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测试有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_第一单元__天气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_第一单元__天气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天气本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定位:“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

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

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三、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

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练习答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练习答案
第三单元答案解析
答案: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题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题目:四季变化 答案: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因此产生了四季变化。
答案: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地区所处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第四单元答案解析
题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题目: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4小时,因此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的交替。答案: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4小时,因此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的交替。题目:四季变化的原因 答案: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面与太阳的轨道面之间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由于地球倾斜的角度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变化。答案: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面与太阳的轨道面之间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由于地球倾斜的角度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变化。题目:月相变化的规律 答案: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9.5天,在这期间,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会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的变化。答案: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9.5天,在这期间,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会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天气》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方。

A. 室内B. 室外干燥C. 室外阴凉通风2.()是对天气现象的预测。

A. 天气预报B. 空气质量预报C. 舒适度指数3.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左右。

A. 上午10时B. 中午12时C. 下午2时4.代表()。

A. 小雨B. 雾C. 多云5.下列在天气日历中不需要记载的内容是()。

A. 每天的降雨量B. 人体舒适度C. 每天的风向和风力6.中雨的降水量不能超过( )毫米。

A. 50B. 60C. 257.下面各种容器中可以用作雨量器的是()。

A. B. C. D.8.四(2)班的科学课代表用雨量器测得24小时内的降雨量是12毫米,说明这天下了()。

A. 小雨B. 中雨C. 大雨D. 暴雨9.暴雪的天气符号是()。

A. B. C.10.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A. 风速B. 风量C. 风向D. 刮风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1.天气日历只需记录日期和温度,不需记录其他。

()12.当红旗飘向西南时,吹的是东北风。

()13.测量气温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14.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是相同的。

()15.制作气温折线图时,每天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

()16.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7.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8.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三、填空题(共7题;共13分)19.我们一般用________来做雨量器。

20.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________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21.气象学家根据________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的等级。

22.写一写,画一画。

________ ________23.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是早晨和晚上气温________,中午气温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单元检测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单元检测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单元检测题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一、填空:1、当风向标指向东时,这时的风向是东风。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

3、当红旗飘向东时,风向是东风。

4、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总量。

5、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雨、雪、雷电。

6、卷云、羽状云都是由微小的云团组成的。

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降雨天气。

7、水在0℃时会开始结冰,而冰在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8、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气温最高,凌晨和早晨气温偏低。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来测量。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几个等级,风速可以用来测定。

11、糖、盐等物体能溶解在水中,沙子、石头等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12、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能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都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制作天气日历时,每天记天气很麻烦,也没必要。

4、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可高于滤纸的边缘,但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5、天气预报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6、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7、水能溶解任何物质。

8、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9、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三、选择(共24分)1、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A)浮在水上,不能在水中溶解。

2、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C)薯片。

3、我们可以用(C)蒸发的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4、正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B)用灯帽盖一次。

5、测量气温应选在(B)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

6、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C)50—100毫米。

7.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B)6级风。

8.下面的天气符号中,(B)表示阴天。

一、填空:1、过滤2、搅拌、加热3、不同、能、小4、盐、糖、沙子、铁、木头5、氧气6、蒸发7、无机物、有机物8、限度、26.49、结晶二、选择题:9.当红旗的飘向西北面时,这时的风向是( A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流水声、唱歌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2.鼓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当物体的______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4.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______,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______的次数。

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______传播最快,通过_____传播最慢,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6.耳朵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7.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_,发出的声音越______,振动的越______。

8.______或______的声音有可能______我们的听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枚钉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 ) 2.植树是通过控制声源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 )3.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 )4.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5.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 )6.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 )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传到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

( ) 8.人们有很多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而不让物体本身振动。

( ) 9.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 ) 10.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里的听小骨。

( )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杆2.敲击装水的玻璃杯,从装水多到装水少的声音变化为(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三套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 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的。

2. 我们经常用 和 区别描述声音的两个特性。

3. 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 乐器和测试 。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 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 的次数。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4.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5.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 )2. 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它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 )3. 耳屎非常脏,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掏耳朵。

………………………( )4. 太空中静悄悄的,对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 )5. 声音在各种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

…………………( )6. 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就是骂他两句也没关系,反正他也听不到。

………………( )7.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停止了。

……( ) 8. 选择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 )9. 成年女子的声带比男子的声带短,音高高。

……………………( ) 10.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

A. 水B. 木头C. 钢铁 2.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 嘴唇B . 喉咙C . 声带3. 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上一根绳子,当( )时,声音传播效果最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温习题一、天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温习题一、天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温习题一、天气一、天气一、天气(老是)在发生转变,它阻碍着咱们的(活动),也阻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二、(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点,是天气中观看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天天各类天气现象的表格,能够利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址。

通常情形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五、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六、风向能够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确实是(西北)风。

7、咱们能够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八、(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品级。

九、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依照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信下雨品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一、(云)能够看做是天上的雾,是由千万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二、人们依照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3.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

会作气温数据柱状图。

14.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本地的气温。

15.一天中的气温转变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早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42分)1. 人耳分为________中耳、________三部分。

中耳里有很薄且有弹性的________。

2. 人的________就像一条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________。

3.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4. 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

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

5. 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马上________。

6. 把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________。

7. 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8.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

9.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这是由鼓面振动的________不同引起的。

10. 吉他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琴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11. 晓丽拉小提琴时发现声音偏低,她应该将琴弦调得________些。

二、选择题(每空2分,20分)1. 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2. “fa”“sol”“la”三个音阶中,“( )”的音最高。

A.faB.sol 3. 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振动的是( )。

A.运动中的自行车车轮B.正在发声的琴弦C.投出去的铅球4. 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上课铃声,这是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A.前后左右B.上下前后C.四面八方 5. 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会使铃声慢慢变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证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测试有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________、层云和________。

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________。

3.风向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________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就是________风。

4.降水量一般以,________为单位计量。

5.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________。

6.晴空万里、阴云密布、阳光灿烂、大雨倾盆都是描述________现象的。

7.气象站在测量气温时,要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_内。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9.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叫________。

某市某日24小时的降水量是15毫米,按降水量等级来分,属于________雨。

10.“ ℃”是气温的单位符号,读作________。

二、判断题。

11.如果天空中有积雨云,那么就一定会下雨。

()
12.同一时间,学校任何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
13.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可以斜着看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
14.如果风大到很难撑伞走路了,那么这时的风力已经有六级了。

()
15.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
16.下雨前,燕子、蚂蚁等小动物会做出一些反应。

()
17.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
18.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

()
1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的,不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

()
20.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

()
三、选择题。

21.气象部门报告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

A.有下雨的可能性
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22.下列有关动植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应相信科学,不能用物象的方法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B.动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植物对天气的变化是没有反应的
C.我们通过观察松果鳞片的开和闭,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
23.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处风为( )。

A.东风
B.南风
C.西北风
31.
图( )刮0级风图( )刮3级风
图( )刮6级风图( )刮10级风
五、连线题。

32.找出下列气象仪器的作用,连一连,并完成填
空。

33.先将三张云量照片与对应的天气符号连线,再在圆圈内画出三种不同的云量示意图。

六、简答题。

34.李明记录的关于降水量的情况如下:连续三天只降了一场雪,一点降水都没有。

他记录的关于降水量的情况有问题吗?请指出来。

35.陈新正在通风的凉亭内测量当地的气温,他选择的测量地点对吗?为什么?
七、实验题。

36.下面是小明制作的气温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
析。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
2015年9月20日
时间6时 8时10

12

14

16

18


温℃
15

16℃18

20

22

20

18

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一天的气温变化统计图。

37.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制作的气温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气温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
2018年9月20日
时间6时 8时10

12

14时16

18


温℃
15

16℃18

20

22℃20

18

(1)小明测量气温的日期是( )。

(2)小明测量了这一天中( )时的气温。

(3)在这一段时间里,( )时的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 )。

(4)在这一段时间里,( )时的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 )。

(5)在这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第一单元天气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 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
2. 积云;卷云;雪
3. 风向标;吹来;西南
4. 毫米
5. 天气
6. 天气
7. 百叶箱
8. 雨;雪;冰雹
9. 雨量器;中
10. 摄氏度
二、判断题。

11. 错误12. 错误13. 错误14. 正确15. 错误
16. 正确17. 正确18. 正确19. 错误20. 正确
三、选择题。

21. B 22. C 23. B 24. C 25. B 26. C 27. B 28. A 29. C 30. C
四、读图题。

31. ③|①|④|②
五、连线题。

32. 解:
33. 解:
六、简答题。

34. 有问题。

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一场雪也是降水。

35. 对。

因为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所以通风的凉亭符合气温测量的要求。

七、实验题。

36. 解:
37. (1)2015年9月20日
(2)6~18
(3)6| 15℃
(4)14|22℃
(5)上午的气温由低到高,下午的气温由高到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