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事关未来

合集下载

北京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北京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北京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园区,这些园区在北京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北京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园区的发展现状。

北京园区的发展始于1984年的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济开发区”或“亦庄”)。

自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园区相继在北京成立,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国际机场自贸试验区等。

这些园区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企业,形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热土。

目前,北京园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这些园区有效推动了北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这些园区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助推力,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北京,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然而,北京园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园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北京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园区,而其他园区的发展相对较慢,存在依赖性过强的问题。

其次,园区的拓展空间有限。

北京的土地资源稀缺,园区的扩张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使得园区的规模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园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一步加大了园区发展的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北京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首先,园区将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

不仅要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还要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的人才,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形成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

其次,园区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北京园区将进一步聚焦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一、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关村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其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不仅涵盖着各个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还推动了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在传统制造业中,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生产技术,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方式,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这种产业升级和转型,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机会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聚集了众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汇聚于中关村,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也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为创业者提供了资源整合、市场推广和投融资支持等方面的帮助,降低了创业门槛,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同时,中关村的科技创新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科技创新带来的高薪就业机会,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流入中关村,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中关村以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优势,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团队和科研机构,通过技术转让、科研项目合作和产业化推广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关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中关村的科技成果转化还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四、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力提升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也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海外科技园区的建设和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了与国际科技界的联系,提升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水平和规模。

中关村创新中心区开启“未来智造”

中关村创新中心区开启“未来智造”

中关村创新中心区开启“未来智造”作者:马文良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11期文本刊记者马文良中关村创新中心区(CID)位于海淀北部地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涵盖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四镇。

它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的重要构成。

通过与中关村科学城等重点创新功能区建立对接机制,建立起高端的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产业集群,构建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区域,从而使CID成为海淀创新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为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大力提升CID“专精特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10月28日,由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组委会、海淀区北部平台和北京实创公司共同举办的“未来智造:中关村CID创新型产业集群”主题论坛在永丰产业基地举行,这也是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5)系列精彩活动中的最后一场活动。

中国第三代科技园区揭幕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小娅,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级调研员段俊虎,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海淀区区委常委、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所长刘峰等领导与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与众多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等就创新集群建设、创新投资机会等主题进行了分享讨论,共话中关村创新中心区CID未来发展蓝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淀北部园区产业空间已达1000万平方米,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汇聚了华为、用友、腾讯等600多家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初步形成了移动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网络通信、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聚集,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陈小娅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一种以知识生态理念为基础、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引领创新:中关村加速进行时——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的领航舰

引领创新:中关村加速进行时——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的领航舰
融 创 新 中 心 的 领 路 者
事 实 上 ,多 年 以前 , 当还 没 有 人 提 出 “ 技 金 融 ” 个 概 念 的 时候 , 科 这 中 关 村 管 委 会 就 开 始 锲 而 不 舍 地 为 了 缓
解 企 业 融 资 难 问 题 进 行 各 方 面 的 探 索
和 实 践 , 并 且 取 得 了 卓 有 成 效 的 进 展 。 早 在 国 务 院 提 出 建 设 国 家 科 技 金
创 新 、 资 产 盘 活 上 如 何 发 挥 助 推 作 用 ,请 看 本 栏 目文 章 走 进 中 关 村 科 学 城 ) ) 。
助 推 中 关村 引领 创 新 ,集 聚 发挥 效 力 。中关 村 以高 端 要 素 聚合 区 、创 新 创业 集
聚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作为战略定 位,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发挥创新 企业及
引领创新 :中关村加速进行 时
世 界正 孕 育 着 新一 轮 科 技 创 新 竞 争 高 潮 , 中 , 其 中关 村 的创 新 势 头 正 为世 人所
关注 ,在 国 务 院批 复 同意 的 R 关村 国 家 自主 创 新 示 范 区 发 展 规划 纲 要 (0 l 中 2 1~ 22 年) 0 0 》等一 系列 政 策 的 推 动 下 ,中关 村 引 领 作用 日显 ,且 正 在 加 速 , 果 突 出 。 成 那 么 , 什 么 让 中 关村 引领 创 新 有 如 此 的速 度 ? 是 什 么 助 推 了 中 关村 的先 行 先 试 ? 是
要 的 引 领 和 示 范 作 用 。 经 过 多 年 的 发 展 , 中 关 村 国 家 自 主 创 新
示范区 ( 以下 简称 “ 中关 村 示范 区 )已成 为 初具 国 际影 响 力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合作共建的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中关村示范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自成立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已经成为了聚集了大量创新资源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集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关村示范区成立于2009年,是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将中关村科学城和中关村软件园整合升级而成的一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创新区域。

中关村示范区占地面积约493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软件园和中关村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三个核心区域,以及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等多个周边区域。

中关村示范区依托于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造高端研发、产业孵化、科技金融和人才创新四大功能板块。

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关村示范区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

这意味着中关村示范区将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中关村示范区着重发展科技产业。

中关村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中关村示范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中关村示范区通过建设国际化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

最后,中关村示范区加大了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

中关村示范区鼓励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融资,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中关村示范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前,中关村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包括小米、百度、京东等。

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

中关村示范区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包括杨元庆、雷军等杰出的企业家和科学家。

他们在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下,推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中关村事关中国未来

中关村事关中国未来
科 技 型 中 小 企 业 创 业 集 聚 能
中小企业创业 集聚的条件和完 善程
度 ; 后一个指标衡量 科技园区科技
型中小企业创业成 功率和规模经营 能力 的高低 。 对科技 园区成长而言 ,
力高低直接 决定科技 园区的规模和 形象 。因此是 科技 园区发展 最重要 的支持条件 。作为世界上最 为成 功 的科技 园区 。美国硅谷 的发 展和竞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关村事关 中国未来
发 达 国 家 的 实 践 表 明 。科 技 园区之所 以成 为推动新经济发展 的 有效途径 。是 因为科技 园区建设起 了促进科技型 中小企业和科技创 新
人 才 特 别 是 海 外 科 技 人 才 创 业 集 聚
争能力在其对科技 型中小企业创业 集聚 的巨大吸 引能 力上 得到 了全面 体现 。由于美国 出台了鼓励对高新 技术创 业企业的长期风 险投资的政 策。而且美国科技人 才创 业需求 巨 大 , 别是对海 外科技 人才创 业集 特 聚 的需求刺激十分 有效 ,美国特别 是硅谷成 为世 界科技型 中小 企业和 海外 科技创新人才创 业最为集 中的 国家和 区域 。同时也是科技 型中小
同 8 5 ,成 交额 2 48 5项 9. 2亿元 ,比
上年 增 长 5 . %, 占中 关 村 技 术 50 6
中国 战略性 新兴 产业 的策 源 地
在 中关 村 ,不断 形成 低 消耗 、
中关 村 迎来 发展 的最佳 机 遇期
《 务院关 于 同意支持 中关 村 国 科技 园区建设 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 区 的批复 》 ,要求将 中关村 建设 成 为 具 有全 球影 响力 的科 技创 新 中心 , 并在股权 激励试点等方面 开展了一 系列改 革 ,帮扶 企业应对 了金融危 机 的冲击 。中关村企业家 称一 中

未来20年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未来20年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未来20年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作者:戴卫来源:《投资北京》2008年第08期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关村成立20周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经验、制定中关村后20年的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初步总结和研究,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20年奠定中关村创新基础中关村20年的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为中关村成为未来全球新兴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发展背景:一是经过百年积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近60年的建设,在中关村地区形成了全球最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优势;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兴起,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和市场机遇,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三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方针,鼓励科技人员下海,直接催生了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中关村成为中国科技经济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三支创新大军:一是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二是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三是以联想、方正、中星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成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中关村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企业日益成为创新的主体。

五大创新内容:中关村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五个方面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区十园”的高端产业功能区:2006年国务院批准中关村园区空间面积调整为232.52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十园”的跨行政区域的首都高端产业功能区。

其中,海淀园是中关村园区的主体和核心。

特色产业:以软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关村的主导产业,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占园区总量的58%。

同时,清洁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成为新的增长点,以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创意设计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规模已占园区总量的一半左右;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经济规模占全市的40%以上。

科技创新,未来已来

科技创新,未来已来

科技创新,未来已来作者:马文良王永生来源:《中关村》2020年第10期繼我国18个自贸区后,北京自贸区即将横空出世。

不同以往,北京设立的是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今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后,社会各界对北京自贸区的关注热度始终未减。

在北京自贸区119.68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上,涵盖了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三个片区。

按照北京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要求,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国家赋予北京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

北京自贸区将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优势能力,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国际经济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三大片区中的科技创新片区包括中关村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

两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中关村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何将科技创新片区设置在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生命科学园?源于这里的科技创新积淀,中关村科学城区域主要涵盖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及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以及北京生命科学园都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紧邻的专业园区,园区内产业布局合理、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配套设施完善。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北京自贸试验区空间布局规划时,这样提到科技创新片区,北京自贸试验区将上述这些园区部分面积纳入科技创新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先行示范区,有助于北京以此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事关未来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科技园区之所以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因为科技园区建设起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的支撑条件体系。

科技园区成长支撑条件体系建设的政府行为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是科技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科技园区吸引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

科技园区正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

因此。

条件体系建设既是衡量科技园区成长水平的重要内容,又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科技园区的规模和形象,因此是科技园区发展最重要的支持条件。

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科技园区,美国硅谷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在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的巨大吸引能力上得到了全面体现。

由于美国出台了鼓励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长期风险投资的政策。

而且美国科技人才创业需求巨大,特别是对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的需求刺激十分有效。

美国特别是硅谷成为世界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最为集中的国家和区域,同时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最为迅速的区域。

园区创业集聚效应显著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科技园区之所以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因为科技园区建设起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科技^才创业集聚的支撑条件体系。

科技园区成长支撑条件体系建设的政府行为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是科技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科技园区吸引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科技园区正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

因此,条件体系建设既是衡量科技园区成长水平的重要内容,又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生成能力指标;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成长能力。

前一个指标衡量科技园区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的条件和完善程度;后一个指标衡量科技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成功率和规模经营能力的高低。

对科技园区成长而言,对促进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言,这两个指标缺一不可。

可以断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能力高低是科技园区成败的关键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科技园区的规模和形象,因此是科技园区发展最重要的支持条件。

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科技园区,美国硅谷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在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的巨大吸引能力上得到了全面体现。

由于美国出台了鼓励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长期风险投资的政策,而且美国科技人才创业需求巨大,特别是对海外科技人才创业集聚的需求刺激十分有效,美国特别是硅谷成为世界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最为集中的国家和区域,同时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最为迅速的区域。

中关村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要求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在股权激励试点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帮扶企业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关村企业家称一中关村是我们的中关村,而不仅仅是政府的中关村。

现在是中关村发展最好的时期。

2009年,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中关村依然继续创造奇迹一共输出技术合同28239份,成交额9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8.20%,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8%,成交额占全市的比重为74.58%,占全国的比重为30.34%。

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龙头2009年,中关村充分发挥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承接重大技术工程项目。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关村依托科技资源优势,着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研发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转型,带动全市研发产业的发展。

2009年,中关村输出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186.55亿元,占全市输出技术开发合同总成交额的58.27%;输出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24.25亿元,占全市技术转让合同总成交额的64.93%,带动了本市研发和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

2009年,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出口合同855项,成交额2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55.60%,占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31.98%,占北京市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79.18%,中关村科技创新制高点地位进一步凸显。

中关村示范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

2009年,中关村输出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277.43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的75.81%;新能源领域171.62亿元,增长51.88%,占全市新能源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9.77%;现代交通领域18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6%,占全市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7.02%。

这三大技术领域占园区总成交额的近70%。

一批技术辐射带动强的典型企业在中关村涌现。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输出到内蒙古风电技术成交额达25亿元,将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建设;在生物医药领域,2009年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输出19项新药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2亿元。

2009年8月13日,国内首家、全国性的技术交易机构――中国技术交易所在中关村示范区建立。

中技所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为北京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探索技术与资本和企业结合提供了契机。

中技所将和其他示范区企业共同发挥高端聚集、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为中关村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提供动力与支持。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在中关村,不断形成低消耗、高附加值、高带动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关村实施了十大物联网示范工程。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北京天地互联等承担的中国电信IPv6的物联网应用――农作物温室综合监控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商用IP城域网设备、管理平台和支撑系统的整体升级,顺利完成了宽带接入业务的IPv6全流程穿越,相关工作获得全球IPv6论坛的认可。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通过在全国范围开展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占据价值链的高端,提升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的企业通过在全国布局发展,利用当地创新和产业资源,做强做大,实现对当地就业和税收的贡献。

北京华旗资讯(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1993年创立于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

华旗共有员工1900余人,公司除北京总部外,在全国14个省直辖市拥有17个平台机构,天津爱国者、南京华旗、香港华旗等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并先后成立了新加坡、法国等海外分公司,形成了以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多家分公司及子公司为组成部分的中型企业集团。

自有品牌“爱国者”更是已经成长为中国数码第一品牌。

用友公司通过在全国范围开展一系列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占据价值链的高端,提升了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2009年,用友软件通过产品并购策略,以人民币698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专业供应商重庆迈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资产,进军PLM。

通过并购及其他发展策略,用友拥有中国和亚太实力最强的企业管理软件研发体系,规模最大的支持、实施、培训服务网络,以及完备的产业生态系统。

用友拥有由总部研发中心、南京制造业研发基地、上海先进应用研究中心、深圳电子行业应用开发中心等在内的中国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研发体系和超过2500人的研发队伍。

用友的64家分子公司、60家客户服务中心、150家培训教育中心、3000名服务专家组成了中国管理软件业最大的服务网络。

软件园产业服务成国内样板中关村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也在培育创业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总结服务和管理经验,通过共建科技园等方式向外地输出,促进协同发展。

中关村软件园探索引领、带动全国兄弟园区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产业服务促进园区产业聚集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软件园区独特的竞争优势和产业促进手段。

构建了公共产业服务、公共技术支撑、公共商务服务为主的三大体系,形成了具有软件园特色的园区服务体系。

园区的产业服务体系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全国各软件园区的样板和标杆。

在园区建设和管理方面,中关村软件园与各兄弟园区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享专业园区产业聚集、创新聚集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中关村软件园分园、帮助其他园区进行产业规划咨询等工作,优化各地园区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

软件园充分利用中关村软件园已建立并成功运行的各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形式辐射到全国各园区,为当地企业提供与北京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充分利用北京作为软件领域总部基地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地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引导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区域市场中心、生产基地、交付中心、服务中心和区域管理中心,构建全国的产业梯级和网络,协调发展。

第四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各城市、园区和园区企业提供产业研究、产业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咨询、国际市场拓展等服务。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中关村最宝贵的财富和优势。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区域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中关村之所以能够取得20年发展的突出成就,关键在人才资源,在于形成了对科技领军人才、创业人才、专业管理人才等海内外优秀创新人才的有效吸引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和流动机制,创建了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机制和环境。

同时,高技术的发展最终是要服务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也是中关村的终极使命和追求。

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沟通的效率;以疫苗、重大创新药物、诊断试剂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提高了人们的健康状况;以污水处理、脱硫脱销、餐(厨垃圾处理为代表的清洁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坚持以自主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在30年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曾经有一些区域通过掠夺式的开采资源、“招大商引大资”等方式实现短期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在20年的创新发展历程中,中关村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来完善内生式的增长机制,以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制度环境,有力地证明了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关村仍然要依靠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在促进自身又好又快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技术辐射和产业转移,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带动周边和全国其他区域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