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比例知识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0、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1、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2、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3、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4、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15.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方法解)

16.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飞机行4小时的路程,汽车要行多少小时?(用比例方法解)

17.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18.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

19.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用比例方法解)

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用比例方法解)

21.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用比例方法解)

22.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 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 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总结加典型例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

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 (1)先判断两种量x 和y 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若符合 ()一定k x y =,则x 和y 成正比例;若符合x ×y =k (一定) ,则x 和y 成反比例;否则,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关系。 【典型例题】 题型一:根据图标填写信息 例1 :购买面粉的重量和钱数如下表,根据表填空。 (1)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2)与总价7.6元相对应的重量是( )千克;与6千克相对应的总价是( )元。 (3)总价与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是( )。 (4)因为比值一定,所以表中总价和重量叫做成( )的量。 题型二:根据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的判断 例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瓷砖面积一定,瓷砖的块数和瓷砖的面积。 (2)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一、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解析:判断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方法,一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跟着变化,三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写在括号里。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解析:判断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方法,一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也跟着变化,三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若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可判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反比例 2、正比例 3、反比例 4、反比例 5、反比例 6、正比例 三、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单价×()=总价单产量×面积=() ()×时间=路程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路程÷()=时间 总价÷()=数量总产量÷()=面积路程÷()=速度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 2011-6-16 11:38:00 | By: hz-kuxuna ] 7 推荐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是: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的0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计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和总数÷平均数=份数 2.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是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

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1月1日元旦节2月14日情人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5日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2.一年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称为大月。4、6、9、11这4 个月是30天,是小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平年:31 7+28=365(天)闰年:31 7+29=366(天) 3.一年有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和21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7.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时刻—时刻=时间段 8.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9.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10.典型例题。2007年2月份有(28 )天。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例6的教学是应用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6及练习十三4~6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反比例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有关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自评:学生对于指定方法的问题容易解决,不会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刚刚学过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自评: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归总应用题”,帮学生理清解决“利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关于比例的知识,你还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 学生自由大声说一说,指名学生来说。 【自评:帮助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2、那么,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所成的关系又叫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你能说说这两种关系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体交流,总结规律:乘积一定的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比值一定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3、请大家独立判断下面两组数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并能说出理由。(略) 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泾源县城关一小禹月香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甲数÷乙数=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乙数是甲数的( )倍。 (2)在“每个足球60元,买了5个足球”中,包含的量有( ) 和( ) ,隐含的量是( ) 。 (3)在“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km”中,包含的量有( ) 和( ) ,隐含的量是( ) 。 (4)当总的用电量一定时, ( )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成( )比例。 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铺地的面积一定,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成正比例。( ) (2)书的总页数一定,看过的页数与未看过的页数成反比例。( ) (3)每天修路200m,修路的天数与修完的路的长度成反比例。( ) 三、填一填 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再开4小时还可以行多少千米? (1)()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根据“照这样的速度”可知汽车行驶的()是一定的。 (3)()和()成()比例。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李师傅3小时能加工24个灯架,照这样计算,加工36个灯架需要多少时间? 2.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杯子里放入200g海水,水蒸发后,在杯子底部剩下的盐重6g,如果一个水池里放入80000吨海水,水蒸发后,能产出多少吨盐? 3.有一项工作,原计划40个人工作18天正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现在增加5个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4.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4.2小时行了全程的7/9,照这样的速度,火车行完剩下的路程还需几小时? 5. 500 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千克的海水含盐多少千克? 6. 一辆汽车2小时行了140km,照这样的速度,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00km,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四、拓展应用 1.一根木料,锯3段需要9分钟,如果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 2.一座大楼,每层的高度相同,量得下面3层楼的高度是8.4m,上面还有7层,这座楼共有多少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 认识东、南、西、北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平面图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描述四个方向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以自己为中心,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行走的路线 认识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东与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东与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西与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西与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 描述八个方向的路线图以出发点为中心,先确定目的地所在的方向,看哪条路能到达目的地,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用八个方位词来描述

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 口算除法口算 40÷4=10 400÷4=100 4000÷4=1000 240÷4=60 2400÷4=600 1.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 在商的末尾补上被除数末尾的0 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 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估算 估算323÷4≈80,可以把323看 作320,用320除以4 估算时,除数不变,可以把被除数看 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 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笔算除法两位数 除以一 位数, 商是两 位数的 笔算 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 写在十位上,如果有余数,落下来和 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 个位上,即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那一位的上面 三位数 除以一 位数的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从百位除起, 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和十位 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 上,如果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个位上 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 商中间 或末尾 有0的 除法 1.被除数首位能整除一位数,被除数 的中间是0或比除数小,商的中间是 2.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能整除一位 数,末尾是0或比一位数小,商的末尾 是0 除法的 验算 466÷5=93 (1) 除法的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讲课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梳理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梳理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前边归一应用题的又一种解法,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怎样用比例解决,所以讲新课时,我紧紧抓住什么是正反比例,要研究比例,必须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可以求出的第三种量是什么,是乘法还是除法,从而确定成什么比例。而学生学习时,从题里找两种相关联的量、找对应数据、判断成什么比例都是难点,所以我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一、研讨模式,学会方法。 例1: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照这样,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 箱子的个数瓶数 2个——————————24瓶 ?个———————————480瓶 瓶数/箱子数=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 24:2=480:x (略) 例2:一批啤酒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15辆。如果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 载重量辆数 8吨—————————15辆 10吨—————————?辆 解:设需要x辆。 10x=8×15 (略) 通过两道例题的学习,归纳出用比例解决应用题的步骤是: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找出题中和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组数据。 2、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数量关系式。 3、设x列出比例式,说一说确定以谁为等量列比例? 4、解比例并检验。 二、变化练习,突破难点。 第一组: 一、装订一种练习本,装订15本,用了480页纸。照这样计算,装订24本,一共要用多少页纸? 二、小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2页,15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18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第二组:用比例解答。 一、明明家用方砖铺地,72块方砖课铺地面18平方米。用同样的方砖铺27平方米的地,需要多少块? 二、铺一个长4米,宽3米得房间要用48块方砖。如果铺长18米,宽12米得多功能教室,要用这样的方砖多少块? 三、学校计划用方砖铺教室地面。如果用边长5分米得,需要360块。如果改用边长6分米的,需要多少块? 第三组: 一、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豆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解疑合探: 1.教学例6 (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

捆多少包?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做一做:课本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质疑再探: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四、运用拓展: 1.课本P61练习九第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九第5、6、7题。 3.总结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1页的例5。例5是以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发展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水费问题,通过阅读信息,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能正确的用正比例关系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沟通和对比“算术方法”和“正比例方法”,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养成代数思维。 3.会用正比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这一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函数思想。 (四)学习重点 充分经历和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五)学习难点 对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构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名师课件、学习单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②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和每组人数。 ③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④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⑤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2)下表中,哪个量一定哪两个量是变化的,有什么变化规律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激活经验 (1)举出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明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键是比值) (2)引出课题 师:看来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一、有特色的词语 1、带有数字的成语 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百发百中千变万化五花八门七上八下千山万水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大惊小怪南辕北辙异口同声左顾右盼大材小用死去活来大同小异东奔西走 3、是一对反义词的词语 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爱憎真假、黑白、对错、善恶、美丑好坏4、AABC式的成语 栩栩如生闪闪发光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心心相印 5、AABB式成语 日日夜夜形形色色高高兴兴郁郁葱葱风风火火 6、ABCC式成语 喜气洋洋逃之夭夭白发苍苍得意洋洋风尘仆仆两手空空气喘吁吁 7、AAB的重叠词语 团团转哈哈笑汪汪叫冰冰凉晶晶亮欣欣然点点头飘飘然拍拍手 8、ABAC式词语 自言自语一五一十百发百中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多才多艺 9、ABB式词语 乱哄哄孤零零亮晶晶水灵灵冷冰冰黑洞洞笑呵呵 10、关于成语故事的:买椟还珠画龙点睛一鸣惊人名落孙山 11、关于寓言故事的: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对牛弹琴守株待兔 12、关于神话故事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 13、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过目成诵 14、做事有恒心:废寝忘食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竭尽全力 二、读读背背大练兵。 (1)与夏天有关的古诗名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2)和思想有关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深浅。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4)与友谊有关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给即将分手的朋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送给同甘共苦的朋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5)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张飞穿针——粗中有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主要考察内容: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④考察一ic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突破方法:①正确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②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解与一次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③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球一次函数解析式。④做一些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函数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b为常数,k≠0), ∵当x增加m,k (x+m)+b=y+km,km/m=k。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点,坐标为(0,b)。 3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不等于0)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k分之b与0,0与b).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例):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时: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渗透函数思想。 题组练习: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 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在4 :7 =48 :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8. 4 :5 = 24÷( )= ( ) :15 9.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 重量占盐水的(—)。 题型二、 判断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

3.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 ) 题型三、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2:7 B 、6:21 C 、4:14 2. 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8:7和14:16 B 、0.6:0.2和3:1 C 、19: 110 和10:9 3.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 与51:6 1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 1:5 C 、 5:6 D 、6:5 5. 把4.5、7.5、21 、 10 3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6.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 A 、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题型四、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X :154=31:1.5 2.8:5 4=0.7:X 25.025.1=6.1X 题型五: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完整版)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一、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 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 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画一画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反比例 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 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 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 论。 五、观察与探究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图形的放缩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 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 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 尺和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的应用: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年级下科学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有些种子太小要用(放大镜)来看。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2、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还可以用(文 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3、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1.3 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试管中水量的变化说明了(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4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2、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 作用。 3、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是(绿色的),是因为植物体内有(叶绿体)。 4、植物的叶片中有许多微小的(绿色)颗粒,这些小颗粒叫做(叶绿体),它可以产生(叶绿素),它能够利用太阳来制 造植物所需要的营养. 5、(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来自绿色的(叶)和(茎)。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 放(氧气)的结果。 1.5茎越长越高 1、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 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植物靠(茎)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靠(茎)把叶举在空中接受阳光照射。 1.6开花了,结果了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凤仙花一共有(4)个部分,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具备这四种结的花称为完全花。凤仙花的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 3、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果实的形成主要与花的(传粉)和(受精)有关系,所以植物只有开花以后才能结果。 1.7我们的大丰收 1、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开花 结果期)。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90天左右)。 2、一般一株凤仙花能结出(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中大约有(17-18)粒种子。种下(一粒)种子可以收获 (几百粒)种子,这是我们的大丰收,同时也说明凤仙花的(繁殖能力)很强。 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变成种子。 4、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包括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6、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7、开花以后的凤仙花不会再(长高)。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 水小毛国斌 一、解读课标要求 比例这单元知识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两 领域的内容。具体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应用这三部分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六年级上册比的教学内容的延伸,而且也是学生升入初中后中学数理化学科常用的数学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通过比例的学习,进一步建构数量关系的模型,通过解比例的运用,发展学生运算能力。比例的应用又与“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关,使学生能举例、解释生活中成比例的数学现象。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学习过程,了解正反比例知识形成过程,体会正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5.再学习中体会具有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联系,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比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能正确判别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是: 第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中涵盖三部分知识: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通过比值是否相等判断是否组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解比例其解比例的方法就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正比例知识

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师:除了算术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了? 生:比例 3、引入新课:对,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4、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学提示: 呈现自学提示: (1)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2)哪种量是一定的? (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师: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一.位置与方向 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路线图是根据绘制地图所用的方式绘制的。 生活中常见的示意图一般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可以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口算方法: 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把整百数看作几个百来计算。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时,要将几百几十数看作是几个十来计算。 2.估算方法: 进行估算时,要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也可以将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除数的倍数。 (二)笔算除法 1.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以下五个词来帮助记忆: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也就是说首先根据除数想商;在将商与除数相乘;第三步用被除数减去乘得的数;第四步如果有余数,要与除数比大小,余数要小于除数;第五步把下一位上的数落下来,与余数合起来继续除。(0除以不为0的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为除数。) 2.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统计 (一)简单的数据分析 常见的有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代表若干个单位。(统计数据比较大时,起始格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 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弄清楚统计图中所包含的数据情况,再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 (二)平均数 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 四.年月日 (一)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是31日的月份有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一个月是30日的月份有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平年的二月是28日,闰年的二月是29日。(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