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德生态园规划

合集下载

青岛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工作情况介绍(简版)

青岛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工作情况介绍(简版)

青岛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工作情况介绍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位于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

建园以来,园区始终坚持生态目标方向,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生态工作,下面将有关情况作以简单介绍:一、区域相关条件选址范围内以山地地形为主,具有良好的植被、水系、冲沟和自然村落等自然资源,具备较好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海绵城市创建条件(见附件1)。

二、前期工作情况1、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全面务实推进、先评估再审报的工作思路,并对园区生态基底情况、资料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

2、编制了园区指标体系、资源保护及生态建设专项规划、雨水规划、防洪排涝、给排水(再生水)等相关规划,提出了具体控制指标,并落入控规管控。

3、已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启动了山王河湿地公园工程、河洛埠湖景观建设工程和部分道路试点工程,大力推广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排水降噪路面技术。

目前,已开工建设约20km长,总面积7万平方米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已开工建设1km长,总面积1.5万平方米排水降噪路面;沿园区主干道团结路、环5号线等建成约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

园区9号线道路集中运用了透水铺装、渗渠等1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年内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4、已纳入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管控。

自9月份开始,在规划设计要点中增加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雨水径流控制率等指标,要求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海绵城市专篇。

5、已启动海绵城市现状评估工作,并编制相关项目建议书。

6、已邀请相关专业咨询机构来园区进行海绵城市座谈,并进行多轮沟通,了解海绵城市创建要求及政策方向,已赴扬州、镇江进行海绵城市考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1、年底前完成海绵城市评估工作,制定园区海绵城市建设和试点申报工作方案,明确问题差距和工作目标方向,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效率。

2、马上启动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单位申报准备工作(据悉,可能明年上半年下申报通知)。

认真分析参考对照第一批申报要求,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研究作者:马佼于丽艳赵艳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面对城市与自然的不协调发展和各种城市问题,建设生态城镇既顺应了城市的发展规律,又是加快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解决城市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能与生态城镇建设先进国合作,共同建设具有德国特色的生态城镇,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举措。

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合作的重要项目,旨为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示范性的生态园区,是中国生态城镇建设的里程碑,是青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

因此本文先从生态城镇理论开始,并以此作为园区生态城镇规划的依据,先后从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途径和保障措施,对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措施生态城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识,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加强生态城镇建设是我们的共同事业。

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

对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对生态理论的了解,为当代生态城镇建设提供素材,更可以为中德生态园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文先介绍了生态城镇的基本理论,接着对青岛中德生态园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进行了规划,并研究了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途径与方法,最后提出了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的相关保障措施。

1.生态城镇内涵及特点1.1 生态城镇内涵“生態城镇”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第48次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各部(室)、公司周工作总结(6.18-6.21)和下周工作计划(6.24-6.28)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管委办公室部室办公室上周(6月17日—6月21日)工作总结办公室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备注责任人细化EPIC会务手册,协助推进会议筹备工作。

肖永松对接组织部联合拟发赴德培训通知,报领导审阅签发。

信息督查完成EPIC会议汇报材料和PPT、马部长和邱司长汇报材料、上半年工作总结等综合性文字材料起草工作。

根据“三条主线”工作安排,调度各有关单位制定出台了《2013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并征求了各部门意见,拟于下周印发督办,并做好考核重要依据。

高伟于涛沈洋洋王哲郑秀强按照临时分工,抓好信息宣传工作,在网站发稿20多篇;做好与西海岸新区对接,完成青岛电视台记者采访园区分管领导工作。

继续跟进对接中德生态园和中日韩创新园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和封闭运作协议上报工作。

对周工作例会确定事项进行了督查督办。

对主任办公会、月度例会、周例会未办结事项进行了循环督办。

已经会同各有关部门对宣传片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完成宣传片脚本的修改文秘1.督查督办上级部门批示件13件,督查催办需报上级部门书面材料16件。

2. 本周共收发办理各类金宏文件152件,传阅机要文件4件,处理电话通知3个。

3.以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印发《青岛中德生态园工委管委公章使用管理制度》的通知等红头文件。

4、本周一在我管委大会议室顺利组织召开了“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周例会”。

5、本周五协调开发区管委办在管委大楼召开了“中德生态园及国际区有关工作专题协调会议”。

6、全力配合做好“EPIC联席会议”对外联系等工作。

7、对2013年上半年档案工作进行分类整理;8、对2013年上半年公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9、顺利通过市档案局培训班结业考试10、EPIC联席会议通讯录的确定。

11、EPIC客人来青方式和去青方式确定。

12、其他领导交给临时事宜。

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星”

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星”

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星”作者:暂无来源:《走向世界》 2014年第46期撰文/高文2014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一核双港、九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发展布局,加快实施海洋战略,率先实现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

全域集聚了中德生态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5个省级园区。

而中德生态园,绝对是其中的“明星”。

两国的“绿色”合作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最为重要的功能区之一,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

它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慧园区,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针拨回到5年之前。

2009年12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北京与德国经济与技术部部长布吕德勒举行会谈,提出希望加强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经贸合作,可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市建立“中德生态园区”,以推广德国的相关技术和经验。

布吕德勒表示,德方愿意推动双方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园区领域的合作,并鼓励德国企业将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介绍到中国。

2010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和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致函陈德铭部长,争取将“中德生态园”放在山东,并希望在默克尔来访时纳入中德总理会谈内容。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开发区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1年12月,中德生态园正式奠基启动。

未来的理想之城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的中德生态园,迄今先后被国标委授予“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被住建部授予“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

走进中德生态园,你会发现,围绕“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的理念,中德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兼顾了生态环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中德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德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德生态园案例研究晓山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德生态园规划用地约11.5平方公里,拓展区约70平方公里。

1.区位条件中德生态园位于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生态智慧城内,距离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紧邻世界七大集装箱港口之一的青岛港前湾新港,通过青岛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最快15分钟即可抵达青岛市区。

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中德生态园区位示意图2.工作阶段2.1第一阶段该阶段始于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

首先确立了中德双方合作的工作机制,指定双边执行联络单位;其次明确了园区的开发模式、合作领域及选址;最后,指定设计机构编制生态园概念规划。

具体事件时序如下: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环境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开发区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0年8月16日,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骞芳莉与德驻华大使馆柯殷公使就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德生态园进行了初步磋商会谈。

双方达成初步共识:一是按照两国部长的会谈意见,在青岛开发区召开第一次中德生态园联合工作会议,正式成立中德生态园联合工作组,就中德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工作机制、合作模式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

二是双方同意把联合工作组会议制度化,共同推进中德生态园工作。

三是双方同意支持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德生态园发展,并在融资等方面共同予以政策支持。

2010年9月9日,青岛市政府决定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2010年9月20日,山东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中德生态园建设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0日,中德生态园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

双方签署了《中德生态园工作组工作方案》,确定了选址位于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生态智慧城内,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明确了双边工作机制、合作领域、园区开发模式等问题;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德国GMP公司进行概念规划编制。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简介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简介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简介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先行启动面积34.92平方公里,包括先行启动的中德生态园,以及今年成立的中英、中日、中韩、中俄、中法等双边合作园区。

截止目前,共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德国隐形冠军、400多家企业落户。

随着落户企业不断增多,园区人才也快速聚集。

截止8月底,已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120名,硕士500名,港澳台和外籍专家100余名。

获得全球人居环境奖等国家级荣誉11项。

园区坚持“德国+”、“+德国”的两大发展路径。

以“德国+”引进产业高端融入中国发展,被动技术中心等园区项目连续三年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

以“+德国”开展技术合作助推转型升级,与西门子、弗朗霍夫研究院、德国DGNB、PHI研究所等合作,广泛开展工业4.0、被动房、高端人才培养等合作。

打造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四大引领性产业体系”智能制造产业,总投资80亿元的智能制造家电基地建成,引进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合作成立海尔智研院、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个智能制造平台方案。

生命健康产业,与世界最大基因测序平台之一、全球三大国家基因库之一的华大基因合作,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我国最大的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正大制药建成投产,将于管华诗院士合作建设我国首个“蓝色药库”。

新能源新材料,全国三大电池基地之一的力神新能源电池将于2018年内一期建成,国内最大的湿法新能源电池隔膜项目建成投产,亚洲最大的被动房示范社区项目封顶,荣华被动式装配建筑基地等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高端装备制造,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项目试生产,将建设亚太地区橡胶软管及软管总成生产基地;美国新能源汽车配件、中新新材料研发及中试生产基地、朗进新能源动车空调、兰石集团海洋工程和钻采装备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

指标体系引领下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探究与展望

指标体系引领下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探究与展望

摘 要:青岛中德生态园自建设伊始,形成以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规划、建设、运营、监测评估、改进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流程,强有力的保障指标体系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不断推进指标监测和评价,保证指标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指导青岛中德生态园各方面建设。

本论文重点以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为主线贯穿,介绍青岛中德生态园以指标体系为核心,创新构建的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阐述了指标构建、分解实施、评估调整、改进优化,以及数据平台等工作,同时提出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式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3.003Research on and Prosp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novation Mode of Qingdao Sino-German EcoParkZHOU Qi 1 MENG Fan-qi 1 YANG Feng 2*(1. Bluepath City Consulting Co., Ltd. (BPCC) ; 2.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its construction, Qingdao Sino-German EcoPark has established a life-cycle process of plann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with the indicator system as the core. It ha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s indicator monitoring. Sino-German EcoPark aims to ensure the timeli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indicator system that can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all aspects of itself.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Sino-German EcoPark that focuses on indicator system as the core, and elaborates the indicator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Also it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mode指标体系引领下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探究与展望周 琪1 孟凡奇1 杨 锋2*(1. 御道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2.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金项目:本文受NQI专项项目“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基础通用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编号: 2017YFF0207300)资助。

中德生态园二期控规问世园区内规划居住用地97.07公顷

中德生态园二期控规问世园区内规划居住用地97.07公顷

中德⽣态园⼆期控规问世园区内规划居住⽤地97.07公顷青岛新闻⽹房产11⽉24⽇讯(记者朱雅青)11⽉24⽇,青岛中德⽣态园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发布《青岛中德⽣态园先⾏启动区⼆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最新公⽰内容,中德⽣态园的⼆期规划范围北⾄黄张路,南⾄原黄岛分区规划⼤夼⼀号线与2号疏港⾼速,东⾄珠宋路,西⾄规划团结⽀路,规划总⽤地⾯积为1748.90 公顷。

⼈⼝规模与建设规模⽅⾯,依据《青岛中⽇韩地⽅经济合作启动区概念规划》与《韩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对本⽚区的要求以及现状条件的分析,规划园区居住⽤地97.07公顷,规划居住⼈⼝规模约为5万⼈。

规划总⽤地⾯积为1748.9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地为1683.07公顷。

对韩战略为主线打造中韩创新合作先导区从发展定位来看,本区域以“对韩战略新兴产业合作,提升对韩合作等级”为发展主线,将率先打造以新兴产业合作、服务贸易、健康医疗三⼤功能为主的中韩创新合作先导区。

⽣态之城——注重⾃然环境的保护与利⽤,充分体现⽣态⽂明和精神⽂明的结合,体现⽂化内涵,注意⼭、⽔、河、城的有机联系,体现显⼭、露⽔、透绿的空间关系;以绿⾊空间主导和创造都市价值,重视低碳、⽣态、节能技术的应⽤与绿⾊智慧发展,积极推动绿⾊基建及建筑,在⾼敏感的城市环境下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积极的、连续的绿化公园体系,提⾼⼯作、⽣活环境质量。

⽂化之城——⼤⼒促进中韩传统⽂化与青岛地域特⾊⽂化的多元融合,强调多元⽂化的发展,塑造独具特⾊的中韩⽂化园区,努⼒实现地域性、⽂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

创新之城——未来西海岸新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空间,积极营造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应⽤城市建设的先进技术。

园区形成产城拥⼭|廊道贯通|两轴三⼼|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从规划布局来看,园区将总体形成“产城拥⼭,廊道贯通,两轴三⼼,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

产城拥⼭——规划以园区中部⼭体为⽣态核⼼,作为产业空间与城市⽣活空间的⾃然隔离屏障,形成南城北产拥抱⽼君塔⼭、抓马⼭的整体空间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村庄的住户将被重新安置在地块上一个专 居住区。
Die Lage des ausgewählten Planungsbereichs für den chinesis deutschen Umweltpark unterstreicht die dynamische Entwickl und Ausweitung von Qingdao. Diese Fläche liegt nahe des We der Jiaozhou-Bucht und ist Teil der dort gelegenen Qingdao Entwicklungszone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Zwei gro fertig gestellte Infrastrukturprojekte verbinden die Entwicklun auf der Westseite mit dem Stadtzentrum Qingdaos am östliche der Bucht: Die kürzlich fertig gestellte Brücke über die Bucht die Autobahn, die direkt auf das Gelände des chinesisch-deuts Umweltparks führt.
Ein weiteres Merkmal des Standorts ist der Verlauf der Autob und Hauptstraßen, welche diese Fläche durchqueren. Die Verl der quer über die Bucht verlaufenden Autobahn kreuzt die K nahezu in der Mitte der Nordgrenze und grenzt so die westlich Entwicklungszone ab, während die kreuzenden Hauptstraß zwischen der hügeligen und der eher flachen Landschaft beton
h Dialog mit der bestehenden Landschaft und Natur sung gefunden werden. Auf der Suche nach einem
erten Wohnumfeld im Gleichgewicht zwischen Arbeit und ichen Stadtstrukturen und natürlicher Umwelt ist eine wort erforderlich.
Die Stadt Qingdao kann als Standort deutsch-chinesischer Kooperationsprojekte wie dem Umweltpark ein sehr interessa Potenzial vorweisen. Das kulturelle und architektonische Erbe Geschichte prägt immer noch zahlreiche öffentliche und priva aus der Zeit des deutschen Schutzgebietes. Nicht nur, dass in d im späten 19. Jahrhundert zum ersten Mal das weltberühmte Q Bier gebraut wurde: Auch die Altstadt kann als erster Ansatz e kulturellen Austausches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ang werden. Zu den interessanten architektonischen Beispielen au
为其自身建造生态园;同时也希望在与现有 然的对话中,找到概念性的愿景和具体的解 从而为打造理想的生活环境,以平衡工作和 造城市构筑物和自然景观,呈上令人满意的
单体建筑、具体景观以及城市结构本身都是 这一卓越目标。为实现单体建筑和总体规 精确和同步的标准,将建立一个规范体系,
、高效社会和一体化经济职能等各个方 标准的结合将建立一套分阶段实施控制所有 和过程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r asiatisch-europäische Kooperation auf den Gebieten wickelten Branchen, der Ökologie und der nachhaltigen lung steht. Das Projekt soll international führende Topunternehmen dazu bringen, sich im Umweltpark n. Es sollen zudem eine konzeptionell stimmige Vision
Hauptmerkmale des Entwurfes und der Masterplan Konzeption 设计和总体规划策略
Funktionsverteilung 布局
Strategien für eine lebendige Urbanität 城市规划策略
Verkehrsplanung 布局
zelne Gebäude und die besonderen Merkmale, sondern tebauliche Struktur des Umweltparks selber dienen diesem en Ziel. Einzelbauten und der Masterplan als Ganzes sollen isen und synchronisierten System zusammengebracht diesem System sollen die Aspekte eines harmonischen e effiziente Gesellschaft und integrierte ökonomische miteinander kombiniert werden. Die Zusammenführung und deutscher Standards wird eine leistungsstarke mtlicher Entwicklungsziele und ihre Weiterverfolgung in denen Umsetzungsphasen ermöglichen.
tsverzeichnis:
Kultureller und Politischer Hintergrund 和政治背景
Grundstück und Lage des Planungsgebietes 位置和地块面积
bergeordnete Entwurfsziele 的主要目标
Charakter des Planungsgebiete 特点
置和地块面积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和 。
施生态园这类中德合作项目的巨大潜力。青岛 建筑遗产中,仍有许多公共和私人建筑仍保留 界时期的风貌。从19世纪晚期开始酿造的享誉 岛啤酒、以及青岛的旧城区都可视为中德文化
。青岛所拥有的令人感兴趣的这一时期的 教堂、公共建筑、酒店和私人别墅。这些早 建筑都建在一些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上,如山
Der höchste Gipfel der Mumashan-Berge ist der Dadingzi mit von 351 m über dem Meeresspiegel. Abgesehen von den derze Hauptstraßen besteht dieser Bereich aus einer hügeligen Land reichhaltiger Vegetation und Gewässern wie Bächen und klein
面和东部及北部。
中的水体对于灰水的利用给出了具体而合理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用地上的生活和休闲品质。
4. Charakter des Planungsgebiete
Das Gelände selbst hebt sich sehr stark durch eine ausdrucksst hügelige Landschaft ab, die parallel zur südlichen Grenze der verläuft, aber auch durch eine im nördlichen Bereich von Oste Westen verlaufende, eher flache Topografie. Der deutlich erh des Grundstücks nahe des Mumashan-Bergkamms bietet einen interessanten Blick auf die Jiaozhou-Bucht und die Altstadt vo in der Ferne.
Landschafts- und Freiraumplanung 设计
Konzept der Nachhaltigkeit 续性概念
Ziele architektonischer Nachhaltigkeit und Fassadengestaltung 可持续性和立面方案的目标
安格拉.默克尔2010年7月访华期间,中国 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了备忘协议,两国一 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德生态园。
Der Planungsbereich mit einer Gesamtfläche von ca. 10 km2 l südlich der Autobahn in der Jiaozhou-Bucht und nördlich des Mumashan-Bergen geprägten ökologischen Gebiets. Damit bi Fläche einen ausdrucksstarken und einzigartigen Hintergru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