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同步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课文+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课文+知识点+同步练习

朗读:教材: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刻画了五个鲜明的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最后阐明了“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形近字:姆(保姆)扎(挣扎)渺(渺小)享(享受)豹(猎豹)拇(拇指)轧(倾轧)沙(沙子)哼(哼唧)貌(相貌)多音字:薄:bó 薄弱báo 薄饼bò 薄荷处:chù 到处chǔ 相处近义词:姿态—姿势消受—享受堂皇—气派机敏—机灵秀丽—秀美薄弱—单薄渺小—微小附庸—附属反义词:简单—复杂危险—安全机敏—迟钝薄弱—坚强强硬—软弱渺小—伟大养尊处优——吃苦耐劳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句子解析: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2020年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手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手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2手指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揿.电铃(qìn qīn)管弦.(xuán xián)污秽.(suìhuì)窈窕.(tiǎo tiáo)轧.伤(yàzhá)憎.恨(zēnɡzènɡ)二、看拼音,写词语。

mǔzhǐsāo yǎnɡluósī( ) ( ) ( )niǔkòu miǎo xiǎo fùyōnɡ( ) ( ) ( )三、给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bóB.báoC.bò1.姐姐最喜欢吃这种薄.( )荷口味的薄.( )饼。

2.他穿得很单薄.( ),在薄.( )雾中瑟瑟发抖。

四、选择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正确的意思。

简单:A.结构单纯;头绪少。

B.(经历、能力等)平凡。

C.草率;不细致。

1.他只不过是简单..应付罢了。

( )2.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 )3.他头脑简单..,做不了这么复杂的工作。

( )句子模块五、读句子,完成练习。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______的描写,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它的作用,以及它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探险的性格特征。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

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窈窕.(tiǎo zhào)揿.电铃(xiān qìn)鼻涕.(tì dì)爱憎.(zēnɡ zènɡ)轧.伤(yà zhá)享.受(xiǎnɡ hēnɡ)拧.螺丝(nìnɡ nǐnɡ)拇.指(mǒ mǔ)二、读拼音,写词语。

sāo yǎnɡ() huì wù() xiànɡ mào()niǔ kòu() fù yōnɡ() miǎo xiǎo()三、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打解抹拧拉研掏蘸翻()胡琴()算盘()螺丝()纽扣()脂粉()药末()耳朵()鼻涕()书页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

()2.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3.泛指依附于某一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4.微小。

()五、品读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中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六、课文中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请连一连。

大拇指相貌堂皇,养尊处优食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中指不美,但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无名指和小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七、阅读课内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五年级语文22《手指》课外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22《手指》课外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22《手指》课外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幽默感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

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

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

”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

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B.①②C.①③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

他的幽默起到了()的作用。

A.化解尴尬B.警世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是。

参考答案1.因为越是胸襟宽广的人、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所以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C3.C4.例:生活的调味品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丰子恺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读拼音,写词语。

sāo yǎnɡ() huì wù() xiànɡ mào()niǔ kòu() fù yōnɡ() miǎo xiǎo()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窈窕.(tiǎo zhào)揿.电铃(xiān qìn)鼻涕.(tì dì)爱憎.(zēnɡ zènɡ)轧.伤(yà zhá)享.受(xiǎnɡ hēnɡ)拧.螺丝(nìnɡ nǐnɡ)拇.指(mǒ mǔ)三、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打解抹拧拉研掏蘸翻()耳朵()鼻涕()书页()胡琴()算盘()螺丝()纽扣()脂粉()药末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2.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

()3.微小。

()4.泛指依附于某一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五、品读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中指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六、课文中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请连一连。

大拇指相貌堂皇,养尊处优食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中指不美,但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无名指和小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七、阅读课内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练习题及答案【例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练习题及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

mǔzhǐsāoyǎnɡwūhuìyàshānɡluósīniǔkòu()()()()()()wàimào miǎoxiǎo bítìzēnɡhèn fùyōnɡcānɡkù()()()()()()2.比一比,再组词。

纽()扳()烫()搔()扭()贩()汤()骚()涕()憎()渺()拳()梯()增()沙()卷()3.回忆课文内容,概括出五个手指的特点。

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指和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阅读。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身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身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身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身。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

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身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

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

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丧命黄泉。

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进入隧道,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身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成语。

mǔ zhǐ sāo yǎng huì wù tàng shāng yà shāng()()()()()nǐng kāi luó sī miǎo xiǎo yǎng zūn chǔ yōu()()()()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喷pēn()pèn()血xuè()xiě()薄báo()bó()拧níng()nǐng()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舒服---()薄弱---()渺小---()四、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堂皇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庸形容气势宏大。

养尊处优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薄弱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五个手指的特点B.五个手指的特点C.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答案】一、拇指瘙痒秽物烫伤轧伤拧开螺丝渺小养尊处优二、喷水喷香血液流血薄被薄弱拧干拧开三、复杂难受雄厚庞大四、(1)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2)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3)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4)薄弱: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摇的状况。

五、C第二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niǔ kòu miàn mào miǎo xiǎo xiǎng shòu fù yōng()()()()()ài zēng mào xiǎn chā yì xiàng mào táng huáng()()()()二、读一读,把加点的词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不变。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课后练习)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课后练习)

(4)在五指中,他是最肯吃苦的。
(A )
(5)他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而已。
(E )
2.结合课文,想想五指各自的特点,连一连。
大拇指
能力薄弱
食指
吃苦耐劳
中指
养尊处优
无名指、小指
机敏勇敢
二、明白的道理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 如果 )能一致
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 就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 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个句子阐明了_____团__结__起__来__力__量__大_______的人生道理。
“如果它们那么不稳,又怎能长到今天这么高大呢?”我 还是不太明白。
“因为原本这里的松树很多,它们个别虽然不太稳,但是
都聚在一块儿,强风来能共同抵挡、相互扶持。不过近几年加
建了许多新房子,也砍掉了不少松树,它们无法再相互支撑,
而逐一倾斜或倒下;愈是倒,人们愈害怕,也就愈要砍伐。只
怕几年后,附近再也见不到这种高大的松树了。”
3.下面的谚语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D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C.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D.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_示__例__:__俗__话__说__:__众__人__拾__柴__火__焰__高__。__在__生__活__中__无__论__做__什__么__事__,_ _都__应__发__挥__团__队__的__力__量__,__集__中__大__家__的__智__慧__,__这__样__才__能__把__事__情___ _做__得__更__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同步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
一、阅读短文《幽默感》,完成练习。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
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
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

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
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

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
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
脚也该摆在保管处。

‛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
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
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
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
有极大的自卑。

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
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
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

他的幽默起到了()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4.
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是。

答案:
1.因为越是胸襟宽广的人、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所以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C
3.C
4.例:生活的调味品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二、阅读短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完成练习。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
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

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
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

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
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
‚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

其实倘然此
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

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


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
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

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

有决断的
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

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

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

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
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
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

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

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
们代办膳食。

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
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
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

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
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
览两天。

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
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

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
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
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

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

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

原来
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
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A.“逃难”非
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4.
“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插叙
2.朴素自然,明白如话。

如开篇作者和四岁孩子华瞻的对话,家
常式的口语,让读者倍感亲切
3.C
4.作者主张成人应该向孩子学习,抛开世俗外在的功名利禄的累赘,学会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如此这般,即使在危险或艰难的境遇下,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