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第二届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的通知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沧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19•【字号】厦海政〔2021〕153号•【施行日期】2021.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十四五”期间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2021年11月19日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期愿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有关教育新政,结合《厦门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精神,从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出发,特编制《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一部分宏观背景和政策分析一、国家和地方的宏观教育背景分析(一)国家宏观教育背景的简要分析“十三五”规划时期,全球治理、大国外交、地缘政治、世贸体系、国际产业链等持续深度调整。
新兴科技的发展惊涛拍岸、日新月异。
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的人民安危、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对外贸易和人员交流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持久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常态和新挑战。
年级组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

年级组的工作总结年级组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工作总结吧。
那么问题来了,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级组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级组的工作总结1开学时忙碌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时间的脚步已匆匆地走到了一学期的末尾,回首个中味,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
我们四年级组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年级组,大家热情有责任心;是一个有向心力的年级组,大家团结一致,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
本学期,年级组全体教师认真贯彻学校工作总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各处室下达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一、爱岗敬业,构建服务团队。
我们四年级组共有教师13名,每位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发扬奉献精神。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素养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学校的发展。
我们组有七位班主任,他们在教学上业务能力强,在班级管理上经验丰富。
七位班主任尽心尽职,工作积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郑卓老师,她爱人在外地工作,她又当班主任又当语文老师,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真是辛苦了。
张霞老师虽然年轻,但工作极其认真,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板有眼!年级组其他任课老师也认真负责,乐于奉献。
胡艾发老师虽然年逾五十,但工作热情丝毫不逊于年轻老师,并协助做好副班主任工作。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五年级组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才开展得这样有声有色。
二、同伴互助,营造和谐团队。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年级组是一个小家庭。
我们年级组教师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
年级组无论是开展教师活动,还是学生活动,大家都鼎立支持,竭力配合。
在校各种教研活动中,无论是哪位教师开课,同组教师都积极配合与支持,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商讨教学设计。
年级组的工作总结

年级组的工作总结年级组的工作总结年级组的工作总结1给青春期孩子一个成功的教育弹指间一学期过去了。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让我感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感谢!首先感谢学校给与的这个机会让我和老师们朝夕相处,感谢年级的所有学生对我工作的密切配合,最感谢的就是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领导老师和朋友们。
正是有了大家的相互理解,通力合作,才有了今天初一年级的健康发展,才有了我今天的收获与体验。
一学期来,初一年级全体教师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时时感动着我。
四位班主任,各显神通,各具特色,任课教师各负其责、各把一关,协调一致、密切配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作为年级的带头人,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
作为初一年级主任,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一学期来,我对工作从来不敢怠慢,率先垂范,经常超负荷工作,要求教师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起早贪黑,早来晚走,作为一名年级带头人,只有身先士卒,才能有利于开展年级工作,才能赢得同志们的认可和支持。
同时,在我个人利益与学校工作相冲突时,我能从大局出发,正确取舍,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全力支持学校工作。
这是我做好年级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效益。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
一学期来,以班主任和各备课组长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化,周密部署每项工作,经常性和教师交流、谈心,帮助老师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思想上一致,心灵上沟通,年级组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使我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每个班都有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主导群体,不断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每个备课组又以备课组长为核心,通力协作,落实到位,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无怨言的顶上去,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组共同的心声,有了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不想进步都不可能。
下面,我就把本学期初一年级的具体工作进行总结。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关于公布市第五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区级选手及相关事项的

关于公布市第五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区级选手及相关事项的通知区属各中学: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含附件)》及区教育局《关于组织参加市第五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结果,经过对增补名额相关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的严格评选,现将推荐参加厦门市第五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我区选手名单公布(见附件1:Excel表格),请各校及时通知选手,并做好以下工作:1.选手填写《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参赛选手简明表》(见附件2)一式两份,学校填写好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
2.各校按照《市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思明区推荐名单汇总表(高初中)》中的入选推荐名单,重新填写《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市级选手汇总表》(见附件3)一式两份。
并将重新填写的《选手汇总表》的电子文档于2月17日前传送至区进修学校公文传输系统“市创新赛区级选拨选手汇总表”3.以上材料于2012年2月17日(周五)前送交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102室林老师处。
4.请各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及区教育局《关于组织参加市第五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做好创新大赛选手的组织、宣传及培训等准备工作。
附件:1.市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思明区推荐名单汇总表(高初中).xls2.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参赛选手简明表3.厦门市第五届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参赛选手汇总表思明区教育局2012年2月16日附件2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参赛选手简明表附件3—4: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参赛选手汇总表报名单位:组别:初中组联系人:联系电话:公章附件3—5:厦门市第五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参赛选手汇总表报名单位:组别:高中组联系人:联系电话:公章。
二期课改理论与实践篇目索引

二期课改理论与实践篇目索引(上海市宜川中学提供)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王凤产(河南师范大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7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策略的结构与特征分析/丁晓君(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9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初探/窦福良(临沂师范学院)//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16新课程背景下对新教材功能的再认识及应用/王锋(厦门湖滨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20新课标下互动式课堂阅读教学的特点与策略/刘风(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45浅谈新课程下历史有效预习作业的设计/王富春(余姚市第二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115新课程背景下对音乐教育价值的思考/徐晓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122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毛满利(岳阳市第七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0.—P.141质疑新课程反思文本的认识中介――一种哲学认识论的视角/周彦(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5新课标下历史学科多样化教学的研究/安世皓(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6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胡名顶(隆回县第二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2新课程视角下的语文课程资源观/张香竹(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23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杨连友(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一中)//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26新课程理念下“快乐体育”与传统教学模式/金鹰(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51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孔培(江苏东台一中)//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6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选修课“数学史选讲”教学研究/李海(河西学院数学系)//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68浅议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杨星(海门市麒麟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00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把握“行为动词”之探微/假恒鹏(淄博市张店区山铝一中)//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12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怪现象引起的思考/杨金莲(武威市第十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29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李芙蓉(陕西师范大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44用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时延军(日照实验高级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47试论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出路/李黎黎(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1.—P.175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韩亚梅(陕西师范大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10试论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发现法”/梁新灿(浙江新昌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12试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崔淑杰(山东济北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17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洪玲(重庆北碚区进修学院)//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44新课改下高中开设问题讨论课的调查与实践/李贵辉(浙江衢州一中)//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63浅议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阳东山(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105试论新课程改革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周飞(深圳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144新课标下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思考/张莉娟(江苏西亭高级中学)//新课程研究(武汉).—2008,no.12.—P.165论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伦理关系的建构/魏安彬(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基础教育(上海).—2008,no.10.—P.10新课程教育目标对泰勒原理的继承与超越/曾华(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上海).—2008,no.10.—P.1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现状及其分析/徐新强(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上海).—2008,no.10.—P.21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余德英(广东肇庆学院)//基础教育(上海).—2008,no.11.—P.37从教师关注的变化看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盛霏(上海市三女中)//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8,no.11A.—P.53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韩国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8,no.11B.—P.39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理解与落实/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8,no.11B.—P.42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李其柱(连云港教育局)//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北京).—2008,no.12.—P.4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江赠英(福建师范大学)//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北京).—2008,no.12.—P.37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初探/陈锦送(惠安荷山中学)//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北京).—2008,no.10.—P.41新课程视域中的“综合探究”/王恒富(江苏省邗江中学)//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北京).—2008,no.10.—P.4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葛炳芳(浙江省教育厅)//课程教材教法(北京).—2008,no.11.—P.48高中新课改与教师培训理念更新/霍益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北京).—2008,no.11.—P.75认识新课程中的几对矛盾/王建定(上海莘庄中学)//现代教学(上海).—2008,no.11.—P.11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论新课程视阈下的课堂互动/戴丽丽(济宁学院)//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2008,no.11.—P.21新课改进程中实施教师评价的偏颇与改进策略/庄春晨(辽源市实验中学)//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2008,no.11.—P.69新课程理念下号可比哦啊准纬度的构建/王卫国(唐山市第一中学)//教育实践与研究(石家庄).—2008,no.11B.—P.8让教师走上充满意义的课程改革旅程/于泽元(西南大学)//教育研究(北京).—2008,no.10.—P.47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材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袁国江(江苏马坝高级中学)//教育与管理(太原).—2008,no.11.—P.47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如何突出重点/孙庆兴(江苏兴化中学)//教育与管理(太原).—2008,no.11.—P.60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孙国山(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教育与管理(太原).—2008,no.11.—P.62美、日、俄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特征分析及思考/许庆亚(杭州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太原).—2008,no.11.—P.73新课改的“四个问题”与“四个瓶颈”/房慧(云南大理学院)//教育与管理(太原).—2008,no.12.—P.30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吴荣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太原).—2008,no.12.—P.65试论课改背景下的文化型教学管理模式/陈杰(江苏省南通中学)//上海教育科研(上海).—2008,no.10.—P.42新课程理念下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卢亚捷(华北油田油建中学)//生物学教学(上海).—2008,no.11.—P.20新课程下师范生实验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郑明顺(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学教学(上海).—2008,no.10.—P.15新课程教学中生物学活动课的定位和实施/石建梅(如皋市实验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上海).—2008,no.12.—P.15生物新课程中如何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辛小艳(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西安).—2008,no.10.—P.15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支撑/冷巨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中学生物教学(西安).—2008,no.11.—P.17新课程下对新教材的集中“变招”处理/甘耀平(衢州第二中学)//中学生物教学(西安).—2008,no.11.—P.41追求务实、理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郎宇飞(上海市敬业中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17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鄂傲君(南京市第五中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10新课程“试卷评析课”的价值取向及模式/陈茜(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9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周云华(常熟市教育局)//地理教学(上海).—2008,no.11.—P.9新课改背景下科学有效备考略谈/林桂平(滁州第二中学)//中学历史教学(广州).—2008,no.10.—P.39从历史高考题看新课程专题教学中的通史教学/袁辉(淄博第四中学)//中学历史教学(广州).—2008,no.10.—P.47新课程背景下英语高考备考及考试策略/黄丽燕(广州市教育局)//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2008,no.11.—P.21新课改背景下学好语文的几个问题/王吾堂(西安交大第二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16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处理艺术/谭德华(株洲市九方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59删改:新课标教材的“削足适履”/孙富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no.10A.—P.10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味”/曹勇军(南京十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no.11A.—P.7新课程呼唤语文审美教育/李西建(陕西师范大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no.12A.—P.首页新课程三种教材选文略论/王玉辉(沈阳师范大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no.12A.—P.12化学新课程探究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策略/史俊玲(华中师范大学)//中学化学(哈尔滨).—2008,no.10.—P.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吴江明(巢湖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上海).—2008,no.11.—P.24新课程下对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考/虞志鸿(义乌市甘三里中学)//化学教学(上海).—2008,no.12.—P.16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魏东(安庆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上海).—2008,no.10.—P.27A Level与中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之比较研究/马艳芝(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化学教学(上海).—2008,no.10.—P.2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二次开发研究/魏爱民(江苏怀仁中学)//中学化学教与学(北京).—2008,no.10.—P.4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模块教学策略研究/蔡六玲(浙江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与学(北京).—2008,no.10.—P.10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环境的创设与优化策略/邓联胜(厦门市海沧区教研室)//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16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陈贵新(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19新课程化学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体会/许彩虹(阳江市同心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35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例题及其教学策略/陆军(南通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40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与对策/刘成坤(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18谈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做法/翟远杰(嘉祥县第一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21谈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徐方(绍兴县柯桥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33新课程高考化学的差异分析/陆军(南通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45新课程下对话生成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周改英(上海洋泾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2.—P.8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与体会/马云云(陕西西安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2.—P.27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余永(雎宁高级中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2.—P.29论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施传柱(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中学物理(哈尔滨).—2008,no.10.—P.1新课标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探索与思考/顾庆裕(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中学物理(哈尔滨).—2008,no.10.—P.11论新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杨国琴(诸暨草塔中学)//中学物理(哈尔滨).—2008,no.11.—P.4新课标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特点/蔡建秋(浙江师范大学)//物理教学(上海).—2008,no.11.—P.18新课标下的教学后记/周艳群(珠海市金湾区红旗中学)//中学数学研究(广州).—2008,no.10.—P.19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思维方式转换/郑志辉(西南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长春).—2008,no.10.—P.36把握课程改革契机推动哲学教育发展/欧阳芸(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0.—P.5课改形势下政治教学应走出三大误区/周华(陕西浦城尧山中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西安).—2008,no.11.—P.18。
科研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2021·02城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的均衡成为关注的焦点与发展的难点。
为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必须深度提升教育科研效益,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厦门市同安区优化格局,探索教育均衡新机制;活化培训,培育教育均衡新动能;实化研究,提升教育均衡新效益;深化运用,创建教育均衡新生态,以教育科研助力优质均衡,积极服务区域繁荣发展。
摘要关键词科研效益;优质均衡;新机制;新动能;教育均衡科研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吕子祥(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福建厦门36110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承载着广大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
同安区是距离厦门市本岛最远的行政区,其基础教育与岛内存在客观上的城乡差距。
区域内有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城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的均衡成为关注的焦点与发展的难点。
为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几年,同安区注重优化格局、活化培训、实化研究、深化运用,力求以教育科研效益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实现了以下四大方面的发展。
一、优化格局,探索教育均衡新机制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变是基础教育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需要创新机制,开拓新格局。
同安区努力破解传统管理瓶颈,从单一管理到多向协作,从单向研讨到立体融合,从单线封闭到全面开放,构建了深度协作、深度联动、深度共生的立体的同安区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2018年4月作为全省教育科研优秀代表,在福建省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创新论坛做典型经验交流。
1.打破区域局限,多向联动同安区2015年11月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与省市区各科研机构共享优质资源,与知名高校和社会团体进行任务合作,组建片区教育科研联盟互动协作,创造了新的联动平台和合作机遇。
2.突破部门局限,职能协同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打造“研训导一体化”教师发展模式,有机融合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与指导,实现三个职能部门协同管理,互补任务,逐步形成“研训导一体、促优质均衡”特色,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发展的整体品质。
某中心小学校工作总结

厦门市同安区汀溪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各项工作根据上级有关工作计划意见,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对县督导”成果,瞄准“教育均衡”“教育强区”要求,规范办学行为。
坚持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加大课改力度,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平安先行校、德育先行校、标准化学校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办出山区群众满意的教育。
现就一学期来我校的一些做法作如下回顾:一、强化学习,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围绕各种活动主题,采取座谈会、论坛、讲座、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等形式,在校内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终身教育宣传学习系列活动。
2、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通过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开展“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等,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让“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努力提升国民素质和生活品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读书,读好书,学校为每班图书角增添新图书,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亲子诵读等活动,我校一年二班刘艺凡同学获同安区三等奖,鼓励教师和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并汇编成册,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
4、继续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本学期,我校再次举行由一实小支教老师提供的教学示范课,结合柯土地名师工作室活动,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契机和平台。
2012年2月28-30日组织叶国远、刘再祝、叶世山、胡荣勋、刘淑静、叶淑芸等老师参加同安区第二届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单项考核,2012年4月26-27日,我校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主题结合区教研课题“略读课文怎么教”和我校市级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所涉及科目为语、数、英、品生品社、音乐、美术等学科,让教师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心理健康培训C证培训和市、区、学区组织的“送教下乡”和校本教研等各种教研活动。
厦门科技中学语文教师名单

厦门科技中学语文教师名单阳运康民主促进会会员市优秀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1996年7月由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入厦门市科技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2001年,被聘为“厦门市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 2006年12月,被聘为“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
此外,阳运康有丰富的培训经历,善于互相学习,先后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厦门市首批中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获毕业证书;在福建师范大学参加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骨干培训者省级研修;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
由于教学工作出色,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评卷教师”、“厦门市优秀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表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厦门市新课程改革先进工”。
教学期间,发表论文20来篇,主要有《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1997年收入《中国教育教学论文汇编》并获得优秀论文奖;《由“别了,司徒雷登”看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艺术》1998年在全国重点语文教学刊物《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2005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综述》在《海峡教育报高考专刊》发表;撰写《高中新课程假期学习与探究·高一语文·自然(社科)文阅读》《高中新课程假期学习与探究·高一语文·唐诗宋词阅读》(大众文艺出版社)等。
阳运康教学风格严谨,成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应激能力,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善于思考,其教育教学成果尤为显著。
张绮璇校优秀教师教研组副组长、备课组长1976年3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她工作勤奋,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曾被评为我们学校的优秀教师。
获德育论文评比学校三等奖、演讲比赛学校优胜奖、德育论文三等奖、课件竞赛鼓励奖、主题班会学校二等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比赛教师名单
学科
说课时间
单位
姓名
单位
姓名
语文
(说课顺序按序号)
8月29日
8月30日
1.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夏兰
2思明区.群惠小学
卢妮娜
3.思明区鹭江新城小学
许志辉
4.思明区湖滨小学
许艳红
5.湖里区吕岭小学
王夏萍
6.湖里区乌石浦小学
徐爱华
7.湖里区东渡小学
张璐婷
20.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陈春娇
21.厦门实小
张艳红
22.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洪冬梅
23.翔安区新圩中心小学
施彩虹
24.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许丽红
25.集美小学
薛蔚
26.海沧区北师大附校
廖梅琳
27.湖里区江头三小
周瑾玉
28.湖里区火炬学校
游清
29.思明区康桥小学
高燕
30.思明区外国语附小
郑文真
数学
8月28日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小学教育
2007.6.29
8月29日
音乐学校
陈婕斌
厦门实小
张菁
英才学校
郑熔虹
海沧区北师大附属学校
黄芬芬
海沧区育才小学
李鹏
海沧区延奎小学
陈淑娟
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宋晓春
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施纯洁
同安西柯洪塘头小学
林秀丽
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陈珍珍
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
蔡彩玉
翔安区内厝曾厝小学
陈随缘
思明区槟榔小学
沈铭
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素芳
思明区滨东小学
林琳
思明区群惠小学
陈美玲
思明区梧村小学
许祺端
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
孙慧琦
思明区金鸣小学
郭亚梅
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郑燕新
英才学校
吕国栋
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
陈水杉
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林秋华
同安区阳翟小学
柯雅丽
同安区岳口小学
陈娟
湖里区康乐小学
陈雅妹
湖里区高殿小学
王九琳
音乐
8月28日
思明区梧村小学
欧阳艳
8海沧区延奎小学
温海婴
9.同安区阳翟小学
曾毅任
10.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亦萍
11.集美区曾营小学
陈麒斌
12.集美小学
江招金
13.集美区后溪中心小学
李双好
14.音乐学校
钟振裕
15.英才学校
黄丽云
16.海沧区北师大附校黄少卿1Fra bibliotek.同安进修附小
吕英姿
18.海沧区延奎小学
陈杨梅
19.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
郑丽蓉
思明区园南小学
杨瑄
思明区人民小学
王茜婷
湖里区东渡小学
高燕真
湖里区康乐小学
吴明玲
厦门实小
吴如光
英才学校
林锦荣
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叶海云
翔安区马巷中心
陈双妹(候补)
美术
8月28日
海沧区北师大附属学校
林细平
集美区后溪中心小学
张富安
英才学校
谭雪良
厦门实小
陈东娜
思明区前埔南区小学
王晓菁
思明区演武小学
陈敏薇
湖里区高林中心小学
吕清香
翔安区新圩中心小学
叶玉勤
海沧区育才小学
王双莲
综合实践
8月28日
思明滨北小学
洪瑛
思明公园小学
王玉琴
湖里钟宅民族小学
陈艺红
湖里高林中心小学
曾静芬
集美曾营小学
曾惠真
同安进修附小
陈秋芬
翔安马巷中心小学
洪惠玲
海沧东埔小学
张彩红
备注:
1.请参加说课的老师于说课当天上交说课稿一式10份。
2.说课比赛地点: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坑内路)
温毅清
湖里区吕岭小学
罗著展
科学
8月29日
翔安区翠英小学
徐碧玲
思明区槟榔小学
吴锦福
思明区后江小学
林芹
湖里区华昌小学
谢文跃
北师大海沧附校
薛延燕
海沧延奎小学
陈静
同安区阳翟小学
张秀宝
集美区集美二小
杨辉聪
品生
品社
8月30日
厦门实小
潘品瑛
思明区人民小学
叶万东
思明区槟榔小学
林琳
湖里区江头三小
易艺萍
集美小学
吴金红
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
思明区群惠小学
陈美玲
思明区滨海小学
石利群
湖里区高殿小学
王春琳
湖里区江头第三小学
施慧敏
湖里区吕岭小学
李银岚
湖里区火炬小学
佘斐文
集美区曾营小学
陈毅坚
集美区集美小学
杨艳清
集美区杏滨中心小学
武素云
学科
说课时间
单位
姓名
单位
姓名
英语
8月28日
8月29日
海沧区延奎小学
肖伟容
外国语海沧附校
周春英
海沧区育斌小学
冯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