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讲义一、杜威的生平及成书背景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于1859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
其父是个零售商。
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
1882年,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至1884年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后,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教哲学。
1889年,他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系主任。
1894年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和教育系主任。
在这里,他为了进行教育实验并施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于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是他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创办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检验作为工作假设的来自某些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
实际上,实验学校就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
杜威通过教育实践为写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材料。
从1904年起,他去纽约哥仑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退休时为止。
他曾一度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和哲学会会长。
1952年杜威逝世,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杜威的教育论著很多,主要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思维术》、《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杜威最重要的一本教育著作,也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综合阐述,是一部内容渊博、值得深入挖掘的名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迫切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适应工业革命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应运而生。
二、篇章结构全书共26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教育性质(第1——6章)第二部分讲述教育过程(第7——17章)第三部分讲述教育价值(第18——23章)第四部分讲述教育哲学(第24——26章)第一部分教育的性质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出发,提出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教育则是生活的需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本书精华,个人最爱】
活动过程: 内部因(精神因素)
二元论的表达
外部因素(身体因素)
【本书精华,个人最爱】
道德:
内在的:行为动机(品格),完全存在于意识之中
外在的:行为结果(行为),心灵之外的东西
行为只与实现动机的动作有关系,结果则与发生事情的结果有关。不同的学派要么 认为道德观与心灵的内部状态具有一致性,要么认为道德观与外部行动、结果具有 一致性,这两种情况是彼此分离、互不相关的。而其实这种二元论是不正确的,我 们应该知行合一,将内在的品格与外在的行为相结合。
第25章和第26章:从认识哲学(即“知识论”)和道德 哲学(即“道德沦”)两方面对前面所探讨的内容进行了 总结。
【本书主要观点】(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
(一)教育是什么?教育有什么用? (二)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观和教育内容观 (四)教育目的管 (五)教育价值观 (六)教育道德观
么进行自由泳
【思想上的转变 】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知识,在教育中,“智育”和“德育”是最 重要的两个维度,实际上学校中的道德教育问题就是确保获得 知识的问题,这种知识与冲动系统和习惯系统有关联,因为对 任何已知事实加以运用都取决于它的种种联系。因此如何正确 有效地向学生传输有用的知识并让其连带正确的冲动与习惯是 非常重要。
第13章:教育方法的性质
第14章:教育内容的性质
【内容概要】
第15章: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 第16章:地理和历史的意义 第17章:学习课程中的科学
适合民主主义社会的 教育内容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第15—17章分别探 讨了。
【内容概要】
第18章:教育的价值 第19章:劳动和闲暇 第20章:知识性科目和实用性科目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第一章教育为生活所必需(一)生活由传递而自新1、自新:人类的自我生长。
2、生活,乃是用来指明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
生活不但关于物质的方面,他包括风俗,制度,信仰,成功与失败,娱乐与职业。
3、传递:教育的必需:为了让新生分子认识社会的目的与习惯,并且必需使他们对于这种目的与习惯,都有主动的兴趣。
(二)教育与交通作用的关系1、交通,就是人类获得公共东西(目的、信仰、志愿、知识即共同心理)的方法。
2、每人都要知道别人所做的事,并要使别人常常知道他自己的目的与进步。
要彼此能有一致的意思,便需要交通的作用。
3不但社会的生活与交通作用是一件事,彼此是密切相联的,而且一切交通作用都有教育的效力(因此一切真正社会的生活,也都有教育的效力),接受交通的人,经验上自不免变化,并且益加丰富,一个人分受了别人所想过及感觉过的事物,他自己的态度便依分受之多少而改变。
(三)正式教育的位臵1、正式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使得幼年人对于成人生活,能作有效力的参与,全靠要有一种预先的训练,专以养成有效的参与能力为目的。
我们乃筹设有意的机关——即学校——与明晰的材料——即功课。
教授某种事物的事业,也就委任某种专门人才去做了。
2、非正式教育,社会经验是自得的,有生气的。
正式教育容易变成不亲切的,死板的,抽象的,书本的。
有一种危险就是社会经验与学校知识彼此隔阂,不相联贯。
第二章教育有社会的作用(一)环境的性质与意义1、环境,是包含能够促进或阻碍生物的特殊活动之种种情况。
所谓生活,不是仅指被动的生存(假使有这样的东西),实指一种活动的途径;所以环境或媒介,乃指对于活动有维持作用或破坏作用的情况。
(二)社会的环境1、一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有了关系的时候,他就有了社会的环境。
2、在许多地方,人类未长成的分子,不过被人利用,使他获得有用的习惯。
他好像兽类一样受人训练,不像人类一样受人教育。
3、社会的环境并不直接的把欲望与观念给人,也不仅是养成肌肉的动作习惯。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简介
序
1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11 经验与思维
2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12 教育中的思维
3 教育即指导
13 方法的性质
4 教育即生长
14 教材的性质
5 预备、展开和形训练
15 课程中的游戏与工作
6 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
16 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性
7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
17 课程中的科学
按照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选择教材223教育无目的及教学五步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主要思想儿童中心论1反对传统教育培养恭顺服从因循守旧人云亦云的人主张培养儿童的积极性与独立性2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只让学生呆读死记强调儿童的主动作业的重要性333反对传统教育压制与束缚儿童的个性主张让儿童自由成长和自然发展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主要思想德育原理1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2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与他的从做中学是一致的44民主主义与教育评价意义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百科全书2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以来关于教育和政治或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论著113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性民主主义与教育影响与评价优点1杜威反对牵强划分主张统一和结合这对克服各种传统观的片面性产生了积极影响2对克服粗野的个人主义极权主义方向产生了进步作用223在克服自然主义复古主义教师中心克服教育脱离儿童和社会的弊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民主主义与教育影响与评价局限1片面的强调对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也没有明确其区别性因此在不同的问题上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忽左忽右的倾向2否定阶级阶级斗争以及暴力革命否认美国社会存在的阶级民族不平等333没能正确对待和继承传统教育当中的宝贵遗产
8 教育的目的
18 教育的价值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简介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副标题是《教育哲 学概论》,门罗(P.Monroe)编教育学教科书系列书之 一,有20多种译文,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杜威在芝加 哥实验学校实验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 成的教育思想。该书被誉为教育的经典著作,进步教 育理论的总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主主义与教育》影响与评价
3 局限
(1)片面的强调对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也没有明确其区别性, 因此在不同的问题上,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忽左忽右的倾向 (2)否定阶级、阶级斗争以及暴力革命,否认美国社会存在的 阶级、民族不平等 (3)没能正确对待和继承传统教育当中的宝贵遗产
谢谢观看
2015.10.14
(3)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民主主义与教育》影响与评价
2 优点
(1)杜威反对牵强划分,主张统一和结合,这对克服各种传统 观的片面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2)对克服粗野的个人主义、极权主义方向,产生了进步作用 (3)在克服自然主义、复古主义、教师中心,克服教育脱离儿 童和社会的弊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二组:王云飞 王胜男 钱悦菡
内容大纲
CONTENTS
1
作者杜威介绍
2
《民主主义与教育》成书背景
3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
4
《民主主义与教育》评价
杜威(John Dewey)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 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8 教育的目的
18 教育的价值
9 自然发展和社会效率作为教育目的
杜威民主主义及教育

内容大纲
CONTENTS
1
作者杜威介绍
2
《民主主义与教育》成书背景
3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
4
《民主主义与教育》评价
杜威(John Dewey)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 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简介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副标题是《教育哲 学概论》,门罗(P.Monroe)编教育学教科书系列书之 一,有20多种译文,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杜威在芝加 哥实验学校实验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 成的教育思想。该书被誉为教育的经典著作,进步教 育理论的总纲。
杜威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 主义与教育》。这一著作与柏拉图的《理想 国》、卢梭的《爱弥尔》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发 展的三个里程碑。
杜威生平
出生
大学毕业,在中学任教
获得博士学位, 开始从事教育改革事业
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退休,任哥伦比亚大学 荣誉(退休)教授
185 1875 1879 1882 1884 1894 1896 1904 1930 9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简介
序
1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11 经验与思维
2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12 教育中的思维
3 教育即指导
13 方法的性质
4 教育即生长
14 教材的性质
5 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
15 课程中的游戏与工作
6 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
16 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性
7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
17 课程中的科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介绍——主要思想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对民主主义的作用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能够促进民主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为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02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理念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领域。教育应该与日常经验相结 合,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民主主义教育应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培养他 们的创新精神,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通过实施民主主义教育,实现学生知识、技能 、道德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对民主主义教育的总结
民主主义教育是培养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 性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社会。
民主主义教育重视实践和经验,认为只有通过实 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杜威认为经验是不断积累和改造的,教育应该通过提供新的经验来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 。
教育具有社会性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性,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杜威的教育方法
01
实用主义教学方法
杜威提倡实用主义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实际经验来学习知识,通过解
杜威主张在课堂上采用民主主义 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案例 研究等,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主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互动、参与、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多元表达
详细描述
在课堂上,民主主义的应用应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参与,尊重学生的意见和 想法,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杜威是美国教育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得到了全面地阐述, 此著作以实现民主化的社会为教育目标, 与传统教育不同, 此书所阐述的新教育提倡从实际社会和生活出发。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学者认为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之一。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传统教育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导青少年识字读书, 实则却是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的教育;杜威为改革旧教育, 创造出了新的教育理论, 强调儿童应该从死记硬背中跳出来, 接受与生活, 社会有关的新教育。
强制儿童一味的读书和被动的接受知识并非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主张让儿童在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去学习经验;在此过程中, 首先要尊重儿童, 重视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潜力, 杜威认为, 如果从与儿童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进行教育, 就会使儿童萌发学习的兴趣, 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体验生活, 他们乐于主动学习, 真正做到了理解事物的意义, 这种教育才是生动有效的,真实的。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 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
儿童不仅要学会适应当前的环境, 还要跟随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民主社会。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讲到, 学校不能一直让儿童死板的学习老知识, 教师也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而是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 把学校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 使其成为适合儿童生长、生活的环境, 让教育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
显然, 杜威所提倡的学校并不是传统的脱离现实的学校, 乃是真实的, 自然的学校。
它是经过组织简化的、滤清和优选的、在多种影响下求取平衡的高效能学校。
但杜威在生长学说中提到凡是生长的就是好的, 凡抑制生长的就是坏的, 显然是错误,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正确的, 也有错谬的, 不能笼统地认为凡是生长, 便是有益的。
二、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新的教育并非是将儿童的生长处于置之不理的状态, 任其生长, 而是使其自身不断积累的发展过程。
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便是教育的目的, 目的存在于过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导读:一、教育即生长
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
本章到这里为止,很少谈到教育。
我们一直在讨论生长的条件和含义。
但是,要是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它们就带来明确的教育结果。
当我们说教育就是发展时,全看对发展一词怎样理解。
我们的最后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1)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1)当我们用比较的术语,即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解释发展时,所谓发展就是使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括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以及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
但是比较的观点并不是最终的。
儿童具有特别的能力;忽视这个事实,便是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育或使它们畸形发展。
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他的环境,因此引起许多新的刺激,这些新的刺激又指导他的各种能力,使它们不断发展。
忽视这个事实,发展就受阻挠,成为被动的适应。
换言之,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
他们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
关于专门应付特殊的科学和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说,儿童应该向成人方面发展。
关于同情的好奇心,不偏不倚的敏感性和坦率的胸怀,我们可以说,成人应该成长得像儿
童的样子。
这两句话都是同样正确的。
我们在本章已经评论过三种思想,这就是:一,把未成熟状态仅仅看做没有发展;二,把发展看做对固定环境的静止的适应;三,关于习惯的僵硬性。
这三种思想,都和关于生长或发展的错误观点有关——都认为生长或发展乃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的运动。
它们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看做就是目的。
这三种错误思想在教育上相应的错误就是:第一,不考虑儿童的本能的或先天的能力;第二,不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第三,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
这三件事都是把成人的环境作为儿童的标准,使儿童成长到这个标准。
人们不是无视自然的本能,就是把它们看做讨厌的东西——看做应该受压制、或者无论如何应该遵守外部标准的可憎的特性。
因为把遵守看做目的,所以青年人的个性都被忽视,或被看做调皮捣蛋、搞无政府主义的根源。
同时,又把遵守等同于一律,从而导致青年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进步表示反感,害怕不确定的和未知的事情。
由于生长的目的在生长过程之外,就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诱导青年走向这个目的。
当一种教育方法被污蔑为机械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这就是依靠外部的压力来达到外部的目的。
(2)既然实际上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与生长相关的,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
有一句平常话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
这句话的要害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
得以继续进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
当我们不把成人成就作为固定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未成熟状态时,就不得不放弃把未成熟状态看做缺乏所需要的特性的见解。
抛弃了这种见解,我们也就不得不放弃一种习惯,把教学看做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
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
因此,教育就是不同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我们对未成熟状态,先是觉得不耐烦,愈快过去愈好。
于是,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成人,回顾儿童期和青年期,无穷遗憾,只看到失却机会和浪费能力的景象。
在我们承认生活有它自己内在的品质,而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展这种品质以前,这种讽刺性的情境将会持续下去。
认识到生活就是生长,这就使我们能避免所谓把儿童期理想化,这种事情实际上无非是懒散的放浪。
不要把生活和一切表面的行动和兴趣混为一谈。
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有些东西看来仅属表面的玩笑,是否就是某种初生而未经训练的能力的预兆;但是我们必须牢记,不要把表面现象认为就是结局。
它们不过是可能的生长的预兆。
要把它们转变成发展的手段和使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工具,而不要纵容它们,任其发展。
过分注意表面现象(即使用指责和鼓励的方式),也许会使这些现象固定,从而使发展阻滞。
对家长和教师来说,重要的事情
是注意儿童哪些冲动在向前发展,而不是注意他们已往的冲动,尊重未成熟状态的正确原则,不能比埃默森下面一段话再好的了。
他说:“尊重儿童。
不要过分摆起家长的架子。
不要侵犯儿童的孤单生活。
但是对于这个建议我却听到有人叫嚷:你真要放弃公私训练的缰绳吗?你要让儿童去过他自己激情而奇想的狂妄生涯,把这种无政府行为称为尊重儿童的天性吗?我回答说,尊重儿童,尊重他到底,但是也要尊重你自己。
……关于儿童训练,有两点要注意:保存儿童的天性,除了儿童的天性以外,别的都要通过锻炼搞掉:保存儿童的天性,但是阻止他扰乱、干蠢事和胡闹;保存儿童的天性,并且正是按照它所指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
”正如埃默森接着指出的,这种对儿童期和青年期的敬重,并不为教师开辟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却立刻对老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巨大的要求。
这个方法需要时间,需要经常运用,需要远见卓识,需要事实的教育,还需要上帝的一切教训与帮助;只要想到要运用这个方法,就意味着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了”。
本章提要
生长的能力,依靠别人的帮助,也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
这两种情况,在儿童期和青年期达到顶点。
可塑性或从经验学习的能力,就是形成习惯的意思。
习惯使我们能控制环境,并且能为了人类的利益利用环境。
习惯有两种形式,一是习以为常的形式,就是有机体的活动和环境取得全面的、持久的平衡;另一种形式是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借以应付新的情况的能力。
前一种习惯提供生长的背景;后一
种习惯构成继续不断的生长。
主动的习惯包含思维、发明和使自己的能力应用于新的目的的首创精神。
这种主动的习惯,和以阻碍生长为标志的墨守成规相反。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