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思路反思

《猫》教学思路反思
《猫》教学思路反思

郑振铎散文《猫》赏析

《猫》是文化名人郑振铎在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没有宏大深刻的主题,没有颂扬什么,也没有批判什么,它描写的是人对待动物的真实情感。1925年还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那个时代这篇散文比较有意义,因为它通过人和猫的故事揭示了普通生活中的人性,包括对待小动物的态度、普遍存在的粗暴武断、以及良心的挣扎等。

以下划线的是原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

开头就提出文章总纲,是关于猫的失踪和死亡的,也必然要触及人的情感。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地躺着。又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一只猫,形态可爱,活泼,给人带来欢乐。对小猫活泼可爱的描写生动,但比较简洁。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这是非常准确的闲适心境的描写,这种闲适心境是太阳和小猫带来的,而且小猫给“我”还带来了生命的启迪。

猫生病了,三妹对它进行了挽救,但最后猫死了,三妹很难过,“我”也有一丝心酸,这是人的自然情感。

“我”对三妹的安慰为第二只猫的故事做好了承接。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三妹的注意立刻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隔了几天第二只猫就到了,这只猫有更活泼有趣的表现,这里就暗示了它的失去将会给主人带来更大的伤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都不怕生人,”“……乞丐捉去……”这是为它的丢失埋下伏笔。主人们也确实为它担心,怕它丢失。

“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这是描写猫和主人之间的情谊,猫等主人回家,猫和主人一起玩耍。猫和主人情谊的描写为猫丢失后主人的伤心做好铺垫。

猫“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表现了猫在主人生活中的作用和主人对它的赏识,这是为猫丢失后主人的伤心继续做铺垫。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象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这使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猫的丢失过程是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描述的,大家在猫不见后的焦急都从对话中体现。为了表现出“家里的人”,这里出现了张妈、李妈这些人物。

主人早起不见猫就寻找,说明了主人对猫的喜爱。大家连忙寻找,说明了猫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亲爱的同伴”。“我”在心里曾经升起过希望,这是因为爱猫,同时相信猫也爱这个家而产生的自然情感。

“我”愤怒,体现了被人夺其所爱后的情感。“好久不养猫”,表现了大家一时接受不了猫丢失的事实,还沉浸在失猫的难受中。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由于第二只猫丢失后大家伤心不再主动养猫,第三只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对这只猫的描写都是负面的:缺乏生气、懒惰、难看,由于大家都不喜欢它,后面鸟被咬死后大家怀疑它也就很自然了。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猫对新来的鸟表示出了兴趣,这为后面事情的发展——鸟死猫被冤枉、受到棒打做好了铺垫。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血淋淋的场面为“我”和大家的愤怒做好了铺垫。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我”和全家都认定是这只猫干的,“我”和全家粗暴武断的态度跃然纸上。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越认定是它干的就越觉得像是它干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人的心里反映描写得非常好,这更激起了“我”的愤怒,导致了棒打猫的发生,而且打了都不解恨。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真相明白了,“我”进行了痛苦的反思,良心受到了谴责,并“很想补救”,这与后面“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相呼应。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猫意想不到的死了,“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暗示后两个月猫在流浪,但由于恋家而没有远去,这更加重了“我”的痛苦成分,而且这种痛苦一直延续下去:“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最后一句既呼应前面“好久不养猫”,而且以沉重决断的语气表现了一家人无尽的悔恨。

【我解读】

《猫》是郑振铎秉承“为人生”而创作的系列小说之一。通过“猫”的命运来观照人性的善恶,以对“我”的无情解剖来激起人们向善的力量。

一、知从论世辨文体

《猫》写于1925年11月7日,地点是上海。在此之前,郑振铎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郑振铎是深受“科学、民主、博爱”思想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然而在那个时期,他跟鲁迅一样“彷徨”,因此,我们只能从《猫》中曲折地看到时代的印迹。

和鲁迅的《故乡》一样,这篇作品很真实。作为教学文本,课前导读也在暗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散文教学的指向。然后它确实是小说。小说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觉得,这是真的。

尽管小说表面上有无懈可击的真实,但也有无法掩饰的虚构,如第三只猫的死是两个月后,而被冤打才几天就发现了真相,于是“我”良心发现,痛苦不已。按常理有足够的时间于事可补——比如找到它,带它去看医生,给它吃鱼,给它抚爱……如果这样写下去,那就是散文,而不是小说。小说经常是故意脱离常情。如果是鲁迅来写第三只猫,估计会一棒子打死,但至少也是打折腿,如此残忍,才更“真实”,更有艺术震撼。

二、紧扣文体说比较

小说当然可以从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进行解读。但这种传统的分析框架,难免千篇一律。作品的解读须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根据本文的特点,可以用比较法切入教学。

比较法是文本分析手段,对比是创作手法,二者只是角度的不同,都是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以此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和思索。课文中的比较是无声的。三次养猫的叙写层层推进,写小花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作必要的铺垫,可视为小说的开端和发展,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高潮,凸现主旨。

具体说来,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文中比较法的运用。

1.整体比较

每一只猫,写法大致相同。都写了来历、外形、性情、行为,都交代了结局,都有人的情感影响。通过梳理,可以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2.局部比较

比如通过比较“来历”,第一、二只猫是因为喜爱要来的,第三只猫是因为可怜捡来的。来历不同,情感基础也不同,地位也就不一样。同理,极写第三只猫的丑陋,是与前两只猫的漂亮对比,这样为写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作了厚实的铺垫,埋下了伏笔。

3.内部比较

每只猫的写法也有内部的比较,比如第一只猫。通过健康时与生病时的对比,拉开了小说审美的情感距离,越是写健康时的讨人喜爱,也就越能表现生病时的担忧,这样才能拨动读者的情弦。

4.细节比较

最典型的当数第三只猫的两处“蜷伏”和两处“伏”。

第一处“蜷伏”,写出了小猫的可怜状。第二处“蜷伏”,写出了小猫对人的依

恋。它也想和人亲近,却只是一厢情愿。第一个“伏”,显然是主人想赶它走却赶不走,它很瘦,可见饥饿无力。第二个“伏”,写出了它衣食无忧,心宽体胖的情态。

从无家可归到有家可依,从衣食无着到衣食无忧,从瘦弱不堪到心宽体胖,主动亲近主人却又不得赏识,内心深处的忧郁郁积于内,表现于外。从细节上,也预示了它的悲剧命运。

5.强弱比较

强者之强,如“我”和“妻”以及捉猫人,在于蛮横无理。弱者之弱,如“张婶”和“猫”甚至周家丫头,在于没有言权。

“猫”这种动物的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对比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留下强烈地震撼和冲击,由此无情地解剖了人性中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让“我”对这只丑猫永无补救地受到良心的谴责。好的作品都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我”的自责、内疚、痛苦正是作品的积极意义所在,提示着人性中善良、仁爱、公平、正义等美好一面的觉醒。

通过小题材,洞见大人生。通过多重对比,文章波澜起伏,这就是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

【我设计】

设计思想

按照一般的阅读习惯,我们读一篇文学作品,读过之后,大致应该知道是什么文体。初一学生对小说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前面已学过了《故乡》,因此要让学生在辨识文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任务之一。之二是要给学生一种有用的分析方法。孙绍振教授在谈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时,一直强调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因为比较法对《猫》这篇小说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因此是这类文本阅读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把这种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文学作品阅读的钥匙。尽管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却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猫》当作“例文”,来学习用比较法分析文本。计划两课时,须用学案配合。

教学目标

1.辨识小说这种文体。

2.学习用比较法分析文本,探究主旨。

3.学习用对比手法写片段作文。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辨文体

1.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同学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养过什么小动物吗?相互分享一下。郑振铎家养过猫,我们去看看他和猫有怎样的故事?你已事先读过课文,说说他讲的故事是真的吗?

预设:是真的。理由呢?不是真的,理由?

师展示:作者在收录本文的《家庭的故事》一书《自序》中说:“他们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

为了尊重作者,我们还是把本文当作小说来读。

检查学案,查知学情。

2.作者介绍

屏显: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笔名西谛。著作很多,有《中国文学论集》《海燕》《泰戈尔传》等多种。童年家贫,勉强高小毕业。1917年到北京,考入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中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1920年,和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

3.辨识小说

请学生展示学案中自己写的第三只猫的结局。然后教师展示。

结局一:(原文略)

结局二:

我立即叫来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邻居家找到。我把它带回家,带它去看了医生,又给它吃鱼。三姝一回家,就逗它玩。因为对它的愧疚,我们直到把它养到终老……

结局三: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挣扎着想逃。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又冲了上去,狠狠地踢了一脚。

它痛苦地“咪呜”了几声,不动了。

“还敢装死!”我骂道,又踢了一脚,真的不动了,“张婶,把它提到外面去扔了。”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请学生辨识哪一种是小说的写法。

明确:一是郑振铎式的小说写法,二是散文写法,三是鲁迅式的小说写法。

小结:小说都要有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是对生活的典型化,是高于生活的。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要经常不合常情;第二,要极力拉大与读者的情感距离;第三,常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二、比较中彰显主题

1.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一共写了三只猫,在写法上相似,都写了来历、外形、性情、行为及人对它们的情感、最终的结局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提示,在预习时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的内容由老师示例)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要来的

要来的

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非常可爱

毛色花白,不好看,小时瘦,长大胖,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动作行为

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在园中乱跑,爬树,扑蝴蝶。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倦伏着,不捉鼠,不好动。有时跳到桌上,凝望黄鸟

情感

喜爱

喜爱

可有可无,不大喜欢

结局

病死

丢失

冤死

影响

难过,酸辛,怜惜

怅然,愤恨,好久不再养猫

难过,自责,痛苦,永不养猫

分析上表。教师示例:

通过“来历”对比,一、二只猫是因为喜爱要来的,第三只猫是因为可怜捡来的。情感基础不同、来历不同,在家的地位也自然不一样,这样为写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作了厚实的铺垫,埋下了伏笔。

请学生任选一项进行比较。可能的生成有:

生1:通过外形的比较,突出了第三只猫的难看。因为难看就不喜欢,不喜欢就容易产生偏见,造成误会,形成冤案,也自然为下文写冤案伏笔。

生2:通过性情的对比,第三只猫的忧郁、懒惰也暗示着它的悲剧命运。

生3:从动作行为上看,第三只猫可能太孤独,没有玩伴,就想去找芙蓉鸟玩,结果瓜田李下,铸成冤案。

生4:从第一、二只猫与第三只猫的整体比较,前者可以说是铺垫,为写第三只猫的更加不幸作了蓄势。在小说的写法上,写第一只猫是开端,第二只是发展,第三只是高潮。

小结:比较法是文本分析手段,是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以鉴别双方优劣,凸显事物本质。对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目的是让被对比的事物本质特征更加突出,从而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和思索。二者只是读者角度与作者角度的不同。凡有对比之处,都可以用比较法进行分析。

2.精段阅读

对一只猫进行精读,要求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然后组内交流,推荐展示。

可能的生成有:

关于第一只猫:就小花猫身体健康时和生病时的外形、动作及人的情感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比较,健康时它光鲜,活泼,逗人喜爱,生病时它污涩,可怜,让人心痛。由此觉得写小说一定要拉开人的情感距离,才有审美价值。越是写健康时的讨人喜爱,也就越能表现生病时的担忧,失去时的痛苦。

关于第二只猫:猫眼看人,我们一家善良仁厚,周家丫头冷漠麻木,捉猫者夺人所爱。作者通过小说,以猫为凭借,写人间百态,实际上也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关于第三只猫:可以从细节上进行的比较。如两个“蜷伏”和两个“伏”字的研究,换成别的词如何?由此得出小说的生动,在于细节。通过细节对比,文章波澜起伏,看似无意,实则精心。也可以在动态中生成:三只猫中,都有人的强势与猫的弱势之比,特别是第三只猫中,以人为代表的强势,可以高高在上的给予、夺取、毁灭;以猫为代表的弱势生命(也包括像张婶一样的下人),虽然可以因可爱或可怜得到人的喜欢或保护,但毕竟不是平等之上的对待。人要想真正尊重生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示例:对人强势的描写: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耐人寻味的是对弱者的描写,那种善良、委屈、可怜之状,跃然纸上。先看张婶:“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再来看第三只猫: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小结:通过用比较法分析文本,作者“为人生”的创作思想在文章中彰显无遗。借猫的故事,反映人性,引出做人的思考: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不可主观武断,否则容易铸成大错。

三、我还有问请你答

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

四、运用对比巧练笔

借鉴猫的写法,从来历、外形、性情、行为等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只自家养过的小动物,写出自己的情感。然后交流展示。以此结课。

附:本课教学后记片段

课堂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播曲,写着写着,古雯庆就哭出了声来。它想起了自家的小狗,泪水模糊了本子上的字迹。当李冬梅展示的时候,也发不出声,眼泪直落。孙艺玲在念到最后时,声音也湿了。这些,都是最好的练笔。

罗利萍在自己的小作文中,不自觉地用上了对比的写法。如“一个月下来,它不仅没瘦,反而更加肥壮,而我却瘦了一圈。”文章顿生波澜。

【我解读】

《猫》是郑振铎秉承“为人生”而创作的系列小说之一。通过“猫”的命运来观照人性的善恶,以对“我”的无情解剖来激起人们向善的力量。

一、知从论世辨文体

《猫》写于1925年11月7日,地点是上海。在此之前,郑振铎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郑振铎是深受“科学、民主、博爱”思想

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然而在那个时期,他跟鲁迅一样“彷徨”,因此,我们只能从《猫》中曲折地看到时代的印迹。

和鲁迅的《故乡》一样,这篇作品很真实。作为教学文本,课前导读也在暗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散文教学的指向。然后它确实是小说。小说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觉得,这是真的。

尽管小说表面上有无懈可击的真实,但也有无法掩饰的虚构,如第三只猫的死是两个月后,而被冤打才几天就发现了真相,于是“我”良心发现,痛苦不已。按常理有足够的时间于事可补——比如找到它,带它去看医生,给它吃鱼,给它抚爱……如果这样写下去,那就是散文,而不是小说。小说经常是故意脱离常情。

如果是鲁迅来写第三只猫,估计会一棒子打死,但至少也是打折腿,如此残忍,才更“真实”,更有艺术震撼。

二、紧扣文体说比较

小说当然可以从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进行解读。但这种传统的分析框架,难免千篇一律。作品的解读须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根据本文的特点,可以用比较法切入教学。

比较法是文本分析手段,对比是创作手法,二者只是角度的不同,都是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以此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和思索。课文中的比较是无声的。三次养猫的叙写层层推进,写小花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作必要的铺垫,可视

为小说的开端和发展,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高潮,凸现主旨。

具体说来,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文中比较法的运用。

1.整体比较

每一只猫,写法大致相同。都写了来历、外形、性情、行为,都交代了结局,都有人的情感影响。通过梳理,可以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2.局部比较

比如通过比较“来历”,第一、二只猫是因为喜爱要来的,第三只猫是因为可怜捡来的。来历不同,情感基础也不同,地位也就不一样。同理,极写第三只猫的丑陋,是与前两只猫的漂亮对比,这样为写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作了厚实的铺垫,埋下了伏笔。

3.内部比较

每只猫的写法也有内部的比较,比如第一只猫。通过健康时与生病时的对比,拉开了小说审美的情感距离,越是写健康时的讨人喜爱,也就越能表现生病时的担忧,这样才能拨动读者的情弦。

4.细节比较

最典型的当数第三只猫的两处“蜷伏”和两处“伏”。

第一处“蜷伏”,写出了小猫的可怜状。第二处“蜷伏”,写出了小猫对人的依恋。它也想和人亲近,却只是一厢情愿。第一个“伏”,显然是主人想赶它走却赶不走,它很瘦,可见饥饿无力。第二个“伏”,写出了它衣食无忧,心宽体胖的情态。

从无家可归到有家可依,从衣食无着到衣食无忧,从瘦弱不堪到心宽体胖,主动亲近主人却又不得赏识,内心深处的忧郁郁积于内,表现于外。从细节上,也预示了它的悲剧命运。

5.强弱比较

强者之强,如“我”和“妻”以及捉猫人,在于蛮横无理。弱者之弱,如“张婶”和“猫”甚至周家丫头,在于没有言权。

“猫”这种动物的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对比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留下强烈地震撼和冲击,由此无情地解剖了人性中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让“我”对这只丑猫永无补救地受到良心的谴责。好的作品都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我”的自责、内疚、痛苦正是作品的积极意义所在,提示着人性中善良、仁爱、公平、正义等美好一面的觉醒。

通过小题材,洞见大人生。通过多重对比,文章波澜起伏,这就是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

【我设计】

设计思想

按照一般的阅读习惯,我们读一篇文学作品,读过之后,大致应该知道是什么文体。初一学生对小说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前面已学过了《故乡》,因此要让学生在辨识文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任务之一。之二是要给学生一种有用的分析方法。孙绍振教授在谈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时,一直强调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因为比较法对《猫》这篇小说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因此是这类文本阅读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把这种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文学作品阅读的钥

匙。尽管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却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猫》当作“例文”,来学习用比较法分析文本。计划两课时,须用学案配合。

教学目标

1.辨识小说这种文体。

2.学习用比较法分析文本,探究主旨。

3.学习用对比手法写片段作文。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辨文体

1.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同学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养过什么小动物吗?相互分享一下。郑振铎家养过猫,我们去看看他和猫有怎样的故事?你已事先读过课文,说说他讲的故事是真的吗?

预设:是真的。理由呢?不是真的,理由?

师展示:作者在收录本文的《家庭的故事》一书《自序》中说:“他们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

为了尊重作者,我们还是把本文当作小说来读。

检查学案,查知学情。

2.作者介绍

屏显: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笔名西谛。著作很多,有《中国文学论集》《海燕》《泰戈尔传》等多种。童年家贫,勉强高小毕业。1917年到北京,考入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中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1920年,和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

3.辨识小说

请学生展示学案中自己写的第三只猫的结局。然后教师展示。

结局一:(原文略)

结局二:

我立即叫来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邻居家找到。我把它带回家,带它去看了医生,又给它吃鱼。三姝一回家,就逗它玩。因为对它的愧疚,我们直到把它养到终老……

结局三: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挣扎着想逃。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又冲了上去,狠狠地踢了一脚。

它痛苦地“咪呜”了几声,不动了。

“还敢装死!”我骂道,又踢了一脚,真的不动了,“张婶,把它提到外面去扔了。”

通过“来历”对比,一、二只猫是因为喜爱要来的,第三只猫是因为可怜捡来的。情感基础不同、来历不同,在家的地位也自然不一样,这样为写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作了厚实的铺垫,埋下了伏笔。

请学生任选一项进行比较。可能的生成有:

生1:通过外形的比较,突出了第三只猫的难看。因为难看就不喜欢,不喜欢就容易产生偏见,造成误会,形成冤案,也自然为下文写冤案伏笔。

生2:通过性情的对比,第三只猫的忧郁、懒惰也暗示着它的悲剧命运。

生3:从动作行为上看,第三只猫可能太孤独,没有玩伴,就想去找芙蓉鸟玩,结果瓜田李下,铸成冤案。

生4:从第一、二只猫与第三只猫的整体比较,前者可以说是铺垫,为写第三只猫的更加不幸作了蓄势。在小说的写法上,写第一只猫是开端,第二只是发展,第三只是高潮。

小结:比较法是文本分析手段,是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以鉴别双方优劣,凸显事物本质。对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目的是让被对比的事物本质特征更加突出,从而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和思索。二者只是读者角度与作者角度的不同。凡有对比之处,都可以用比较法进行分析。

2.精段阅读

对一只猫进行精读,要求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然后组内交流,推荐展示。

可能的生成有:

关于第一只猫:就小花猫身体健康时和生病时的外形、动作及人的情感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比较,健康时它光鲜,活泼,逗人喜爱,生病时它污涩,可怜,让人心痛。由此觉得写小说一定要拉开人的情感距离,才有审美价值。越是写健康时的讨人喜爱,也就越能表现生病时的担忧,失去时的痛苦。

关于第二只猫:猫眼看人,我们一家善良仁厚,周家丫头冷漠麻木,捉猫者夺人所爱。作者通过小说,以猫为凭借,写人间百态,实际上也是当时社会的反映。

关于第三只猫:可以从细节上进行的比较。如两个“蜷伏”和两个“伏”字的研究,换成别的词如何?由此得出小说的生动,在于细节。通过细节对比,文章波澜起伏,看似无意,实则精心。也可以在动态中生成:三只猫中,都有人的强势与猫的弱势之比,特别是第三只猫中,以人为代表的强势,可以高高在上的给予、夺取、毁灭;以猫为代表的弱势生命(也包括像张婶一样的下人),虽然可以因可爱或可怜得到人的喜欢或保护,但毕竟不是平等之上的对待。人要想真正尊重生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示例:对人强势的描写: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耐人寻味的是对弱者的描写,那种善良、委屈、可怜之状,跃然纸上。先看张婶:“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再来看第三只猫: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小结:通过用比较法分析文本,作者“为人生”的创作思想在文章中彰显无遗。借猫的故事,反映人性,引出做人的思考: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不可主观武断,否则容易铸成大错。

三、我还有问请你答

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

四、运用对比巧练笔

借鉴猫的写法,从来历、外形、性情、行为等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只自家养过的小动物,写出自己的情感。然后交流展示。以此结课。

附:本课教学后记片段

课堂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播曲,写着写着,古雯庆就哭出了声来。它想起了自家的小狗,泪水模糊了本子上的字迹。当李冬梅展示的时候,也发不出声,眼泪直落。孙艺玲在念到最后时,声音也湿了。这些,都是最好的练笔。

罗利萍在自己的小作文中,不自觉地用上了对比的写法。如“一个月下来,它不仅没瘦,反而更加肥壮,而我却瘦了一圈。”文章顿生波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反思(课后反思)2篇

《猫》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简短,作者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爱猫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闭住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抑制呼吸,我让学生去查字典,知道“闭”是。。。。,“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毛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闭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作者在写猫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介绍老舍的生平:“老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酷爱写作,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爱养花,他家里有几百盆花,每天除了写作就是摆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难过好几天。”然后让学生看书理解,他这么爱写作,当猫把他的稿纸踩脏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26猫 一、教材分析 1第六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猫》一文出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课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 解和认识,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哲理。 2、本单元的教学主题 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3、本单元的教法学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的发 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课文蕴含的深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与生活较接近,这都为学习本文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三、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积累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巧妙的结构布局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重点) 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理解本文在结构布局上的特点 第二课时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四、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一)教法、学法 “四环节”教法: 1博学之——教给学生筛取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审问之一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发问。 3.慎思之一一指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4、笃行之一一启发学生“知行合一”。 “四环节”学法: 1自学: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揣摩文中细节描写的学习方法。 2.互学:通过同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即:对比手法的作用。 3.导学:指导学生发问,深入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4.拓学:学了本文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或比较阅读,找出两文的异同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文意,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3、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 4、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重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儿童歌曲导入,同学们,歌中唱道不让小猫受委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 曾养过三只小猫。但因自己的过失让其中一只猫受了委屈,致使他家永不养猫。这到底是一

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小猫TOM,淘气活波、有点小聪明,却总是弄巧成拙;加菲猫贪吃贪睡,自私搞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却总是那么乐观洒脱;画家笔下的小猫,大多是乖巧可爱,讨人喜欢的艺术形象,那么,郑振铎笔下的猫又是怎样的艺术形象呢?以下是本人整理的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我是猫》教学设计自留稿

《我是猫》教学设计(自留稿) 石嘴山市第七小学李雯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2.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了解猫在偷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3.学生通过学习,能初步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回顾感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是谁呀?(生答:夏目漱石)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我是猫》这篇课文,去感受这只神奇猫的内心世界。(教师板书课题)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请同学们拿出听写纸。 听写词语为:贪馋、抓挠、机缘、预测、遗憾、年糕 同桌交换,互相批阅。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听写的生字,评价:书写干净工整,一颗星;行款整齐,一颗星;没有错误,再来一颗星。强调“挠”字不要多加点。 结合以上词语,请你想一想,谁来告诉老师猫与年糕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猫去主人家偷吃年糕。师:能不能再具体一点。 生:猫在主人家偷吃年糕,自己悟出了三条真理。师:主人一家的反应是什么呢?生:他们都在笑它。师:是呀!文章讲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还遭到了主人一家的嘲笑。)

二、自主学习,品读感悟 1.为了解猫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猫是在什么时候,悟出了哪三条真理?(板书跟上) 看见年糕第一条真理 偷吃年糕第二条真理 力拔年糕第三条真理 (生1: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第一条真理。师:我们可以再读读,早晨见过的那块年糕,所以是见年糕时发现了第一条真理,怎么样?) (生2:小猫在吃年糕时,发现了第二条真理。师:第二条真理是什么?你能读一读给大家听吗?你的朗读声音真洪亮,吐字也很清晰。)(生3:猫在被年糕钳住了牙,急的在厨房到处转圈儿跑的时候发现了第三条真理。师:那老师把它概括为拔年糕时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2.师:这只猫那么善于思考,想必同学们也和这只猫一样爱动脑筋。现在老师的问题来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猫在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有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出批注。(然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同学们可真会学习,那我们先来看看猫悟出第一条真理的过程吧!(猫在发现第一条真理的时候它都做了些什么?) (生1:“如今想吃年糕……能吃便吃的观点出发。”师:你可真会发现,这只猫真是机灵。) (生2:我搭上前爪……一瞧……一闻……吃呢,还是不吃?师:从小猫的动作中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猫啊!) (生3: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师:哎呀!你们瞧瞧,这只猫它多有思想啊!于是它悟出了第一条真理,是什么?学生读第一条真理的内容。)(课件出示第一条真理) 3.师:面对这么诱人的年糕,加上连个人影都不见的难得机缘,猫一定是要把握住良机去尝一尝这美味的年糕的,那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生1:猫开始吃年糕。师:吃年糕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生2:猫见没有人来,就非吃年糕不可了。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3、4自然段,看看猫吃年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情况?面对年糕,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3:猫吃年糕时,把牙给粘住了。意识到年糕原来是个妖怪。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猫》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抓痒稿纸咕噜闭息凝神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性格古怪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eé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 、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 、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 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 (淘气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我是猫教学反思

我是猫教学反思 《我是猫》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文章主要讲述一只猫发现年糕,偷吃年糕后被粘住嘴巴,千方百计都没能拔掉年糕,受到主人一家的嘲笑。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作者借猫的遭遇,寄托了自己对弱者的同情。 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通过默读、轮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接着,我抓住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发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体会感悟,小组交流感受;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作者对穷人、弱者的同情。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为高涨,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最后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让你发笑的句子,并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一下,并找出让你发笑的原因,这篇文章通过读让同学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读中想,在想中体会作者对弱者的那种同情。 总之,这篇文章在师生互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当然,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感悟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这只猫让人好笑的层面。二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唱读的习惯根深蒂固,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指导,把不良的读书习惯改过来。三是课文的寓意比较深刻,只靠学生读的话,他们无法透彻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引导也是读懂这篇课文一个关键。 反思二:我是猫教学反思 通过描写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全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描写,充满了幽默和讽刺,辛辣和嘲弄。 1、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课后的图表,让学生独自填写、思考,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梗概。 2、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部分后,与学生共同总结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然后把后面的部分放手交给学生自学,教师听取学生汇报。这种做法既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体验猫起伏变化的心理,在读中逐渐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4、通过认识矛盾现象,掌握文章的要点。猫的可笑之处,人们对待猫的态度,学生可以从书中画出来,但并非完全理解。教学中,当学生把几个方面都呈现出来时,老师引导学生从事物矛盾现象上分析和认识问题,从而达到对课文认识的提升,并使学生掌握学习要点。

小班语言《小猫在哪里》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小猫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设计意图:“小猫”是幼儿熟悉的角色,深受 小班孩子的喜欢。本次活动我是以“找小猫”为活动背 景,从而让幼儿认识并说出不同的方位词:“上下、前 后、里”。通过情景创设,游戏互动等方式,以发展幼 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将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结 合,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说介词在,方位词:上、下、前、后、里。 2.通过观察场景中小猫所在的位置,能用“小猫在×× 上面(下面、里面、前面、后面)”的短句进行讲述。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重点:引导幼儿说介词在,方位词:上、下、前、后、里。 难点:通过观察场景中小猫所在的位置,能用“小 猫在××上面(下面、里面、前面、后面)”的短句进行 讲述。活动准备:猫妈妈头饰一个,小猫 头饰若干,小猫图片 5 张。活动过程: 1.老师带猫头饰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 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是猫妈妈,听说我们实小附 幼小六班的小朋友上课特别好,我带着我的小猫们来看 看,可是到了这里,我的小猫突然不见了。2.初步学习方位词:上、小、前、后、里。师:喵喵喵, 真着急呀,我的小猫在哪里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把

它们找出来吗?幼儿:在那里,在那里。师:原来我的小猫都躲到小椅子这边来了,那它们都在小椅 子的什么地方呢?师引导幼儿说出:有的在小椅子 的上面,有的在小椅子的下面,有的在小椅子的前 面??.如果幼儿把前后位置说错了,师:着只小猫 到底在小椅子的前面还是后面呢?我们应该怎么说,首 先看看我们坐小椅子应该怎么坐(老师示范坐小椅子)那么在这里就应该说在小椅子的前面,这里就应该说在小 椅子的后面。师小结:孩子们,我的小猫说你们太聪明 了,还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想躲起来让你们 再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它们。(重新把 5 只小猫放到不 同的地方) 3.复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用小 猫在 XX上面(下面、里面、前面、后面)的短语进 行讲述。师: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起来,好了, 就睁开眼睛,找到之后请你们把找到的小猫拿出来,告 诉大家你找到的小猫是在哪里的?(小朋友们找到后,大家一起重复,不对的要进行纠正。)4.藏小猫、找小猫 --- 布置新场景,迁移讲述经验。师:老师还有一些小猫,本来是给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用的,可 是老师不记得把它们放在什么地方了,想请小朋友们帮 我把它们找出来,每个小朋友一人找到一只小猫就可以 了,找到之后过来告诉老师:小猫是在哪里的?师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我是猫》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我是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 “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起阅读期待。 1.你们一定亲眼见过各式各样的猫或看到过不少写猫的文章,对猫有一定的了解。谁愿意把你见过不同寻常的、十分新奇的猫请向大家介绍?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猫。 3.你们说的这些猫,的确不是常见的猫。可是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只猫,你们通过比较或许

认为它不同一般。这是一只神通广大,才高识广,公正锐敏,能发现真理的神猫、奇猫、圣猫。但又是一只自作聪明,假冒圣贤,误事吃苦的俗猫、蠢猫。这只猫就在日本 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里面。《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是猫》选自这篇小说。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只神奇的猫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字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熟读课文,理清段落。 学生按课后提示理清思路,有两种方法。 1.猫吃年糕的经过与猫的感受。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猫在吃年糕过程中发现的真理。发现第一条真理、发现第二条真理、发现第三条真理、发现人的冷漠。 四、书写生字。 1.引导读帖。 注意字的笔画形状与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匀称、端正、美观、灵动、有变化。

大班语言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猫和老鼠教案吧。 活动背景: “动物王国”是我们本学期进行的主题活动之一。在进行这一主题教学时,孩子们谈得最多的是动画片,兴致一来,手舞足蹈的孩子们一会儿模仿唐老鸭和米老鼠,一会儿模仿懒惰的加菲猫,一会儿又学着蓝猫和淘气……而碰到没有对白的动画片,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表现着、模仿着,为片中的角色配音。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联想到无对白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看画面创编角色对白的系列语言活动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 活动目标: 1. 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2. 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3. 大胆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 (1)动物王国系列图片展版。

(2)小小影视角(供幼儿自由欣赏动画片)。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对动画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2)幼儿有为动画片配音的经验。 3.材料准备: (1)制作后的《猫和老鼠》动画碟片、(节选动画片的一个片段,分割成多个画面重复播放) (2)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画制作输入多台电脑)。 (3)角色道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段激发配音欲望 1.语言导入。 师:又到了看动画片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没有对白的动画片,想一起来看看吗?集体欣赏动画片段。 2. 引入活动主题。 师:刚才看动画片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的小嘴都在“咕噜、咕噜”的,是在给动画片配音对吗?都想试试吗?那就找几个小伙伴打开电脑,看着画面一起试吧。 二、分组尝试配音 1.幼儿分组初步尝试创编角色语言。 2.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创意。 三、分节探究

《猫》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猫》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等词语。 2、利用工具书,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读通课文并理解其大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会重点词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前三个自然段中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 准备课件 2、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能对其进行扼要的整理,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观察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教师导入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熟悉的语文课时间了,今天的语文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想不想看? (二)播放课件(猫活动的可爱画面) (三)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刚才所看到的课件,谈谈对猫的感受。 (四)师: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师:猫的“古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二、赏析词句,品味涵趣。 (一)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段。 1、自由品读表现猫“老实”的相关词句,谈体会。(课件播放) 师:猫的“老实”表现在哪里? 师:有时,我们找到一个重点词语,加以探究,就能了解人物的特点。 (着重抓住“乖”“无忧无虑”,体会猫的老实,领悟字面背后的意思,即老舍先生把猫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2、自由品读表现猫“贪玩”的相关词句,谈出体会。(课件播放)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猫贪玩? (1)请学生想象“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一句中都有谁,有什么办法呼唤它回来? (2)通过想象老舍先生、他的夫人、他的孩子等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呼唤猫回来,让学生体会这一简洁句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活情趣。 师: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以怎样的语气来读,才能表达你对猫的喜爱?

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教案

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备注:“摇摇我的尾巴”这一句音离跨度有八度,孩子演唱有困难,因此建议用说唱念白的方式来处理。) 提供四种角色的猫咪图片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我是猫”手握拳似爪子般前伸,另一手同样动作前伸,交叉叠放在另一手上 “可爱猫”手腕相抵,手掌摊开,托着脸

“调皮猫”双手握拳前伸,交叉叠放,肩膀左右高低耸动 “帅气猫”单手拇指食指做手枪状,托在下巴下 “威风猫”双手五指张开似爪子,往前伸 “摇摇我的尾巴”一手叉腰,另一手模仿尾巴转圈 “喵喵喵”双手在脸颊处往外摸胡须状 “请你把我带回家”双手胸前握拳做祈祷状,再往前伸做拥抱状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间奏部分:教师依次邀请部分幼儿,被邀请的幼儿跟在教师身后去挑选其他小猫 3、反复演唱歌曲,直至所有幼儿都被挑选并跟在教师背后“一同带回家。”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在反复倾听中熟悉歌词曲调,自主跟唱。 2、以角色象征物和角色标识性动作为提示,在教师感染带动下用不同嗓音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 3、感受扮演及表现角色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人: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形态各异的猫咪,感受猫咪不同的外形及性格特点。目的在于激活兴趣,为多元化的表现猫咪特点进行经验与情感铺垫。 (二)发声练习:幼儿跟随教师的指令和教具(毛线球)演示,进行长短音及音高音低的音色探索。

(三)学习歌曲: 1、引出情境、教师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2、教师进一步范唱,引导幼儿关注音色变化与猫咪角色特点的关系。教师分别佩戴蝴蝶结发卡、网球、领结、皇冠等角色象征物、用不同音色反复范唱四遍(四句歌词相同),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3、幼儿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对比角色,初步学唱“可爱猫与威风猫”“调皮猫和帅气猫”。 4、提示歌词顺序,按顺序逐一用四句歌词演唱四种角色的猫咪。提出音色挑战,强调用嗓音的转换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四)分角色轮流唱。 1、幼儿带上猫耳饰进行分角色演唱,用标识分组并确定角色。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分发带上猫耳朵头饰。同时教师将小椅子间距稍作调整,分成四组。将爱心、网球、领结、皇冠四张角色标志牌贴在每组的椅背上。引导幼儿明确分组。 2、教师用简单的动作提示指挥幼儿分角色轮唱。 教师指挥时用眼神和手势提前示意需要接唱的幼儿,降低幼儿接唱的紧张。 3、交换座位,再次轮唱。 (五)游戏:《选猫咪》 以选猫咪为情节,幼儿进行表演唱,用肢体、表情、音色来表现不同特点的猫咪。 三、友情提示 1、歌曲中提供了四种个性各异的猫咪,在延伸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将自己的爱好和个性融合到角色中进行创编,如:“跳舞猫、贪吃猫”等,增强演唱的趣味。

《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猫》教学设计 老奇台中心校徐婷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 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第一课时 重点: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⑶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一篇文章《猫》,这篇题为“猫”的文章,实际 写的是“养猫”。这点从文章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和文章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可以看出来。从“养了几次猫”到“永不养猫”,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读这篇课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运用媒体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要求:①学生在书上勾画生字及生词。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媒体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显示第一屏(如下):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怂恿蜷伏惩戒污涩怅然 ⒉解释下列词语。 郁闷怂恿蜷伏惩戒断语 ⑵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一。 显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题一:文章写“我”养猫的经历,可分为几部分?

②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及感受。 2.精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二。 显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题二: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几方面来分析三只猫的特点。 思考题三: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二: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二: 来源样子性情结局 第一只:要来的花白活泼病死 第二只:要来的黄色更活泼亡失 第三只:拾来的花白不活泼亡失 ④明确思考题三: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 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 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 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三。 显示第四屏(如下): 思考题四:“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思考题五:文章围绕养猫的经过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自的线索是什 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屏”和“折”。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挂图)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猫的特点。教师予以归纳,猫:属于猫科动物,机敏灵活,行动敏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猫。(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识读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再读课文,并概括本篇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圈点勾画出这两个时期的猫都有什么核心特点?(板书:大——古怪;小——淘气) 3、快速阅读全文,找到概括猫特点的句子,说说它与上下文的关系,即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总分式写法) 三、初步体会猫的古怪 1、紧接着,让我们分别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 2、说说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三个方面。(指名概括) 指名回答,分别用下列句子概括。 它既,又,又。(老实、贪玩、尽职) 它高兴时会,不高兴时会。(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它既又。(什么都怕、勇猛敢斗) 3、我们知道了猫性格的古怪之处,作者如何具体去写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猫,课文主要写大猫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 2、作者写小猫淘气可爱是对它们怀着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把大猫的古怪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感受猫的古怪。

【精品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我是猫》

大班音乐活动《我是猫》 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沈颖洁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 2、尝试用不同嗓音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感受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猫咪的图片幻灯、音乐、毛线团、猫耳饰、角色标识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看,这里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猫咪,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二、发声练习: 请你也来当一只小猫咪,和毛线球玩游戏。 三、学习歌曲: 1、引出情境、教师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宠物商店里有四只不一样的猫咪,希望你们成为它们的小主人,究竟挑选哪一只带回家?听听它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教师进一步范唱,引导幼儿关注音色变化与猫咪角色特点的关系。 ——它们都是怎样的猫?你最喜欢什么猫? ——教师带上头饰,然后分别佩戴蝴蝶结、领结等角色象征物,用不同音色反复范唱(四句歌词相同)。 3、幼儿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 ——提示歌词顺序,按顺序逐一用四句歌词演唱四种角色的猫咪。 ——提出音色挑战,用嗓音的转换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四、分角色轮流唱。 1、幼儿带上猫耳饰进行分角色演唱,用标识分组并确定角色。 2、教师用简单的动作提示指挥幼儿分角色轮唱。 3、交换座位,再次轮唱。 五、游戏:《选猫咪》

以选猫咪为情节,幼儿进行表演唱,用肢体、表情、音色来表现不同特点的猫咪。 六、延伸 每一只猫咪都很可爱,都是人类的好朋友,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护。 附:歌曲《我是猫》 (歌词)我是猫可爱的猫 我是猫调皮的猫 我是猫帅气的猫 我是猫威风的猫 摇摇我的尾巴喵喵喵 请你把我带回家 填词:沈颖洁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案与教学反思

13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语文要素】 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2.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能感受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体会总分结构在表达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图片。 2.让接触过猫的学生介绍一下猫。 3.教师总结:猫——聪明灵活,行动敏捷。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简介作者)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花和养猫。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出示课文插图)向它打个招呼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分类识记生词 1.识字写字指导。 (1)读准字音。 (2)将15个生字按照结构归类,分析其结构特点,再总结书写要点。对学生反应有难度的字重点指导。 2.多种方法,理解四字词语。 出示:无忧无虑、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屏息凝视

(1)读准字音。(提示“折”易读错,要留意) (2)多种方法,理解意思。 要点: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生气勃勃”中的“勃勃”意为有旺盛生命力的样子;根据构词特点揣摩意思,“无忧无虑”“枝折花落”“屏息凝视”,前后两个字的意思相近;关注相对的字,“长短不同”“粗细各异”,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各不相同。 3.分析相对的词句,感受事物的多面性。 出示: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 (1)读正确。注意停顿。 (2)比较,发现词组间的相同点。(每组两个词,表达的意思是相对的。) (3)找一找。这些相对的词都是形容猫的,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句。 出示:丰富多腔地叫唤又一声不出;什么都怕又勇猛;腿还站不稳又淘气。 (4)说一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对立的性格,用上“……又……”说一说。 示例:喜欢跟人聊天又爱独处;怕高又爱坐过山车;喜欢早起锻炼又爱睡懒觉…… 三、借用结构图,整体把握文本 1.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几只猫?(一只。两个不同时段:长大后和满月时。) 2.区分段落。哪些段落分别在介绍长大后的猫和满月时的猫? 要点:第1~5自然段介绍长大后的猫,第6自然段介绍满月时的猫。 3.出示结构图,并自读课文完成绘制。 (1)介绍结构图。出示简要结构图。 点拨:围绕一样事物,写了哪几个方面;抓关键词填写。 (2)边读边补绘结构图。长大后和满月时,作者又写了猫的哪些方面? 4.看结构图,作者是如何把猫写具体的?如何把古怪的特点写具体的?如何把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 点拨:分层写。为了把猫写具体,写了长大后和满月时两个时间段的猫;为了把古怪的特点写具体,分层写了它老实、贪玩又尽职,高兴时叫唤与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胆小又勇敢;为

五年级教学设计之我是猫

五年级教学设计之我是猫 五年级教学设计之我是猫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着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猫》教学设计 惠安中学温艳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有没有养过猫?它们是否会唤起你心底的柔软愉快温暖的情感?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小说《猫》。去体会他养猫经历的快乐与悲伤。 (二)、检查字词预习,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词正音,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意。 2、通读课文,看看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把描写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我的心情的语句勾画出来。

生合作交流解答。 师提问: 作者重点写第几只猫?写前两只猫的作用是什么?第三只猫死后 我为什么更难过?我为什么会冤枉第三只猫? (三)、细节描写 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地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并作批注,说出喜欢的理由。 1、描写猫的语段: 例: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2、抒情的语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