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纸上定线

合集下载

纸上定线

纸上定线

Email:GL15@
4.计算曲线要素和路线里程,在地形图上定出曲线的直缓 点和缓直点并画出整个曲线。标示出各公里桩、百米桩和 主点桩。
Email:GL15@
5.按里程及地面特征点(设加桩)的标高,以规定的比 例尺绘出纵断面图的地面线,在纵断面图“直线及平 曲线”栏按里程绘出平面示意图,曲线内侧填注曲线 要素。
Email:GL15@
1)定平面线形 传统做法-直线型方法
先定直线,穿出交点,由控制条件确定圆曲线, 再确定缓和曲线。
Email:GL15@
穿线的依据 平原区以控制点为依据,山岭区以导向线(或修 正导向线)为依据。 步骤 (1)穿线 (2)交点坐标采集(直接采集、间接推算)
③将各横断面上路线可能左右移动的控制点(如P、 Q)按相应的里程和比例尺点回到平面图上,连 接各控制点,可得到在平面图上路线可能移动的 带状合理范围。
Email:GL15@
5、定线
定线是在导向线(或修正导向线,视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平面图上路线可能移动的合理范围内, 参照各横断面上的最佳位置,重新设计平面,修改后的平 面在两端和原路线妥善连接,就可以得到在平面、纵断面、 横断面上都比较合理的路线中线位置。
Email:GL15@
3)用直尺量出Ae及Ah的长度,乘以该幅地形图 的比例尺分母,得N点相对于A点的坐标增量: △XNA=Ah×10000=68.2mm×10000= 682m, △YNA=Ae×10000=55.6mm×10000= 556m。 4)利用下式计算N点的坐标:
Email:GL15@
回旋线参数的确定
回旋线尺法、回旋线曲线表法、试算法、解析法
试算法和解析法的基本思路:
由几何图形求得的圆曲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应与 按回旋线数学公式求得的内移值相等

线路测量实测方法与步骤

线路测量实测方法与步骤

线路测量实测方法与步骤线路测量实测方法与步骤如下:1. 纸上定线:在带状地形图上设计线路的走向和坡度。

根据转向点的概略位置,在相邻直线之间用曲线连接,根据设计的半径R和在图上量得的转向角α求出曲线要素值,计算里程,标明桩号。

2. 中线测量:把设计图上的中线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分放线和中桩测设两步进行。

放线是把纸上定线的各交点间的直线测设到地面上的工作。

这时可用地面上的初测导线为依据,把每条直线段独立的测设出来,再将相邻两直线延长相交,定出线路中线的转向点。

也可根据纸上定线的各交点的坐标,预先在室内计算出各直线段的长度和转向角,在实地按计算数据定出中线。

中桩测设是在线路中线上测设百米桩、加桩、控制桩和曲线主点桩的工作。

内容包括:丈量线路的直线长度,详细测设曲线,按规定要求设置中线桩。

量距一般用钢尺往返丈量,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0。

3. 交叉跨越实测:在试运行之前,需对跨越输配电线路、重要通信线路及铁路和公路、架空管索道等主要交叉跨越处的实际垂直高度进行实测,并按当时实测的数据,换算出在最高气温时,导线的最大弧垂对被跨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还需校核该垂直距离是否符合规定的电压等级电气距离之要求,以保证供电安全。

4. 视距平断面测量:线路定线及控制测量工作完成之后,还要沿线路通道进行平断面测量。

平面测量是把线路通道内的一切建筑设施、经济作物、自然地物以及与线路平行接近的弱电线路,按实际情况采用仪器或目测,测出其范围和相对的平面位置。

断面测量包括选择断面点和对断面点施测两个部分:对于地形无明显变化或明显不能确定杆位的地面点,以及那些对导线弧垂无关影响的地面点,可完全不考虑施测。

以上步骤完成后,线路实测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具体实施时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一)平原区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 高差较小(地面横坡, 相对高差小于30m)。 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多为耕 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 网池塘多
一、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靠近城镇, 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与支线连 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等级变化) 4.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设计标准或设计水平
5.其它 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向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 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 向。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解决拟建项目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
技术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收集技术设计所需 的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制点和控制断面,采用纸上定线并进 行现场核对。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补充收集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 制点和控制断面,根据控制要素进行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对,测量放线,并 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平原区选线
(4)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就路线走廊、重要桥梁、隧道方案及 互通式立交的设置等重大事项作进一步协调,基本确定路线走廊方案。 (5)重点考虑路网结构布局合理、路线顺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 便区域交通出行、建设条件(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设环境及施 工难易程度等)、环境影响和占用农田、主要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路 线平纵面设计总体技术指标、公路养护、综合管理及运营效益、地方 政府及民众意见,综合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6)根据不同的路线走廊方案ꎬ在 1:1万地形图(大型控制性工程可采 用 1:5000地形图)上进行概略总体设计。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 隧道、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估算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 (7)推荐路线走廊方案及主要控制点,并推荐路线走廊方案主要技术 指标及工程规模。

道路定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道路定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道路定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作者:陈铁柱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7年第06期摘要: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其优劣关系着道路功能的有效发挥,所以道路定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影响道路定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选定最优的道路路线。

关键词:道路定线;道路功能;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U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6—0136—011道路定线的过程道路定线就是结合实际地形、地质、规划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合理性,确定道路的平纵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出平面、纵、横断面图。

道路定线总体分现场踏勘、纸上定线、实地定线等三个阶段:1.1现场踏勘。

踏勘是道路定线工作的第一步,技术人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地形勘测,其目的是获得大量详实可靠的地形、地质数据作为道路选线的参考依据。

在此过程中必须重视一些选线的决定性因素:如山岭的隘口、合适的跨河处以及陡崖、池沼、农田、人口居住密集区及其它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建筑物等,在这些有重要影响的区域,踏勘工作更应该细致入微。

目前常用的实地测量技术手段包括:水准测量、经纬测量、全站仪测量、GPS测量以及逐渐兴起的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技术。

踏勘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上述精密的技术手段对实地进行精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根据一定比例(一般为1::500~1:2000)绘制成实际地形图,为道路定线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详尽资料。

1.2纸上定线。

纸上定线是在踏勘后按比例绘制的实际地形图上选定道路平面位置、空间位置及结构形式等。

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道路的选线布局,选定若干条可能实现的路线带,然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具体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置,主要是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和平曲线半径、纵向坡点及设计坡度、横断面上的填挖尺寸及边坡坡率等。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根据最初既定的道路总体走向,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角度出发,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的起始点和中间控制点,初步拟定路线走法的多种可能方案,作好路线的整体规划布局。

纸上定线

纸上定线

Email:GL15@
②如直线地段原设计坡度合理,开始时路线纵断 如直线地段原设计坡度合理, 时路线纵断 面具有合理的填挖高度,随着路线里程延长, , 填挖方越来越大,应将填挖高度大的 应将填挖高度大的一端向地 应将填挖高度大的 形较高或较低的方向移动,以减少填挖方。
Email:GL15@
Email:GL15@
定导向线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导向线应绕避不良地质地段, ①导向线应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并使导向线趋向前方的控制 点。 导向线要顺直,无急剧的转折, ②导向线要顺直,无急剧的转折,在化直后能满足路线平面 要求。 要求。
Email:GL15@
定线步距)a小于等高线平距 ③如果两脚规的张开度(定线步距 小于等高线平距,表示 如果两脚规的张开度 定线步距 小于等高线平距, 定线坡度大于局部地面自然坡度,路线不受高程控制, 定线坡度大于局部地面自然坡度,路线不受高程控制,即 可根据路线短直方向定线。遇到等高线平距小于a的地段 的地段, 可根据路线短直方向定线。遇到等高线平距小于 的地段, 再继续绘制下一地段的导向线。 再继续绘制下一地段的导向线。但地形变化无常,等高线 有疏有密,这时不必严格按步距引线。然而要使总的步距 数和跨过的等高线数相等,这样,整个路段的平均纵坡仍 ,这样, 然接近定线坡度。 然接近定线坡度。
Email:GL15@
①如果设计的纵断面合理,当形成了相当长的高填 如果设计的纵断面合理, 这时为减少填方高度,应在平面图上把路线 方,这时 向山坡上方或较高地势方向移动,反之,若出现 相当长的深挖方时,应将路线向山坡下方或较低 地势方向移动。 。
Email:GL15@
Email:GL15@
7.通常在定出一段平面后,紧接着设计纵断面。在试定出 .通常在定出一段平面后,紧接着设计纵断面。 3~5km路线后,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判别路线是否合 理。经过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经过修改, 经过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

山区公路纸上定线与实地插旗定线的探讨

山区公路纸上定线与实地插旗定线的探讨

山区公路纸上定线与实地插旗定线的探讨摘要:当前,公路建设行业快速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已是山里人深信不疑的观念,因此,公路也延伸到了山区里。

山区公路设计不同于平原或开阔地公路设计,由于山区地形、地质都很复杂,从而导致山区公路定线也非常复杂。

如何做好山区公路定线工作是公路设计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山区公路纸上定线和实地插旗定线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满足山区公路建设。

关键词:山区公路;纸上定线;实地插旗定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山区公路建设存在标准低、等级落后、线型差等问题,但山区公路的建设对于实现公路线路的通畅性,更好的满足山区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山区公路定线可以分为纸上定线和实地插旗定线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山区公路线路定线,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山区公路的定线原则公路线型是公路的估价,线型的好坏,与公路的设计及施工都有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对公路周围的环境产生破坏,并损失更多的公路建设成本。

因此,在对山区公路的定线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山区公路定线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首先,公路建设单位应当选用合理的技术标准,在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登记之后,要对技术标准进行灵活运用,例如要满足规范要求,还要对公路建设项目的长远规划进行充分考虑,以免由于改动其中一个细节,而对整体的公路建设项目产生影响。

其次,遵循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1]。

山区公路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地质复杂、高差大等,会受到路面中的平、纵、横三个方面制约,这些因素都是公路定线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够保证山区公路定线的科学性。

二、山区公路纸上定线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对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再将纸上路线通过实地放线,敷设到地面上,为实地测量和施工提供数据。

纸上定线分为直线定线法和曲线定线法两种类型[2]。

对于公路的定线来说,不同的山区地形,存在不同的定线矛盾,尤其是在山区公路的定线中,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横坡陡峻,在进行定线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尽量避开不良地段及涉及纵坡调整的地区,通过实现因地形而异的路线设计原则,需要采用不同的定线方法,保证定线工作的顺利完成。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定线

第二节 实地放线
n 一、穿线交点法
n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
பைடு நூலகம்
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
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
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
n 1.支距法
2.解析法
第二节 实地放线
n 一、穿线交点法 n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 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 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 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 n 1.支距法 n 2.解析法

1.直线型法(传统法);

2.曲线型法。
纸上定线是在已定修正导向线的基础上,按
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最后定线,具体操作有 两种做法:
• 1)直线型法:在修正导向线上,按照弃少就多,保证 重点的原则,先用直线尺绘出与较多地形相适应的各个 直线段,然后用半径适当的圆曲线把相邻直线连接起来。 当地形复杂、转折较多或弯道处控制较严时,也可先确 定圆曲线,然后用直线把圆曲线连接起来。
第一节 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
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 过程。
▪ 越岭线纸上定线的方法: ▪ (一)定导向线 ▪ 1.确定路线方案。
B
第一节 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
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 过程。
▪ 越岭线纸上定线 的方法: ▪ (一)定导向线 ▪ 1.确定路线方案。 ▪ 2.绘均坡线。
P d θ
DDi
第三节 实 地 定 线
道路实地定线
• 一、概述 1、任务: 在路线总体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础上, 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及 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 面因素,合理安排、定出路线中线位置。 内容: 确定交点、曲线定线

第六章 道路定线(1)

第六章 道路定线(1)

①经济性控制点
这类点,主要在路线穿过斜坡地带, 这类点,主要在路线穿过斜坡地带,考虑横向填挖 平衡或横向施工经济(有挡土墙及其它加固边坡时) 平衡或横向施工经济 ( 有挡土墙及其它加固边坡时 ) 因 素而确定的小控制点。 II---II中线位置 ---II中线位置, 素而确定的小控制点 。 如 图 7-1 中 II---II 中线位置 , 使挖方面积和填方面积大致相等, 使挖方面积和填方面积大致相等 , 这时的线位即为经 济控制点。 济控制点 。 由于这类点仅从横向施工经济出发控制线 它只能作为穿线定点的参考位置。 位,它只能作为穿线定点的参考位置。
穿线定点
注意保证行车视距。确定交点位置时, (3)注意保证行车视距。确定交点位置时,应尽量避免 交点正对山嘴或其它障碍物。 交点正对山嘴或其它障碍物。 注意力求平面线形指标均衡,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注意力求平面线形指标均衡,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长直线尽头应尽量避免设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尽头应尽量避免设小半径曲线 ; 路线绕避障碍 物时,要及早转向,以使线形舒顺均衡。 物时,要及早转向,以使线形舒顺均衡。 路线平面弯曲要与纵面起伏相适应协调。 (5)路线平面弯曲要与纵面起伏相适应协调。在定线中 既要防止由于路线平面过直使纵面起伏很大, 既要防止由于路线平面过直使纵面起伏很大 , 造成大 填大挖现象,又要避免只求纵面平缓, 填大挖现象 , 又要避免只求纵面平缓 , 而使平面随弯 就弯线形很差现象。在复杂地形地段, 就弯线形很差现象 。 在复杂地形地段 , 可结合纸上移 线来求得平、纵面协调的线形。 线来求得平、纵面协调的线形。 长下坡尽头应避免急弯,以利行车安全。 (6)长下坡尽头应避免急弯,以利行车安全。 定线应同时考虑纵面线形指标, (7)定线应同时考虑纵面线形指标,尽量少用或不用极 限纵坡,越岭线要避免反坡。 限纵坡,越岭线要避免反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il:GL15@
X N X A X AN 39455000 682 39455682(m)
YN Y A Y AN 4418000 556 4418556(m)
Email:GL15@
2、精细采集法 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图纸变形。在图上 量算坐标方法同前,只是在量算N点相对于A 点的坐标增量时,应分别顾及图纸的伸缩变形。
第六章 定线
定线: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过程 定线的任务: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围内,根据选定的技 术标准,结合细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环保、 美观、地方建设等要求,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定线方法: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
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有条件时均 应采用纸上定线(地形图上室内定线,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到地面 )。 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现场直接定出路 线中线的位置)。
Email:GL15@
2、分析地形,拟定各种可能的走法。
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 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Email:GL15@
3、定导向线
1)求平距,定坡度线(匀坡线)。 坡度线作用:验证了一种走法的成立。具有均匀坡度,但 它没有考虑地形的利用和障碍物的避让。
Email:GL15@
④路线跨越沟谷时,需要设置桥涵,故导向线不必降至沟底,
可直接向对面引线,预留因设桥涵所需的路堤高度。路线 穿过山嘴或山脊时,需要开挖路堑或设置隧道,导向线也 不必升至山顶,可直接跳过山嘴或山脊,根据路堑深度或 隧道标高,确定跳过几根等高线,以便决定在山嘴或山脊 对侧的哪条等高线开始绘制导向线。
Email:GL15@
……重复以上步骤,设计下一段线路,直至设计终点。 8.桥涵及其它单项工程的布置
Email:GL15@
二、山岭区定线方法 (一)定线要点
1.用足平均坡度(同时适当留有余地),争取高度,不 无谓地展长路线。 2.展线地段若无特殊理由,一般不应采用反向坡度,引 起路线不必要的展长。
Email:GL15@
①如果设计的纵断面合理,当形成了相当长的高填 方,这时为减少填方高度,应在平面图上把路线 向山坡上方或较高地势方向移动,反之,若出现 相当长的深挖方时,应将路线向山坡下方或较低 地势方向移动。
Email:GL15@
Email:GL15@
坡度线
定匀坡线
Email:GL15@
2)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 导向线具有分段均匀纵坡,并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 了不利障碍。
Email:GL15@
定导向线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导向线应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并使导向线趋向前方的控制 点。 ②导向线要顺直,无急剧的转折,在化直后能满足路线平面 要求。
Email:GL15@
A
不良地质 B
Email:GL15@
Email:GL15@
(3)推荐半径和缓和曲线 ①由E值控制 ②由T长控制 ③由曲线长控制 ④无控制
Email:GL15@
新做法-曲线法
先定圆曲线,然后求算缓和曲线
Email:GL15@
4、修正导向线
1)试定平面和纵断面。 2)定修正导向线。
修正导向线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Email:GL15@
Email:GL15@
修正导向线的目的是根据等高线平面图和路线纵 断面,修改平面位置,减少填挖方数量。具体应 用时可以参照下列办法进行:
Email:GL15@
6.根据地面起伏、地面横坡、地质条件和规范有关规定, 进行纵断面设计,定出各个坡段长度(一般取50m的整倍 数)及坡度大小,计算变坡点处的设计标高,绘出设计坡 度线。
Email:GL15@
7.通常在定出一段平面后,紧接着设计纵断面。在试定出 3~5km路线后,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判别路线是否合 理。经过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Email:GL15@
④ 沿河路段:设计标高由设计洪水位控制,高出 设计洪水位0.5米 2、纵坡设计方法
Email:GL15@
定线中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在地形图上采集数据 (一)量算坐标 1.直接采集法 当交点前后直线方向和位置限制不严,或对精 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此法。
Email:GL15@
3.一般应从困难地段向平易地段展线。(从有控制地段 向无控制地段;从控制严格地段向一般控制地段展线)
Email:GL15@
(二)定线方法和步骤
1、判断是否需要展线 若连续3km以上的地面平均自然坡度大于设计道路的平 均纵坡(5%~5.5%),则考虑展线,否则不需要展线 或只有局部地段需要展线。 如果不需要展线,定线方法参见平原微丘区。 如果需要展线,则进入下面的步骤。
Email:GL15@
4.计算曲线要素和路线里程,在地形图上定出曲线的直缓 点和缓直点并画出整个曲线。标示出各公里桩、百米桩和 主点桩。
Email:GL15@
5.按里程及地面特征点(设加桩)的标高,以规定的比 例尺绘出纵断面图的地面线,在纵断面图“直线及平 曲线”栏按里程绘出平面示意图,曲线内侧填注曲线 要素。
②如直线地段原设计坡度合理,开始时路线纵断 面具有合理的填挖高度,随着路线里程延长, 填挖方越来越大,应将填挖高度大的一端向地 形较高或较低的方向移动,以减少填挖方。
Email:GL15@
Email:GL15@
③直线地段填挖高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为减 少填挖方,应在最大填挖高度地段增设曲线。
Email:GL15@
定线步骤
(1)徒手绘出路线大概位置 (2)用圆曲线弯尺拟合徒手绘制的图形,将其分解成一系 列圆弧和直线单元 (3)采集圆曲线上两个点的坐标 (4)配置缓和曲线 受限不严时直接读取 图解采集坐标的方法 严格受限时引测坐标
Email:GL15@
Ah 68.2 (X D X A ) 10000 679(m) AD 100.4
X AN
Email:GL15@
3.计算偏角和交点间距,根据交点位置处的实际情况, 分析该平曲线半径的控制因素并选配平曲线半径和缓 和曲线长度。
推荐半径时应考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地形地质 特点和有关技术经济要求。平曲线半径一般受曲线内侧障碍物和 切线长控制。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控制因素反算平曲线半径。
Email:GL15@
回旋线参数的确定
回旋线尺法、回旋线曲线表法、试算法、解析法
试算法和解析法的基本思路: 由几何图形求得的圆曲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应与 按回旋线数学公式求得的内移值相等
Email:GL15@
D
L L p 24 R 2384 R 3
Email:GL15@
第一节 纸上定线
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方法 (一)定线要点
1、路线应短直,如离开短直方向,必须有足够的依据
为了绕避障碍而使路线偏离短直方向时,必须尽早绕避前方的障碍, 尽量减少曲线数目,并力求减小偏角。
Email:GL15@
2、路线绕避山嘴,跨越沟谷或其它障碍时,一般应使曲线 交点正对主要障碍物,使障碍物在曲线的内侧并使其偏角 较小
Email:GL15@
(二)定线操作步骤 1.认真分析路线走向范围内的地形、地质及建筑 物和其它地物的分布情况,确定中间控制点及其 可活动的范围。 若沿线有需要跨越的河流,应估算桥梁的长度, 如果是大桥或特大桥,跨河位置应作为控制点。
Email:GL15@
2.通过或靠近大部分控制点连直线,交汇出交点。 定出交点后应做以下分析工作(不可或缺): 分析前后直线的合理性 如该直线是否会引起大量建筑物拆迁? 是否经过了大面积水田或不良地质地区? 前后直线长度是否过短?… 若不合理,应根据控制点的可活动范围调整个别控制点位 置后重新穿线或调整穿线方案。
Email:GL15@
1)过待求点N作纵、横坐标线的平行线,可得到 这两条直线与纵、横坐标线的交点e、f和g、h; 2)利用图廓内纵、横坐标格网上的坐标注记,在 图上直接读出待求点N所在的那一坐标方格左下 角A点的坐标。 如XA=39455、YA=4418。
Email:GL15@
Email:GL15@
③将各横断面上路线可能左右移动的控制点(如P、 Q)按相应的里程和比例尺点回到平面图上,连 接各控制点,可得到在平面图上路线可能移动的 带状合理范围。
Email:GL15@
5、定线
定线是在导向线(或修正导向线,视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平面图上路线可能移动的合理范围内, 参照各横断面上的最佳位置,重新设计平面,修改后的平 面在两端和原路线妥善连接,就可以得到在平面、纵断面、 横断面上都比较合理的路线中线位置。
Email:GL15@
1)定平面线形 传统做法-直线型方法
先定直线,穿出交点,由控制条件确定圆曲线, 再确定缓和曲线。
Email:GL15@
穿线的依据 平原区以控制点为依据,山岭区以导向线(或修 正导向线)为依据。 步骤 (1)穿线 (2)交点坐标采集(直接采集、间接推算)
Email:GL15@
3、路线应少占农田,特别是高产田。路线位置和施工取、 弃土要结合农田规划、灌溉、交通等情况,尽量做到绕避 农田(或经济作物区)
4、力争减少路基填土高度 5、路线应尽可能采取较高的平、纵面设计标准,路基应保 持一定高度,在充分满足桥涵及其它建筑物高度的条件下, 适应地形起伏,以节省工程。同时还应为提高行车速度, 节省运营费用,提高运营指标创造条件。 6、正确处理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Email:GL15@
③如果两脚规的张开度(定线步距)a小于等高线平距,表示 定线坡度大于局部地面自然坡度,路线不受高程控制,即 可根据路线短直方向定线。遇到等高线平距小于a的地段, 再继续绘制下一地段的导向线。但地形变化无常,等高线 有疏有密,这时不必严格按步距引线。然而要使总的步距 数和跨过的等高线数相等,这样,整个路段的平均纵坡仍 然接近定线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