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自然资源、

合集下载

世界的主要资源与资源地理特点

世界的主要资源与资源地理特点

世界的主要资源与资源地理特点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们的分布与地理特点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世界的主要资源以及它们的地理特点展开讨论。

一、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可以转化为能量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包括化石燃料、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天然气则主要储量位于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等国。

2.核能核能是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

例如,法国是世界上核能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核能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他核能发达国家还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

3.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国家,如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等;风能则主要利用风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如中国、美国和德国;水能则在拥有大型水力发电站的河流流域中比较丰富,如亚马逊河、长江和尼罗河等。

二、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能够被开采利用的自然资源。

1.金属矿产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铜矿石主要分布在智利、秘鲁和中国等国家;锌矿石则主要产自澳大利亚、中国和秘鲁等。

2.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石膏、磷矿等。

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石膏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和泰国等;磷矿主要集中在摩洛哥、中国和美国等国。

三、农产品资源农产品资源是指农田、水源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农产品。

1.粮食粮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等。

中国、印度和美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

2.热带农产品热带农产品主要产自热带地区,如水果、咖啡和可可等。

世界自然遗产及其保护意义

世界自然遗产及其保护意义

世界自然遗产及其保护意义世界自然遗产是指世界范围内独特、珍贵且不可再生及不可替代的自然遗产,这些自然遗产包含了地质遗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等各种形式的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遗产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和避免灾难的必要条件。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世界自然遗产所具有的独特性、珍稀性、美丽性和演化历史的代表性,体现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研究生命起源和地球演化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

同时,世界自然遗产也具有使人们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框架稳定的作用,罕见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和栖息环境在世界自然遗产中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帮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文化交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存在,能够促进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它们所显露出的自然景观、文化人文特色和重要历史事件,不仅是各个国家的自豪感和文化身份的象征,也是祖先和后人之间文化传承的财产和珍宝。

世界自然遗产在经济和政治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战略意义。

3.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世界自然遗产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在全球各地独特、美丽、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中,世界自然遗产是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增加了国家的GDP和就业机会,也为许多贫困地区带来了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切实益处。

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1. 科学评估体系每个国家要将自己的世界自然遗产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进行国际认证,严格审核保护计划,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标准,以确保合适的管理和针对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例如,美国自1972年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了大量的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和其他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同时支持国家旅游和经济发展。

2. 建立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体系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公众团体和当地社区是实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世界地理知识

世界地理知识

世界地理知识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才能更好地探索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人文背景。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世界地理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一、大洲及其特点地球上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它大洲都无法与之比拟。

欧洲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非洲是最贫穷的大洲,但也有许多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二、世界各大洋及其特点地球上有五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洋,占据着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一片海域。

大西洋横跨欧洲、非洲和南美洲,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海域之一。

三、世界各大洲的地形地貌亚洲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有冰川、沙漠、平原等多种地貌。

非洲大部分是高原和沙漠,欧洲主要是山脉和平原,南美洲主要是山脉和森林,而北美洲则是以广阔的平原和高山著称。

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大洲之一,其特点是地貌复杂,环境优美。

四、世界各大洲的气候亚洲和非洲的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温度较高,湿度也相对较大。

欧洲和北美洲气候温和多变,南美洲大部分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而大洋洲气候则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影响,气候多样。

五、世界各大洲的自然资源亚洲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外,还是全球的“钢铁之国”,是世界上钢铁生产的主要地区。

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而欧洲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

南美洲拥有丰富的矿藏和石油资源,大洋洲则拥有宝贵的森林资源和鱼类资源。

六、世界各洲的人口和文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密度也相对较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

非洲虽然是人口较少的大洲之一,但其文化和风俗习惯也颇具特色。

欧洲历史悠久,是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南美洲则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大洋洲的土著文化更是充满神秘色彩。

这就是我们分享的世界地理知识,最后我们再次强调,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我们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世界地理概况(高中)

世界地理概况(高中)

7‰

22‰


美 洲



哪些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哪些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三次 : 1、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引起的欧洲人口向美洲的迁移
2、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 3、殖民主义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比较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仰光
曼谷
金边
思考
这些河流的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 观察一下这些城市从位置上看与河流是否有关? 在地图上确认城市: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

七大洲地形特点 亚洲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二 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
4400
4400
亚洲
认识大洲 亚洲
3000
非 洲
2400
北美洲
1800 南美洲
1400
南极洲
1000
1000
欧洲
900
大洋州
所以七大洲按面积排序: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州
各洲的分界和主要海峡
英吉利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 欧洲
亚欧大陆
格陵兰岛(丹)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地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全球自然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一、土地资源气候变化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这加剧了干旱和沙漠化的程度。

这使得大片的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不断变化的降水模式使得洪涝和干旱现象更加频繁。

洪涝造成了土地的淹没和农作物的损失,而干旱导致了水资源的枯竭和土地退化。

这对于农业、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明显。

全球变暖导致地球上的冰川和雪层融化加快,使得淡水资源逐渐减少。

同时,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暴雨等也造成了洪水和涝灾,进一步减少了可用的水资源。

这给全球很多地区的供水和灌溉系统带来了巨大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此外,水资源的减少也会对生态系统和水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森林资源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降水分布的改变,使得某些地区的森林面临干旱和大规模的森林火灾。

火灾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还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其次,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气候带的移动,从而影响森林的植被分布。

一些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森林资源的破坏还会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海洋资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首先,海洋温度的上升导致了珊瑚礁的白化以及热带鱼类的迁移。

这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了珊瑚礁以及其它生物群落的生存。

其次,海平面的上升加剧了沿海地区的海岸侵蚀和洪涝灾害。

许多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正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海洋的食物链和物种分布,对渔业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自然资源保护问题1.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人们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城市、开发工业、种植农作物等,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被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水体污染使得许多江河湖海“断流”,水稀缺和浪费情况也日益严重。

3.空气污染随着工业、交通和能源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使空气质量急速下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

4.生物多样性损失人类活动和扰动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物种灭绝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威胁逐渐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损失。

二、自然资源保护的解决方案1.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然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2.推广绿色环保技术通过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污染、低耗能的环保技术,可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绿色技术拓展了产业链,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加强执法政府应该对环境监管加大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环保意识。

要重视规范性文件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环境执法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4.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土地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

要切实加强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的防治和土地治理,并建设基层土地保护网络体系。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一、自然环境 ✶ 广义的自然环境,泛指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 科学的涵义,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地、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环境要素,这些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自然环境。 ✶ 它有别于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建造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工矿区、农村、社会等环境。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都称为自然资源,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土地、森林、草场、矿物、太阳能等 。 ✶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无限资源 有限资源可更新资源 ☐ 不可更新资源 无限资源: 泛指取之不竭的资源,故又称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许多气候资源就属于这一类。它们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它们。例如到达地球边面的太阳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大气污染状况和污染程度。 有限资源:也称耗竭性资源,次生性的资源。这种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和量是有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又可分为: ☐ 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 指通过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和土地资源等。 ✶ 特别指出,土地属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土地肥力可通过人类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地又有不可更新的一面,因为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能使土地丧失其固有的生产力特征(肥力),恢复更新要很长时间。 ✶ 各种资源的更新、恢复的速度是不同的。据研究,自然形成1cm厚的土壤腐殖质需要300-400年。次生林恢复要数十年或上百年,取决于受破坏的程度。若形成或更新的速度极慢就成为不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 一般在岩石圈表层或其内部,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的产物,被取用消耗后,在人类有限的生命时间范围内,是不能再次形成的,或形成速度极慢的。 ✶ 矿产资源是典型的不可更新资源,如岩石、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都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 人们一般认为不可更新资源的数量是固定的,一旦被用尽,就难以补充。 ✶ 因此,对这种不可更新资源必须合理地综合利用,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消耗和浪费。 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 资源与环境终究是什么关系,如何界定、定位尚未定论。 ✶ 总体看,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之间实质上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它们是自然界这一整体的两个侧面,也就是说自然界有两种基本属性:环境属性(人类生存环境,环境要素如温度适于人类生存)和资源属性。所以,自然界的自然物质条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自然资源,可以相互转化,具有两重性,如古代所谓的自然环境因素如水、空气等现在看来已成为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本身又是自然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保护自然环境。 ✶ 生态因子的资源因子与条件因子 四、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1)人均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耕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30%森林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 – 草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32%矿产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2)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表)(3)自然资源的缺口日趋增大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1、确保有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要求 ✶ “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 ✶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 2、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8个领域进行有关资源保护工作 ✶ 建立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 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过程中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 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 ✶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 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土地及土地资源特征1、土地的概念 ✶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极宝贵的资源。 ✶ 土地可认为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域综合体。 ✶ 土地不等于土壤,包括地上和地下,也可认为是地球表层以上和以下的多种自然资源要素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2、土地的三个基本属性 ✶ 位置固定:是指土地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及一定的形态特征。经纬度、海拔固定,不能移动,只能就地利用。不能进口,区位优势,当地因素决定土地质量。 ✶ 面积有限:指非经漫长的地质过程,土地面积不会有明显的增减,总面积基本不变。单项用地增加,必然导致其它用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类型。 ✶ 不可代替:指土地无论作为环境条件(人类生活基地、动植物栖息地),还是作为生产资料,一般不能用其他物质来代替。无土栽培难以推广。 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 1. 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地量少。总量占世界第3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3。 ✶ 2. 土地类型多样。由于水热条件的组合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的土地。不同的温度带,不同的湿度带。 ✶ 3. 山地面积大:我国山地(丘陵、高原)约633.7万km2,占66%,全国1/3的人口,2/5的耕地和9/10的有林地分布在山地山地地形复杂,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但利用不当,易遭生态破坏。 ✶ 4. 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 ✶ 5.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宜农、宜牧、宜林的土地不多,能开发的大部分被利用。 4、我国国土概貌 ✶ 1/3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冰川、石山、高寒荒漠地带。 ✶ 2/3约627万km2农林牧渔及城市建设用地,其中: ☐ 耕地1.35亿hm2,14% ☐ 林地1.67亿hm2 ,17% ☐ 天然草地2.8亿hm2 ,29% ☐ 淡水水面0.18亿hm2 ,2% ☐ 建设用地0.27亿hm2 ,3% 5、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两大问题: ✶ 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 ☐ 水土流失严重 ☐ 土地沙化在扩展 ☐ 次生盐渍化面积大 ☐ 土壤肥力下降 ☐ 土壤污染日益加重 ✶ 土地浪费严重、优良耕地减少 ☐ 工业和城市的蚕食 水土流失 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受外力(水、风)作用所发生的各种破坏、移动和堆积过程以及水分损失。如水蚀和风蚀。 – 水土流失往往发生于土质疏松的丘陵山区或坡地 – 在植被破坏、利用不当或耕作不合理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严重 –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点上有治理,面上在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 – 38%,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南方山地。 土地荒漠化在扩展 ☐ 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指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中和类似沙漠景观的现象。 ☐ “三北”地区最为严重,估计约17.6万km2,约95%由人为造成。土地沙化后,生产力下降,甚至生产力完全丧失。环境更趋恶化,造成许多村社和农田被流沙吞没。 土壤次生盐渍化 自然的原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土壤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蒸发逐渐富集于地表而形成的。 – 人为的次生盐渍化 由于大面积土地利用中灌溉制度与方式等的失误而造成。 据有关数据,全世界灌溉耕地约有近2亿公顷,而每年平均有12万公顷由于次生盐渍化而丧失其生产能力。

世界自然及经济地理

世界自然及经济地理

世界地理一: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大洲及大洋:海洋面积71% 陆地面积29%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陆地地形及海底地形:陆地: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海底: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岭.海盆(陆地,海底)二:亚洲(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1.东亚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自然环境:地形东部平原丘陵西部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居民:绝大部分是黄种人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族经济差异:东部(日.韩.中国东部沿海.港台地区)经济发达原因:①濒临海洋,交通便利②耕地多林地广,适合发展农业③工业发达④人口稠密西部(蒙古.中国西北部)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矿业典型国家(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贸易型—国外进口能源和原料出口产品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农业——精耕细作;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 2.南亚地理位置:亚洲南部(主要是印度)10N-38N 60E-100E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①雨季—6-10行西南季风②旱季—10-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中部广大平原——主要农业区和人口稠密区 南部德干高原河流: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内没流经印度)历史和宗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3.东南亚地理位置:10N-23.5N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地形:①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下游-冲积平原(湄公河平原) ②马来群岛山岭多.地形崎岖.平原分布在沿海.多火山地震 气候:Ⅰ.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 菲律宾群岛北部) Ⅱ.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 马来群岛大部) 居民:人口稠密 华人众多 华侨集中 经济发展:农业 矿产农业—世界热带经济作物最大产区(橡胶.油棕.椰子.蕉麻) 世界主要稻米产区矿业—锡矿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石油(印尼.文莱)4.中亚地理位置:亚欧陆上交通要道35N-55N 50E-`90E自然环境:气候干旱—草原和荒漠水资源—内流河内陆湖种植业—灌溉农业(棉花小麦)畜牧业—养羊为主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三:非洲(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西亚和北非(中东)地理位置:①踞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线穿过南部自然环境:①地形高原为主(伊朗高原)平原狭小(两河平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②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居民和经济:石油农业石油宝库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北非——撒哈拉沙漠石油输出国家——西欧.美国.日本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①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紫羔皮伊朗地毯②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③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枣椰树④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橄榄之邦——摩洛哥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穿过几内亚湾地形:高原为主(东部高原.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大裂谷 刚果盆地 沿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气候:气候炎热(“热带大陆”)气候关于赤道对称东部地势高,虽接近赤道 但为热带草原气候非洲最高峰:东非高原上的乞力马扎罗山矿产:①南非钻石、几内亚铝土产量、扎伊尔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 ②赞比亚重要的铜矿出口国③尼日利亚非洲石油产量最大 居民和经济:①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 “黑非洲” ②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③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州之首 粮食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四.欧洲(欧洲西部、东部和北亚)1.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地形气候①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冰川地形分布广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波德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上有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②气候:受大西洋暖流影响深,海洋性特征显著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②海岸线曲折,海运业发达内河航运发达(莱茵河.多瑙河)居民和经济: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稠密区沿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经济——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发达世界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农业.旅游业发达,畜牧业占较大的比重挪威渔业、瑞典林业工矿业发达2.欧洲东部和北亚①地理位置:西——波罗的海东岸东——乌拉尔山北——北冰洋南——黑海、大高加索山脉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俄罗斯概况:面积占欧洲一半人口占欧洲1/4②地理位置: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概况:地广人稀占亚洲面积1/4,仅占亚洲人口1.2%五.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1.北美自然环境:地形 气候 河流与湖泊地形——西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中部 广阔平原东部 阿巴拉契亚山脉 拉布拉多高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对气候和天气影响显著河流与湖泊——河流&密西西比河 湖泊&五大淡水湖群居民:当地居民——因纽特人 印第安人外来移民——欧洲各国白人、非洲黑人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及其后裔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2.拉丁美洲地理位置: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海峡、西印度群岛南部——南美洲火地岛、麦哲伦海峡高原、山地和平原——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热带雨林和草原气候区面积广大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自然资源:石油、银、铁、铜、水能、森林经济:初级产品经济、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玉米为主2.大洋洲地理位置: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上三大群岛岛屿:成因不同的三类——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特点:世界上最小的一洲,陆地面积900多万平方千米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后裔;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典型国家:澳大利亚南回归线横穿其中①热带沙漠、雨林和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3.南极洲位置和面积:几乎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三大洋包围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地形:海拔最高,为七大洲最高者冰层最厚,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纬度高.海拔高.极地高压中心,冰层反射阳光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资源:淡水资源—体积占世界90%以上的冰层,多冰山矿产资源—煤、铁资源储量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印度洋南侧)附表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冷
分布 气候温和湿润
湿热
原因 农业发展历史早
工业、交通、城市发展迅速
干旱 高寒
2.世界人口增长:
(2)空间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二、居民
3.人口问题
地区
人口增长 状况
人口问题
发展中 国家
过快
人口过剩,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就 业压力、环境和资源压力等
发达
国家 过慢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会福利 开支增加
森林的环境作用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调节气候,减弱噪声,
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地等
3.水资源
什么是水资源?
广义:地球上全部水体
狭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_淡___水_
资源。
海洋水占96%以上——不能直接利用 冰川——淡水的主体——利用率很低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大量利用
耕地减少 • 非农业用地的占用(城市、工矿道路) 土地退化 • 不合理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等) • 环境污染
措施:合理利用土地;制定法规,采取 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2. 森林资源
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 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来群岛) 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 部,其中俄罗斯的面积最大)。
的情况。
英国奔宁山 脉附近的铁
4.矿产资源(重点:铁矿)
瑞典基律纳铁矿
法国洛林铁矿
俄罗斯库尔斯克铁矿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 70%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 美国、俄罗斯等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及运输线路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 水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 • 水资源利用率低或浪费严重 • 人类需水量不断增加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措施
缺水原因
目前解决措施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水污染严重
防治水污染
利用率低和浪费严重 提高节水意识、生产技术
人类需水量增加
核能
特点:能量巨大、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技术 要求高、投资大 利用:美国装机容量最大,法国发电量占本国比重最高 中国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二、居民
1.人口数量
二、居民
1.人口数量 2.人口分布
四大
人口 亚洲东部、南部、
稠密 欧洲和北美洲东部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四大 高山高原区、极地
人口 寒冷区、干旱沙漠
(1)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征? 空间分布不均
中国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 仅为世界人 均占有量的 1/4多一点, 世界排名第 110位之后。
通常以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1)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征? 时间分布不均
长江宜昌水文站2001年逐月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措施
5.能源
(1)分类 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
用的能源。
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传统生物能(木柴)
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 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 能、核能等
干旱地区
地势高的地区
沿海地区
分布:常年风力较强的 沿海 和内陆高原 利用:发电
世界的自然资源、 居民和政区
一、自然资源
1.概念和类型 (1)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__利__用_价_的值土地、阳 光、水、矿产、森林等。
(必修一课本):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 直接获得,并能用于___生__产__和__生__活____的 _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
• (2)能源: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推广节水技术等
这些地区在有的季节或年份会更加缺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年
内连续4个月降水
量占全年水量的60
%~80%,也就是 说,我国水资源中
华北多春旱
大约有2/3都是洪 水径流量。从年际
江淮多伏旱
分布来看,最大年
降水量一般是最小 西南、华南多夏秋旱
年降水量的2-8倍,
并且出现过连续丰
水年或连续枯水年
稀疏 区
区、赤道湿热区
自然条件 开发历史 经济发展
2、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 地区 洲西部、北美东部
分布 规律 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
苔原和冰原带、亚寒带针 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 漠地区、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赤道附近、干旱 地区、地势高的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草地
_热__带和_温__带的 半__干__旱__地区
中国、阿根廷、美 国、澳大利亚、新
西兰、蒙古
森林 __亚__寒__带地区和 南美洲、非洲、 _热__带__雨__林__地区 北美洲、亚洲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次生碱盐化
土壤污染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选修6)
(3)类型: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煤、风能、、森林、天然气、金属矿产、 动物、草原、太阳能、地热能、水能、水 资源、土地资源、非金属矿产、石油
土地资源
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
非可再生资源 核能
矿产资源
1.土地资源
世界面积居于前列的国家
1.土地资源
耕地
林地
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
二、居民
4.人种
白种人
占55%
肤色 色浅
头发 面部 波状 鼻子高、嘴唇薄源自黄种人 淡黄或棕黑 黑直 扁平
占37%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体毛 多 中等

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 西亚北非 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非洲、大洋洲、美国境 内、古巴、印度
5、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宗教名称 起源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非农业用地
(1)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1.土地资源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高山草甸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
(1)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温带草原 (2)耕地、草地和林地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土地资源
分布规律
主要国家或地
类型

耕地 温暖湿润的_平__原__ 美国、印度、中
地区
国、俄罗斯等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巴勒斯坦) 欧洲、美洲、大洋州
伊斯兰教 佛教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阿拉伯半岛(沙特)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个教派)--“耶稣”:世界上教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