。
⼭中的⽓息与傍晚的景⾊⼗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归来。
这⾥⾯蕴含着⼈⽣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语⾔表达。
【鉴赏】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园⽣活、墟⾥风光,为诗歌开辟⼀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此为第三⾸。
前有⼩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时所写,并⽆内在联系,兴⾄挥毫,独⽴成篇。
这⾸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特⾊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忘⾔”“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然的⼀种表现。
起⾸四句:“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何等平淡,何等⾃然,似乎是诗⼈不经意地在与你谈话,然⽽,那内涵、那滋味却⼜是相当丰富的。
⾸先,它蕴涵着诗⼈对⽥园⽣活深深的喜爱。
“结庐在⼈境”,⽽⼜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这⾥满含着诗⼈对⼈境之喧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安静⽥园之赞美;其次,诗⼈对“结庐在⼈境,⽽⽆车马喧”这⼀⽭盾状况所作的解答,是“⼼远地⾃偏”,这⾥⾯包含着两层意思,⼀是只要“⼼远”,就⾃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达到⽆车马之喧的境界;再是只要“⼼远”,⽆论地之实际上的偏远与否,都会达到⼼灵的宁静,这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境界已很相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文、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古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古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魏晋:陶渊明cǎi jú dōng lí xià ,yōu rán jiàn nán shān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山【上平十五删】今: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山【八寒,an,ian,uan,üan】出自: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释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饮酒》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4、尔:如此、这样5、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鉴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
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
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c/1030htm。
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
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
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
”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我们知道,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的情感是: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寄情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全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全诗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
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诗词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赏析!

诗词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全诗赏析!诗词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表达情感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表达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的情感是: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寄情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全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全诗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
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寓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寓意是:心境闲适自由,与自然景物的相融合,达到物我无间、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地。
此诗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把幽菊与南山联系起来,谓之心与境合,情与景合,表现出作者从尘世纷扰中解脱出来,返归自然的心境。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采菊东篱下表现了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悠然自得,一抬头看到了南面的山坡好美。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日常采菊还乡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恬淡的思想境界以及悠然自得的神态,表达出一种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境界。
这句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拥有恬淡的趣味,表现出陶渊明不愿随世俗浮沉的超脱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意思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2、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释义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出处
晋陶渊明的《饮酒》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二、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