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出自东晋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

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

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

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

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儿时采菊花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简单、纯真和自由的理想。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尘嚣的远离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题材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这首名篇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诗歌的背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开头明确了诗歌的背景为东篱下的采菊花的情景。

东篱下是指陶渊明的农舍院子,因此这是一个寻常的农家生活场景。

采菊的行为表明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通过热爱大自然的景物,诗人将现实中的烦扰和困扰抛之脑后,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题材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南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悠远的向往和人生追求的理想。

南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境界和精神追求。

诗中的“南山”也借物抒义,成为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象征。

这种南山的意境营造出诗人悠闲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展示了陶渊明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采菊的行为,表达了自己追求简单自由生活的理念。

诗歌通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在、直接和无拘无束的向往。

诗人身处自然之间,不受事件影响,表现出追求宁静和超然的心态。

诗句中的“悠然”二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之深远和闲暇自足。

这种对自由人生的追求和对世俗的疏离,在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语言特点。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运用了简练明了的表现手法。

他运用物象的描绘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例如诗句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短短的十六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和主题,语言简练却富有内涵。

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凸显思想。

例如“对影成三人”的形象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追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经典之作,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纯美的意境,揭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世俗不同的人生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 在园地里采菊时无意中望到庐山,一种悠然之乐油然而生。

[出自] 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见:jian⑦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⑧日夕:傍晚。

⑨相与:相伴。

⑩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辩,辨识。

译文1: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心中的深奥!译文2: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为诗人借酒消愁之作,表现其蔑视世俗的个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组诗《饮酒二十首》第五首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气息与傍晚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态度,所住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人群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统一与和谐。

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

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

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
1、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采菊东篱下。

2、原文: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出自: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

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县令一类的官。

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不过到了陶渊明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文、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文、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然见南山: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晋代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