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选线概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六章
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习题 16(多选题 ) √正确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历史发展阶段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习题 17(多选题 ) √正确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谈判 统治阶级彻底觉悟 暴力革命 和平过渡 习题 13(多选题 ) √正确 列宁的“政治遗嘱”主要包括
《日记摘要》 《论合作社》 《论我国革命》 《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 习题 14(多选题 ) √正确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 习题 15(多选题 ) √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
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联合 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是不是规定有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习题 18(多选题 ) √正确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无产阶级是先进阶级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阶级 习题 19(多选题 ) √正确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执政党的发展需要 习题 7(单选题 ) √正确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篇绪论(一、二章:1—46页)关键词:早期交通交通革命(发展)类型与形式1:举例说明交通对于人类文明前进的作用。

自由发挥,参考P32:为什么船的出现早于车?P3:第一节第一段3:为什么要用轨道来运送重物?P5:第二段+轨道运输的优势4:第一次人类交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P6-7:蒸汽机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5:第二次人类交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P11-12:内燃机、电动机的应用6:轨道交通的螺旋始发展说明了什么?P12-147:试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P16-178: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缆车、市郊铁路、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磁浮列车”9:地铁、轻轨、有轨电车最主要的区别?P2510:城市缆车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P26-2711:独轨交通系统有哪些特点?P3112:城市快速运输系统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什么特点?P34-3513:城际高速铁路能否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为什么?能;P46最后一段14: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有什么重大意义?P4615:你乘坐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哪些是属于轨道交通?谈谈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及其环境的体会。

自由发挥(参考第8题、第17题)16: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是什么?①“缆车、市郊铁路、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磁浮列车”②“采用列车编组化运行,运量大;良好的线路条件与控制体系,速度快;电力牵引,污染少、环保好;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地面积小;全隔离的路权方式,安全和可靠性强;良好的环控体系和候车环境,乘车舒适性佳。

建没投资大、路网结构不易调整、运营成本高、技术条件要求高等缺点。

”17: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具有什么优缺点?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发现轨道交通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优点:环保,安全可靠,高速,可与飞机相比,运输量高,能源消耗少(p13)能耗方面:旅客运输——铁路为1;公共汽车为1.4;小汽车为7.5;飞机为6.9货物运输——铁路为1;内河水运为1.6;载重汽车为9.6能源方面:轨道交通车辆采用煤、核能产生的二次能源—电力,而非一定使用石油制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4、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5、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7、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8、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不定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计划经济3、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E、经济制度不同4、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

恒化连续培养
随着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子的浓
度降低,致使细菌生长速率受限,但同 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保持限制因子的 恒定流速,不断予以补充,就能使细菌 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 常见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有作为氮源 的氨、氨基酸;作为碳源的葡萄糖、乳 酸及生长因子,无机盐等。
三、同步培养



微生物细胞极其微小,但它也有一个自小到大 的过程,即个体生长。要研究微生物的个体生 长,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同步培养技术分析细胞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 变化。 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薄切片。
死亡原因? 营养短缺;代谢毒物增 多;pH、Eh改变;溶氧 不足。
t
时间
稳定期与生产实践

指导思想:延长稳定期。 措施: 1.调节pH; 2.注意降温、通风; 3.中和排除有毒代谢产物; 4.稳定期是生产收获时期,注意把握好收获时机。
(4)衰亡期(老年)
死亡率>出生率 ? 细胞畸形 细胞死亡,出现自溶 有的微生物细胞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 如氨基酸、转化酶、抗生素等。现象。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生 长 速 + 率 0 指 数 期
延滞期 指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_
菌 数 目 的 对 数 值
延 滞 期
总菌数
稳定期
衰 亡 期
活菌数
0 时间t
微生物的数量很大,都是10的n次方,取对数作图时 方便,0-10代表1~1010
(1)延滞期-“万事开头难”

特征: 代谢活跃,个体体积、重量增加,
(2)指数期(青年)
快,平均代时(繁殖一代的时间)最短, 生长速率常数最大。 细胞的化学组成、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PPT课件
19
这九条,其中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第九 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 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 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的展开。
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及其主要内容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 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有两层基本含义:
2.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 党的八大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 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完整word版)2018概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教案

(完整word版)2018概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教案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到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思考。他强调一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

电气工程概论第六章

电气工程概论第六章

a I a a Ib I 1 c
2
运算子
ae
j120
第五节
简单不对称短路计算
暂态
由上式可以得出正序、负序、零序三组对称分量
矩阵形式 可以用反变换求出 三相不对称的相量
I120 SIabc
Iabc S I120
1
第五节
简单不对称短路计算
暂态
第一节
概述
暂态
短路电流对电力系统将产生极大的危害,主 要有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设备急剧发热,持续时间过长就可 能导致设备过热损坏; (2)短路电流将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可能使设备永久变形或 严重损坏; (3)短路将引起系统电压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 工作; (4) 短路情况严重时,可能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失去稳定, 造成电力系统解列,甚至崩溃,引起大面积停电; (5)不对称短路产生的不平衡磁场,会对附近的通讯系统及 弱电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影响正常工作。
暂态
在标幺制中,三相电路计算公式与单 相电路的计算公式完全相同。
工程计算中,通常选定功率基准值Sd和电压 基准值Ud,这时,电流和阻抗的基准值分别为
2 Ud Ud Zd 3I d S d Sd Id 3U d
S U I U Z I
第二节
标幺值
暂态
电力系统计算中有时采用一些物理量的相对 值来进行计算,这些相对值就叫作标幺值。
一、标幺值
有名值(任意单位) 标幺值 基准值(与有名值同单 位)
Z Z Z d ( R j X ) Z d R j X U U U d I I I d S S Sd ( P j Q) Sd P j Q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5.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6.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7.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D4.A5.D6.C7.B8.D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B二、多项选择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6.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 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指()A. 社会主义将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 AC2.ABCD3.ABCD4.ABCD5.ABCD6.BCD7.ABCD8.ABCD9.ABCD 10.AB CD三、辨析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G
EB
AD F
C I
二、影响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 农田、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2、路线带的选择
目的: 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在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 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带。 方法: 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过 比选的方法确定。 成果: 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
3.具体定线
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 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 方法: 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 成果: 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中 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高差 <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 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等。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1:10 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 有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航 摄资料选线。
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列大的控制点, 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 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 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 标较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 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由于平原区路线平、纵面线形 指标较高,后期改建提高等级时多数路段可以利用,减少了改 造工程费用。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避让、穿越、 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六章 选线)
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平原 区选线要点;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 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区选线方式;各种特殊地 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要点;3S技术在道路选 线中的应用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 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 的工作。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 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须经过的 经济据点。若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直接连 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 良地质地段,不仅投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 了降低工程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 点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绕避不 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控制点。这样, 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 BC之间也有BHC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 的走法就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
选线过程:
粗 细 轮廓 具体 分阶段分步骤 多方案比选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选用最优的路线方案。 2.结合所采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 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的关系。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 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不同走廊带布线的任务: 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 优方案。 选线的过程: 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 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 的问题。
7.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 (1)整体式断面 在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路幅设计的首选 方案。 优势: 在于工程集中,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 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在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基路幅较宽,平、 纵面设计灵活性差,在路线布置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会使得路线总体设计单调、呆板,出现高填深挖、挤占河道、 增加占地、拆迁等现象,工程量大幅增大,工程造价上升,不 利于环境保护。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式 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农场
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 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况,确定哪些可穿越 哪些该绕避以及怎样绕避,从而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 线一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作任意的扭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