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与判断错误研究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与判断错误研究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其中认知偏差和判断错误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认知偏差是指我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某些倾向或错误思维模式,导致对于现实的认识存在偏差。
判断错误则是我们在评估和做出决策时出现的误判和假设错误。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和判断错误,并分析其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认知偏差1. 确认偏见确认偏见是指我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容易接受和记住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对于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则会忽略或遗忘。
例如,当我们对某个人有负面印象时,更容易注意和记住与这个印象相一致的行为,而忽略与之相反的表现。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和评价出现偏差,以及对信息的片面理解。
2.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估一个未知事物时,首先获得的信息会成为我们判断的“锚”,并对后续的评估产生影响。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较高的原价标签,即使打折后的价格仍然很高,我们也会认为这个商品是有价值的。
这种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于事物真实价值的认知,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3.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有过高的自信,而忽视了自己的局限性和错误的可能。
这种偏见常常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或未知领域的判断和决策出现错误。
例如,在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的人往往会忽略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
二、判断错误1. 非理性推理非理性推理是指我们基于情感、信仰或过去的经验而非逻辑和证据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倾向。
这种错误的判断模式可能导致我们在决策中受到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而忽视了理性思考和客观事实。
2. 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我们容易受到他人观点和行为的影响,而做出与个体判断不同的决策。
这种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群体中的集体错误,而忽视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可得性启发可得性启发是指我们根据能够轻易想起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而忽视了信息的总体分布和统计规律。
例如,当我们听到一起交通事故的新闻时,会高估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风险程度。
50种认知性偏差

案例:你赢得奖项是因为努力工作绝非他 人帮助或者运气;而你考试挂了是因为昨 晚觉没睡好。
案例:小明和你同属一个部门,所以相比 于小红你会更喜欢小明。
从众效应
描述:思想、潮流和信仰会随着越 来越多人的接受而增长。
团体迷思
描述:为了在群体中保持和谐一 致,避免冲突,我们会做出非理性 决策。
光晕效应
描述: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有正面的特 质,这种正面的印象会蔓延到他其他 的特质上(也适用于反面特质)。
案例:“你难道不爱这个花了我20美元的 茶壶吗?它上面的涂绘可是我自己亲笔画 的!”
案例:小刚借给过小强一支笔,当小强向 他借5块钱时,小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旁观者效应*
描述:在一旁围观的人越多,挺身而 出去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低。
可受暗示性
描述:我们,尤其是儿童,有时会 把提问者所提出的暗示想法误认为 是自己的记忆。
知识的诅咒
描述:一旦我们知道了某种东西, 我们就会假设其他人也都了解它。
案例:“文 明 x 之 所 以 赢得了战 争y是 因为 他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案例:“大家都这么认为!”
案例:小丽是一名教师,她很难站在她新 学生的角度来理解他们不懂的地方。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刻板印象
描述:尽管并没有关于个人的信 息,我们仍然普遍会认为某个群体 的成员会有特定的某些个性特征。
案例:你或许应该购买保修服务。
案例:某候选人获45%的支持率,小丽称 其“大杀四方”,小红认为“让大家失望”, 同一个统计结果二人有迥异的解读。
案例:那个留着花哨胡子的家伙是个嬉皮 士,他手里没准儿有黑胶唱片收藏。
焦点 专题 11
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

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
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Dwyer Cognitive Bias Rating Scale)是一种测量个体在认知上存在的偏差的量表,旨在帮助心理学家们对被试者进行测试。
它包含了十个不同的认知偏差,比如垃圾信息偏差、注意偏差和情绪调节偏差等等。
每项偏差都有一个5分制的评分标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
被试者在测试中可以根据自身的表现,按照分数来评估自己在每项认知偏差上的水平。
评定标准为:0分为正常,1分表示轻度偏差,2分表示中度偏差,3分表示较重度偏差,4分表示严重偏差。
最后,将所有项目的分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出一个总分,从而得出被试者的认知偏差水平。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
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
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
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
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
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
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
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
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
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
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研究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研究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心理活动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经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人类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常见误差,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认知偏差,并探讨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确认偏差是指人们更倾向于寻找、记住和采信与自己之前观点和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向性使得我们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固定观点,并对其他观点持怀疑态度。
例如,在政治领域中,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与自己立场相同的新闻报道,而对于相反观点的报道则持怀疑态度。
确认偏差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平衡,使我们没有获得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基于个人偏好和假设的决策。
二、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可得性偏差是指人们对自己经历的事件或信息的记忆更加清晰和容易被回忆起来。
这种经验性的片断性记忆会导致人们高估某些事件的发生频率或概率。
举个例子,当人们对抽查的冰激凌口味进行评价时,他们会更频繁地回忆起自己最近尝试的口味,而忽略了其他不太容易回忆起来的口味。
可得性偏差可能导致我们对某些情况的评估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
三、系数影响(Anchor Effect)系数影响是指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已有的信息(anchor)的影响。
这些信息可能是随机选择的,但它们在我们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能会受到原价标签的影响,从而认为打折的价格是很合适的。
系数影响也可以在工资谈判、公司估值等领域中产生影响。
这种认知偏差可以使我们在决策时注意到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四、群体性错觉(Groupthink)群体性错觉是指在群体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情感或信念,导致成员们不愿或不敢提出异议。
当一个群体中的人们拥有相似的观点时,他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对其他观点持怀疑态度。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1.选择性注意偏差描述:我们倾向于更多地注意与我们现有观点或期望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忽略与之相悖的信息。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因而只关注证明自己聪明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证据。
2.保守效应描述:人们倾向于过度依赖先前形成的观点和信念,而对新的证据持怀疑态度。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从小就没有音乐天赋,因而拒绝接受任何与之相反的观点,尽管现有证据表明他有音乐天赋。
3.行为一致性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在行为上保持一贯性,即使有时候这些行为不再适用或不再符合自己的利益。
例子:一个人一直坚持某些观点和行为,尽管这些观点和行为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情况或需求。
4.过度自信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预测的准确性。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但实际上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5.心灵感应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无意识地读取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例子: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人的心情,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出判断。
6.归因错误描述:人们倾向于错误地解释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
例子:一个人相信他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而忽视了自身的责任。
7.过度乐观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过度乐观地估计未来的结果,而忽视可能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例子:一个人相信自己未来一定会取得成功,而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8.群体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中采纳和接受主流观点,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观点和信息。
例子:一个人在群体中不敢提出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因为害怕被排斥或批评。
9.比较偏差描述:人们倾向于根据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
例子:一个人感到不满足自己的成绩,因为他的成绩比其他人低,而忽视了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努力。
10.信号偏差描述:人们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倾向于根据某些显著的特征或信号做出判断。
十大心理偏差及其矫正

何 家炜
由于 环境 、 条件等 因 素及 个人的气质、 性格 的影 响, 往往使人 出现心 理上 的 偏差 。 这种心 理 偏 差 , 有的 表 现 为激烈 型 的 , 有的 如属 牛皮 糖 型 的 , 也有的 表 现 为消 极型 、 从 众型 等 等。 心 理 上 出现偏 差 , 对人们 在生 活 、 学 习 、 工 作等都会产 生一 定 的 消 极影 响 。 因 此 . 当心 理 上 出 现 偏 差 时 , 应 采 取措 施 及 时矫正 。
倒不 千 , 个别的甚至动刀舞 棒 , 发泄不 满。
嫉 妒心理的危 害很 大, 一 是损 害 自己的 身
“ 迷 蒙 中 ” 的 事 例 很 典 型 。 在 我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中 , 时 常 会 碰 到一 句 口 角 , 一 次 争 吵 , 有 时甚 至 为一 些小 事 而 使 有 些 人 产 生 出强 烈 的报复 心 理 , 使 “ 寻 衅报 复 、 不 计 后 果 ” 的 事件屡 有 发 生 。 要 矫 正 这 种 不正 常 的 心 理 现 象 , 需要 做艰 苦 细 致 的 思 想 工 作 , 针 对人 的 不 同 个性 , “ 对症 下 药 ” 。 例 如 对 一 些 后 进 青 年 , 尤其 是 对暴躁型 扣 孤 独 型 的 青 年 , 批 评 和 处 分 , 态度 特 别要诚 恳, 对 他 们 不 训 斥 、 不 污 辱 、 不 讲 过 头话 , 工作尽 量 做 到 耐心 细 致 , “ 循 循 善 诱 ” 。 尤其是 当他 们 吃 了 亏 , 受 了委 屈 , 敌 对 情绪 很 大时 , 更 不 能麻 痹 疏 忽。 而 要 向他 们 陈 说利 害得失 , 疏通 思想 疙 瘩 , 若一 定 要 进 行处理 , 必 须按照 政 策 , 不 偏 不 倚 , 合 情合 理 把 问题 处 理妥当 、 解 决 好。
认知偏差内容

认知偏差内容一、什么是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经验、知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判断或误导。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其行为和决策出现问题。
二、常见的认知偏差1. 确认偏差:人们往往更愿意接受与自己已有信念相符合的信息,而对于与自己信念不符的信息则更容易产生怀疑和拒绝。
2. 选择性注意偏差: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更倾向于注意与自身兴趣相关或者与已有观点相符合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3. 具体化倾向:人们在处理抽象概念时,更容易将其具体化为实际事物,并根据实际事物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4. 群体归属倾向:人们往往会将自己归属到某个群体中,并且更愿意接受该群体所持有的观点和行为方式。
5. 认知失调:当个体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一致的信念时,会产生认知失调,导致其行为和决策出现问题。
6. 逆向思维: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采取一种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忽略其他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法。
7. 信息偏见:人们在接收信息时,会受到信息来源、传递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信息进行错误理解或判断。
三、认知偏差的影响1. 影响决策:认知偏差会导致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出现错误判断或误导,从而影响其决策结果。
2. 影响行为: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从而导致其出现不良后果。
3. 影响社交关系:认知偏差会使个体更加倾向于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交往,并且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四、如何避免认知偏差1.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广度,避免选择性注意偏差和确认偏差等问题。
2.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且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避免逆向思维。
3. 保持客观:在接收信息时,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受信息来源和传递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4. 审视自身信念:经常审视自身信念,并且尝试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认知失调和具体化倾向等问题。
5. 多元交往:与多种类型的人交往,了解不同群体的观点和行为方式,避免群体归属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
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
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
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
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
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
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不会改变的。
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
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
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
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
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
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
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
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
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
第七名:自验预言
自验预言是指自我用行为来应验自认为会出现的结果。
一个自验预言是由其自身使其成真的。
举个例子,我认为自己肯定会学习一塌糊涂,所以我减少了自己在作业和功课上的努力,最终果然和我自认为的一样,学习变得很糟糕。
还有另一个普遍的例子就是情侣关系:我自己觉得另一半和自己慢慢疏远了,所以我的行为开始变得迥异,常感情用事地甩手而去。
由于我的种种行为,最终一对情侣不欢而散。
自验预言是心理学上一个很利器--给你灌输一个观点,最终你因为坚信这个观点而让其变为现实。
有趣实例:经济衰退就是一种自验预言。
因为得有两个季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才能形成经济衰退,而你自己在这六个月中是感觉不到其正在衰退的。
但不幸的是,在GDP刚开始初露低迷时,就有媒体报道可能要经济谁退了,人们惊慌失措并引发了一连串事件,最终真的就导致了经济衰退。
第六名: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是指通过对个人某一点的好坏来管中窥豹,形成对其总体的看法。
这种偏见在职员表现评估中常有发生。
举例来说:我的下属毕夫(Biff)在这三天连续迟到;我看到后就总结出毕夫是一个懒惰并且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
毕夫迟到有种种可能的原因:或许车坏了,又或许照顾孩子的保姆没及时赶到,也可能是遇上了坏天气。
而问题是,因为毕夫一个无可奈何的过错,我就认定他是一个坏员工。
有趣实例:外表吸引定势是指人们会认为那些富有吸引力的人同样也拥有着其他方面社会所认可的特质,如幸福,成功,聪明。
这同时也是一种自验效应--富有魅力的人常能得到特殊照顾,如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高的薪水。
第五名: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
羊群心理最普遍的形式是“暴民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
羊群心理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
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
有趣实例:一些看上去平凡无奇,或如何都不能与酷和流行挂上勾的的事物现在可都是拥趸一片,这些得归功于羊群效应。
例如跳伞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罩、扎染织物、海猴以及80后(顺便一提,上面那张配图就是个80后)。
第四名:感应抵抗
感应抵抗常常怂恿你和束缚自己自主选择的行为对着干。
对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最为普遍,但是所有由于自由或自主选择被束缚,而反抗权威的行为都可称之为感应抵抗。
这些感应抵抗者本没有非得做出怪异行为的必要,但正是“不能做”才让他们“想去做”.
有趣实例:“叛逆心理”就是人们尝试使用感应抵抗的表现之一。
让某人(尤其是孩子)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叛逆,偏不做你想让他做的事。
第三名: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是指人们宁愿要金额较小的眼前酬劳也不要金额较大的日后报酬。
有很多的研究是有关决策的,一个决策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有趣的是,在二中选一的抉择中,时间的延迟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举例而言,大多数人宁愿选择今天就获取20美元,而不选一年后获取100美元。
一笔钱现在取比未来取更赚是有所道理的,因为同一美元今天比明天更有价值。
假定现在的利率是9%,在这种利率下,一个理智的人是不会在乎现在取91.74美元,还是一年后取100美元的。
但是有趣的是这之间的差额是多少我们才会选择现取而非等待,你是愿意一年后取100美元还是现在取50美元?如果更少40美元呢?多少才会是你的临界点呢?
第二名: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指人们对已失败的事情继续进行坚持。
人们不断地做出抉择总会有百密一疏的时
候。
当然,在逻辑上我们应当改变那些失败的决策并试着从其反方向着手。
但是事实上个人不仅会自我强迫继续坚持选择,还会进一步进行投入--因为他已经沉没成本了。
举例来说,你用半辈子的积蓄来做一笔生意,六个月后,事实证明这必将是个亏本买卖。
逻辑上来说,你应当缩减损失并终止生意,但实际上由于你已经注入了你半辈子的积蓄,你会决心将其进行到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希望来使生意运转起来。
第一名: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一些实际无用的物质在被人相信有疗效时会产生积极作用。
安慰剂效应在医学上尤其普遍,曾有给一位患有疾病的患者吃一片糖片(患者不知情)而病情得到改善的报道。
至今为止,安慰剂仍然是一个科学谜题。
一些理论说安慰剂可以产生“期望效应”(在不知所服用的不是药片时,期待最容易成为现实),病患们期待着糖片可以治愈他们的疾病,所以他们会自我感觉已被治愈。
但是这是无法解释无效药片是如何减轻病症的。
天津学文教育为帮助报考心理咨询师的考生更顺利的完成考试,特整理相关习题为考生复习所用,祝每位考生顺利取证。
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题、练习题及相关知识点登录学文教育官网即可查看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