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

合集下载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

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

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右派在把斯大林灵墓搬出红场之后,把列宁的墓也要移出莫斯科红场。

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这样一来,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

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

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

而且当时的苏联的宣传体制很僵化而此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

试析苏联解体原因

试析苏联解体原因

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理解分析从根本上说,首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

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

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

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产生官僚主义腐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

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根本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一、经济危机苏联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1.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2.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音响设备、录象机、摄象机等民用电子产品苏联几乎都不能生产。

而能够生产的民用产品则质量低劣,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苏联工业产品也只有18%达到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3.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降低。

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为西方国家的2.5倍,能源消耗为西方国家的1.5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却只为西方的四分之一。

4.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苏联农业中仅管理机关人员就多达300万人,超过了美国全体农业人口数量,但苏联农业连年歉收,被迫花掉本来就是稀缺资源的外汇进口粮食,每年花费七十多亿美元,经济上捉襟见肘。

5.石油市场暴跌使得苏联在石油收入掩盖下的经济衰退显露。

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七十年代已经丧失了潜力,但恰逢石油危机,石油储量丰富的苏联靠石油的大量出口缓解了经济衰退。

论苏联解体的原因

论苏联解体的原因

论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重要事件之一,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

对于这一事件的解读,历史学家们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无论如何,苏联解体是有其原因的,下面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模式一直基于计划经济,即政府通过中央计划控制经济活动。

这种经济模式常常引发效率低下、大量浪费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1.资源浪费。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常会过度生产某些产品,而缺乏市场需求,导致过剩,造成浪费。

2.缺乏激励。

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无需为利润而努力,而是被要求完成政府设置的生产任务。

这导致企业无动力提高效率和创新。

3.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下,政府不断向自身输送资源和资金,而不是支持创新和技术进步。

因此,苏联经济整体效率低下,这最终促使了国家的解体。

二、政治原因政治因素在苏联解体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政治腐败。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党一切”的政治模式。

然而,这种集权模式同时也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大量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导致政治形象受到负面影响。

这样的情况,让人们对政府和体制的信心降低,进而动摇社会的稳定性。

2.民族矛盾。

苏联境内有很多地区拥有不同的民族组成,在苏联社会主义时期,一个民族的优越地位常常引起另外一个民族的抗议。

如在苏联最后几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就剧增。

这些矛盾最终导致联邦解体。

3.执政党内部纷争。

执政党(苏共)内部存在强烈的不同派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大林派和赫鲁晓夫派。

不同派系之间的争斗差点引发内战。

尽管卡拉马伊宁等一些人很努力地想要稳定局势,但最终还是无法回避苏联解体这一结局。

三、社会原因苏联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平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1.文化压抑。

经典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创作都受到过政治审查,不符合主义宣传的作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如此严格的限制限制了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认同和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

苏联 解体 详解

苏联 解体 详解

苏联解体详解摘要:1.苏联解体的背景与原因2.苏联解体的过程3.苏联解体的影响正文:苏联解体是20 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本文将从苏联解体的背景与原因、过程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解。

一、苏联解体的背景与原因苏联解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当时苏联(俄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国内革命,最终在1922 年成立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然而,在二战后,苏联逐渐走向了军备竞赛和冷战,导致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经济问题:长期的军备竞赛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导致苏联国内资源分配不均,使得民生、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苏联的整体发展。

2.政治问题: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一党制政治体制。

这种体制使得政治权力过于集中,政治生活缺乏活力,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低。

同时,权力腐败现象严重,政治体制逐渐失去了民心。

3.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其政治稳定的隐患。

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各个民族纷纷要求独立或自治,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苏联解体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即“新思维”。

这一改革旨在解决苏联的经济、政治问题,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

然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改革效果并不理想。

2.1989 年,东欧剧变。

在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民主改革浪潮涌动,共产主义政权纷纷垮台。

这使得苏联的盟友国家纷纷倒戈,对苏联形成了巨大压力。

3.1991 年8 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

一些苏联共产党强硬派试图通过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政府,但政变仅持续了三天就宣告失败。

这次事件使得苏联政治体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4.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冷战的胜利方美国和北约的胜利,并且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剧变和解体深层次主要原因的系统分析

苏联剧变和解体深层次主要原因的系统分析

程恩富、丁军:苏联剧变和解体深层次主要原因的系统分析——兼评其他五个主要原因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外各界对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众多原因何者为主要原因的问题上,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知识界也没有达成共识。

今年正值苏联剧变和解体20周年,苏共走下执政舞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业已展示其全貌,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客观剖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这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从事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和巩固其执政地位尤为重要。

一、苏联剧变和解体的三大主要原因关于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在大量的外文资料和研究成果中,我们主要筛选了四类:一是原苏共领导人的反省;二是独联体国家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剖析;三是独联体国家学者的分析;四是西方国家和中国学者的研究。

笔者认为,苏联剧变、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既有思想原因,又有组织原因,致命的政治性根本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一)思想原因:过度否定斯大林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引发了长期思想混乱,而僵化的思想理论和传统宣传教育体制和机制又难以及时有效地予以消除首先,赫鲁晓夫过度否定斯大林所引发的思想混乱。

“苏共二十大给苏维埃带来不能恢复元气的打击。

这是破坏苏联国家合法性的第一步。

”[1] “先前苏联官方千方百计使斯大林的思想和政策具有魅力,而苏共二十大以后,又尽可能地谴责、揭发斯大林。

转变太大,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

苏共二十大实际上引起社会思想的分裂,分成两个阵营:斯大林主义者和反斯大林主义者。

”[2]其中怀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群体,逐渐成为以后几十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骨干,迎合和支持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

戈尔巴乔夫也承认赫鲁晓夫过度否定斯大林对他本人思想信仰的震撼。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简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解体原因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直接原因: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得解决导致了苏联解体。

拓展:第一,苏共脱离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原因。

斯大林的残暴专制,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勃烈日涅夫的腐败,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制和新思维等,无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戈氏新思维,完全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直接把苏联送上了解体的道路。

第二,搞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是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苏共乐于和北约搞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畸形发展,最终影响和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引发国内各种矛盾和社会混乱,被叶利钦等人利用和煽动,是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

第三,戈氏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总统制从组织上削弱了苏共对国家和军队的领导,破坏了苏共的组织路线,让极端分子叶利钦摇身一变成了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总统,为叶利钦蛊惑民众和反对苏共提供了权利和方便。

同时新思维破坏了苏共的思想路线,搞乱了苏共的思想,给苏联民众提供了反对苏共腐败的机会,成为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

第四,叶利钦倒戈和叛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的叛变和倒戈对苏联的解体是致命,在叶利钦煽动和带领下,苏联几个主要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彻底抛弃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

第五,西方的忽悠和插手是苏联解体不可忽视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美国及其西方通过叶利钦闹政变,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最终达到了他们解体超级对手苏联的目的。

苏联解体,主要是苏共内部出了问题,政治腐败、个人崇拜、经济困境、政改失败、民怨四起,让叶利钦和西方国家有机可乘,把苏联送上了被解体的道路,教训非常深刻!。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分析首先,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问题。

苏联的经济模式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政府对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控制。

然而,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在苏联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国家决策的集中化和缺乏市场机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浪费。

与此同时,苏联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的过度投资导致了消费品短缺,满足不了人民的基本需求。

经济发展的停滞和滞后使得苏联丧失了经济上面对西方国家的竞争力。

其次,政治问题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的政权基于单一的党派领导,缺乏政治多元化和制约的机制。

这种集权的政治结构使得党派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腐败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苏联领导人的任免过于集中,导致领导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威胁。

此外,由于缺乏政治,民主权利和人权问题在苏联社会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不安。

第三,民族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包含了多个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历史上的矛盾和争议。

苏联政府在协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出一定的无力。

苏联虽然设立了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区,但其中的实际自治权往往受到中央政府的限制。

这导致了一些民族群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使得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最后,国际因素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1980年代,苏联和西方世界包括美国之间的冷战紧张局势逐渐缓和,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试图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然而,苏联在经济发展、政治和民主化等方面的滞后,使得西方国家对苏联的诚信和日益缺乏信心。

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签署使得苏联的冷战地位受损,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总结来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和国际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苏联解体的发生。

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训。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演变、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课题。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因1.政治因素。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造成了党政不分,缺乏民主,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给苏联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长期改革不力也最终败坏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发达国家里高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它在执政时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并未探索出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规律。

这导致苏联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导致人民对苏共产生信任危机,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地位。

3.民族因素。

斯大林执政后长期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不切实际地推行的“一体化”、“民族融合”等政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4.领袖人物的个人因素。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治信仰的丧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一个深层原因。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

纵览社会主义苏联的政治历史,起初,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不仅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积聚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政治信仰体系不断瓦解,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开始失去信任,对苏共失去信心。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使了民众政治信仰的丧失: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对政治信仰构成了直接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
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是个复杂而深远的历史事件,它们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因素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解析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

首先,政治原因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苏联的后期,政府腐败、官僚主义和领导层的低效管理导致了政权的信誉下降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苏联的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府无法迅速响应社会变革和民众需求,导致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疏离。

此外,苏联的政治体制也缺乏民主和透明度,人民对政府的决策过程和权力的不满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其次,经济原因也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

苏联的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国家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资源。

然而,计划经济的低效和缺乏竞争力使得苏联的经济难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经济的全球化,苏联的经济体制逐渐显露出其严重的弊端。

此外,苏联的经济体制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造成了供应不足和经济稳定性的问题。

这些经济问题对苏联的国内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再次,社会原因也对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起到了推动作用。

苏联的社会结构在经济和政治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

苏联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区间的矛盾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苏联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也面临着严重的透支和负担问题,导致了人民对社会保障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国际因素也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之一、冷战期间,苏
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抗和竞争对苏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压力。


联在冷战中扩张的举措也导致了国内外压力的增加。

此外,苏联与东欧各
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东欧革命的爆发进一步削弱了苏联对这些国家
的控制力。

而苏联领导人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决策也加速了苏联的衰落。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
和社会层面的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环境的外部因素。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的问题、社会变革和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都对苏联和
苏共的稳定性产生了冲击,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不可逆转的
结果。

这一历史事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即政府应当注重人民的利益、建立民主和透明的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以
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