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要点

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要点狠抓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是夺取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要点如下:
1、稻飞虱的防治
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变黄,影响产量,防治药剂可选用:
①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
②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
③20%蚜螨灵乳油亩用100ml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
④赛嗪酮或10%吡虫啉30克/亩兑水45千克喷雾。
2、白叶枯病的的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20g/亩、“25%叶枯宁”150-200g/亩或“10%溃枯宁”60g/亩;兑水50kg喷雾。
3、水稻螟虫的防治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旋心虫”。
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
①98%巴丹原粉亩用30克拌细土25千克撒施。
②50%螟怕可湿性粉剂亩用80克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
③25%喹硫磷乳油l50ml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
4、水稻粘虫的防治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成缺刻,甚至
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
①25%敌杀死乳油亩用40ml,兑水喷雾防治。
②50%二嗪农乳油,亩用50ml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
5、水稻瘟病的防治
亩用40%异稻瘟净2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叶稻瘟1-2次。
在齐穗期(8月中旬),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硫环唑2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穗瘟。
水稻中后期栽培技术

间 的 长 短 要 根 据 天 气 、肥 力 和 苗 势 来 确 定 , 般 7 l 天 。 孕 穗 至 抽 穗 开 花 一 ~O
期 。 过 晒 田 , 色变绿 , 片 直立 , 经 叶 叶 先
穗 形 成 前 , 、 、 循 环 交 替 , 即 地 浅 湿 干 干 面 见 白 、 壤 表 层 为 半 饱 和 状 态 。 水 土 当
为适 时 播种 , 苗 匀 、 、 打好 基础 。 出 齐 牡 2 选 用 旱 地 型 、 型 冬 性 、 穗 型 . 冬 中 品 种 地 膜 穴 播 小 麦 虽 有 效 改 善 了 麦 田微 生 态 环 境 的 土 壤 水 分 状 况 ,但 水
分 不 足 仍 是 其 进 一 步 提 高 单 产 的 限 制 因 子 。 此 , 须 选 用 抗 旱 性 好 的 品 种 因 必 作 为 生 千 品 种 。 在 肥 沃 早 地 为 避 免 倒 伏 的 发 ,可 选 用 抗 早 性 好 的 扩 浇 型 品 种 作 为 搭 配 品 种 同 时 , 好 药 剂 拌 做
稻 叶 片 下垂 、分 蘖数 达到 计 划指标要 求 时 进 行 晒 田 , 当耕 作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降 低 到 6 %左 右 时 晒 田 结 束 , 晒 田 时 5
24
小 水 浇 透 , 后 进 行 浅 、 、 循 环 管 然 湿 干
理 。 生 育后 期 , 持 耕 作 层 干 干 湿 湿 , 保 土 壤 含 水 量 不 低 于8 % ,至 成 熟 前 l O O
0 10 临汾市农业局 4 00
王
红
1 前 整 地 必 须 做 到 农 田 平 整 无 . 播 坷 垃 在 伏 耕 整 地 的 基 础 ,一 般 在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办法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办法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中后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的五个重要办法。
一、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保证水稻中后期生长健康和高产的重要基础。
具体措施如下:1. 病虫害防治中后期是水稻病虫害高发期,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首先,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地。
其次,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采用生物防治等。
2. 合理施肥适量的施肥是保证水稻营养供应的关键。
在中后期,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钾肥和磷肥的追补。
另外,还要注意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茎秆过长、易倒伏。
3. 病害防控合理田间管理是预防水稻病害的重要环节。
中后期,应避免大面积的连作,合理轮作作物,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此外,还要保持田间排水畅通,避免积水,防止病菌滋生。
二、精确灌溉中后期水稻的水分管理对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精确灌溉的几个要点:1. 前期控制在灌溉前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干旱。
及时补充水分,但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秧苗的浸泡,影响生长。
2. 中期管理中后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增加,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象条件,合理确定灌溉量和频次。
注重根系环境的湿润,但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引发秧苗病害和根系缺氧。
3. 末期调控在水稻末期,应及时停止灌溉,保证稻谷的晾晒和成熟。
在旱涝频繁的地区,可采用水分调控技术,如定量灌水或人工增雨等,确保水分供应与稻谷需求的平衡。
三、合理秧苗管理技术水稻中后期的秧苗管理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长和发育,合理的秧苗管理技术如下:1. 健康育苗在水稻育秧过程中,要保持育苗环境的卫生和湿润。
定期更换育秧盘的水源,注意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苗。
2. 适时移栽中后期的水稻应根据秧苗的生长状态和田间环境条件,合理掌握移栽时期。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水稻进入拔节长穗阶段,这一时期是争足穗、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
管理措施要施好穗粒肥、合理水分运筹和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因苗施用穗粒肥穗肥的作用是既有利于巩固分蘖成穗、争足穗,又有利于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优质。
穗肥的施用,要以争足穗、攻大穗,提高结实率为目标,以中期退淡落黄为前提,因苗确立穗肥的使用时间和数量。
1、稳长型田块:前期适期够苗,高峰苗数在适宜穗数的1.5倍之内,叶色正常退淡落黄、株型紧凑、叶片挺拔。
于叶龄余数1.5-1.0时施用保花肥。
每亩施45%NPK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尿素5-6公斤。
2、不足型田块:前期够苗迟,茎蘖数不足,群体生长量较小,叶色过早落黄,可采用“一追一补”的方法,两次施用穗肥,即于叶龄余数2.5左右施用促花肥,于叶龄余数1.0左右施用保花肥。
促花肥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8公斤,保花肥施尿素3-4公斤。
3、旺长型田块:前期够苗过早,群体过大、分蘖过多。
高峰苗数超过成穗数的2倍以上,植株松散、叶片长披、叶色深绿而退淡落黄较迟的田块,要在烤田落黄后轻补穗肥,施用保花肥,一般于叶龄余数1.0左右每亩施复合肥8-10公斤。
4、在水稻齐穗期合理施用粒肥,能增加穗部氮素输入量,维持最大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
但氮肥施用要得当,不宜过多,一般亩施用3-4公斤尿素,有缺肥迹象的田块可在始穗期追肥,肥田或生长过旺的田少施或不施。
此外,每亩可酌情用磷酸二氢钾150克进行药肥混喷。
二、继续抓好中后期水浆管理水稻生产处于烤田中后期,对于田间水稻叶片自然变淡挺直,田土沉实,且已进入拨节孕穗期的水稻田块,要及时复水,复水后要保持浅水层,水稻灌浆结实期宜采用间歇灌溉,田间做到干干湿湿,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保持水稻后期活根成熟。
如遇高、低温出现,要灌深水,串灌换水,以减轻高、低温对水稻开花受精及结实的危害。
10月份水稻田间管理要点

10月份水稻田间管理要点10月份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阶段。
正确的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关于10月份水稻田间管理的要点:一、田面整理10月份是水稻收割后的休闲期,也是进行田面整理的好时机。
田面整理的目的是清除残留的秸秆和杂草,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可以利用犁耕机或旋耕机进行深翻,将秸秆和杂草翻入土壤中,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同时,还可以平整田面,使土壤表面平整,有利于后期的水稻栽培。
二、追施基肥10月份是进行追施基肥的时期。
基肥的追施可以为后期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基肥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来确定。
常用的基肥有有机肥、磷肥和钾肥。
有机肥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磷肥可以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育,钾肥可以增加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三、田间灌溉10月份是水稻抽穗分蘖和增加籽粒重量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田间灌溉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水稻的需水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水稻抽穗期需要保持20-30厘米的水层,分蘖期需要保持15-20厘米的水层,填实期需要保持10-15厘米的水层。
灌溉水要保持清洁,避免带有有害物质和病菌。
四、病虫害防治10月份是水稻病虫害易发期,需要加强防治工作。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
防治病虫害可以选用安全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药剂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五、中耕除草10月份是进行中耕除草的关键时期。
中耕除草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水稻的竞争。
中耕除草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工具,避免对水稻的根系和茎叶造成损伤。
可以利用中耕机进行杂草的翻耕和覆土,也可以利用草药剂进行喷洒,达到除草的效果。
六、病株割除10月份是进行病株割除的时期。
病株割除是防止病害扩散的重要措施。
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割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方法

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5期王宇华水稻中期指的是幼穗分化—抽穗期。
这一阶段为长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为幼穗分化形成。
任务是调控植株的长势,防病防倒,防止冷害,实现穗粒数指标。
同时还要及时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水稻后期指的是后期抽穗—收获。
这一阶段属于结实期,是开花授粉灌浆成熟过程,生长中心为结实。
任务是,维持根系的活力,保证叶的功能,加速灌浆速度,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保证安全成熟。
一、追施穗粒肥穗数已经基本定局的情况下,只有增加每穗粒数,才能增加产量,因此,必须施好这遍穗肥。
谨慎合理追施穗粒肥。
通过施穗粒肥主攻大穗,保证足够的颖花数,达到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成熟度。
穗肥在抽穗前15~18天施入,施肥量一般占生育期内施肥总量的15%。
要控制氮肥用量,要因苗、因地施肥,可适当增加钾肥用量,每亩追施10公斤左右氯化钾。
盐碱缺锌地块,可以每亩追施硫酸锌,3~5公斤。
粒肥一定要酌情施用,始穗期到齐穗期,如植株矮小,单位面积穗数不足,叶色发黄又无稻瘟病的地块可施粒肥,增加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生育正常或过旺的地块少施或不施粒肥,防止贪青晚熟。
1、穗肥应以促为主,长穗初期,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以增加颖花分化,增加每穗粒数。
对于长势较好,苗数较足的田块,促花肥用量在12.5公斤/亩。
而对于长势较差,苗数不足的田块,用量可适当增加至17.5公斤/亩。
2、在水稻齐穗期合理施用粒肥,能增加穗部氮素输入量,维持最大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进而提高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以提高粒重。
应当注意的是,粒肥施用要得当,不宜过多,要看田、看天、看苗而定,叶色偏淡,群体较小的田块可在齐穗期亩施3-5kg尿素。
生长正常的田块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每亩用0.5kg尿素+150g磷酸二氢钾对水50kg,于下午扬花后喷施。
肥力高的田块不施,叶色不落黄不施,遇多雨寡照天气不施。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秋粮中后期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技术意见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秋粮中后期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技术意见当前,我省夏玉米大部分处于喇叭口期,豫南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沿黄水稻处于拔节期,大豆进入开花期,正是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
从总体看,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秋粮长势良好。
但秋粮生产季节天气复杂多变,自然灾害多、发生频繁,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狠抓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一、抓好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当前,正是秋粮作物生长旺盛期,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各地要分类开展管理,抓好关键管理措施落实。
(一)追施化肥要实施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玉米重点做好穗期追肥,高产田块和使用缓控释肥的地块还要追施花粒肥,防止后期早衰;水稻巧施穗肥;大豆重点做好花期追肥和后期叶面喷肥。
积极推广化肥深施,禁止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科学管水。
当前是秋粮作物需水高峰期和敏感期,特别是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遇旱减产严重,各地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遇旱及时浇水;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防范夏季暴雨,对雨后积水地块要及时排水,同时加强管理,落实中耕松土、追肥或喷施叶面肥等技术措施,促进恢复生长。
(三)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
玉米重点抓好叶斑病、锈病、三代粘虫、三、四代棉铃虫、玉米蚜等病虫防治,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治;水稻应以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等为防治重点;大豆重点以灰飞虱、蚜虫、点蜂缘蝽等刺吸式昆虫为防治重点,降低症青发生几率。
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应急防治、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暴发成灾,确保秋粮生产安全。
二、做好防灾减灾当前我省正处于“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旱、涝、风、雹等灾害易发,各地要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全力抓好各项防灾措施落实,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一)涝渍。
近期我省降雨频繁,豫南、豫东和豫中地区部分地块出现积水,对此要及时清沟理墒,抢排明水,降低土壤湿度,增加通透性,防止渍害发生。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摘要从烤田、穗肥施用、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对水稻中后期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为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中后期;管理水稻中后期是指水稻返青后开始拔节,即将进入穗分化期的一个阶段,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这一阶段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生育期中需肥量最大的时期。
栽培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适度烤田1.1烤田的作用烤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促根。
针对少数稻田栽后长期深水沤田,一直未脱水露田,导致根系缺氧发黑,部分田块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总体上黄根偏多,白根偏少,有的甚至出现黑根等现象,部分田块出现僵苗。
通过烤田,能有效增加白根数量,提高根系活力。
②控蘖。
烤田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减少,能有效地抑制地上部各器官的生长,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改善水稻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群体质量,成穗率明显提高。
③壮秆。
通过烤田,有利于降低茎部节间和叶片生长速度,使基部节间变短,叶片挺直,从而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倒伏能力。
④控病。
从外观上看,烤田后,叶色褪淡,叶片坚挺,叶片和节间变短,群体的透光性改善,使茎蘖粗壮老健,抗逆力提高,特别能减轻纹枯病发生[1-2]。
1.2烤田的原则烤田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苗到不等时。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其以前,只要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就应立即开始排水烤田。
赣榆县常规粳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大约在7月5日前后。
②时到不等苗。
水稻进入无效分蘖期和植株开始拔节,无论茎蘖数多少,均应排水烤田。
③轻烤。
若重烤,对根系生长不利,覆水后根的吸收能力不能在短期内恢复,达不到先控后促的目的。
烤后只要土壤沉实,出现细裂缝就行。
④一般要求田边开鸡爪裂纹、田面不陷脚,土色发白,稻苗叶色落黄,叶片挺直,清秀健壮。
1.3烤田的措施发苗好的田块,在7月初开始烤田,发苗一般的田块,7月15日进入烤田期,7月25日至月底烤田结束。
烤田时采取先排水或自然落干,促进土壤失水田干,待田面沉实,只有少量呈细裂缝时,即上水,然后落干再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为加强水稻中后期管理,确保水稻高产、稳产,应掌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一、做好水稻粒肥得追施工作
合理追施粒肥,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
但粒肥施用要得当,不宜过多,要看田、看天、看苗而定,一般肥力高的田块不施,田间长势浓绿得田块不施,遇连阴雨天不施。
对叶色偏淡,长势较弱的田块可在7月下旬亩施3-5kg尿素。
生长正常的田块可采用追施叶面肥的方式,每亩用150g 尿素+150g磷酸二氢钾对水15kg,于下午扬花后喷施。
二、加强田间水分管理
目前水稻已进入幼穗分化期,从现在开始也进入水稻需水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既要防止低温冷害,又要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得危害。
在水稻孕穗怀苞期,如果遇到低温(低于17度)或孕穗和抽穗前后遇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都要及时灌深水,串灌换水,以水调温,大水护胎,以减轻极端天气对水稻孕穗、开花受精及结实的危害。
水稻灌浆结实期宜采用间歇灌溉,田间做到干干湿湿,以提高水稻根系
活力,保持水稻后期活根成熟,后期切忌断水过早,这样有利籽粒充实饱满。
三、把好病虫防治关
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是各种病虫的多发时期,也是病虫防治的最关键时期,要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播种密度过大(点播田),氮素肥料施用偏多、偏迟和排水不良的稻田,因水稻田间长势茂密,稻株生长嫩弱,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株间湿度大,容易诱发稻瘟病,因此要加强田间观察,一经发现,要立即防治,严防蔓延,确保水稻安全生长。
防治方法:一般在发病初期亩用40%的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防,施药10天后,若病情仍有发展,还应再施药一次。
穗颈瘟的防治,应在孕穗末期到穗始期防治,不宜防治过晚,防治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