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研究院校训

中国艺术研究院校训

中国艺术研究院校训
中国艺术研究院校训: 追求艺术卓越,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艺术研究机构之一,其校训'追求艺术卓越,传承中华文化'体现了学院在艺术研究与教育方面的使命和目标。

'追求艺术卓越'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所专业艺术研究机构,学院致力于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艺术的本质和内涵。

学院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培养一批具有艺术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优秀艺术人才,学院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院致力于通过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艺术,发掘其中的智慧和精髓,将其传承给后代。

通过学院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统艺术的专业技能,为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注重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院也重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扎实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素养,为艺术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艺术研究院校训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院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学院还积极与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学术团体合作,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活动,推动中国艺术研究与国际接轨。

在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始终坚持其校训,为培养具有艺术卓越和中华文化传承意识的艺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博士招生简章示例文章篇一:《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博士招生简章:开启艺术博士梦想之旅》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一聊超酷的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博士招生简章呢!你们知道吗?这就像是一张通往超级艺术殿堂的门票,对于那些热爱艺术,想要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得更深更远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棒的机会。

我有一个邻居哥哥,他可厉害了。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那画得叫一个好啊。

每次看到他的画,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有会说话的小动物,有超级美的风景。

他就特别想继续深造,以前总是苦恼不知道该去哪里更好地提升自己。

当他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博士招生简章的时候,眼睛都亮了起来,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他说这可能就是他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关键一步呢。

那这个招生简章里都有啥呢?我仔细看了看。

首先啊,里面提到了招生的专业方向,哇塞,那可真是多种多样。

就好像是一个装满了各种口味糖果的大罐子,每个口味都特别诱人。

有绘画相关的专业,这对于像邻居哥哥那样的画画爱好者来说,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还有音乐、舞蹈、戏曲等好多好多的专业方向呢。

我就在想,这研究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艺术超市,不管你对哪一种艺术形式情有独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我还认识一个姐姐,她特别喜欢戏曲。

每次她一开口唱戏,那声音婉转悠扬,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戏园子。

她看到戏曲相关的专业在招生的时候,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她跟我说:“这简直就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啊,我要是能在那里学习,肯定能把戏曲唱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喜欢戏曲呢。

”我就对她说:“姐姐,那你可得加油呀,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呢。

”在招生简章里,对报考的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像是一场比赛的规则一样,只有遵守规则的人才能顺利参加比赛。

比如说,需要有硕士学位或者是相当的学术水平。

这就像是在告诉大家,想要踏上这个更高的艺术阶梯,你得先有一定的基础。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盖房子,你得先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往上盖更高的楼层。

2024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我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简介2024年我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开始。

我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家一级艺术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艺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为了选拔优秀的艺术研究生,我国艺术研究院决定开展2024年研究生招生工作。

二、招生专业1. 我国画2. 油画3. 雕塑4. 摄影5. 艺术设计6. 艺术史论7. 艺术管理8. 影视动画9. 表演10. 音乐11. 舞蹈三、招生计划本次招生计划共设100个研究生名额,分别为各专业的招生人数。

四、报考条件1. 具有艺术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2. 艺术水平优秀,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潜力;3. 热爱艺术研究和创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4. 遵守报名规定和考试纪律。

五、报名时间具体报名时间将在冠方全球信息站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冠方信息。

六、招生考试内容和形式1. 学术笔试:考查考生对艺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2. 艺术创作:考查考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潜力;3. 专业面试:考查考生的艺术见解、学术思考和发展规划。

七、录取办法根据学术笔试成绩、艺术创作、专业面试表现等因素,综合评定确定录取名单。

八、学习费用研究生学习期间,学校提供部分或全额奖学金资助,具体标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九、通联方式位置区域: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23号通联方式:010-xxx冠方全球信息站:xxx十、报名方式考生须提前在我国艺术研究院冠方全球信息站注册报名,详细报名流程和所需材料将在冠方全球信息站发布,请考生关注冠方信息,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并提交报名。

以上就是2024年我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内容,希望广大艺术爱好者能够了解清楚招生信息,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通联学校相关部门,感谢大家对我国艺术研究院的关注和支持!十一、研究生教育特色我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学术基础为目标。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生院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的顶级学府,成立于1964年,前身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部,是由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日制普通研究生院校,也是中国唯一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的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以培养优秀的艺术高级人才为目标,其办学理念是“高度的艺术造诣、广博的学科视野、扎实的基础理论、独特的研究方法、探讨艺术本质和创新的精神”。

学院设置了12个艺术学科,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设计、京剧、音乐、戏剧影视、播音主持、美术学、设计学、舞蹈学和音乐学。

其中,美术学和设计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他学科均为学术型学科。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具有一流的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

学院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他们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学术思考,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研究方向。

学院还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包括工作室、实验室、音乐演奏厅、剧场等,为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提供便利条件。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和独立研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参加各类艺术创作和实践项目,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学院还积极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引来了众多优秀学生的青睐。

学院每年录取的学生数量有限,选拔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创作能力上具备较高水平。

毕业生就业率高,且就业岗位广泛,包括艺术创作、设计、教育、研究和管理等领域。

总之,中国艺术研究生院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的中流砥柱,致力于培养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

我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一、导言我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著名的高等艺术学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艺术人才,我国艺术研究院决定于2024年开展博士招生工作。

本简章旨在向广大艺术学子介绍2024年博士招生的相关信息,帮助有意向的学生了解招生政策和程序,引导他们顺利报考。

二、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2024年我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门类。

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我国油画艺术史、雕塑创作理论、古典音乐表演技巧、舞蹈编导与策划、戏剧文学与表演等。

考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申请。

三、招生计划及条件1. 招生计划我院将招收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专业博士研究生若干名。

2. 招生条件(1)遵守《我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办法》规定,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的人员可报考博士研究生。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

(4)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

四、招生程序及考试科目1. 报名阶段(1)报名时间:具体时间详见我院全球信息站公告。

(2)报名方式: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入我国艺术研究院招生全球信息站进行网上报名,提交相关材料。

2. 考试阶段(1)统一笔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英语和文化素养等。

(2)专业面试: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面试小组对考生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进行考核。

(3)体能测试:适用于报考舞蹈、戏剧等专业的考生。

3. 录取阶段录取工作将根据考生的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体能测试成绩等综合素质进行审核,确定最终录取名单。

五、奖学金及学费我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丰厚的奖学金,并对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供资助。

另外,对于学业优秀的研究生还将提供一定比例的全免学费或者减半学费。

六、通信方式如有相关问题,请交流:010-0。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3分数线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3分数线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3分数线摘要:1.引言2.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简介3.2023 年研究生院的招生专业与计划4.2023 年研究生院的分数线要求5.分数线对于考生报考的影响6.对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展望正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艺术领域的重要教育机构,一直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艺术人才。

2023 年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已经启动,本文将对2023 年研究生院的分数线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报考条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概况。

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 年,是我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研究生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目前,研究生院设有艺术学、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等多个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

2023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将继续扩大规模,增加招生名额。

为了保证招生质量,研究生院对考生的分数线要求也相应提高。

具体分数线要求如下:1.学术型硕士:要求考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的总分达到320 分以上,其中单科成绩不低于国家线。

2.专业型硕士:要求考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总分达到310 分以上,其中单科成绩不低于国家线。

3.博士研究生:要求考生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总分达到280 分以上,其中单科成绩不低于国家线。

值得注意的是,分数线要求可能会根据每年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考生在报考前,需要关注研究生院的官方信息,确保了解最新的分数线要求。

当然,分数线对于考生报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较高的分数线要求意味着考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

总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在2023 年的招生工作中,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分数线要求,以选拔出优秀的艺术类研究生。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备考计划,为实现艺术梦想而努力奋斗。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招生简章

我国艺术研究院2024招生简章一、学院简介我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文化部直属的高等艺术院校,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艺术研究机构之一。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创新精神和扎实专业技能的高级艺术人才,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1.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招生计划8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3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0人。

2. 艺术史论专业:本科生招生计划6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8人。

3. 戏剧影视专业:本科生招生计划1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4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5人。

4. 音乐专业:本科生招生计划12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8人。

本科生专业设置: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摄影、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戏剧影视编导等。

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摄影、音乐学、音乐表演、戏剧影视编导、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博士研究生专业设置: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摄影、音乐学、音乐表演、戏剧影视编导、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三、招生条件1. 本科生:应届高中毕业生,艺术类统考成绩达到国家二本以上线,无色盲、色弱。

2. 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国家一级、二级专业统考成绩达到考试院规定的线。

或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社会考察合格者亦可申请。

3. 博士研究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专业学位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学业成绩优良,有一定的艺术研究背景和实践经验。

四、报名方式1. 网上报名:考生可登入学院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网上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和流程详见学院招生信息发布。

2. 邮寄报名:考生可以将报名材料通过邮寄方式寄至学院招生办公室,具体邮寄位置区域和要求详见学院招生信息发布。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顶级的艺术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艺术研究人才并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

为了确保学院的人才输送和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于2024年继续招收博士研究生。

以下是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简章的详细内容。

一、招生规模与计划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博士招生计划拟招收艺术研究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30名,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报考情况和择优原则确定。

二、招生专业和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主要包括艺术史论、艺术策划与管理、艺术设计等。

其中,艺术史论方向重点研究中国和世界艺术史,包括古代艺术、近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并探索艺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艺术策划与管理方向培养具备艺术管理、策展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艺术设计方向培养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三、招生条件1.具备中国艺术研究院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资格;2.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和艺术素养;3.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5.有艺术研究和实践经验者优先。

四、招生流程1.报名资格审核:申请者需在规定时间内递交报名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位证书、成绩单等。

2.初试:初试主要对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潜质进行评估,包括笔试和面试。

笔试主要考察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面试主要考察申请者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

3.拟录取名单公示:初试结束后,招生办公室将发布拟录取的名单,并公示7天。

4.复试:复试主要对拟录取名单的申请者进行深入的综合评估,包括深度面试、专家评审等环节。

5.最终录取:复试结束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将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最终录取名单,并公布在官方网站上。

五、奖学金和培养计划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导师资源。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

学生将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并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科介绍艺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学专业,主张从多种角度和深度研究艺术的现象和本质,以文化建设为目标,以吸纳学术先进,深研学术,整理传统,融会新知为宗旨,努力保持学术的前沿性,注重学术的精度和纯度,主张跨文化沟通。

从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发展、艺术创造等各个方面,探讨人类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走向和变化,使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基本历史,学会用艺术学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多年来培养了大量艺术学、文艺学以及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优秀科研人才。

经过多年实践,艺术学专业现已逐渐完善了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养体系。

其中包括艺术文化学、艺术美学、艺术人类学、红学与明清小说艺术研究、艺术原理与艺术思想史研究等理论研究方向以及艺术管理学等与艺术市场关联紧密的学科专业,实现了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教学成果显著。

以刘梦溪、王文章、张庆善为代表的导师队伍,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

并且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为研究生培养注入更多新鲜的学术思想,还聘请了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范曾教授为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进一步健全了学科研究的方向。

艺术学专业的健全与发展,为促进我国艺术学科领域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建立在设计实践基础上的应用性很强的艺术学科,重在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及设计艺术实践的研究。

其内涵是按照科学与艺术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创造生活、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充实生活。

艺术设计又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其目标是在造物活动中实现实用功能与审美理想的统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艺术学专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一门新建立的学科,2005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主要培养研究生对设计艺术的历史及理论进行独立研究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实践与教学的能力。

设计艺术学现设有设计理论与批评、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设计艺术历史及理论、环境设计与研究等理论类专业方向和视觉传达、建筑、纤维、陶瓷、服装设计等实践类专业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自身设计艺术理论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还聘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的多位著名专家、教授为设计艺术学的博士、硕士生导师,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艺术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拓展了宽广的发展空间。

艺术学著名导师王文章,男,1951年3月1日生,山东寿光人。

研究员,一级艺术评论,高级编辑,博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中国文化报社社长、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发表艺术理论、评论文章多篇,如《戏曲电影艺术规律初探》(《电影艺术》1984)、《WTO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报》2002)、《惛惛之事,赫赫之功》(载《绝代风华》2002)、《当代舞台艺术的壮丽画卷》(《中国文化报》200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规范化里程》(《人民日报》2005)等。

出版《艺术体制改革与管理初探》(华夏出版社);主编《兰苑集粹——昆剧五十年演出剧本选》(四集)(文化艺术出版社)、《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敬畏生命——医学与人文关怀对话》(江苏出版社)、《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三卷)(云南出版社),《京剧大师程砚秋》(文化艺术出版社),《当代相声名家表演精品集》(7卷)(文化艺术出版社),《澳门艺术丛书》(5卷)、《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8卷)(浙江人民出版社)等。

曾获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等。

现主持的国家课题有《艺术科学大系丛书》(43卷)等及国家资助课题《昆曲大典》。

兼任的职务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画报》主编,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艺术精品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邮政局邮票选题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艺术奥委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范仲淹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多年来曾担任过文华奖、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评委及主持文化部多次全国性艺术、学术评奖;曾任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文化部新闻出版及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

多年来组织和主持了多次全国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如首届北京国际艺术管理研讨会、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组织和主持了多次有重要影响的全国性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等重大艺术节和艺术演出活动,具体策划、组织和主持过《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展演活动,都在社会上引起重要反响。

刘梦溪,男,1941年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艺学和艺术学两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兼主编。

研究方向为文化史、近现代学术思想和艺术文化学,九十年代以来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1996)、《红楼梦与百年中国》(1999)、《中国现代学术要略》(1997)、《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2004)等。

主持编纂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1997),获中国图书奖;主编的《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10卷、1998),获国家图书奖。

范曾(1938—),江苏省南通市人。

1955年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一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62年至1978年供职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历史画,研绘中国古代人物服饰史料;1978年至1984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1984年回南开组建东方艺术系并任教授、系主任。

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大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著有《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的艺术》、《范曾散文三十三篇》等五十余种。

本人自评有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

偶为词章,颇抒己怀。

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张庆善,男,1952年生,辽宁大连市人。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别是《红楼梦》研究。

编著有《漫说红楼》《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系年》《三国图录》《西游记》校点注释、《中国历代中短篇小说传世之作·唐代卷》选注、《跻春台》校勘整理、《论金瓶梅》(资料汇编,合作)等,及《探春远嫁蠡测》《蒙古族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哈斯宝》《古往今来论钗黛》等数十篇论文。

是目前全国红楼梦学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参与筹划主持了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首届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新世纪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等,筹划举办了赴台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和三国演义文化艺术展。

傅谨,男,1956 年生,浙江衢州人。

文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中国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

出版专著《宗教艺术比较研究论纲》、《戏曲美学》、《感性美学》、《中国戏剧艺术论》、《草根的力量-- 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新中国戏剧史》、《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导论》等10 部,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海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成果逾300 万字。

曾获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全国青年优秀美学成果奖、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等学术奖项;多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并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主持并完成中国国家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二十世纪戏剧改革发展”,目前正主持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当代戏剧史”、北京市教委专项课题“京剧学学科建设”等研究。

孙玉明,男,1961年生,山东省诸城市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兼任《红楼梦学刊》副主编、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责编《红楼梦学刊》数十期,审稿上千篇,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论著百万余字,古籍整理三百余万字,翻译、创作四百余万字。

祝东力,男,1962年生,北京人。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副主编,现任中国艺术年鉴副主编、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翻译《西方学者眼中的西方现代美学》、《米哈伊尔·巴赫金》,撰写《精神之旅——新时期以来的美学与知识分子》,发表文章多篇。

方李莉,女,江西人,1956年生于贵州省六盘水市。

1996年毕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成果:专著《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观念大趋势》、《景德镇民窑》、《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发表的主要论文在《血脉的传承》《传统在现代化中的重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艺术人类学视角》等。

近年来共撰写专著7本,论文50余篇。

目前正担任国家重点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及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保护、开发和利用西部人文资源”的课题组负责人。

李心峰,本名李新风,1958年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1年评为副研究员。

1995年破格评为研究员。

曾两次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京都大学美学美术史研究室做共同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般艺术学;艺术思想史;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研究等。

出版专著《现代艺术学导论》、《元艺术学》等,主持“八五”国家青年社科基金课题《艺术类型学》、全国艺术科学“九五”重大课题、李希凡总主编《中华艺术通史》中《夏商周卷》及全国艺术科学“十五”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的研究。

出版译著《鲁迅》([日]竹内好著)、《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合译,[日]今道友信著)等。

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著作、论文曾多次获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