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H1000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

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

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若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CO环境中,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一氧化碳检测仪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测设备,可以监测空气中CO浓度的变化,从而保证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a.确保一氧化碳检测仪已经充好电或者连接到可靠的电源。

b.了解并熟悉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使用说明书以及安全操作指引。

c.确保一氧化碳检测仪在正确的工作状态下,没有明显的损坏。

2.设置参数:a.打开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电源开关,待其启动完全。

b. 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的菜单或相关按键设置检测参数,比如测量单位(ppm或mg/m³)、报警阈值、背光亮度等。

c.确认一氧化碳检测仪已经正确设置。

3.环境检测:a.手持一氧化碳检测仪,保持其垂直放置,以便正面传感器可以接触空气。

b.在待测区域周围进行环境检测,确保检测仪能够全面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

c.静待一段时间,直到检测仪稳定显示出当前环境中的CO浓度。

4.监测数据:a.密切观察一氧化碳检测仪的显示屏,记录CO浓度的数值。

b.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的报警阈值,一氧化碳检测仪会发出警报信号或闪烁警示灯。

5.数据分析和存储:a.如有需要,可以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连接线缆或无线方式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进行分析和存储。

b.分析检测到的CO浓度数据,评估是否存在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6.日常维护:a.关闭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电源,并妥善保存。

b.定期对一氧化碳检测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c.定期更换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传感器或电池,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总结: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使用对于人员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在操作之前,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指引,正确设置参数,并通过环境检测获取相关数据。

根据检测数据评估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GTH1000G一氧化碳传感器说明书

GTH1000G一氧化碳传感器说明书

GTH1000G一氧化碳传感器说明书在安装、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GTH1000G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执行标准: GB 3836-20XX AQ 6205-20XXQ/HRC 43-20XX 版本号:第一版出版日期:20XX年9月28日淮南润成科技有限公司感谢您选购本产品!为了保证安全并获得最佳效能,安装、使用产品前,请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今后参考。

警示:1.维修时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 2.不得与未经联检的设备连接!一、概述GTH1000G一氧化碳传感器是专门用于煤矿瓦斯抽放管道内一氧化碳浓度的测量,能就地数字显示一氧化碳浓度测量值并输出标准信号传送给关联设备。

该传感器经国家防爆检验机关进行联机检验后,可与国内各类型监测系统配套。

1. 防爆形式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I 2. 型号命名G T H 1000 G 管道用测量范围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3. 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进口高精度传感元件,使用寿命长,防潮防尘防腐蚀,仪器性能更加稳定;2) 采用新型单片微机和高集成数字化电路,使电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维修与调试;3) 采用红外遥控调校零点、灵敏度等功能,调校简便;4) 外壳采用Q235钢材料设计,增强了传感器的抗冲击和抗腐蚀能力。

4. 执行标准:AQ 6205-20XX《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Q/HRC 43-20XX 一氧化碳传感器产品技术条件5. 适用条件:环境温度:0℃~40℃湿度:≤98%大气压力:80kPa~116kPa 风速:0~8m/s 适用于有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环境下 6. 外形尺寸、质量及外壳材质外壳尺寸:230mm×124mm×50mm 整机重量:外壳材质:Q235钢7. 本安参数Ui: ;I i: ; Li: 330uH; Ci: 。

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

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

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一氧化碳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设备。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在高浓度下会对人体造成重要危害。

因此,正确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首先,确保一氧化碳检测仪的电池充满或供电正常。

如果是可充电的一氧化碳检测仪,则需要提前充电。

确保传感器清洁且无损坏。

2.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3.启动一氧化碳检测仪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启动一氧化碳检测仪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按下开关按钮或拔出保护塞等方式来启动。

4.等待预热一些一氧化碳检测仪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应等待检测仪的指示灯变为绿色或显示屏显示正常工作状态。

5.进行零点校准在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之前,需要进行零点校准。

零点校准是将检测仪的读数归零,以确保准确测量一氧化碳浓度。

根据不同型号的检测仪,可能需要按下特定按钮或在空气中等待一段时间来完成校准过程。

6.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当一氧化碳检测仪完成零点校准后,它就可以开始监测一氧化碳浓度了。

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显示准确的浓度读数,所以应耐心等待。

7.判断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8.记录和报告检测结果在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进行监测后,应记录测量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检测时间,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

这有助于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9.定期维护和校准为了保持一氧化碳检测仪的准确性和功能,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是必要的。

具体的维护和校准步骤应根据检测仪的型号和制造商的指导进行。

总结:使用一氧化碳检测仪需要提前准备、选择合适的位置,启动并等待预热,进行零点校准,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浓度是否过高,记录和报告检测结果,定期维护和校准。

遵循以上步骤可以确保一氧化碳检测仪的正确使用,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一氧化碳使用说明书

一氧化碳使用说明书

北京卓安科贸有限责任公司CTH1000B型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CTH1000B Type protable CO detector使用说明书Instruction manual产品执行标准:Q/HRZHA001-2008使用说明书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CTH1000B型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说明书一.用途本使用说明书适用于CTH1000B型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以下简称仪器)。

仪器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测定和报警。

仪器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

仪器防爆标志为ExibI。

具有操作简单明了、体积小、携带方便、精度高、价格便宜等特点。

仪器应能适应下列环境大气条件:________ 工作温度:0℃~+ 40℃________ 相对湿度:≤98%RH(+25℃)________ 大气压力:80~116kPa________ 贮存温度:-40℃~+60℃________ 风速:≤8m/s________ 具有甲烷爆炸气体的井下警示:当仪器使用环境条件超出上述使用条件时,可能会造成仪器误差增大。

当仪器长时间应用于-10℃以下环境时,有可能造成液晶损坏!二.测量原理仪器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其结构由电解液中的三个电极构成(见图1)。

Figure 1. Simplified diagram of a sensor and potentiostat circuit工作电极的工作信号经过U2转化为电压信号,电路同时保持工作电极的电压处于其偏压之下,线路中运放U1在对电极产生一电压信号,该信号与工作电极电流信号一致。

同时恒电位电路使工作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保持一恒定的电位差。

三.型号定义C T B 1000 X 便携式测量范围:0~1000×10-6报警功能一氧化碳测定器四.技术指标测试气体一氧化碳(CO)测定原理定电位电解方式测试范围CO:0~1000×10-6指示精度CO:0~100×10-6:±(1.5+2.0%真值)CO:100~500×10-6:±4.0%真值CO:500~1000×10-6:±10.0%真值报警设定值0~200×10-6(可调)报警精度±1×10-6报警声级强度> 75db(距蜂鸣器1米远处)报警光能见度> 20米(黑暗中)响应时间< 40秒(流量100ml/min)工作温度范围0 ~ 40 ℃储存温度-20 ~ +60 ℃相对湿度≤98%RH(+25 ℃)传感器使用寿命≥2年仪器连续工作时间≥100小时外形尺寸128mm×56mm×28mm重量200克电池型号9V叠层电池一节最高开路电压U0:9伏仪器工作电流:< 5mA(无报警时)最大短路电流I0 2.0A报警工作电流40mA五.使用方法:5.1仪器结构图:1.液晶显示器2.电路板3.光报警窗4.仪器前壳5.仪器后壳6.蜂鸣器7.发光管8.传感器9.视窗罩10.电池罩11.电池12.贴膜13.电路板14.调零、校准旋钮 15.金属挎5.2仪器显示器符号说明低电池指示符浓度指示符浓度值显示5.3 电池的安装与更换警告:电池的安装与更换请在非井下的安全场所进行!当长时间不用仪器时应取出电池。

一氧化碳测定器第一版说明书第一版

一氧化碳测定器第一版说明书第一版

四川旭信科技有限公司CTH1000一氧化碳测定器使用说明书产品执行标准:GB3836-2010MT703-2008Q/SCXX-804-2013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目录1概述 (1)2工作原理与外形结构 (3)3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 (4)4操作使用 (5)5注意事项 (8)6故障分析与排除 (9)7运输与贮存 (10)8开箱及检查 (10)9产品成套性 (10)10产品资质证编号 (11)警告:1.维修时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2.严禁在井下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电池!3.不得使用本说明书规定的以外的电池!前言:本说明书为四川旭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TH1000一氧化碳测定器使用说明书。

使用本仪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1概述1.1用途和适用范围本CTH1000一氧化碳测定器(以下简称仪器)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连续监测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

当一氧化碳浓度超限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可供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流动工作人员、煤矿通防人员等随身携带使用,也可供上述场所固定使用,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精度高。

仪器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仪器防爆标志为ExibI Mb。

在具有甲烷爆炸性危险的煤矿井下:a)温度:0℃~40℃;b)相对湿度:≤98%;c)大气压力:80kPa~116kPa;d)风速:≤8m/s;e)贮存温度为-40℃~+60℃;f)在具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危险场所。

1.2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意义C T H1000测量范围:(0~1000)×10-6CO电化学一氧化碳测定器1.3执行标准仪器按GB3836.1-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4-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MT703-2008《煤矿用携带型电化学式一氧化碳测定器》和Q/SCXX-804-2013《CTH1000一氧化碳测定器》标准执行。

CTH1000A一氧化碳测定器说明书

CTH1000A一氧化碳测定器说明书

调试电路
3.2 主要技术参数 3.2.1 测量范围及基本误差
测量范围:(0~1000)×10-6CO 基本误差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测量范围
0~100
表 1 基本误差 >100~500
1×10-6CO >500~1000
允许误差
不大于±(1.5±2.0%真值) 不大于±4.0%真值
不大于±10%真值
度,当浓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报警点时,报警电路工作,发出声光报警,电池电压降至 3.75V 时,欠压小数 点亮(最后一位小数点),电压降到 3.7V 时,测定器自动关机。
传感器
运算放大器
微处理器
显示器
电池组
稳压电路
器工作原理方框图 三、技术特性 3.1 工作环境
a、环境温度:0~40℃; b、贮存温度:-40℃~60℃; c、相对湿度:≤95℃; d、气压:80kpa~116kpa; e、风速:≤8m/s f、硫化氢含量≤6×10-6 g、具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
亮时表示测定器欠压。显示值:000~999。
B、自检功能
开机时自检,测定器所有数码管和小数点均亮,同时出现声光报警。
C、欠压自动关机功能
当测定器电压降至 3.75V 时,第四位小数点亮;当降至 3.70V 时,测定器自动关机
3.2.5 本安参数
电源型号:PL123450
容量:1.5Ah可充电锰酸锂锂电池
执行标准:MT703-2008《煤矿用携带型电化学式一氧化碳测定器》 Q/LT 02-2010《一氧化碳测定器》
二、工作原理 测定器由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微处理器、LED 显示器、报警电路、充电电路、充电控制、稳压电路等
部分组成,其原理方框图如图 1. 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氧化碳信号经运算放大器送到微处理器处理后送至显示器,指示出相应的一氧化碳浓

一氧化碳传感器说明文档

一氧化碳传感器说明文档

MQ-4气体传感器特点* 对甲烷,天然气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乙醇,烟雾的灵敏度很低* 快速的响应恢复特性. * 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的稳定性* 简单的驱动电路应用用于家庭,工业的甲烷,天然气的探测装置规格A. 标准工作条件符号参数名称技术条件备注Vc 回路电压≤15V AC or DC V H 加热电压 5.0V±0.2V AC or DC R L 负载电阻可调R H 加热电阻 31Ω±3Ω室温P H 加热功耗≤900mWB. 环境条件符号参数名称技术条件备注Tao 使用温度-10℃-50℃Tas 储存温度-20℃-70℃Rh相对湿度小于 95%RhO2 氧气浓度21%(标准条件)氧气浓度会影响灵敏度特性最小值大于2%C. 灵敏度特性符号参数名称技术参数备注Rs 敏感体表面电阻10KΩ- 60KΩ(5000ppm CH4)α(1000ppm/ 5000ppm CH4) 浓度斜率≤0.6标准工作条件温度: 20℃±2℃ Vc:5.0V±0.1V相对湿度: 65%±5% Vh: 5.0V±0.1V 预热时间不少于24小时适用范围:300-10000ppm 甲烷,天然气。

D. 结构,外形,测试电路MQ-4气敏元件的结构和外形如图1所示(结构 A 或 B), 由微型AL 2O 3陶瓷管、SnO 2 敏感层,测量电极和加热器构成的敏感元件固定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的腔体内,加热器为气敏元件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封装好的气敏元件有6只针状管脚,其中4个用于信号取出,2个用于提供加热电流。

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E. 灵敏度特性曲线图3 MQ-4型气敏元件的灵敏度特性图.2结构B结构A灵敏度调整:MQ-4型气敏元件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气体有不同的电阻值。

因此,在使用此类型气敏元件时,灵敏度的调整是很重要的。

我们建议您用5000ppm 甲烷校准传感器。

当精确测量时,报警点的设定应考虑温湿度的影响。

GT-1000说明书

GT-1000说明书

GT-1000系列复合气体与粉尘检测仪产品使用说明书深圳市科尔诺电子科技有限公深圳市科尔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司ShenZhen Keernu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目录◆注意事项 (2)◆产品概述 (4)◆仪器特色 (4)◆技术参数 (5)◆外形结构 (7)◆操作说明 (8)◆仪器操作界面 (10)◆其他注意事项 (15)◆常见故障与处理 (16)◆浓度数据导出说明 (17)1注意事项①按键说明:仪器显示下方共设7个按键:上、下、返回、OK、run/stop、电源、打印三个操作界面:检测界面、主菜单界面、参数设置界面以下是每个界面下7个按键的功能说明表:检测界面主菜单界面参数设置界面上键无上移上移/数值加下键无下移下移/数值减返回键无返回上一级菜单返回上一级菜单OK键进入主菜单(长按5秒)确定进入子菜单确定/选择/保存run/stop键气泵开关/定时检测开关无无电源键开/关机(长按5秒)开/关机(长按5秒)开/关机(长按5秒)打印键打印即时浓度数据无无注意:GT-1000复合检测仪只有在气泵开启的时候才可以正常检测浓度数值。

②关于检测仪超量程操作处理用户应避免用超过仪器量程的气体冲击传感器,该操作轻则会影响检测仪的使用寿命、检测精度,重则会使检测仪的传感器直接损坏失效。

当用户不小心进行了超量程操作,应迅速将仪器撤离检测现场,将其置于洁净的空气中半小时以上,观察仪器的浓度值是否下降,如果浓度值能一直下降至正常值,此时对仪器进行零点校准后可以继续使用;如果仪器在超量程操作使用后,在洁净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之后浓度值依然居高不下,则应寄回厂家或代理商进行检修,准备更换传感器。

特别注意:超量程操作导致检测仪损坏不在保修范围之内。

③关于检测仪校准及服务保障2我司承若所有经本公司出厂的检测仪都会经过相关特定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用户购买本公司产品之后如无特殊情况无需自行进行检测仪的目标点校准操作,且该操作一定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芯电缆连接。
各环节连接检查无误后,将前盖旋紧。根据用户现场条
件,也可先把电缆接好,再将探测器固定。
图4
6 传感器操作说 序号
名称

遥控器按键 1 认”键 ,“取消” 2
悬挂器 蜂鸣器
由“设置”键 ,“确 键 ,“+”键 ,“-”
键 ,“信号制式” 3
结果显示窗
键 ,“ 零点 校 准
键”共七个按键 4
报警灯
组成。
注意 :“ 设 5
传感器腔体
置”键 ,“确认”
键 ,“取消”键都 6
报警灯
是单次触发按
键,即使一直按 7
遥控接收窗
键也只能触发一
次,两次按键之 8
进线孔
间要 有 1s 以上
间隔;“+”键 ,
“-”键为连续
触发键,一直按键可重复触发。功能设置必须按“确认”键以后才会生效,设置完毕后需按“取消”键退
本机可单独或与监控分站配套使用。
1.1 传感器型号含义:
GT
H 1000
1.2 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测量范围 本安电化学式 一氧化碳 传感器
a、温 度:0℃~+40℃
b、相对湿度:≤98%(+25℃)
c、相对压力:80kPa~116kPa
d、适用于煤矿井下有甲烷、煤尘爆炸性混合物环境。
1.3 防护等级:IP54
传感器接线定义如下: 1、 地线 2、 电源正 3、 信号输出 4、 断电器信号输出
无色(白色) 红色 蓝色 绿色
接线注意事项:
探测器如上 4.1 安装位置和 4.2 安装方法固定牢固后,
将四芯传输电缆按照 4.3 中的接线定义接到航空插头上。确
认另一端连接无误后,方可接上传感器进行测试。
控制器和探测器之间,用线径不小于 1.5mm(2 ≤1000m)
3 报警点设置:数码管显示“F--1”,由此可进入一级报警设置; 4 断电点设置:数码管显示“F--2”,由此可进入断电点设置; 5 复电点设置:数码管显示“F--3”,由此可进入复电点设置; 6 零点标定: 数码管显示“F--4”,由此可进入零点标定; 7 标准点标定:数码管显示“F--5”,由此可进入标准点标定; 8 工厂设置: 数码管显示“F--6”,由此可进入工厂设置(客户不可用)。 9 工厂设置: 数码管显示“F--7”,由此可进入工厂设置(客户不可用)。 10 工厂设置:数码管显示“F--8”,由此可进入工厂设置(客户不可用)。
2 主要功能与结构
2.1 主要功能
2.1.1 由关联的设备向传感器提供直流电源,传感器向配接设备
提供连续的测量信号;
2.1.2 传感器具有显示功能;
2.1.3 传感器监测的数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
警信号。
2.2 结构
传感器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外形结构见图 1。
体积:276mm×122mm×54mm
显示方式:4 位 LED 数码管显示;数码管第一位指示报警状态;红外遥控调校;
响应时间:T90<35s; 报警点值:24×10-6 (在 5~500 范围可调)
防爆型式:ExibⅠ(矿用本安型);
电 源:DC 18V;
本安参数:Ui:DC 18.1V;Ii:65mA; Ci:0.3nF;Li:0mH
输出信号:频率 200Hz~1000Hz(脉冲宽度不小于 0.3ms)。
工作电流:≤65mA(18V);
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为 2000m(单芯截面积为 1.5mm2 时)
电缆的分布电容:≤0.06uF/km,分布电感:≤0.8mH/km,直流电阻 12.8Ω/km。 关联及配接设备见附录 A
4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 2
遥控 接收
数据显示与遥控信 号处理
LED 显示屏
电化学一氧化 碳敏感元件
CPU 数据处理控制中心
多种信号 输出和驱 动电路
电源变换、供给、保护电路
图 2 工作原图理2 框图 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一氧化碳元件将一氧化碳的浓度值转换成电平信号送入传感器中进行放大处理。传 感器中的单片机控制单元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处理转换,最终输出显示数据和各种不同制式的信号,并对采 集数据分析判断后输出报警信号,驱动后发出声光报警。
1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1 概述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是我公司生产的新型智能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本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高性能进口电化学气 敏元器件和单片微控制器技术,该传感器采用本安电路设计,红外遥控调校,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 , 回风巷道,机电硐室等有一氧化碳气体环境中,能够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连续检测。该报警仪具有良好的 重复性和温湿度特性、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宽,兼容性强,免开盖红外遥控调校,使用寿 命长、操作方便等优点。GTH1000 型一氧化碳传感器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机电硐室等 有一氧化碳气体环境中进行气体安全检测报警。
探测器安装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30cm 以防水溅。 注:传感器安装探头应朝下。
5.3 安装方法
在安装现场传感器避免水浸。固定的方法参照如下: 在矿井中选择较为坚固的顶面或者侧面的一处位置,然后将一挂钩固定在选择的位置上,然后将传感 器悬挂在挂钩上,悬挂时注意电化学气敏元件要朝下悬挂。
5.4 传感器接线示意图
出设置才能回到正常状态。有效设置内容可断电保持,直到下次更改生效为止。
显示状态说明:
1 正常:数码管显示“XXX”×10-6 (XXX 为正常值);
2 报警指示:当气体浓度值超过报警点时,数码管第一位显示“H”,传感器显示窗左边的信号灯连续闪烁
表示输出的是频率信号。
5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重量:1.5 kg
图1
2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3 主要技术指标
检测原理:电化学式;
采样方式:自然扩散;
测试范围:0~1000×10-6(显示 0~999×10-6);
测量误差:0~100 ×10-6
±4 ×10-6
〉100~500 ×10-6
测量值的±5%
〉500 ×10-6
测量值的±6%
3
5 传感器安装与连接说明 5.1 传感器各部件示意图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1
2 8
3
7 6
4
5 图3
表一 传感器各部件名称
4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5.2 安装位置
根据气体的比重及风向,探测器应安装在矿井侧壁中间偏上部,这样探测器的实际反应速度比较快, 否则,有可能出现探测器不能正确监测瓦斯浓度,而局部气体浓度已经超标,分站却不能报警的现象。
执行标准: Q/ZCM011-2009
安装、使用产品前,请阅读使用说明书
GTH1000 煤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 使用说明书
郑州创威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ZHENGZHOU CHUANGWEI MEIAN TECHNOLOGY CO., LTD
GTH1000 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1 概述..............................................................................................................................................................................2 2 主要功能与结构..........................................................................................................................................................2 3 主要技术指标..............................................................................................................................................................3 4 工作原理......................................................................................................................................................................3 5 传感器安装与连接说明..............................................................................................................................................4 6 传感器操作说明..........................................................................................................................................................5 7 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7 8 使用和操作..................................................................................................................................................................7 9 维护和修理.................................................................................................................................................................7 10 运输与贮存...............................................................................................................................................................8 11 开箱及检查...............................................................................................................................................................8 12 随机资料即附件.......................................................................................................................................................8 附录.................................................................................................................................................................................8 维护、维修情况记录.....................................................................................................................................................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