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最新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一9一cM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一9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一CM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l0)和手术操作(ICD一9一CM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一9一CM一3)原著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遵循(ICD一9一CM一3)、(ICD—l0)编目的总规则: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个疾病诊断和2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一9一CM一3)、(ICD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3、星剑号编码系统:星剑号双重分类涉及统计编码的选择,由于剑号编码是明确的病因编码,要严格选择剑号编码为统计编码,星号编码是附加编码,要求一起使用,剑号编码在前,星号编码在后。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一9一cM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一9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一CM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l0)和手术操作(ICD一9一CM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一9一CM一3)原著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遵循(ICD一9一CM一3)、(ICD—l0)编目的总规则: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个疾病诊断和2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一9一CM一3)、(ICD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3、星剑号编码系统:星剑号双重分类涉及统计编码的选择,由于剑号编码是明确的病因编码,要严格选择剑号编码为统计编码,星号编码是附加编码,要求一起使用,剑号编码在前,星号编码在后。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ICD编码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缩写,它是一个为了方便统计和管理世界各国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而制定的标准编码系统。
ICD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于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
ICD编码的原则:1. 全球通用原则:ICD编码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以确保不同国家间的疾病和健康数据的比较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多层次分类原则:ICD编码采用多层次分类结构,将疾病和健康问题从大类到具体的细分逐层分类,便于对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 编码的可变性原则:ICD编码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以确保其可以根据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4. 双重编码原则:ICD编码通常采用双重编码的方式,既可以使用数字进行编码,也可以使用字母进行编码,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ICD编码的规范:1. 编码的精确性:ICD编码要求对每个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准确的编码,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编码的一致性:ICD编码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相同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使用相同的编码,以保证历史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3. 编码的完整性:ICD编码要求对所有相关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编码,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4. 编码的时效性:ICD编码要求在疾病和健康问题发生或被诊断后及时进行编码,以反映最新的数据信息。
总结:ICD编码是全球通用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标准编码系统,它具有多层次分类的原则,并遵循全球通用的编码规范。
ICD编码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有助于促进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练掌握ICD编码的原则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人住院的原因。当一个住院病人存在多个疾
病时,要按有关规则进行选择。
附加编码:又称次要编码,指除主要编码以
外的其他任何编码。包括损伤、中毒和肿瘤
形态学编码。
合并编码:当两个疾病诊断或一个疾病诊断
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被分类到一个编码时,
这个编码就被称之为合并编码。
手指切伤等,可归类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
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HIV感染不分于
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O99.216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 流产 自然流产 O03,
❖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
人工流产
❖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K81.001胆囊脓肿
K81.00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00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K81.006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K81.00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100慢性胆囊炎
K81.101慢性残余胆囊炎
K81.800特指胆囊炎
K81.801胆囊周炎
K81.900胆囊炎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炎
❖ D13.101
❖ D13.200
❖ D13.500
❖ D13.600
❖ D13.700
❖ D13.701
❖ D13.900
❖
食管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
贲门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肝外胆管良性肿瘤
胰良性肿瘤
胰岛良性肿瘤
DRGs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告指南

目录分析
《DRGs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告指南》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有助于读者全面 了解其内容及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DRGs的相关知识。对于从事医疗信息管理的 工作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他们可以 深入了解DRGs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从而为提高医疗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做出 贡献。
内容摘要
《DRGs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告指南》是一本关于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告的重要参考书籍, 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本书详细介绍了疾病与手术操作的编码和报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并对一些常见疾病的编码和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示例。这本书可以帮助医生和编码员在实际 操作中准确、一致地对疾病和手术操作进行编码和报告,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DRGs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 告指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编码
介绍
手术
手术
icd
疾病
医疗
操作
疾病
操作 报告
可以
编码
进行
示例
详细
解释
分类
一些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DRGs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告指南》是一本关于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和报告的重要参考书籍,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医生和编码员在实际操作中准确、一致地对疾病和手术操作进行编码和报告的 方法。这本书的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支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书首先介绍了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疾病编码是指对疾病的名称、类型、严 重程度等进行分类和编码,而手术操作编码则是根据手术操作的类型、复杂程度、持续时间等进 行分类和编码。这些编码可以用于医疗记录、医疗统计、健康保险等多个领域。 在疾病编码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国际疾病分类(ICD)的最新版本ICD-10和ICD-11的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本书还对一些常见疾病的编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示例,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 在手术操作编码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国际手术与操作分类(ICPO)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 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 一9 一cM 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 一9 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 一CM 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 —10)和手术操作(ICD —9 一CM 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 一1 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 一9 一CM 一3)原着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遵循(ICD —9 一CM 一3)、(ICD —10)编目的总规则: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 个疾病诊断和2 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 一9 一CM 一3)、(ICD 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 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编码和统计的分类系统。
ICD编码是医学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用来记录和统计不同疾病、疾病的原因、死因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
ICD编码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疾病或健康问题都被赋予了一个唯一的编码,这样可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信息交流和研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编码应该根据疾病的特征进行分类,即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疾病归类到同一组中。
比如将所有感染性疾病分类到一个大类中,所有心脏病归类到另一个大类中。
3.编码应该基于科学的和最新的医学知识,以确保疾病和健康问题能够准确地被分类和识别。
因此,ICD编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4.编码应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即将疾病和健康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大类到子类,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详细了解一些疾病时能够找到相关信息。
ICD编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医疗保险索赔、疾病监测和统计、医学研究等方面。
ICD编码的准确性对于保证医学信息的可比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使用ICD编码时需要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
手术与操作编码是另一种国际医学分类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医疗统计分析等领域。
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指导原则如下:1.编码应该基于手术的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即将具有相似手术目的和技术操作的手术归为一类。
比如将所有清创手术归类到一个大类中,所有心脏手术归类到另一个大类中。
2.编码应该基于标准的医学术语和术语定义进行,以确保手术和操作能够被准确地描述和识别。
3.编码应该具有层次结构,从大类到子类,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详细了解一些手术时能够找到相关信息。
4.编码应该是可扩展的,即可以不断添加新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的选择及相关编码规则

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的选择及相关编码规则在选择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主要诊断:主要诊断是指医生确定的对患者产生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疾病或问题。
在确定主要诊断时,应依据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方面信息。
主要诊断应尽量准确、详细地描述患者的疾病或问题。
2.主要手术操作:主要手术操作是指为治疗主要诊断而执行的手术过程。
主要手术操作通常是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操作,可包括手术切除、修复、置入修复器械等。
在选择主要手术操作时,应根据医生的手术报告、术前诊断、手术操作过程和术后病理结果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判断。
在医学编码中,选择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的编码应遵循以下规则:1.遵循ICD编码:主要诊断的编码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规定。
ICD编码分为主要所见疾病编码和伴随疾病编码,主要诊断的编码应选择主要所见疾病编码。
对于复杂病例,可能存在多个疾病的情况,编码时应选择主要影响治疗、病情严重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编码。
2.遵循CPT编码:主要手术操作的编码应遵循当前操作术语(CPT)的规定。
CPT编码是一套用于描述医疗服务和手术操作的编码系统,用于报告医生执行的具体行为。
在选择主要手术操作的编码时,应根据手术操作的具体过程和目的进行分类编码。
3.基于医疗记录:选择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的编码应根据医疗记录进行判断。
医疗记录包括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见、手术报告、术前诊断、手术操作过程和术后病理结果等。
编码人员应仔细阅读医疗记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操作过程,以选择准确的编码。
总之,选择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的编码涉及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
编码人员应遵循ICD和CPT的规定,依据医疗记录准确选择编码,以确保医学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医疗统计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疾病分类(一)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第一步:确定主导词;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1.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2.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能作为主导词,因此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3.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4.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5.“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地名;6.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将“病”作为主导词;7.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8.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词,如果指出的是砍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9.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
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
(二)基本编码规则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
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目。
ICD-10中有一些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
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要编码于:J44.1(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中)。
4、怀疑诊断:在病人出院后仍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按下列方法处理:①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码,如可疑肝炎,按肝炎编码。
②当一个症状或体征后面跟随一个和多个怀疑诊断时,只编症状或体征码,怀疑诊断可视情况编码或不予编码。
5、晚期效应(后遗症):①定义:指疾病本身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着某些影响身体情况的症状、体征。
在ICD—10中,后遗症的类目都有定义性说明,可归纳为:A、医生诊断特指为后遗症、晚期效应、陈旧性、静止性、非活动性的疾病。
B、某些疾病情况在发病一年以后的残留表现。
晚期效应类目:B90-B94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I69.- 脑血管病后遗症O97 由于直接产科原因后遗症的死亡(这是死因编码)T9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的后遗症Y85-Y89 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和死亡(外因编码)晚期效应编码原则:在医院疾病分类中的规定①要优先编码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②当没有指出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又不能获得进一步的说明时,后遗症可以作为主要编码。
(三)主要疾病诊断选择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诊断的要求,影响疾病编码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病因+病理+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的核心成份: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医师在填写诊断名称时,要尽量将上述的成份描述清楚,才能保证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
总则:突出治疗的疾病(住院原因)选择在本次医疗事件中治疗的疾病,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为主要诊断。
主要诊断选择的一般规律:本科疾病在前,他科疾病在后;治疗疾病在前,未治疾病及陈旧性情况在后;严重疾病在前,轻微疾病在后;原发疾病在前,继发疾病(并发症)在后;急性疾病在前,慢性疾病在后;后遗症在前,原手术或疾病在后;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前,其他疾病在后;传染性疾病在前,其他疾病在后;罕见病例在前,其他疾病在后;病因疾病在前,症状、体征在后;住院时间长的在前,住院时间短的在后。
2、对于复杂诊断的主要编码选择①如果病因诊断能够包括一般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为主要诊断。
②如果临床症状不是病因的常规表现,而是疾病某种严重的后果;是疾病的发展的某个阶段,那么要选择这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但不能选疾病的终未情况(呼吸衰竭)为主要诊断。
3、对已治和未治疗疾病,选择已治疾病为主要诊断。
4、治疗结束时仍未确诊,那么症状、体征或异常发现可以作为主要诊断。
注意:症状、体征和不明确的情况一般不能作为主要诊断,当确无其他诊断时,症状、体征才可以作为主要诊断。
5、因怀疑诊断住院,在出院时仍没有确诊,怀疑诊断要按肯定诊断编码,而经检查后排除的可能情况要分类到Z03.-(对可疑疾病和情况的医疗观察与评价)。
在做索引时必须用某种方式标明它不是肯定诊断,这样在检索时才能与其他肯定诊断的病例区别开来。
6、当多个诊断没有一个更为突出,而多诊断又可分类到被称为“多发——”的类目时,选择“多发——”为主要编码,而对所列出的逐个情况可加用附加编码。
这样的编码主要用于与HIV 病有关的情况以及损伤和后遗症。
7、当两个疾病或一个疾病伴有相关的并发症,而此时有合并编码的要选择合并编码作为主要编码,不能分开编码。
8、后遗症的类目:是用来指出不复存在的情况是当前正在治疗疾病的原因。
主要编码要选择这个正在治疗的疾病,后遗症编码可以作为附加编码。
9、急慢性情况: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有合并编码的选择合并编码为主要诊断;没有合并编码的,而且索引中对急慢性情况有分别编码,则选择急性编码为主要诊断。
10、损伤主要诊断选择:①多处损伤要以综合编码为主要编码,对于逐个损伤情况可作为附加编码。
②内部损伤伴有浅表性损伤或开放性伤口时,以内部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③颅骨和面骨骨折伴随有颅内损伤,以颅内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④颅内出血伴随有头部其他损伤,以颅内出血为主要编码。
⑤骨折伴随有同一部位的开放性伤口,以骨折为主要编码。
11、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主要诊断选择本章要选择影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处理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作为主要编码。
①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伴有绝育,选择绝育为主要诊断。
分娩伴有绝育,选择分娩的并发症为主要诊断。
②产科的诊断常常是多个,在选择主要诊断时要注意突出统计报表序号的疾病。
③当产科病人进行了某种操作(剖腹产,产钳分娩),如果指出了操作原因,则要这个原因作为主要编码,操作按手术分类进行编码。
只有当未提及操作的原因时,操作才能作为主要编码。
12、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①原发肿瘤伴有转移:首次就医,选择原发肿瘤为主要诊断,否则按治疗的情况选择。
②未指明原发部位的继发性肿瘤,选择继发性肿瘤为主要编码。
③肿瘤的化疗或放疗:如果是首次就诊,按上述原则或选择。
如果是再次住院进行维持性治疗,选择化疗或放疗的情况(Z51.-)为主要诊断。
病人在化疗或放疗期间死亡的,则要选择肿瘤编码为主要编码。
(三)修饰规则1、其他诊断被记录为主要诊断,而主要诊断却被记录为其他诊断。
当一个次要的或长期存在的疾病、伴随的疾病被记录为主要诊断,而另一个更重要的,与病人接受治疗专科相关的诊断被记录其他诊断,则要选择后者。
2、主要诊断栏中有几个诊断名称:几个独立的疾病诊断被同时列于主要诊断中,而病案记录中又指出其中之一为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疾病,选择这个疾病为主要诊断。
3、记录为主要诊断的名称是其他诊断所表现的症状或体征,则选择其他诊断为主要诊断。
4、突出疾病的特异性选择更能说明疾病病因、性质、部位等情况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5、主要诊断的取舍①若记录的症状或体征可能是由于两个疾病中的某一个所引起时,则选症状或体征状为主要诊断。
②当怀疑症状或体征是某个可疑诊断的表现时,选择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诊断。
③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被描述为主要诊断而又无法认定哪一个是主要治疗的疾病时,选择首先提到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1.主病划分:①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时,以收治的主要疾病为主。
②急性疾病与慢性病,以急性病为主。
③外伤、中毒与其他疾病,以外伤、中毒为主。
④严重病症与较轻疾病,以严重疾病为主。
⑤原发病与并发病,以原发病为主。
⑥患有两种以上病情相似疾病时,以报表中列出的疾病为主。
⑦同时患有跨科病症时,以收治科病症为主。
2.转科病人的疾病统计①同种疾病转科者,按这个疾病统计。
②转入病人患有两种不同疾病者,按收住院科室的疾病统计。
③因误诊转科者,按确诊后的疾病统计。
3、几项特别规定①除因本次住院是由外伤引起者外,其余骨、关节、肌腱、滑膜等损伤性疾病,应归入M编码。
②女性乳腺炎,产后引起的归入O编码中,否则归入N编码中。
③新生儿疾病,均归入P编码。
新生儿菌痢归入传染病中,新生儿畸形归入Q编码中。
④除先天性肠梗阻归入Q编码病外,其他肠梗阻均归入K编码中。
⑤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归入眼病小计中。
⑥男、女生殖器病均不包括性病(传染病)。
4.疾病统计中易分错的几种疾病①痔:易错划分为消化系统,应归入循环系统中。
②墨痣:易错归为皮肤病,应归入良性肿瘤中。
③风湿热:应归入循环系统中。
④结核瘤和动脉瘤:易错划为良性肿瘤,分别应归为其他结核病和循环系统中。
⑤脚气病:易错划为皮肤病(足癣应归入皮肤病),应归为营养缺乏病。
⑥原因不明的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应归入内分泌、营养缺乏及代谢病中。
⑦子宫颈(会阴、阴道)Ⅲ级发育不良:易错划为泌尿生殖系统,应分类于原位癌。
手术与操作编码查找方法手术编码操作方法与疾病编码方法基本相同。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第三步:核对编码。
选择主导词是手术操作分类编码的关键。
要求编码员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并对手术方式有所了解,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医学英语,这将有利于正确选择主导词。
(一)手术编码查找方法1、确定主导词主导词通常指出所进行操作的类型,并不涉及相关的解剖部位,其主要形式:基本手术方式(切除术、修补术、缝合术)。
手术部位结合基本术式的形式。
英文专有名词(人名)或音译名命名的手术。
①要以手术方式或操作方法为主导词,位置一般是置于整个术语的尾部。
②切开术、切除术、造影术、成形术、缝合术、……镜检查等常常可以按全名直接查找,③以人名命名的手术可以直接查人名或手术方式,也可直接以手术为主导词查找。
2、通过索引查找编码索引中查找编码的方法与ICD—10基本相同。
3、在类目表中核对编码要注意章、节、类目或亚目中的“注释”、“包括”与“不包括”等解释。
它有可能提示手术操作编码需要改变(二)手术操作名称与编码的关系手术操作名称的构成:(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基本成份(核心轴心):部位+术式阑尾切除术(范围)部位+术式肺部分切除术(范围)部位+术式肛门瘘关闭术(范围)部位+术式+疾病性质垂体腺瘤切除术,经额(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针刺术式(三)常见的主导词转换1、切开术:可以用“切开”做主导词的手术包括:引流术、异物取出术、探查术、减压术、穿刺术、切断术、取出术、清除术、脓肿去除术、血肿去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