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翻译、重点字词

合集下载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海宁之观潮,自古为胜。

岁之八九月间,潮水方壮。

每至夜半,则潮声如雷,声震天地。

余尝于中秋之夜,赴海宁观潮,其景可记也。

时值中秋,月明星稀,微风徐来,水波不兴。

余与二三友,徒步至观潮之地。

未至数十里,遥闻潮声,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既至,则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潮头高数十丈,势如垂天之云,触之则涛声震耳。

观潮者如云,或立或坐,皆屏息凝视。

潮水将至,众人皆惊呼,声震四野。

潮头过处,烟波浩渺,一片汪洋。

潮退之后,沙滩上留下无数脚印,深浅不一,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后,余独步于沙滩之上,望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闻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入仙境。

余乃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远,渔歌亦绝,余乃独行于潮水之痕,心有所得,不能自己。

【翻译】海宁的观潮,自古以来就是一大盛景。

每年八九月间,潮水最为壮观。

每当夜半时分,潮声如同雷霆,震动天地。

我曾于中秋之夜,前往海宁观潮,那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正是中秋,明月高悬,星辰稀疏,微风拂面,水面平静。

我与二三好友,步行至观潮之地。

还未行至数十里,就远远地听到了潮声,宛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到达之后,只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仿佛万马奔腾,气势无法阻挡。

潮头高达数十丈,犹如垂天之云,触碰之时涛声震耳。

观潮的人群如同云聚,有的站立,有的坐下,都屏住呼吸,凝视着潮水。

潮水即将到来,众人都惊呼出声,声音震动四周。

潮头经过之处,烟雾弥漫,一片汪洋。

潮水退去之后,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去之后,我独自漫步在沙滩上,望向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然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同置身仙境。

我于是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渐远去,渔歌也随之消失,我独自沿着潮水留下的痕迹前行,心中有所感悟,无法自抑。

八上观潮文言文翻译

八上观潮文言文翻译

原文:吾尝观潮于钱塘,海波腾跃,涛声如雷,观者皆惊心动魄。

余独坐江畔,静观其变。

潮至,白浪滔天,如山崩海啸,水势汹涌,不可方物。

余心惊,然神定,静待潮去。

潮去,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如浴春风。

余乃起身,循江而行,望潮头,观潮尾,品潮韵。

潮头如刀,劈波斩浪,潮尾如线,蜿蜒曲折,潮韵如歌,悠扬动听。

行至江心,见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坐船头,悠然自得。

余近前,与之交谈。

渔翁言:“吾生于斯,长于斯,潮来潮去,皆如一日。

吾虽身处波涛之中,心却宁静如水。

”余叹曰:“善哉斯言!吾虽非渔翁,然亦常观潮,每观潮,皆能感悟人生。

潮之来也,如人生之起伏,潮之去也,如人生之起伏。

人生如潮,潮如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渔翁闻言,微笑曰:“子所言极是。

人生如潮,有起有落,有欢笑有泪水。

然人生之潮,唯有顺其自然,方能波澜不惊,从容应对。

”余与渔翁相谈甚欢,日暮时分,潮水渐退,余遂告辞渔翁,踏上了归途。

回首江畔,潮水已去,江面如镜,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译文:我曾经在钱塘江观潮,海浪腾跃,涛声如雷,观者都被震撼得惊心动魄。

我独自坐在江边,静静地观察潮水的变化。

潮水到来时,白色的浪涛滔天,就像山崩海啸,水势汹涌,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心惊,但神态平静,静静地等待潮水退去。

潮水退去后,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就像沐浴在春风中。

我于是起身,沿着江边行走,观察潮头,观看潮尾,品味潮水的韵味。

潮头像刀一样,劈波斩浪,潮尾像线一样,蜿蜒曲折,潮水的韵味像歌一样,悠扬动听。

走到江中心,我看到一位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自坐在船头,悠然自得。

我走近他,与他交谈。

渔翁说:“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潮水来潮水去,都像一天。

我虽然身处波涛之中,但内心却像水一样平静。

”我感叹道:“这话说得真好!我虽然不是渔翁,但也经常观潮,每次观潮,都能感悟人生。

潮水来时,就像人生的起伏,潮水去时,就像人生的起伏。

人生就像潮水,潮水就像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文言文((观潮))翻译

文言文((观潮))翻译

盖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余尝游于钱塘,观潮之盛,诚为千古奇观也。

时值中秋佳节,月明星稀,微风徐来。

余与二三友朋,相约钱塘江边,欲一睹潮水之雄伟。

江岸柳絮飘飘,桃花映水,景色宜人。

遥望江面,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俄而,潮声渐起,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余等紧张地凝视江面,只见一股巨大的水势,自西而来,势不可挡。

潮头如山,白浪滔天,翻滚向前。

船夫们紧张地拉紧船索,唯恐船只被潮水冲走。

须臾,潮水至,声势更盛。

江水奔腾,浪花飞溅,犹如千军万马,激战正酣。

观者无不惊叹,谓此乃天地之奇观,人间之胜景。

潮水过处,江面顿显宽阔,江岸沙石,皆被潮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潮水退去,江面恢复平静。

余等沿岸漫步,目睹潮水退去后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

想那潮水,起于细微,终成浩瀚,正如人生,由小及大,由弱至强。

潮水之盛,实为自然之奇观,亦为人生之哲理。

夜幕降临,月色更加明亮。

余等乘舟江中,仰望天空,只见明月高悬,皎洁如玉。

江水如镜,映照出月之倩影,美不胜收。

此时此刻,余等不禁想起古人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心中感慨,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唯有明月常在。

归途中,余等谈论潮水之奇观,感叹人生之无常。

友朋中有一人,颇有感慨地说:“人生如潮,起落无常,唯有顺其自然,方能逍遥自在。

”余等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不禁相视而笑。

自那日观潮之后,余等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潮水之盛,教人敬畏自然,亦教人认识人生。

潮水虽无常,然其壮美,足以令人铭记终身。

噫!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唯有把握当下,方能不留遗憾。

余等愿以此观潮之感悟,勉励自己,不负时光,不负韶华。

译文:听说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曾经游览钱塘,看到潮水的盛况,实在是千古奇观。

当时正值中秋佳节,月亮明亮,星星稀疏,微风轻轻吹拂。

我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钱塘江边,想要一睹潮水的雄伟。

江岸柳絮飘飞,桃花映照在水中,景色非常美丽。

远远望去,江面波涛汹涌,就像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观潮翻译、重点字词

观潮翻译、重点字词

28.观潮周密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文言文观潮

文言文观潮

文言文观潮
《观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的是他在钱塘江畔观赏潮水的情景,通过对潮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庐山谷口徐来远,遥闻潮水声似雷。

雨过潮平江海碧,风正帆悬岸芷香。

浪花如雪江湖满,海鸥翔集岸草芳。

日日潮来人不倦,钱塘八月江口忙。

翻译:
徐来远处的庐山谷口,远远听到潮水声如雷。

雨后潮水平静,江海一片碧绿,风正帆悬,岸边芷草香气四溢。

浪花如雪,江湖一片,海鸥在草丛中飞翔。

每天都有人前来观看潮水,钱塘江八月时最为繁忙。

这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壮阔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观潮文言文翻译重点句

观潮文言文翻译重点句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鼓声自远而至,予始闻而识之,盖早也。

中座而呼曰:“潮来!”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楼上始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杂杳杳,可听也。

译文:
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最为壮观。

当潮声从远处传来,我刚开始听到并记下来,那时还很早。

在中座有人喊道:“潮水来了!”在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楼上的人才出来,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纷纷扰扰,可以听到。

重点句子翻译:
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翻译: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最为壮观。

2. 方其鼓声自远而至,予始闻而识之,盖早也。

翻译:当潮声从远处传来,我刚开始听到并记下来,那时还很早。

3. 中座而呼曰:“潮来!”
翻译:在中座有人喊道:“潮水来了!”
4.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翻译:在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5. 楼上始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杂杳杳,可听也。

翻译:楼上的人才出来,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纷纷扰扰,可以听到。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七言绝句·观潮》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前言】
《七言绝句·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创作于1957年9月7月,出自《党的文献》,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

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

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

作者在1957年9月11日(即阴历八月十八日),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

【翻译】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赏析】
诗人写的这首《七言绝句·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

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orG,•可谓真正的天成。

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
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文,动词。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

鲸波,巨浪。

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④也。

注释:①〔江干〕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可直译)指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
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
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钱塘江
钱塘江,古称浙江、渐江、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

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

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

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

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

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

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

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

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

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入元不仕。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中国宋元间文学家。

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苹洲、四水潜夫等。

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

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词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

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

早期多酬唱之作,如〔木兰花慢〕《西湖十景》,韵美声谐,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如〔拜星月慢〕“腻叶阴清”、〔秋霁〕“重到西泠”、〔玉京秋〕“烟水阔”、〔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等。

他善自度曲,也有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著述颇丰。

《齐东野语》可补史传阙文,《武林旧事》掌故见闻广博。

另有《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

词集《苹洲渔笛谱》,入《彊邨丛书》。

《草窗词》2卷。

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辑132家作品,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排印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