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教学设计.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苏洵,积累、梳理并归纳文言知识。

2.理解并掌握本文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严密的论证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3.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及本文的现实意义。

4、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

2、学习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

【学习难点】

1、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特色。

3、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清句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

2.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注意读正字音、读清文意、读出感情。

一、激趣导入,培养兴趣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

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

“诸位兄台,请!”原来苏轼行的酒令是(嬴政并吞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个大动荡、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时期七雄争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对这段历史,后人多有评说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之父)就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六国论》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来领略苏洵精辟与广博的分析。

二、知人论世

(一)学生眼中的作者

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

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作者(老师 ppt 小结,给大家一张苏洵的名片)

1. 作者简介 :

苏洵 (1000─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

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

“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

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 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

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

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年

间,欧阳修把苏洵的 22 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2、解题

(1) . 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

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

(2).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散文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一般有两种,即政论文和史论文,政论文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文主要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提问:本文属于政论文还是史论文?

(史论文)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意思。

率赂秦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抱薪救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赵之君()

洎牧()以谗诛()革灭殆尽()

2、对掌握的文言知识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在 ppt 中展示

3、质疑环节,鼓励学生找茬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整体把握(导、思、议、展、评)

1、出示“战国七雄形势图”补充讲解史实: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外交上,秦采取“连横”这一有针对性的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

2、对于如此历史事实,苏洵有着怎样的见解,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那么苏洵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3、、文章是以怎样的论述结构这个中心论点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汇总讨论结果。)

明确(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