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流程及赔偿标准(1-10级、工亡)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工伤等级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根据不同的伤残程度,对应着不同的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标准如下:1. 一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10%。
对于一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30倍。
2. 二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1-25%。
对于二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35倍。
3. 三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26-40%。
对于三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40倍。
4. 四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41-55%。
对于四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45倍。
5. 五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56-70%。
对于五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50倍。
6. 六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71-80%。
对于六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55倍。
7. 七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81-90%。
对于七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60倍。
8. 八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91-100%。
对于八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65倍。
9. 九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00%且需要全日制看护。
对于九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70倍。
10. 十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00%且需要全日制看护并且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等级1-10级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级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级分别对应的赔偿标准如下:
1级工伤:工伤员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60%左右;
2级工伤:工伤员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60-70%左右;
3级工伤:工伤员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并再确定的轻伤残等级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70-80%左右;
4级工伤:工伤员工功能减损,但工资收入未丧失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80-90%左右;
5级工伤:工伤员工功能减损,工资收入减少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90-100%左右;
6级工伤:工伤员工功能损失较重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10-120%左右;
7级工伤:工伤员工丧失完全劳动能力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30-140%左右;
8级工伤:工伤员工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50%左右;
9级工伤:工伤员工丧生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70%左右;
10级工伤:工伤员工丧生或者按照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20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赔偿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所不同,上述的数值仅供参考。
全国(1-10)工伤赔偿标准

全国(1-10)工伤赔偿标准全国(1-10)工伤赔偿标准一、前言工伤赔偿是保障工人权益、保护劳动安全的重要制度之一。
全国(1-10)工伤赔偿标准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定并实施的,旨在维护工伤发生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得到应有的赔偿。
二、适用范围全国(1-10)工伤赔偿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工伤赔偿事项。
三、工伤认定标准1. 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工伤应符合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与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要求,并经过相关部门认定。
2. 工伤认定的程序:劳动者在发生意外伤害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汇报,并经医疗机构诊断,并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认定。
四、带薪休假期间的工伤1. 如果劳动者在带薪休假期间遭受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发生当日工资进行赔偿。
2. 工伤期间,劳动者享受法定带薪病假待遇。
五、工伤医疗费用赔偿1. 工伤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康复费等一切与工伤治疗相关的费用。
2. 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并在一定期限内向劳动者报销。
六、一次性伤残赔偿金1. 一次性伤残赔偿金由工伤事故发生后,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及相关标准进行计算。
2. 一次性伤残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伤残赔偿金(元)= 劳动者月工资×赔偿比例。
七、死亡赔偿金1. 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死亡的,由用人单位支付死亡赔偿金。
2.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死亡赔偿金(元)= 基本赔偿金+丧葬费。
3. 基本赔偿金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计算,丧葬费由相关部门核定。
八、工亡人员抚恤金和生活费1. 工亡人员的遗属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工亡抚恤金,并享受一定期限的生活费补助。
2. 抚恤金和生活费的发放标准由相关部门制定。
九、其他补偿1. 工伤事故引起的其他损失,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偿,包括因工伤引发的精神损失、经济损失等。
十、附件1. 工伤事故认定申请表格2. 相关部门连系方士表3. 工伤赔偿计算示例表格附件一:工伤事故认定申请表格附件二:相关部门连系方士表附件三:工伤赔偿计算示例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工伤: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损伤、职业病或者因工死亡的情形。
1-10级工伤赔偿标准定

1-10级工伤赔偿标准定工伤赔偿标准定1级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 医疗费用:根据工伤职工实际就医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伤残津贴:伤残程度为1级的职工,按照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支付;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程度为1级的职工,按照1级伤残津贴标准的30倍支付。
2级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2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 医疗费用:根据工伤职工实际就医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伤残津贴:伤残程度为2级的职工,按照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支付;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程度为2级的职工,按照2级伤残津贴标准的30倍支付。
3级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3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 医疗费用:根据工伤职工实际就医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伤残津贴:伤残程度为3级的职工,按照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支付;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程度为3级的职工,按照3级伤残津贴标准的30倍支付。
4级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4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 医疗费用:根据工伤职工实际就医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伤残津贴:伤残程度为4级的职工,按照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支付;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程度为4级的职工,按照4级伤残津贴标准的30倍支付。
5级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5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 医疗费用:根据工伤职工实际就医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伤残津贴:伤残程度为5级的职工,按照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支付;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程度为5级的职工,按照5级伤残津贴标准的30倍支付。
6级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6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 医疗费用:根据工伤职工实际就医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伤残津贴:伤残程度为6级的职工,按照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支付;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程度为6级的职工,按照6级伤残津贴标准的30倍支付。
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伤残评定与就业适应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因工作岗位上发生意外导致身体残疾的劳动者给予的经济赔偿。
工伤伤残等级是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评定结果将对劳动者的赔偿金额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至十级。
其中,一级为最轻微的伤残,十级为最严重的伤残。
下面将依次介绍各个等级的赔偿标准。
一级伤残:伤残程度为5%以下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18倍进行赔偿。
二级伤残:伤残程度为5%以上但不满1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24倍进行赔偿。
三级伤残:伤残程度为10%以上但不满1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30倍进行赔偿。
四级伤残:伤残程度为15%以上但不满2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36倍进行赔偿。
五级伤残:伤残程度为20%以上但不满2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42倍进行赔偿。
六级伤残:伤残程度为25%以上但不满3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48倍进行赔偿。
七级伤残:伤残程度为30%以上但不满3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54倍进行赔偿。
八级伤残:伤残程度为35%以上但不满4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60倍进行赔偿。
九级伤残:伤残程度为40%以上但不满4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66倍进行赔偿。
十级伤残:伤残程度为45%以上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72倍进行赔偿。
除了按照月平均工资进行赔偿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同时还应按照劳动者的工资等级、职务等级和岗位工资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对于工伤死亡的劳动者,其家属还可以获得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进行计算的,对于同一伤残等级的劳动者,根据其工资水平的不同,具体的赔偿金额可能会有所差异。
工伤一至十级赔标准

工伤一至十级赔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给劳动者造成了身体的损害。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规定了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以便对工伤劳动者进行相应的赔偿和救济。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是根据工伤的程度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的。
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共分为十个级别,级别越高,赔偿金额也越高。
赔偿标准主要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
二、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详解1. 工伤一级赔偿标准工伤一级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轻微伤害,需要治疗但不影响工作。
对于工伤一级的劳动者,按照规定可以获得相应的医疗费用报销和一定比例的工资补偿。
2. 工伤二级赔偿标准工伤二级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轻伤害,需要治疗且短期内影响工作。
对于工伤二级的劳动者,除了医疗费用报销和工资补偿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伤残津贴。
3. 工伤三级赔偿标准工伤三级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中度伤害,需要治疗且影响工作能力。
对于工伤三级的劳动者,除了医疗费用报销和工资补偿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 工伤四级赔偿标准工伤四级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严重伤害,需要长期治疗且影响工作能力。
对于工伤四级的劳动者,除了医疗费用报销和工资补偿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 工伤五至十级赔偿标准工伤五至十级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特别严重伤害,需要长期治疗且丧失工作能力。
对于工伤五至十级的劳动者,除了医疗费用报销和工资补偿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生活护理费等。
三、工伤一至十级赔偿标准的申请流程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前往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和申请赔偿。
在申请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工伤鉴定书等材料,以便顺利获得相应的赔偿和救济。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工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包括职业病和工伤。
对于不同等级的工伤,其赔偿标准也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工伤等级1-10的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轻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1级的轻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20%至30%。
同时,还需要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其标准为月工资的20%至30%。
工伤等级2,中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2级的中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30%至4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30%至40%。
工伤等级3,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3级的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40%至5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40%至50%。
工伤等级4,特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4级的特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50%至6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50%至60%。
工伤等级5,特别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5级的特别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60%至7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60%至70%。
工伤等级6,特别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6级的特别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70%至8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70%至80%。
工伤等级7,特别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7级的特别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80%至9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80%至90%。
工伤等级8,特别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8级的特别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90%至10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90%至100%。
工伤等级9,特别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9级的特别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100%至11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100%至110%。
工伤等级10,特别重伤。
对于工伤等级为10级的特别重伤,赔偿标准为伤残津贴的月工资的110%以上。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为月工资的110%以上。
总的来说,工伤等级越高,赔偿标准也越高。
工伤认定标准、流程及赔偿标准

工伤认定标准、流程及赔偿标准工伤认定标准、流程及赔偿标准一、工伤认定标准1. 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在劳动者因工作而发生的、经省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与工作相关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
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伤病发生在工作时间内。
- 伤病发生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地点。
- 伤病是因工作所致。
2. 工伤认定的具体条件:具体工伤认定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意外伤害:在工作过程中突发的意外事件导致的伤害,如摔倒、被物体砸伤等。
- 职业病: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场所或者工作内容导致的疾病,如尘肺、噪音聋等。
- 加重、复发、恶化:原有非工伤疾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等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复发或者恶化。
二、工伤认定流程1. 伤病报告与申请:伤病发生后,劳动者应当及时将伤病情况报告所在单位,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单位应指导劳动者按照流程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
2. 医院诊断与鉴定:劳动者应前往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同时医院会出具《医疗证明》,注明伤病的诊断结果。
若伤病需要进一步鉴定,劳动者须携带相关材料向工伤鉴定机构申请鉴定。
3. 劳动保障部门审查与认定:劳动保障部门收到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申请后,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调查,以确定伤病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标准。
若符合,劳动保障部门将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
4. 申诉与复审:劳动者若不满意工伤认定结果,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劳动保障部门将组织复审工作,作出最终的认定结果。
三、工伤赔偿标准1. 工伤医疗费用:根据伤病情况,由劳动者所在单位或者其支付单位承担劳动者的工伤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
2. 工伤期暂停工资:在劳动者接受治疗期间,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的工伤期暂停工资,发放标准为劳动者平时的薪资。
3. 工伤伤残赔偿金:对因工伤伤残导致劳动能力减退的劳动者,按照工伤伤残等级、所在地区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因素,计算工伤伤残赔偿金的金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版:工伤认定流程及赔偿标准(1-10级、工亡)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有了新变化,现结合司法实践,对工伤待遇中的一些问题做了补充,供参考!一、需在什么期限内提出申请(一)用人单位一方的申请时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特别注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如果单位没有这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二)劳动者一方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特别注意:工会组织也是可以申请的哦!(三)超过1年申请期限的特别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1)不可抗力;(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3)属于用人单位原因;(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5)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二、需提交什么材料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三、社保部门多长时间受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四、多长时间作出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五、不服工伤认定结论怎么办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特别提醒: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是可以选择的,这里的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实务中有些单位为了拖时间通常选择先复议再诉讼,劳动者为了省时间应当不复议直接诉讼。
六、工伤待遇计算标准基于《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及最新统计数据归纳总结,供实务中参考。
一、1-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1-6级伤残津贴(按月享受)三、5-10级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江苏还特别规定,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解除劳动关系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照下列标准执行:不足5年的,按照全额的80%支付;不足4年的,按照全额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照全额的40%支付;不足2年的,按照全额的20%支付;不足1年的,按照全额的10%支付,但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四、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注:实践中主流做法是按照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确定。
计算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时是否包括加班费,实务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
比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待遇案件的裁判指引》第14条规定,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待遇按劳动者工伤前十二个月的包含加班工资在内的平均工资福利待遇标准确定。
《上海高院民一庭调研与参考》(〔2014〕15号)倾向认为,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不应包含加班工资。
五、停工留薪期护理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如果单位未安排护理,则由单位支付护理费。
护理费标准如何确定?各地并无统一做法。
比如,《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所在单位未派人护理的,应当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向工伤职工支付护理费。
六、评残后的护理费七、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八、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超出目录及服务标准的医药费该由工伤职工还是用人单位承担,目前实践中各地处理存在不同做法,多数地区的做法是用人单位不承担。
比如:浙江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十六、用人单位已依法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劳动者工伤医疗费超出社保基金报销目录范围的费用,如何承担?答:用人单位已依法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劳动者工伤医疗费超出社保基金报销目录范围的费用原则上不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但超出目录范围的费用经用人单位同意或者认可的除外。
深圳《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争议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三、用人单位已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以实际支出的工伤医疗费高于社保部门偿付的医疗费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足的,不予支持。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工伤康复费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十、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需注意的是,辅助器具一般应当限于辅助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之必需,并采用国内市场的普及型产品。
工伤职工选择其他型号产品,费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个人自付。
十一、工伤复发待遇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工伤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
十二、因工死亡待遇标准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这个数据,直接影响职工工亡待遇。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说明:如果用人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则上述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未参加工伤保险,则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故员工因工死亡的,近亲属可获得三项费用,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三项费用标准如下:1、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这个标准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每年至少增加数万元。
公式: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
故2018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6396元×20=727920元。
因《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统一执行,故2018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全国统一标准为727920元,相比上年度的672320元,增加了55600元。
这个标准没有地域之分,全国统一。
2、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这个标准同样每年会有变化。
公式:当地社平工资×6;比如,北京目前社平工资为7706元,则丧葬补助金为7706元×6=46236元。
3、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资×40%(按月支付);其它亲属:死者本人工资×30%(每人每月);孤寡老人或孤儿: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初次核定时上述抚恤金之和应≤职工月工资(按月计算)。
注:以上标准均基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及最新统计数据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