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定线

第六章 定线
第六章 定线

第三章定线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框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道路常用定线方法;公路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法、步骤;实地放线的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城市道路定线受规划道路网控制,两控制点之间一般以直线相连,对起伏较大的城市道路定线可参照公路定线方法进行。二、教学目标

定线: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

定线的任务: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按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细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公路定线一般采用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法。

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定线过程是先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室内定线,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到地面上;

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是在现场直接定出路线中线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骤;逐桩坐标计算方法;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难点: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立体交叉的匝道设计。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第一节纸上定线

一、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纸上定线是在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平原、微丘区地形平易,路线一般不受高程限制,定线中主要是正确绕避平面上的障碍,力争控制点间路线短捷顺直;

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横坡陡峻,定线时要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不良地质地段或地物等,都涉及调整纵坡问题,且山区纵坡又限制较严,因此山岭、重丘区安排好纵坡就成为关键问题。

(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点

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

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曲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二)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线

(1)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侧沟、利于回头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2)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

①求平距:设等高距为h,平均坡度为ip,则等高线平距为a=h/ip。

②定匀坡线:定匀坡线也称放坡,放坡是使用分规进行的,分规的张开度等于平距a值,a值的比例尺应与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

匀坡线:最后连接A、a、b、…D各点,所构成的折线。

匀坡线特点:这条匀坡线是具有平均坡度的折线,其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中间控制点,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3)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

首先,分析匀坡线利用地形、避让不良地质的情况,找出中间控制点。

导向线:经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质的调整后的匀坡线组成的折线A-a‘-b’…D。

特点:这条导向线是具有理想坡度的折线,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地形,可作为试定平面线形的参考。

2.修正导向线

(1)试定平面线形,点绘纵断面图,设计理想纵坡

(2)定修正导向线

目的:用纵断面修改平面,避免纵向大填大挖

在平面试线各桩的横断方向上点出与概略设计标高相应的点子,这些点的连线(折线)就称为修正导向线。(在纵断面图上读出每个桩的填、挖高度,点回到平面试线各桩的横断面方向上,连接这些点的折线称为修正导向线。)特点:具有理想纵坡,中线上不填不挖的折线,这一步实际上是在平面上找出与理想纵坡相对应的导向线。

(3)定二次导向线

目的: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横向填挖过大。

对修正导向线各点绘制横断面图,用路基模板找出最佳“经济点”横断面位置,将这些点再点回到平面图上,连接这些点的折线称为二次修正导向线。

特点:具有理想纵坡、横断面位置最佳的折线。

3.定线(定平面线形)

定线是在二次修正导向线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正导向线是一条折线,为满足“标准”的要求,必须适当取直,并用平曲线连接。按照二次修正导向线上各特征点的性质和可活动范围,经过反复试线才能定出满足要求的中线。(保证重点,照顾一般)

一般定线方法有下列两种:

(1)直线形定线法(即传统方法)

平面线形以直为主,适用于地形简单的平原微丘区。

用“直尺”先定直线,交汇出交点,在直线转折处用平曲线连接。

(2)曲线形定线法

平面线形以曲为主,适用于地形、地物复杂的丘陵和山岭区。用直尺和圆曲线弯尺先定直线和圆曲线,然后用缓和曲线将他们连接。

二、直线型定线方法

直线型定线方法:

根据控制点或导向线和相应的技术指标,试穿出一系列与地形相适应的直线作为基本线形单元,然后在两直线转折处用曲线予以连接的定线方法,即传统的以直线为主的穿线交点定线法。

试定直线的依据:

平原、微丘区:以路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为依据。

山岭、重丘区:应参照导向线试定,最终路线要经过多方面分析比较才能确定。

(一)路线标定

道路中线确定后,为标定路线需根据选定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计算平曲线要素、曲线主点桩和加桩里程等。

1、无坐标控制时:按比例量取交点间距,用正切法确定偏角,设置平曲线,计算曲线要素。

2、有坐标控制时:若需要计算逐桩坐标时,则应采集各交点的坐标。通常交点坐标的采集方法有两种:

(1)直接采集法:在绘有格网的地形图上读取各交点的坐标,一般只能估读到米,适用于交点前后直线方向和位置限制不严的情况。

(2)定前后直线间接推算法:先固定交点前后的直线,再用相邻直线相交的解析法计算交点坐标,一般适用于交点前后直线方向和位置限制较严的情况。

当已知交点前直线上两点的坐标(11,Y X )和(22,Y X ),后直线

上两点(33,Y X )和(44,Y X ),则交点坐标(Y X ,)计算。

当21X X =时:21X X X

== 332)(Y X X k Y +-= 当43X X =时:43X X X == 111)(Y X X k Y +-=

(二)坐标计算

先建立一个贯穿全线统一的坐标系,一般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根据路线地理位置和几何关系计算出道路中线上各桩点的统一坐标。编制逐桩坐标表。然后根据逐桩坐标实地放线。

1.路线转角、交点间距、曲线要素及主点桩计算

设起点坐标),(000YJ XJ JD ,第i 个交点坐标为,,,2,1),,(n i YJ XJ JD i i i =则 坐标增量 1--=i i XJ XJ DX

1--=i i YJ J Y DY

交点间距 22)()(DY DX S +=

象限角 DX

DY arctg

=θ 计算方位角A ?????????+-=-+--=--=--=

111213132113434212121)()()()(,)()(Y X X k Y k k Y Y X k X k X X X Y Y k X X Y Y k

θθ-=><=>>180,0,0,0,0A DY DX

A DY DX

360,0,0180,0,0θθ-=<>+=<

转角 1 --=i i i A A α

一般情况下,i α为 + ,曲线为右偏;i α为 - ,曲线为左偏。但当i α>180°时,曲线则为左偏,其偏角值等于(i α-360°);i α<-180°时,曲线则为右偏,其偏角值等于(i α+360°)。

2.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YJ XJ JD ,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1A 和2A 。则ZH (或ZY )点坐标:

?

??++=++=)180sin()180cos(11A T YJ Y A T XJ X ZH ZH HZ (或YZ )点坐标:

?

??+=+=22sin cos A T YJ Y A T XJ X HZ HZ 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 ,ZH,HZ 表示曲线起、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ZH L ≤)。

?

??+?-++=+?-++=)180sin()()180cos()(11A L ZH T YJ Y A L ZH T XJ X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HZ L >)

?

???-++=?-++=22sin )(cos )(A HZ L T YJ Y A HZ L T XJ X 3.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1)不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设曲线起终点坐标分别为),(,),(yz yz zy zy Y X YZ Y X ZY ,则圆曲线上坐标为:

???

??????? ??+???? ??+=??? ??+???? ??+=R l A R l R Y Y R l A R l R X X zy zy πξππξπ90sin 90sin 290cos 90sin 211 式中:l -圆曲线内任意点至 点的曲线长;

R -圆曲线半径;

ξ-转角符号,右转为 ,左转为 ,下同。

2)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

+-+-=6613449225

599040345640s s s L R l L R l L R l l x

式中:l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 (或HZ )点的曲线长;

s L -缓和曲线长度。

(1)第一缓和曲线(ZH ~HY )任意点坐标

???

???????? ??+????? ??+=???? ??+????? ??+=s s ZH s s ZH RL l A RL l x Y Y RL l A RL l x X X πξππξπ21221230sin 30cos /30cos 30cos / (2)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

①由HY ~YH 时

???

??????????++???? ??+=??????++???? ??+=R L l A R l R Y Y R L l A R l R X X s HY s HY πξππξπ)(90sin 90sin 2)(90cos 90sin 211 式中:l -圆曲线内任意点至 点的曲线长;

HY HY Y X 、-HY 点的坐标,由式(7-13)计算而来。

②由YH ~HY 时

???

??????????+-+???? ??+=??????+-+???? ??+=R L l A R l R Y Y R L l A R l R X X s YH s YH πξππξπ)(90180sin 90sin 2)(90180cos 90sin 222 式中:l -圆曲线内任意点至YH 点的曲线长。

(3)第二缓和曲线(HZ ~YH )内任意点坐标

???

???????? ??-+????? ??+=???? ??-+????? ??+=s s HZ s s HZ RL l A RL l x Y Y RL l A RL l x X X πξππξπ22222230180sin 30cos /30180cos 30cos / 式中:l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三、曲线型定线方法

曲线型定线方法:是根据导向线和地形条件及相应技术指标,先试定出合适的圆曲线单元,然后将这些圆曲线用适当的直线和缓和曲线连接的定线方法,即与传统的先定直线后定曲线相反的以曲线为主的定线法。当相邻圆曲线之间相距较远时,可插设适当的直线段。一般宜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岭重丘地区。

(一)定线步骤

(1)参照导向线或控制点,待手画出线形顺适、平缓并与地形相适应的概略线位。

(2)用直尺或不同半径的圆曲线弯尺拟合徒手线位,形成一条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具有错位(即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的内移值)的间断线形。

(3)在圆弧和直线上各采集两点坐标固定位置,通过试定或试算,用合适的缓和曲线将它们顺滑连接,形成连续的平面线形。

(二)确定回旋线参数

确定回旋线参数A值是采用曲线型定线法的关键。

过去多采用回旋曲线尺或表法,即用不同整数的回旋线参数A值制作回旋线长度与曲率半径对应关系的尺或表,供使用时查对。

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目前常用计算的方法确定A值。

1.近似计算法

2.解析计算法

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定线方法的比较:

两种定线方法,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定线成果都是直、缓、圆组成的中线。

在定线手法上二者正好相反;另外,直线型定线法可用于纸上定线也可用于现场直接定线,而曲线型只能用于纸上定线。

第二节直接定线

一、工作步骤

直接定线:是设计人员在实地现场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平原、微丘区直接定线工作步骤与其纸上定线相同,不同之处是交点坐标或转角及交点间距应经实测获得。

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的指导原则与纸上定线相同,但定线条件不同,工作步骤有所改变。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是采用带角手水准进行的,而纸上定线采用分规放坡。

(一)分段安排路线

就是在路线布局阶段确定的主要控制点之间,沿拟定方向采用试坡的方法,逐段粗略定出沿线应穿或应避的一系列中间控制点,使路线方案更加明确,也就是拟定路线轮廓方案。

(二)放坡、定导向线

这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控制点之间纵坡的合理安排问题,也就是现场进行纵坡设计。

要求:

1.满足“标准”要求。控制点间坡度均匀,不出现反坡。

2.结合地形选用纵坡。以接近两控制点之间平均坡度为宜。

方法:

1.按垭口挖深定A0点,从上向下放坡;其好处在于视野宽,便于选择有利地形通过,而且放到山脚,路线的活动余地较大。

2.先在起点插好坡度旗,两人各持手水准,前者带上旗杆,并隔开互能通视的一定距离,面对面,后者立于起点处,指挥前者沿山坡移动,直到手水准的横丝对准前者相应高度位置,并即在前者站立地点插上标志。前者以同样角度看后者,复核无误后继续前进。

3.前人找点要求:在山咀、山坳等地形变化处,相邻两点要通视。找点人要有一定经验,能大概估计平曲线的位置和半径,对路线因标准限制不可能自然绕过的窄沟或山咀,应跳过去。如下图:

4.坡度点的连线就称为导向线(相当于纸上定线的修正导向线)。

(三)修正导向线

是在每个坡度点的横断面方向上,找出最佳横断面的中心位置。这些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称为修正导向线。(相当于纸上定线的二次修正导向线),为具有理想纵坡、横断面位置最佳的折线。

(四)穿线交点

以修正导向线为基础,试穿出直线,交汇出交点。

(五)曲线插设

定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计算曲线要素等。

(六)纵断面设计

直接定线的纵坡设计,一般都是在对平面线形做了某种程度的肯定之后进行的。要求设计纵坡不仅满足工程经济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还应考虑平、纵面线形配合的问题。因此必须反复试验修改,才能做出满意的结果。检查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须调整纵坡即能满足要求时,按需要调整纵坡线形。

(2)靠调整纵坡的方法无法满足需要时,应综合考虑决定调整方案,平面线形可采用纸上移线办法解决。

(3)工程经济与平、纵配合矛盾很大时,应结合路线等级、工程量大小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调整方案。

二、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

第三节实地放线

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

一、方法

1.穿线交点法:是根据纸上定好的路线与控制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线的每条边独立放到地面上,相邻直线延伸交出交点,然后按传统方法放出曲线桩。

2.拨角法:根据纸上路线与控制导线的关系,用坐标计算拟放点线的距离和方向,计算每条变的转向角和控制桩里程,然后直接拨角、量距放线。

3.直接定交点法:在地形平坦、视线开阔、路线受限不十分严(即可有变化),路线位置能根据地面目标明显决定的地区,可依纸上路线和地貌地物的关系,现场直接将交点定出。

4.坐标法:先建立一个贯穿全线统一的坐标系,根据路线地理位置和几何关系计算出中线上各桩的坐标,制成逐桩坐标表,然后由坐标实地放线。

(1)极坐标放线法

极坐标放线的基本原理是以控制导线为根据,以角度和距离定点。

(2)坐标放线

此法的基本原理与极坐标法相同,它是利用现代自动测量仪的坐标计算功能,只需输入有关点的坐标值即可,现场不需做任何手工计算,而是由仪器内电脑自动完成有关数据计算。

二.特点

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法:

传统的方法,这三种方法都要在地形图上量取有关数据,如坐标、距离等,并与测图控制导线建立关系,这样,都存在精度不高,费工费时或有累积误差,并且只能用于路线导线的标定,路线的曲线还要靠传统的曲线辐射方法(如支距法、偏角法等)。只适用于直线形定线法。

坐标法:

计算理论严密,无累积误差,精度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此法坐标计算复杂,必须用计算机编制计算。另外还要先进的全站仪设备。适用于直线形和曲线型定线方法。

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 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 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 第6.1.2条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道岔尖

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 第6.1.3条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第6.1.4条扣件大修周期根据对状态评价结果确定,成段扣件达到以下伤损标准,应成段更换大修。 一、弹条折断或失效、锈蚀严重。 二、螺旋道钉折断或锈蚀严重。 三、轨下垫板压溃、严重变形或丧失作用。 四、其他零部件状态不良、锈蚀或伤损严重。 第6.1.5条道口大修根据道口铺面、护轨、栏杆(栏门)、护桩、标志、平台、排水设施等工务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确定。 第6.1.6条线路中修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合理确定。 第6.1.7条防护栅栏维修根据状态合理确定。 第6.1.8条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5级。 Ⅰ级:年通过总质量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120km/h以上的铁路正线。 Ⅱ级:年通过总质量大于3000万t且不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00km/h且不大于120km/h铁路正线。 Ⅲ级:年通过总质量不大于3000万t且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00km/h 的铁路正线。 Ⅳ级:支线铁路、到发线。

第六章 选线

第六章选线 一、填空题 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和 ()都很强的工作。 2、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 ()、()。 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和 ()两种。 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以下。 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及()。 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确定(),拟定垭口两侧()。 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 ()、()等三种。 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 地带(),斜坡地带(),起伏地带 ()。 9、沿河线选线,路线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具有(),且无地质不 良现象,而且(),以及()的河岸上。 10、当确定采用山脊线方案后,路线布置主要解决选择()、 侧坡选择和()三个问题。 二、选择题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平面与纵面 B 纵断 面 C 地质与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A 穿过城镇 B 离开城镇 C 靠近城镇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A 横断面 B 平面与纵 面 C 地质与土质 4、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A 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B 路基防护工程少 C 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 三、名称解释 1.公路选线 2.沿溪(河)线 3.越岭线 4.山脊线 四、问答题 1.公路选线一般应考虑哪些原则? 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3.叙述沿溪线选线的路线布局。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六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六章物流系统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1.试述物流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 生产活动可主要概括为四个基本环节,即加工、搬运、停滞、检验,其中机床作业时间占5%左右,95%左右的时间处于储存、装卸、等待或出运状态。要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同时改善这四个环节,尤其是搬运和停滞。虽然加工是制造生产价值的主作业,然而它对缩短整个系统生产周期的作用并不显著。企业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合理进行物流系统的设计,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的条件下,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物流系统的组成环节有哪些?物流系统设计时应满足哪些要求?(1)物流系统的结构一般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水平式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由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和销售物流子系统组成;垂直式生产企业物流系统一般由管理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组成。 (2)a.连续性和流畅性;b. 平行性与交叉性;c. 比例性和协调性;d. 均衡性与节奏性;e. 准时性;f. 柔性和适应性。 3.料仓式和料斗式上料装置、上下料机械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料仓式上料装置适用于工件尺寸较大,且形状复杂难以自动定向的场合,主要应用于大批量及加工时间较长的工件的生产; (2)料斗式上料装置主要适用于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的毛坯件的上料,广泛应用于各种标准件厂、工具厂、钟表厂等大批量生产厂家; (3)上下料机械手适用于形状、尺寸特殊的工件,广泛应用于对柔性要求较高的企业。 4.料仓式和料斗式上料装置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料仓式上料装置主要由料仓、隔料器、上料器、上料杆、下料杆等部分组成;料斗式上料装置主要由装料机构、储料机构组成,装料机构由料斗、搅拌器、定向器、剔除器、分路器、送料槽、减速器等组成,储料机构由隔离器、上料器等组成。(2)料斗式上料装置与料仓式上料装置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后者只是将已定向整理好的工件由储料器向机床供料,而前者则可对储料器中杂乱的工件进行自动定向整理再送给机床。 5.振动式上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圆筒形料斗由内壁带螺旋送料槽的圆筒和底部呈倒锥形的筒底组成,筒底呈倒锥形以便工件向四周移动,进而进入筒壁上的螺旋送料槽。料斗底部通过三个联接块与三个板弹簧相连。当电磁振动器通电时,其铁芯线圈吸引筒底中央的衔铁,使得板弹簧产生弯曲变形,使得料斗产生上下和扭转振动。当整个圆筒做扭转振动时,工件将沿着螺旋形的送料槽逐渐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进行定向,自动剔除位置不正确的工件。上升的工件最后从料斗上部出口进入送料槽。

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注明:*为选做题 6-1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100100230110101100011x x u y x ?-???? ? ?=--+ ? ? ? ?-???? ??= ???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 5-2 有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5-3*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2)(1)(2)(3) s s s s s -++-+ 试问可否用状态反馈将其传递函数变成: 1(2)(3) s s s -++ 若能,试求状态反馈阵,并画出系统结构图。 5-4 是判断下列系统通过状态反馈能否镇定。 210402105,00200517050A b -???? ? ?- ? ? ? ?==- ? ?- ? ? ? ?-???? 5-5* 设系统状态方程为: 010000010100010001101x x u ????? ? ?- ? ?=+ ? ? ? ?-???? (1) 判断系统能否稳定。 (2) 系统能否镇定。若能,试设计状态反馈使之稳定。

5-6* 设计一前馈补偿器,使系统: 1112()11(1)s s W s s s s ?? ?++ ?= ? ?+?? 解耦,且解耦后的极点为-1,-1,-2,-2. 5-7* 已知系统: 100100230110101100011x x u y x ?-???? ? ?=--+ ? ? ? ?-???? ??= ??? (1) 判别系统能否用状态反馈实现解耦。 (2) 设计状态反馈使系统解耦,且极点为-1,-2,-3. 5-8 已知系统: ()01000110x x u y x ? ????=+ ? ?????= 试设计一状态观测器,使观测器的极点为-r,-2r(r>0). 5-9* 已知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设状态变量2x 不能测取,试设计全维和降维观测器,使观测器极点为-3,-3. 5-10* 已知系统: ()010000100001100x x u y x ????? ? ?=+ ? ? ? ?? ???= 设计一降维观测器,使观测器极点为-4,-5.画出模拟结构图。 5-11* 设受控对象传递函数为31s : (1) 设计状态反馈,使闭环极点配置为13,22 j --± (2) 设计极点为-5的降维观测器。 (3) 按(2)的结果,求等效的反馈校正和串联校正装置。

铁路总体设计及选线技术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就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来看,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A.设置桥梁比涵洞好,隧道比深路堑好。 B.设置桥梁比涵洞好,深路堑比隧道好。 C.设置涵洞比桥梁好,隧道比深路堑好。 D.设置涵洞比桥梁好,深路堑比隧道好。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2.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投资为()。 A.匡算 B.估算 C.概算 D.预算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3.关于风害地区铁路选线,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线路应尽量绕避大风风口地带,选择在风力较小地段通过。 B.山地丘陵的背风侧比迎风侧风力小,线路最好在背风侧通过。 C.线路方向应尽量与风向平行。 D.车站采用平坡或与主导风向相同的下坡。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4.下列不属于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是()。 A.铁路等级

B.到发线数目 C.最小曲线半径 D.牵引种类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关于软土和沼泽地区铁路选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线路应尽量绕避软土和沼泽地区。 B.线路必须通过软土、沼泽地区时,应尽量选择在软土、沼泽范围最窄,地势较高的地段通过。 C.软土、沼泽地区路基填土高度应大于“极限高度”。 D.河谷软土地带或古盆地,线路宜选择在边缘地区通过。 E.软土和沼泽地区线路位置宜尽量远离河流、湖塘或人工渠道。 用户答案:[ABDE] 得分:20.00 2.关于岩溶地区铁路选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线路应尽量绕避岩溶地区。 B.应尽量将线路选择在较难溶解的岩层通过。 C.应尽量避开可溶岩层与非可溶岩层、不透水层的接触带。 D.要坚持“避洼地、靠河边、抬标高、短隧道”的选线原则。 E.在岩溶地区选线,应多设地下工程,少设明线工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初步设计阶段要对项目进行详细深入的经济评价。()

第六章 定线

第三章定线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框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道路常用定线方法;公路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法、步骤;实地放线的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城市道路定线受规划道路网控制,两控制点之间一般以直线相连,对起伏较大的城市道路定线可参照公路定线方法进行。二、教学目标 定线: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 定线的任务: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按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细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公路定线一般采用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法。 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定线过程是先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室内定线,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到地面上; 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是在现场直接定出路线中线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骤;逐桩坐标计算方法;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难点: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立体交叉的匝道设计。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第一节纸上定线 一、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纸上定线是在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平原、微丘区地形平易,路线一般不受高程限制,定线中主要是正确绕避平面上的障碍,力争控制点间路线短捷顺直; 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横坡陡峻,定线时要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不良地质地段或地物等,都涉及调整纵坡问题,且山区纵坡又限制较严,因此山岭、重丘区安排好纵坡就成为关键问题。 (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点 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 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曲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二)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线 (1)分析地形,找出各种可能的走法。 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侧沟、利于回头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2)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 ①求平距:设等高距为h,平均坡度为ip,则等高线平距为a=h/ip。 ②定匀坡线:定匀坡线也称放坡,放坡是使用分规进行的,分规的张开度等于平距a值,a值的比例尺应与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

第六章 定线

第六章定线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一般有()定线、()定线和()定线三种方法。 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等。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和()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 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半径。 二、选择题 1、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 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4、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5、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 6、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 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 C 导向线 7、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A 第一曲线半径 B 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 C 第二个曲线半径 三、名称解释 1.纸上定线 2.公路定线 四、问答题 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2、实地定线的方法? 3、实地定线中,曲线部分如何定设? 五、计算题

第六章 定线

第六章 定线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一般有( )定线、( )定线和( )定线三种方法。 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 )、( )等。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 )、( )和( )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 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 ) 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 )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 )半径。 二、选择题 1、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4、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5、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 6、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

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 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 C 导向线 7、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 A 第一曲线半径 B 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 C 第二个曲线半径 三、名称解释 1.纸上定线 2.公路定线 四、问答题 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五、计算题 1.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转角为a=51°41′24″,若要该曲线外距控制约为10 m, 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2.公路上某平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偏角 ,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300米,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3.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40 )双交点曲线如下图。已知 , , ,试确定平曲线半径。

第六章 定 线

第六章 定 线 【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学习纸上定线与实地定线的方法;掌握实地放线的几种常用方法。 定线的任务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定线是公路设计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不仅要解决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如何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及公路本身线形的美观等问题都要在定线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公路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及地物等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公路美学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定线技巧。一个好的路线方案要经过反复比选、反复试线在众多相互制约的因素中定出来。 公路定线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和条件,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三种方法。对技术等级高,地形、地质、地物等条件复杂的路线,必须先进行纸上定线,然后把纸上所定的路线敷设到实地上;实地定线就是省了纸上定线这一步,直接在现场实地定线,一般实用于公路等级较低和地形条件简单的路线;航测定线是利用航摄像片、影像地图等资料,借助于航测仪器建立与实地完全相似的光学模型,在模型上直接定线。本章重点介绍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 第一节纸上定线 一、纸上确定路线 (一)定导向线 1.在大比例地形图上研究路线布局,拟定路线可能方案,并详细比较选定合适方案。 2.纸上放坡,根据等高线间距h及平均纵坡i均(5%~5.5%),计算相邻等高线间距:a=h/i均,使卡规开度放到a,进行纸上放坡,如图6-1。 图6-2为某回头曲线纸上定线实例,A、B、C为控制点,按上述方法放出坡度线A、a、b、c、d…,D。若放坡自A点开始,不能到达控制点B附近时,说明路线方案不能成立,应修改方案改动控制点,重新放坡,至放坡后能到达D点附近为止。 3.定导向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复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什么是定线

第六章定线 思考题 1.什么是定线?定县的方法有哪些? 2.简述纸上定线的方法; 3.什么是实地定线?简述实地定线的方法; 4.什么是纸上移线? 习题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有__________定线、________定线和_________定线三种方法。 2.公路实地定线中放坡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控制。 4.利用导向线及各经济点与活动点,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进行最后定线,具体方法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5.放坡时一般采用_________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___________坡度。 6.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_________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________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______________半径。 7.在陡坡弯道路段上,不宜采用_________圆曲线,以免造成__________过大。 8.当转角较大、交点过远或交点落空无法安置仪器时,可采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__法定线。 二、选择题 1.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 A.5cm; B.2cm; C.2.5cm; D.4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 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 3.越岭线在实地定线前的试坡一般( )进行。 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从中分开 4.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 5.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第六章 选线讲课讲稿

第六章选线

第六章选线 一、填空题 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和 ()都很强的工作。 2、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 ()、()。 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和()两种。 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以下。 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及()。 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确定 (),拟定垭口两侧()。 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 ()、()等三种。 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地带(),斜坡地带(),起伏地带()。 9、沿河线选线,路线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具有(),且无地质不良现象,而且(),以及()的河岸上。

10、当确定采用山脊线方案后,路线布置主要解决选择()、侧坡选择和()三个问题。 二、选择题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平面与纵面 B 纵断 面 C 地质与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A 穿过城镇 B 离开城镇 C 靠近城镇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A 横断面 B 平面与纵 面 C 地质与土质 4、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A 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B 路基防护工程少 C 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 三、名称解释 1.公路选线 2.沿溪(河)线 3.越岭线 4.山脊线

四、问答题 1.公路选线一般应考虑哪些原则? 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3.叙述沿溪线选线的路线布局。

道路交通 第六章 道路线型综合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 第六章道路线型综合设计 第一部分数据 1桥头的竖向处理 ①滨河路交通量不多时,或纵断面线形许可时,桥道与滨河路可布置在接近同一标高上。 ② 当桥下通航净距不够时,需要在桥梁两端设置坡道。此时,桥面纵坡不宜超过2%~3% ,连接坡道的竖曲线半径不小于500m ③若通航要求迫使桥面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则需要设置特别的坡道——桥梁引道。他的坡度控制在3%左右,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5%~6% 2回头曲线 ①构成:主曲线、两辅助曲线、夹与主、辅曲线之间的插入段 ② 要求:在平面布置上应使上路首路基中线到下首路基中线的横向间距小于或等于实际提供的距离。

③ 在城市道路中,展线的实际应用主要可以分为解决人工高差和自然高差两种情况。 第二部分简答填空 1 城市道路定线的内容 在红线设计或者初步设计(除红线设计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形以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图。 2 道路定线的原则 ① 因地制宜的确定路线位置 尽量利用差地、劣地、少占农田,反对大拆大建、乱拆乱建 ② 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对道路弯道的半径、道路宽度、纵坡度、视距等,都应该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③ 正确选择平面和立面的控制点 一、平面控制点 首先确定路线在平面和立面位置必须经过的控制点:道路起点、终点;重要桥梁位置;路线穿越铁道处;重要道路的交叉口等 重要桥梁的位置要首先确定;中、小桥位置服从主线 道路与铁路相交时最好正交,因其他原因不能正交也不能小于45° 二、立面控制点 合理确定立面控制点——分析确定城市道路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主导纵坡

第6章 型线设计

第六章型线设计 6.1概述 型线设计是船舶总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设计阶段中型线设计通常是在船舶主尺度(L、B、D、d、C B)确定后与总布置设计配合进行。但在设计方案构思和选择主尺度时,就要对船体型线有所考虑,并在型线设计中应加以体现和检验。正式的型线图是性能计算、结构设计,各种布置和建造放样的依据,必须认真对待。 型线设计考虑是否周到,设计出的型线是否优秀,对船舶的航海性能、使用以及建造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型线与阻力性能关系重大,尾部型线与螺旋桨的配合对推进效率和振动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型线与船舶的稳性、操纵性、横摇阻尼、船在波浪上的运动特性、砰击等都有关系。在使用方面,型线影响布置和舱容,例如机舱内的布置条件、货舱和压载舱的容积、甲板的布置地位等。在建造方面,型线的平直部分、可展曲面部分可以简化施工的工艺,而复杂曲面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由此可见,型线设计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要求,有些要求还会相互抵触,设计者必须加以权衡。综合起来,型线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证良好的航海性能。型线设计时,除了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以外,通常把快速性(阻力与推进)放在主要地位来考虑,同时兼顾耐波性、操纵性和稳性。一般来说,船体水下部分的形状特征和参数主要从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和稳性方面来考虑,水上部分的形状特征主要从耐波性、稳性以及砰击等方面来考虑,并与水下部分在几何上合理地配合。型线设计中把握船体型线与流体动力性能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能完全按理论的方法来进行,通常采用优良的母型船或系列船型资料,根据型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加以修改而成。在这方面,设计者的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型线设计的经验除了在设计工作中积累以外,设计者多参加船模试验研究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考虑总布置的要求。总布置所需的甲板面积,货舱大开口的尺寸,纵倾的调整等对型线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型线设计中应加以考虑和满足。有些情况下,当布置与性能对型线的要求发生矛盾时,通常是适当降低对性能方面的要求,来满足布置和使用的需要。例如,装载特殊货物的船舶(如集装箱、车辆。大件设备等)对甲板和舱内的尺寸及形状有要求;机舱在尾部的小型船舶的船尾型线与主机和齿轮箱的布置关系较大。这些都必须加以注意,目的是使船舶能以比较紧凑的尺度满足布置和装载的要求。这一点对于布置地位型船尤为重要。 第三,考虑船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工艺性。例如,不必要的复杂曲面的船体形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