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习题课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分析化学课件-第4章 电化学分析法

大连理工分析化学课件-第4章 电化学分析法

玻璃膜电极(续)
玻璃膜结构:
Na+ 的 键 合 强 度 比 H+ 小 得 多 ( 约 为 1:104 ) , 水浸泡时,表面 的 Na+ 与 水 中 的 H+ 交 换 , 表 面 形成一层水化硅 胶层 。
玻璃膜电极(续)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形成一个三层结构,即中间的干玻璃层和
严格来说,Kij不是一个常数,在不同离子活 度条件下测定的选择性系数值各不相同。
Kij仅能用来估计干扰离子存在时产生的测定 误差或确定电极的适用范围。
例题1
用钙离子电极测定2.0×10-3 mol/L的CaCl2 溶液的活度,若溶液中含有 0.20 mol/L的 NaCl,则由Na+存在所引起产生的误差为多 少?(KCa2+,Na+=0.0016)
概 述(续)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灵敏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应用广泛。 主要用于无机离子的分析。 检测限可以达到p mol/L数量级。 自动控制、在线分析、活体分析。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续)
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化学电池中两电极 的电位差来获得溶液中有关化学成分信息 的方法。
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
主讲教师:宋文璟 办公地点:C07-202
概述 电位分析法 其他电化学分
析法简介 电化学分析法
的进展
概述
电化学分析法: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测定 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性质包括:电流、电位、电导、电 阻或电荷量等。
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反应:AgCl+e-→Ag+Cl 半电池符号:Ag, AgCl(s)∣KCl 电极电位:

大连理工大学 分析化学课件

大连理工大学 分析化学课件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 又称为随机误差
定义:是由于某种固定的原因或某些经常 出现的因素引起的重复出现的误差。
特点
(1)单向性 (2)重现性 (3)可测性
产生原因
(1)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引起 (2)仪器误差:由仪器本身不准确造成 (3)试剂误差:由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所引起 (4)主观误差:由操作者本身原因造成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3章 滴定分析法 第4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5章 色谱分析法 第6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7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章 波谱分析法
1学时 3学时 8学时 4学时 5学时 4学时 2学时 5学时
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有关计算
结构 理化性质 分析方法 含量
结构分析(structure analysis):对物 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进行鉴定。
**2.2 根据分析方法的性质和原理不同分为: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滴定分析(又称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 优点:准确度高(1‰),所用仪器简单 缺点:灵敏度差 适用于高含量和中等含量组分(> 1%)的测定
本 任
结构
化学结构是什么?

分析
分析 化学 与其 他学 科相 互交 叉、 渗透
计算 机
数学
分析 化学
物理
生物
材料
**2.1 根据分析任务的不同分为: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确定 被分析物是由哪些元素、离子、原子团或 化合物构成的。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测 定相应组分的含量。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

x ts 58.25 3.18 0.15 (58.25 0.24)%
n
4
9 次测定置信度为 95%时,t=3.18
x ts 58.25 2.31 0.15 (58.25 0.12)%
n
9
7. 标定某 HCl 溶液,4 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是 0.1020,0.1015,0.1013,0.1014。 分别用 Q 检验法(置信度 90%)和格鲁布斯检验法(置信度 95%)判断可 疑值 0.1020 是否应舍弃。
11. 用有效数字来表示以下计算结果:
解:
(1) 213.64-4.4+0.3244=209.6;
(2) 2.52 4.10 15.04 =2.53×10-3; 6.15 104
(3) pH=5.03,求[H+]=9.3×10-6;
(4)
1.5 108 6.1108 3.3 105
=5.3×10-6;
(6)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2. 什么是误差?什么是偏差?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是单次测量值与 n 次测量平均值之差。 误差是用测量值与真实值作比较,衡量准确度的高低,偏差是用测定值与平 均值作比较,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大小。准确度高则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高 准确度不一定高。
10 3
5. 什么是活度、活度常数、浓度常数?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活度常数?什么情 况下可用浓度常数? 解:活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活度常数:以活度表示的 平衡常数。浓度常数:以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
6. 什么是滴定常数 Kt?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其反应的 Kt 与 Ka、Kw 之间存在 什么关系? 解:酸碱滴定反应是解离反应的近反应,反应平衡常数称为滴定反应常数。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f区元素)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f区元素)

18.2 课后习题详解1. 选择一种镧系金属,写出其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并用有关电极电势和镧系元素形稳定氧化态的规律说明所得结论。

解:选择La 元素,其与稀酸的反应方程式为322623La H La H +++=+。

镧系金属的特征氧化值为+3价,酸性条件下,镧系金属的3(/) 1.98A E Ln Ln V θ+≤-,La 与H +反应生成04f 全空的稳定结构的3La +。

2. 在镧系元素中哪几种元素最容易出现非常见氧化态,并说明出现非常见氧化态与原子的电子层构型之间的关系。

解:镧系金属的特征氧化值为+3价,但是Ce 、Pr 和Tb 还有+4价氧化态,Sm 、Eu 和Yb 还有+2价氧化态,这与其电子构型有关。

其对应的电子构型分别为40(4)Ce f +、41Pr (4)f +、47(4)Tb f +,26(4)Sm f +、27(4)Eu f +、214(4)Yb f +。

而04f 、74f 和144f 为全空、半满和全满的稳定结构,容易形成。

3. 根据有关化学性质的知识推和铈和铕为什么在离子交换等现代分离技术发展起来之前是镧系元素中最易分离出来的元素?解:由于铈具有112456f d s 的稳定电子构型,除能形成3Ce +外,还能形成4Ce+;4Ce +在水溶液中或在固相中都能稳定存在。

当pH 值为6时,,在弱酸中或弱碱溶液中,氯气等氧化剂能将Ce 3+氧化为4Ce +,而且4Ce +易水解,在碱性溶液中能生成CeO 2·xH 2O 沉淀,甚至pH 在0.7~1的条件下就能沉淀出来;其他+3稀土元素则要pH 在6~8时才沉淀。

这样,可将铈在分离其他稀土元素之前就分离出来。

铕得电子构型为4f 26s 2,可形成Eu 2+。

Sm 3+,Eu 3+,Yb 3+比其他稀土离子较易还原为Ln 2+,特别时Eu 3+更易被还原。

这可从下列电对的值看出:,可用Zn 做还原剂将Eu 3+还原为Eu 2+,而Sm 3+,Yb 3+等不被还原。

分析化学第一章习题演示教学

分析化学第一章习题演示教学

1.1 在定量分析中,天平零点稍有移动,则误差类型为(B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2 在定量分析中,砝码锈蚀,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3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则误差类型为(C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4在定量分析中,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CO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则误差类型为( 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5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6 在定量分析中,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7 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则误差类型为(C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8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则误差类型为(B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9 在定量分析中,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10 在定量分析中,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则误差类型为( B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21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则消除误差的方法 (A.B.C.D.E.F.1.22A.B.C.D.E.F.1.23A.B.C.D.E.F.1.24 (A.B.C.D.E.F.1.25A.B.C.D.E.F.1.26A.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产生的该误差需( A )0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消除该误差需( D )0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626 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模拟题一及解析

大连理工大学626 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模拟题一及解析

4.(1)两个色谱峰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60.0s和90.0s,若所用柱的塔板高度为 1.20mm,两个峰具有相同的峰宽,完全分离需要的色谱柱为多长? (2)分析某有机物试样中的水含量,以甲醇为内标。称取1.172g试样,加入 0.114g甲醇。混合均匀后迚样分析,测得水和甲醇的峰面积分别为:164cm2和
5.不质子相连碳原子上的其他原子电负性越(
),质子的共振吸收峰向( )
场秱动。 6.对于原子序数小于( )的元素,以发射俄歇电子为主,而( )元素则主要发
射X射线荧光。
7.由SFC不HPLC中的流速不塔板高度关系对比图分析,在线速度为0.6cm/s时,在
液相色谱的最小塔板高度处,SFC对应的最佳流速要比HPLC大( )倍;柱效比
cx=Δc(10ΔE/S-1)-1
=5.0×10-5÷(100.0245/0.0592-1) =3.14×10-5 mol/L
所以含量=3.14×10-5×0.100×126.9÷0.500=0.797mg/g
归纳总结
本讲对模拟试题第一套的判断、选择、填空、前两道计算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主要集中的讲解了基础知识的部分,相应的,判断、选择、填空也是对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考察的重要题型,需要多加注意。另外本套模拟试题前两道计算题也比 较简单,但是做题过程中要细心,丌要在这里丢分。
3.称取钢样0.894g,溶解后将其中的锰氧化成MnO4-,秱入100mL容量瓶中,加 水秲释至刻度。于λ=520nm,b=1.00cm,测得吸光度A=0.500, 已知ε=2.20 ×10-3L/mol/cm,计算钢样中锰的百分含量。(MMn=54.94g/mol)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分光光度法计算题。 朗伯比尔定率:A = ε bc

大连理工大学626 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626 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6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复习大纲如下:一、化学分析1、酸碱滴定分析:酸碱平衡、pH计算及缓冲溶液的配置、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指示剂。

2、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原理、条件稳定常数、酸效应系数和副反应系数、配位滴定中的干扰及消除、EDTA标准溶液配置。

3、氧化还原滴定法:条件电极电位、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沉淀滴定法及重量分析法:沉淀滴定法原理;Mohr法、Volhard法和Fajans法;溶解度、溶度积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类型、形成过程和不同沉淀条件的选择。

5、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误差的概念和来源、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有效数字。

二、仪器分析1、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伦分析法、极谱分析法、循环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

2、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超临界流体等现代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3、原子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

4、X射线光谱和表面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分子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子荧光与磷光的基本原理、测量技术与应用。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解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红外与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红外谱图解析方法和不饱和度的计算、红外谱图解析;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原理与特点、激光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差异与互补性、激光拉曼光谱谱图的解析方法;红外分析仪器的结构流程与特点,试样制备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分析化学第三章第二节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分析化学第三章第二节

(2)电子效应
① 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 质子与电负性元素相连, 质子与电负性元素相连,产生去屏蔽效应 产生去屏蔽效应 ,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X CH3 F CH3 4.0 4.26 F CH3 4.0 4.26 O CH3 3.5 3.42-4.02 N CH3 3.0 2.12-3.10 C CH3 2.5 0.77-1.88
常见溶剂1H NMR的化学位移
溶剂 acetone acetonitrile benzene carbon tetrachloride chloroform dimethylsulfoxide water methanol methylene chloride 7.25 2.49 4.82 4.84, 3.30 5.32 δ 2.05 1.93 7.15
B标准 − B样品 ν 样品 − ν 标准 6 × 10 = × 10 6 δ = ν 仪器 B仪器
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δ)是无量纲因子, 可用δ或(×10-6)表示化学位移。 表示化学位移。
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章 氢核磁共振波谱
例如: 在60MHz的仪器上, 的仪器上,某1H核共振频率与标准物TMS差60Hz, 则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
第三章 氢核磁共振波谱
C
C
H C C H
δ 0.85-0.95 <
C C C
H H
<
C C C
δ 1.40-1.65
H
C
H
δ 1.20-1.40
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章 氢核磁共振波谱
δ1.77 O H3 C C H
O H
δ2.31 C CH3
δ3.55 OH H
δ3.75 HO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由“V”项引入的误差最大 B ) 由“c”项引入的误差最大 C 由“M”项引入的误差最大 D 由“m”项引入的误差最大
第三章 滴定分析
1. 有一份磷酸盐溶液,可能由Na3PO4、Na2HPO4、 NaH2PO4等三种物质中的两种物质混合组成,以百里酚 酞为指示剂,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剂体 积V1(ml),再以甲基橙做指示剂,继续标准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滴定剂体积V2(ml)。若V1>0,V2>V1,溶 液的组成为
d i1 5
相对平均偏差:
d 100 % x
标准偏差: s
5
2
xi x 4
相对标准偏差:
i1
s 100 % x
Q检验
Q X n X n1 或 Q X 2 X1
Xn X1
Xn X1
G检验
G计算
Xn s
X

G计算
X
X1 s
6.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遇到破碎后的大块颗粒, 正确的处理方法为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2. 下列各项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C ) 3. A.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致 4. B. 滴定管读数时末尾数字估计不准确 5. C. 用未经恒重的NaCl基准物标定AgNO3标准溶液 6. D. 把滴定管的读数14.37误记为17.43
解题关键:主要理解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前者具有单向 性、重现性和可测性。不管是方法,仪器,试剂等等原因引起的 都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偶然误差大小方向不恒定,多次测量值服 从正态分布的统计学概率。另外,注意 区分“过失” 。
电位滴定法 (二阶微商法)
pHX
pHS
EX ES 2.303RT /
F
cx
c 10E/S 1
第五章 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特点,分离的基本过程, 分配系数,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固定相的选择, 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及分离度的关系 柱效提高的途径 定性的方法 定量的方法及计算公式
A 重新采样 B 直接弃去大颗粒 C) 再次破碎 D 四分法弃去大颗粒
7. 用Na2CO3做基准物标定HCl时,如Na2CO3含 有少量NaHCO3,则标定出的HCl浓度会
A) 偏高
B 偏低
C 视使用的指示剂: X%= c V M
m 10
若c=0.1020 0.0001,V=30.02 0.02, M=50.01 0.01, m=0.2020 0.0001,则 对X%的误差来说
第一、二章 绪论和 误差与数据处理
1.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 2.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 3.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 C.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5. D.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解题关键: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定义。精密度是描述一组平行 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用偏差表示;准确度是描述测 量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一般用误差表示。
A. Na3PO4 C. Na3PO4,NaH2PO4
B. Na2HPO4 D. Na3PO4,
塔板理论
n 5.54( tR )2 16( tR )2
Y1/ 2
Wb
分离度
速率理论
保留时间 分配系数 固定相
流动相
第六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基本原理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电子跃迁的类型,荷移光谱 朗伯-比耳定律及偏离的原因 摩尔吸收系数 仪器部件及作用 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 参比溶液的选择, 示差分光光度法
液接电位的产生及减小的方法
电极的分类,
参比电极的种类及结构,工作原理 EAgCl/Ag = EAgCl/Ag - 0.0592lg
膜电极的种类及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Kij)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玻璃膜电极 溶液pH的计算,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的作用及组成
E膜
K
?
RT nF
ln
a
直接电位法(pH测定、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n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4. 在一组平行测定的数据中,其中有一个数据与其余各 数据较明显地偏大或者偏小,通常被认为可疑。在进 行取舍时,通常用 Q检验 和 G检验 方法 。
5. 对系统误差判断时,通常会进行显著性检验,在分析 化学中常用的方法是 t检验 和 F检验 方法。
平均偏差:
5
xi x
酸效应,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之间的关系,最低pH; 滴定曲线计算方法,滴定终点、突跃范围的确定及计算;
各种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方法; 终点误差与直接滴定的方法。分步滴定条件; 掌握各种滴定方法的典型应用、计算方法。
滴定
条件?
滴定曲线
c ·Ka≥10-8
c等 K’MY≥106
lgK’MY≥8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及减小偶然误差
控制测量的相对误差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X t s
n
n , t ,置信区间
置信度 ,t ,置信区间 。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对基准物的要求,滴定分析的四 种滴定方式及其计算方法,滴定度计算。溶液的pH计算,精 确式与简化计算的条件;
ΔlgKMY ≥6
O 1
O 2
0.0592 n1n2
lg( 103n1103n2
)
0.0592 n1n2
3(n1
n2 )
n1=n2=1 0.36V
Ksp ≤ 10-8
Ka
平衡常数
反应越完全
滴定曲线 浓度
酸效应系数 lgα Y(H) ≤lgKMY - lgK'MY pH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指示剂
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
章 分析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特点,辨别的方法及减免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X t s
n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三种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方法误差 对照实验
系统误差 仪器误差 试剂误差 主观误差 仪器校准 空白实验 改善操作
偶然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3. 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区间变 小 ; 4. 测定次数n不变,置信度提高,则置信区间变大 。
解题关键:理解掌握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概念。置信度是衡量判断可 靠程度的,也就是真值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置信区间是指,在 一定的置信度下,真值出现的范围有多大。
X t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