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飞机设计说明书
Boeing 737 NG 飞机参数表说明书

FANS 1/A & FANS 1/A+ CPDLC-DCL/PDC
FANS 1/A & FANS 1/A+ CPDLC-DCL/PDC
........................................................................................................................................ 10 .................................................................................... 11
This cod is to be used to obtain CPDLCDCL and en route clearances with aircraft that have no UM80 load issues.
User Preference
Data Comm Capability Description
ICAO 2012 Field 10a
Data Comm Field 18 DAT/ Code
Comments
PDC and CPDLC-DCL
PDC only*
Not ACARS equipped but gets PDC Z
E3J4Jx Z
For flights authorized for enroute E3J4Jx data link with no UM80 load issues. Z
超轻型飞机

飞机构造学作业超轻型飞机的设计主要包括总体外形设计,机翼设计,机身设计,尾翼设计,飞机的操纵系统,起落架设计,动力装置等。
一,轻型飞机总体外形设计:该轻型飞机是采用张臂式上双翼飞机,装有推进式螺旋桨,操纵系统由操纵杆控制,装有副翼和方向升降舵,飞行员座舱头部装有整流罩,能对飞行员起保护作用。
该飞机的结构设计采用定性的方法,并未做详细的定量计算。
二,机翼结构设计1,机翼的功用:机翼是飞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用是产生升力,此外还使飞机具有一定的横测安定性和操纵性。
为了使机翼更好的完成它在空气动力方面的各种功效,常在它的前缘,后缘安装有襟翼,副翼,扰流片等各种副翼。
左图: 机翼上的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q a—气动分布载荷; q c—质量分布载荷;R—机身支反力。
右图: 机翼在外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扭矩图。
Q—机翼的剪力图; M—机翼的弯矩图;M t ---机翼的扭矩图。
2,机翼外形机翼外形对于飞机的气动性能和结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机翼平面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该轻型飞机的机翼剖面形状是平凸翼型,结构简单,便与生产,而且气动特性比较好,所以在某些低速飞机上应用较多。
3,机翼的受力构件机翼的受力构件包括内部的骨架和外部的蒙皮以及与机身连接的接头,骨架由纵向元件和横向元件组成,纵向元件有翼梁,长桁,纵墙,横向元件有翼肋。
该轻型飞机采用的布局是:纵向元件包括翼梁,纵墙,横向元件是翼肋。
A,翼梁翼梁是飞机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它承受机翼的剪力和弯矩。
翼梁主要由上下缘条和腹板组成,缘条承受由弯矩而产生的拉,压轴向力;腹板承受剪切力。
本机型采用的翼梁构造形式是工字形,沿长度方向采用等强度设计。
腹板式翼梁的优点是在相同的高度和同等的重量的情况下,带有立柱加强而腹板上无任何开孔,其强度最大,这种结构的翼梁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轻型飞机的设计与制造。
B,纵墙它是一根缘条很弱或无缘条的腹板式翼梁,位于机翼后缘的纵墙可用来连接副翼和襟翼,它不能承受弯矩,主要用来承受剪力,并与蒙皮构成闭室结构承受机翼扭矩。
“阿福”超轻机图纸

7.62CM 起落架交叉管 1.27CM
6061-T6角铝 厚度6.35mm
5.08CMX5.08CM
6061-T6角铝 厚度6.35mm 11.43CM 5.08CMX5.08CM
与椅背垂直
机身下部管
1.5875CM
6061-T6 C型铝材厚度3.175mm
3.17CMX3.175CM
1.905CM
采用31.75MMX31.75mm
厚度侧视图
副翼安装架
直径4.7625mm 孔
俯视图
1.42875CM
5.23875CM
8.89CM
1.5875CM
3.175CM 全尺寸结构配件细节
好汉泼QQ372615715
15.24CM
孔径4.7625mm 在每个孔用不锈钢拉铆钉
2.54CM
1.27CM
侧视图
1.27CM
2.54CM 7.62CM
12.7CM
控制系统摇臂
BC4W10曲柄轴承
用#30铆钉固定
这根螺栓的安装在机尾翼
并不如图所示
安装曲柄与副翼成85度角
机翼曲臂 端视图
控制系统摇臂
好汉泼QQ372615715
不锈钢托架钻6.35mm孔 装如下螺栓
开口销
升降管
10.16CM
1.905CMX1.905CM 长度:43.18CM
6061-T6角铝 厚度3.175mm
1.905CMX1.905CM
50.8CM
顶部防雨板厚度0.508mm
仪表面板
防水板每隔2.54CM
拉铆在角铝上
玻璃钢飞机引挚罩
43.18CM
未端基线
十字交叉管
设计我们的小飞机

设计我们的小飞机介绍我们的公司计划设计一款小型飞机,旨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个人空中交通工具。
这款小飞机将具备以下特点:1. 轻巧便携:小飞机将采用轻质材料制造,以确保重量轻便,方便携带和操作。
2. 环保节能:我们将采用先进的绿色动力系统,如电动或混合动力系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可靠:小飞机将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高效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安全气囊,以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4. 简单易用:我们将设计简洁直观的飞行控制面板,使操作更加容易上手。
设计要点在设计小飞机时,我们将考虑以下要点:1. 机身结构:我们将设计坚固耐用的机身结构,以确保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飞行性能:小飞机将具备良好的飞行性能,包括合理的巡航速度和飞行距离,以满足乘客日常出行需求。
3. 舒适性:我们将注重乘客的舒适性,提供宽敞舒适的座位和良好的空调系统,以确保飞行过程中的舒适体验。
4. 操控性:小飞机将具备良好的操控性,包括敏捷的转向性和稳定的飞行特性,以便于驾驶员的操作。
时间计划为了按时完成小飞机的设计,我们将按照以下时间计划进行工作:1. 设计概念阶段: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和技术评估,预计用时2个月。
2. 详细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细节,并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预计用时3个月。
3. 原型制作阶段:制作小飞机的原型,并进行各项测试和调试工作,预计用时1个月。
4. 生产与交付阶段:根据原型进行生产,并逐步交付给客户,预计用时2个月。
结论通过设计我们的小飞机,我们将为乘客提供一种便捷、环保、安全和舒适的个人交通选择。
我们将按照时间计划和设计要点进行工作,以确保小飞机设计的顺利进行和按时交付。
滑行小飞机说明书

滑行小飞机说明书滑行小飞机操作手册第一章概况一、产品介绍滑行小飞机是一种迷你型的飞行器,采用电动滑翔装置,适用于短距离滑行飞行和初级飞行训练。
该小飞机外形小巧,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是初学者学习飞行技巧的理想选择。
二、技术参数整机长度:120厘米翼展:100厘米飞行重量:约200克控制方式:遥控操作续航时间:约20分钟充电时间:约60分钟第二章外观部件一、机身外壳滑行小飞机的机身外壳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防撞保护功能。
机身外壳上配备了专用的滑行翅膀和升降舵,确保飞行的稳定性和敏捷性。
二、机翼和翼尖滑行小飞机的翼展为100厘米,翼面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飞行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翼尖设计为圆形,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提高滑行速度和飞行距离。
三、控制舵和动力装置滑行小飞机配备了专用的升降舵和方向舵,通过遥控器来实现机身的上下、左右运动。
动力装置采用电动机和螺旋桨组合,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推力,实现滑行飞行和姿态调整。
四、电池和充电器滑行小飞机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供电,容量为2000毫安时,充电时间约为60分钟。
充电器的输入电压为220伏特,输出电压为3.7伏特,具有充电过流和过电压保护功能,确保安全使用。
第三章操作说明一、开机与关机1. 在使用滑行小飞机之前,确保电池已充电完毕。
2. 将滑行小飞机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打开滑行小飞机背部的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亮起。
3. 滑行小飞机开机后,遥控器启动,将遥控器的电源开关打开,此时遥控器的指示灯也亮起。
4. 当需要关闭滑行小飞机时,先关闭遥控器的电源开关,然后关闭滑行小飞机背部的电源开关。
二、起飞与降落1. 将滑行小飞机放在飞行场地上,确保飞行场地空旷且无障碍物。
2. 打开滑行小飞机背部的电源开关,然后将滑行小飞机放在地面上,等待电机启动。
3. 在电机启动后,将滑行小飞机快速推离地面,同时使用遥控器的升降摇杆控制滑行角度。
4. 当需要降落时,将滑行小飞机调整到下滑状态,逐渐减小油门,使滑行小飞机缓缓降落到地面上。
CTLS LSA 飞行手册说明书

CTLS轻型运动飞机飞行手册序列号:本文件为原版英文手册译本,在任何情况下,所有内容及数据以原版英文手册为准。
机型:CT类别:CTLS LSA页码:i目录1.概论....................................................................1-11.1.介绍............................................................. 1-11.2.制造商........................................................... 1-21.3.有关持续适航性的说明............................................. 1-31.4.三视图主尺寸..................................................... 1-51.5.发动机........................................................... 1-81.6.螺旋桨........................................................... 1-81.7.最低设备配置..................................................... 1-91.8.建议添加设备.................................................... 1-102.限制(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2-12.1.空速限制......................................................... 2-12.2.飞行负载因素限制................................................. 2-22.3.轮胎气压......................................................... 2-22.4.重量和重心限制................................................... 2-32.5.动力装置限制..................................................... 2-42.6.其他限制......................................................... 2-53.紧急程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3-13.1.紧急程序检查单................................................... 3-13.2.失速............................................................. 3-33.3.不慎引起尾旋的处理............................................... 3-33.4.紧急着陆......................................................... 3-43.5.着陆机体倾覆后................................................... 3-53.6.启动弹射回收系统................................................. 3-63.7.发动机失效....................................................... 3-73.8.汽化器或发动机着火............................................... 3-93.9.冷却剂缺失....................................................... 3-93.10.滑油缺失......................................................... 3-93.11.襟翼控制失效.................................................... 3-103.12.Dynon发动机监控系统EMS失效(如果装有)........................... 3-114.正常程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4-14.1.正常程序检查单................................................... 4-14.2.飞行前检查....................................................... 4-54.3.乘客讲解......................................................... 4-64.4.启动发动机....................................................... 4-74.5.自动驾驶操作..................................................... 4-84.6.起飞前........................................................... 4-94.7.典型的航线模式.................................................. 4-104.8.起飞和爬升...................................................... 4-11机型:CT类别:CTLS LSA页码:ii4.9.巡航............................................................ 4-134.10.转弯............................................................ 4-144.11.失速............................................................ 4-154.12.进近和着陆...................................................... 4-154.13.关闭发动机...................................................... 4-174.14.检查紧急定位发射机(ELT)....................................... 4-175.性能(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5-15.1.最大起飞重量600公斤(1320磅)性能数据........................... 5-15.2.飞行高度和密度................................................... 5-25.3.风分量的作用..................................................... 5-45.4.高度对发动机性能特性的影响....................................... 5-65.5.计算起飞距离..................................................... 5-75.6.计算爬升性能.................................................... 5-105.7.滑翔特性........................................................ 5-115.8.计算着陆距离6.重量和平衡、设备.........................................................6-16.1.重量限制......................................................... 6-16.2.称重............................................................. 6-16.3.飞行重量和重心................................................... 6-46.4.设备............................................................. 6-47.飞机和系统描述..........................................................7-17.1.机体............................................................. 7-17.2.系统............................................................. 7-47.3.飞行控制........................................................ 7-127.4.驾驶舱.......................................................... 7-207.5.标牌和标志...................................................... 7-268.操作、服务和维护.........................................................8-18.1.顶升............................................................. 8-18.2.陆路运输中固定飞机............................................... 8-28.3.降落伞回收系统维护............................................... 8-28.4.清洁和保养....................................................... 8-38.5.飞机强制性检查................................................... 8-58.6.机身维修......................................................... 8-68.7.控制面偏转....................................................... 8-79.拖曳滑翔机..............................................................9-110.横幅、标语拖曳..........................................................10-111.附录...................................................................11-111.1.现行称重报告.................................................... 11-111.2.现行设备清单.................................................... 11-211.3.飞行安全报告表.................................................. 11-3机型:CT类别:CTLS LSA页码:1-1 1.概述1.1.介绍每个飞行员都必须熟悉每架轻型运动飞机的特性。
超轻型飞机设计

超轻型飞机设计简介超轻型飞机是指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360公斤的小型飞机,常用于私人飞行或者作为训练机。
超轻型飞机不仅可以在小型机场起降,还能在不需要跑道的未硬化的地方起降,具有灵活性和操作性高的特点。
本文将从设计、机型选择、构造材料等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超轻型飞机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减轻飞机的重量,从而减少所需的动力,提高飞行性能和效率。
为了做到这一点,设计人员通常会采用以下相关技术:•结构轻量化:飞机本身需要足够强度和刚度,但也需要足够轻。
这意味着应该尽可能减少某些部分的材料厚度和数量,比如减少蒙皮或结构中的螺栓数量。
•高效推力系统:典型的超轻型飞机需要的发动机功率较小,但也需要足够的推力来提供飞行。
为了达到高效与经济的平衡,常常采用小型高效转子发动机或自转发电机等技术来实现。
•切实有效的系统集成: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以辅助驾驶员飞行,如无线电设备、自动驾驶功能等。
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帮助飞行员保持飞行安全,还可以提高飞机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机型选择超轻型飞机通常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如全机翼、低翼、斜翼等。
机型选择应该考虑诸多因素,因为每一个机型都有其优点和劣势。
以下是关于超轻型飞机机型选择时应该考虑的因素:•飞机用途:飞机的用途是应该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飞机主要用于私人飞行,那么需要更注重舒适度和巡航性能。
如果飞机主要用于农业喷洒或其他航空领域,则需要更注重有效的荷载能力和稳健的机体结构。
•飞行场地:飞行场所也是另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全机翼飞机的翼展较大,通常需要比较大的起降场地;而低翼飞机的翼展较小,适合在较小机场起降。
因此,选择适合场地的机型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
•操作和保养:选择易于操作和保养的机型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因此,应该考虑到机型的整体结构和要求的保养和维护。
构造材料超轻型飞机的制造材料通常应该尽可能的轻,但也需要足够的强韧度来保证安全性。
一些合适的构造材质可以用于超轻型飞机,如:•铝合金:轻质铝合金通常被用于飞机蒙皮和结构上。
超轻型飞机总体设计

超轻型飞机总体设计概述超轻型飞机是各种类型的飞机中最轻便的一种。
其重量通常在500千克以下,使用的发动机总功率在100马力以下。
由于其高性能和独特的飞行特性,超轻型飞机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将介绍超轻型飞机的总体设计。
包括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机身外形设计等方面。
结构设计超轻型飞机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重量和强度等因素。
为实现减重和增加强度,常用的材料包括飞机级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结构设计中还包括机翼、机身、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起落架等的设计。
为满足飞行控制和机身稳定性,超轻型飞机的结构设计需要保证机身前部的重量,同时尽量减小机身后部的重量。
因此,在机翼和机身的交界处还需要考虑气动的影响。
飞行控制系统超轻型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需要保证每个控制面都能够独立地完成其控制任务。
一般来说,飞行控制系统包括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
副翼用于控制机翼的滚转运动,升降舵用于控制机身的上下运动,方向舵用于控制机身的航向。
在保证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下,还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和质量平衡等因素,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动力系统超轻型飞机通常使用可靠性高的汽油发动机或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超轻型飞机可以上升到适当的高度,同时保持合理的垂直速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轻量化,一些超轻型飞机还会使用电动机或蓄电池作为动力系统。
机身外形设计超轻型飞机的外形设计需要考虑气动性能和视觉美感等方面。
一般来说,其外形应该是紧凑的、均匀的,且无尾翼设计。
在外形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和舒适性等因素。
为了提高机身的气动性能,超轻型飞机的机翼通常设计为高提升翼。
此外,经过科学的气动设计和优化,机身外形具备了流线型和美观性。
总的来说,超轻型飞机的总体设计需要同时考虑材料、重量、强度、空气动力学和质量平衡等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飞机结构和性能的完美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构造学结课大作业
-----轻型飞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邓忠林
学院:航空宇航工程学院
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学号:2008040301019
班级:84030101
姓名:刘百川
目录
一.轻型飞机总体外形设计-------------------------------------------------------------3
二.机翼结构设计---------------------------------------------------------------------------4
1.机翼的功用-------------------------------------------------------------------4
2.机翼外形-----------------------------------------------------------------------4
3.机翼的受力构件------------------------------------------------------------5
4.机翼与机身的连接--------------------------------------------------------8
三.机身构造设计---------------------------------------------------------------------------8
1.机身的功用-------------------------------------------------------------------8
2.机身主要受力构件--------------------------------------------------------8
3.机身形式----------------------------------------------------------------------9
四.尾翼构造与设计-----------------------------------------------------------------------9
五.起落架的结构与设计----------------------------------------------------------------10
六.飞机动力装置设计-------------------------------------------------------------------11
七.设计体会---------------------------------------------------------------------------------12
八.参考文献---------------------------------------------------------------------------------12
轻型飞机—飞鸢(FY)设计说明书一.轻型飞机总体外形设计
FY型机是张臂式上单翼飞机,装有推进式螺旋桨.操纵系统由操纵杆控制,装有副翼和方向升降舵.飞行员座舱头部装有整流罩,能对飞行员起保护作用.
FY型飞机的结构设计采用的是定性设计,结构方案在定性选择后是不做修改的,元件主要截面的尺寸是根据粗略估算确定的.
二.机翼结构设计
1.机翼的功用
机翼是飞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用是产生升力,此外还是飞机具有一定的横侧安全性和操纵性.机翼的外形准确度要高于机身.
左图:机翼上的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
q a—气动分布载荷; q c—质量分布载荷; R—机身支反力.
右图:机翼在外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扭矩图.
Q—机翼的剪力图; M—机翼的弯矩图; M t ---机翼的扭矩图.
FY型机是张臂式上单翼飞机,上单翼的飞机向下的世界比较宽阔,干扰阻力较小.
2.机翼外形
机翼外形对于飞机的气动性能和结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机翼平面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FY型飞机采用的机翼的剖面形状是平凸翼型.平凸翼型构造简单,便于生产,而且气动特性比较好,所以对于低速飞机应用较多.
3.机翼的受力构件
机翼的受力构件包括内部的骨架和外部的蒙皮以及与机身连接的接头.骨架由纵向元件和横向元件组成,纵向元件有翼梁,长桁,纵墙,横向元件有翼肋.
FY型飞机采用的布局是:纵向元件包括翼梁,纵墙.横向元件是翼肋.
1).翼梁
翼梁是飞机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它承受机翼的剪力和弯矩.翼梁主要由上下缘条和腹板组成,缘条承受由弯矩而产生的拉,压轴向力;腹板承受剪切力.本机型采用的翼梁构造形式是工字形,沿长度方向采用等强度设计.腹板式翼梁的优点是在相同的高度和同等的重量的情况下,带有立柱加强而腹板上无任何开孔,其强度最大.这种结构的翼梁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轻型飞机的设计与制造.
2).纵墙
它是一根缘条很弱或无缘条的腹板式翼梁.位于机翼后缘的纵墙可用来连接副翼和襟翼.它不能承受弯矩,主要用来承受剪力,并与蒙皮构成闭室结构承受机翼扭矩.
3).翼肋
上图为本机型翼肋---构架式翼肋.由缘条,直支柱,斜支柱组成.用于结构高度较大的机翼上.FY型机的翼肋按功用为普通翼肋.此种翼肋只承受气动载荷,形成并维持翼剖面形状,把蒙皮传给它的局部气动力传给翼梁腹板.腹板用来承剪,上下缘条用来承受因弯矩而产生的正应力,并连接蒙皮,普通翼肋的腹板抗剪强度,本机型翼肋有较大的承受预度,因此在腹板上开减轻孔以减轻重量.
4).蒙皮
蒙皮是包围在骨架外面保持机翼气动外形的构件.FY型机机翼还参与机翼的总体受力.蒙皮与翼梁腹板所构成的机翼盒式梁受到由各翼肋沿闭室周缘传来的引起机翼扭转变形的力矩.
4.机翼与机身的连接
FY型飞机属于低速小型飞机,故采用垂直耳片叉耳连接.连接螺栓水平放置.接头在传递剪力和弯矩时,螺栓均受剪切力作用.
三.机身构造设计
1.机身的功用
机身是飞机的一个重要的部件,它的主要功用是装载人员,货物,设备,武器,燃料,发动机等,并把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架完整的飞机.
2.FY型机机身的主要受力构件有:隔框,桁条,蒙皮.隔框采用普通隔框和环式加强框共同作用.普通加强框的作用是保持机身外形,支持蒙皮,提高蒙皮的稳定性,以利于承受局部空气动力载荷.环式加强框用于机身与其它部件连接处,机身内部空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3.FY飞机机身采用的是桁条式,机身的弯矩引起的轴向力全部由桁条和较厚的蒙皮组成的壁板承受,蒙皮还承受机身扭矩产生的剪流和水平与垂直两个面内的剪力.由于它的蒙皮较厚不仅提高了机身的抗扭刚度,而且法向刚度也较好.
四.尾翼构造设计
1.尾翼的功用是保证飞机的俯仰平衡和航向平衡,并使飞机具有俯仰和航向的安全性和操纵性.FY型飞机的尾翼采用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组成.平尾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偏转的升降舵组成.垂直尾翼由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偏转的
方向舵组成.
五.起落架构造设计
飞机起落架是供起飞,降落,在陆地滑跑,滑行和停放等作用,吸收着陆时的撞击能量和改善起降性能.
FY型飞机的起落架采用的是带撑杆的支柱式起落架.支柱式起落架常用在起落架较高,着陆速度较低.用于主起落架上.
FY型飞机起落架的减震器采用的是油气式减震器.在气体减震器的结构上增加油液和限流孔,活塞的运动就会迫使油液来回挤压过限流控,由于流速很高,摩擦阻力很大,油液流经限流孔摩擦生热,将其撞击能变为热能散失掉.
六.飞机动力装置设计
FY型飞机的发动机采用一台,使此飞机结构
简化,气动性能较好,维护比较容易.
FY型飞机采用推进式螺旋桨.
七.设计体会
通过本次轻型飞机的设计,是我对有关飞机的各方面知识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学会了怎样把书本上死知识灵活的应用到活的实际中.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更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AutoCAD和Catia,使我受益匪浅.
八.参考文献
1.飞机构造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编:邓忠林
2.飞机结构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编著:王志瑾要卫星
3.AutoCAD2011中文版机械设计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著:刘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