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结果预期三个实例
实验案例报告

实验案例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1.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原理: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不同的光照强度会导致植物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光照强度,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 选择实验材料:选择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株;
2. 准备实验装置:设置不同光照强度的实验装置,分别为弱光、中光和强光;
3. 实验操作:将植物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的实验装置中,保持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4. 数据记录: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生物量等;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差异;
6.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记录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光照强度株高(cm)叶片数生物量(g)
弱光 12
中光 18
强光 22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这说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控制光照强度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过强的光照强度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光照强度的范围,避免对植物造成不利影响。
实验研究实例

实验研究实例1. Frederiksen的行为问题-方案效果实验研究目的:评价行为问题-方案方法和参与组织重构的效果研究假设:实行行为问题-方案和参与组织重构可以使诊所的病人流失率、病人登记后候诊时间和两次病约的时间间隔降低。
实验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
实验过程及结果:1978年,Frederiksen发表了了一份组织研究报告。
这项应用研究试图评价行为问题-方案方法和参与组织重构的效果。
研究是在退伍军人管理局下属的一家诊所进行的。
这家诊所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病人流失、病人登记后候诊时间过长、以及两次病约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等等。
为了研究这些问题,Frederiksen选择了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测量的变量(因变量)包括观察到的新病人比例、病人流失率、两次病约的时间间隔等,组织重构(实验处理)是由专业人员运用行为问题-方案的方法设计的。
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变量的观测值显著降低:病人流失率由52%降至26%,病人登记后候诊时间由22天降为8天,两次病约的时间间隔由25天降至11天。
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实验处理是有效的。
实验结果分析:尽管研究结果确实表明后测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缺乏实验控制,使得研究结果难以解释。
首先,研究的目标是评价实验处理的结果。
尽管出现了期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运用组织重构以外的实验处理也可能导致同样的结果。
第二,在实验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其他因素,而恰恰有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观测到的结果。
第三,由于只在一个组织中进行了这一实验,因而,很难将这一结果推广到其他组织。
总之,这一研究结果对评价在组织中运用行为问题-方案方法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这种启示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实验需要在更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多个组织中重复进行,而且如果将这一实验处理与其他实验处理(例如运用没有专业人员参与的组织重构)的结果进行对比,将会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
当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得出这些结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案例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案例近年来,幼儿园科学实验在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
科学实验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案例做一些具体的探讨,希望能对幼儿园科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科学实验背景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大班的孩子通常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他们对实验中的新奇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
在选择科学实验项目时,需要注意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孩子们在实验中能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科学实验案例1. 水的密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瓶子、水、食用油、塑料袋、各种小玩具(如小球、铁钉等)。
实验步骤:a. 把瓶子中装满水,放入各种小玩具,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b. 将瓶子中倒入食用油,观察水和油的分层情况;c. 把塑料袋中装满水,再装满食用油,观察塑料袋在水和油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孩子们进一步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并感受水和油的分层状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 科学图画实验实验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孩子通过实验画出自己的科学图画。
实验材料:白纸、水彩、画笔、吸管、碗、饮料、水果。
实验步骤:a. 给孩子们提供一碗水和一些水果,让他们仔细观察水果浸泡前后的状态,用吸管吹水果、水泡和水,观察其变化;b. 用画笔和水彩让孩子们画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通过图画表达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在实验后,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分析自己的图画,讨论水果在水中的变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科学实验教学策略1. 构建情景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情景的方式引入实验内容,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由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提供相关材料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并在孩子们进行实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引导他们完成实验过程。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起点。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探索科学规律,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曾经亲身参与了一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些有趣的案例。
案例一:探索色彩的奥秘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玻璃杯、水和色素。
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来探索颜色的奥秘,让他们在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并观察它们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到色彩的混合规律,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
案例二:探索冰的奇妙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冰块,然后让他们用手触摸冰块,观察冰块会融化成水。
老师再给孩子们一些盐,让他们撒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盐对冰的影响,学习到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案例三:探索自然界的声音幼儿园中的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或者教室外面,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比如鸟叫声、风声、树叶摩擦的声音等等。
老师可以请孩子们模仿这些声音,并且观察他们是如何发出这些声音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加深对自然界声音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上面三个案例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我相信,这样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会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更可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活动中,让更多的幼儿在科学中茁壮成长。
DOE-实验设计及实例操作【可编辑】

C1和C2的作用分别对应于Y1+Y2+Y7+Y8与Y3+Y4+Y5+Y6;
D1和D2的作用分别对应于Y1+Y3+Y5+Y7与Y2+Y4+Y6+Y8;
。。。。。。
DOE
L8(27) 正交表
DOE
回应表(Response Table)
例如在进行A1和A2的比较时,必须考虑到其它因子, 但目前的方法无法达成。用Y2与Y1的结果比较A2和A1的 效果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在实验1和 实验2中将B1换成B2,C1换成C2,则Y2与Y1是否会有比较 大的变化,甚至大小顺序都逆转?实验次数虽然减少了 ,但结果的可靠性却明显不能保证。
相同原料 更便宜的原料
相同制程
相同产品 相同功能
为什么良品率 不一样?
为什么可以做出低成 本高质量的产品?
DOE
第一章 实验方法
DOE
DOE运用的经典案例:瓷砖工厂的实验
在1953年,日本一个中等规模的瓷砖制造公司,花了 200万元,从西德买来一座新的隧道,窑本身有80公尺 长,窑内有一部搬运平台车,上面堆着几层瓷砖,沿 着轨道缓慢移动,让瓷砖承受烧烤。 问题是,这些瓷砖尺寸大小的变异,他们发现外层瓷 砖,有50%以上超出规格,则正好符合规格。引起瓷砖 尺寸的变异,很明显地在制程中,是一个杂音因素。 解决问题,使得温度分布更均匀,需要重新设计整个 窑,需要额外再花50万元,投资相当大。
DOE
一次一因素的实验
实验次数 A
B
教学实践案例科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光的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光的传播”为主题,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能够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阳光透过树叶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传播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传播。
”2. 教学新课(1)光的直线传播①教师出示一根激光笔,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光的反射①教师出示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景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并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光的折射①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的景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并演示光的折射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4.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课后进行光的传播现象观察,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多样化。
小实验报告的形式

小实验报告的形式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光照条件。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 10盆同种植物苗- 10个生长盆- 灯具及灯泡- 测光仪2.2 实验步骤1. 将10个生长盆放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2. 将5盆苗放置在室内,并使用灯具及灯泡提供光照。
3. 将另外5盆苗放置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
4. 每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片颜色。
5. 实验持续3周。
3. 实验结果3.1 室内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第1周:植物生长较慢,叶片略微发黄。
- 第2周:植物生长明显加快,叶片逐渐变绿。
- 第3周:植物生长繁茂,叶片鲜绿。
3.2 室外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第1周:植物生长缓慢,叶片保持绿色。
- 第2周: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无明显变化。
- 第3周:植物生长缓慢,叶片稍有变黄。
4.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室内条件下的光照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室内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片颜色更加鲜绿。
而在室外条件下,植物生长较慢,叶片颜色相对较淡。
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能量来合成有机物,光照是提供这一能量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光照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在室内条件下,灯具及灯泡提供了足够的光照能量,使植物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加速生长。
而室外条件下,光照强度相对较低,导致植物生长速度减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光照强度也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光照会加剧蒸腾作用,导致水分流失过快,可能引起植株水分不足,甚至灼伤植物表面组织。
综上所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光照条件。
在室内条件下,适当提供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要注意避免过高的光照强度。
因此,在种植植物时,要根据植物的光照需求,合理选择生长环境和提供适当的光照条件。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室内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明显加快,叶片鲜绿。
实验法案例

起;若自变量没有参与而因变量也发生变化,说明实验 中的无关变量没有控制好,无关变量在干扰自变量; 外部有效性是指从部分被试那里得来的结果,能否代表 此类被试总体中的其它被试,外部有效性反映的是实验 结果的可推广性。
3、可靠性:在所有条件不变或相同的情况下,
因变量重复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或相近,若测量 结果间的差异越大,则其可靠性越差。 4、灵敏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是否敏 感,是否能精确地反映其变化的差异。 5、数量化:反映因变量的指标能否数量化,是 评价因变量分辩度的重要指标,因变量的分辨指 标至少有分辩“有”与“无”的能力。
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被试的控制——机体变量控制(知识基础、态
度、兴趣、性别、年龄、被试效应) ……) 实验者的控制(期望效应、经验、态度……) 实验时间的控制 实验刺激顺序的控制 实验条件的控制(设备、仪器……) 实验环境的控制
变量的混淆与控制
顺序效应 实验者效应(期望效应)
六、教育实验需要反复进行
教育实验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例如,上海某区进行的小学算术两种教法的比
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
1、确定实验题目
(1)确定实验因子(自变量) (2)假定实验结果(因变量),确定检测指
标(正确率、速度、难度、创造程度
……)
2、考虑控制非实验因子(无关变量) 3、确定实验对象(随机或者均衡) 4、前测
确定实验基点或者控制有关变量
15 2014-5-31
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
⑧对实验结果做出假设。
的原因; 3.两组每天同时间、同时长接受阳光照射,浇水 ⑥确定实验材料或对象; —— 盆装健康小枫树 次数、水量、时间均相同。 如果试验组枫叶、控制组枫叶均变 ⑦实施实验过程; 4.每天在固定时间观察两组枫叶变色情况并记录。 色,说明温度不是影响枫叶变色的 唯一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 常 %" 号 幼 苗 的 叶 片 正 常 ( 或 差 异 显 著 ) % 说 明 二 氧 化 硫 对 植 物 的 叶 片 有 伤 害 作 用 6 # ! 号 幼 苗 正 常 %" 号 幼
,
苗 异 常 !说 明 一 定 浓 度 的 二 氧 化 硫 对 叶 片 生 长 有 利$ 什么牵引染色体运动
!
$"&
预期结果"
! )))))))))))))))))))))))))))))))))))))))) " )))))))))))))))))))))))))))))))))))))))) # )))))))))))))))))))))))))))))))))))))))) $ )))))))))))))))))))))))))))))))))))))))) % ))))))))))))))))))))))))))))))))))))))))) $"’
简析"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设计思路是设置对照 组和实验组 !并将装置放在适宜的场所 !定期观察 叶 片变化$ 结果预期应根 据 实 验 设 计 的 原 理 !考 虑 ! 号 和 " 号幼苗出现不同情况的组合!再根据实验预期推 断实验结论$
’)将 洋 葱 根 尖 制 成 临 时 装 片 !在 相 差 显 微 镜 下 观 察一个分裂期所需的时间 !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
冯 莉 $ 新 课 程 实 施 中 生 物 学 教 师 应 有 的 % 教 学 意 识 &$ 生 物 学 通 报 %"&&’%’()!"*+’, ’ ’-.
!!!!!!!!!!!!!!!!!!!!!!!!!!!!!!!!!!!!!!!!!!!!!!!!!
提高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原理!在生物实验基地进 行了对比实验"一畦以传统栽培方式种植!让空心 菜 伏在地上生长#一畦在种植时设立了攀援物 !让空 心 菜攀援生长$ 整个实验期间!两畦的施肥浇水等都相 同 ! 至 !" 月 ! 收 摘 种 子 后 比 较 ! 后 一 种 栽 培 方 式 的 产 量 是 前 一 种 的 " 倍 多#学 生 表 示 来 年 再 通 过 实 验 培 证 !
( /0 )
!""#年 第 $" 卷 第 % 期
生
物
学
通
报
#&
结论!
$"!
答 案 "% # ! 滴 加 一 定 浓 度 的 秋 水 仙 素 溶 液 $ 纺 锤
!"#
材 料 用 具 " 青 霉 素 ( 四 环 素 的 %" 万 单 位 溶 液 ( 菌 种 试 管 +其 内 菌 种 可 能 含 青 霉 素 抗 性 基 因 和 四 环 素 抗
素溶液 !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待纺锤 体 解 体 后 !用 一 个 分 裂 期 的 时 间 观 察 染 色 体 的 运 动 情 况$ ,&) 根 据 该 同 学 的 实 验 设 计
%&*
答 案 " 待 完 成 的 步 骤 "! 将 ! 号 和 " 号 幼 苗 分 别 放在 ! 号和 " 号玻璃板中央!将小烧杯放在 ! 号幼苗 旁 #"将 称 取 的 亚 硫 酸 钠 迅 速 投 入 小 烧 杯 中 !立 即 扣 上 玻 璃 罩 ! 同 时 将 " 号 幼 苗 用 " 号 玻 璃 罩 扣 上 ## 将 上 述 实 验 装 置 放 在 向 阳 处 !定 期 观 察 其 叶 片 的 变 化 $ 可 能 的 实 验 结 果 和 相 应 的 实 验 结 论 "!! 号 和 " 号 幼 苗 的 叶 子 均 正 常 或 异 常 ( 或 差 异 不 显 著 )# 说 明 该 种 植 物 叶 片 不 受 二 氧 化 硫 的 影 响 6 "! 号 幼 苗 的 叶 片
体 解 体 $染 色 体 将 不 再 运 动 $细 胞 分 裂 不 能 完 成 $说 明 染 色 体 的 运 动 是 由 于 纺 锤 丝 的 牵 引 %" 滴 加 一 定 浓 度 的 秋 水 仙 素 溶 液 $纺 锤 体 解 体 $染 色 体 仍 能 运 动 $细 胞 仍 能 完 成 分 裂 过 程 $说 明 染 色 体 的 运 动 不 是 由 于 纺 锤 丝的牵引&
!#! 可 行 & 因 为 秋 水 仙 素 可 抑 制 纺 锤 丝 的 形 成 % 其 " 一 $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中染色体的运动$因 此
不 能 解 离 和 漂 洗%其 二 $缺 少 对 照 组 $应 添 加 一 组 不 加 秋水仙素的对照实验& $ 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 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步 骤 % " 取 培 养 皿 ’ 若 干 ’ ’% ( ’! ( ’& )) *$ 加 入 普 通 细 菌 培 养 基 % 取 培 养 皿 ( 若 干 + (% ( (! ( (& )) *$ 加 入 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 骤 !" 将 含 细 菌 培 养 液 涂 抹 在 培 养 皿 ’% 的 培 养 基 表 面 $放 在 适 宜 的 条 件 下 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 面会出现一些细菌的群落 + 子 细 菌 的 群 体 *& 步 骤 &" 用 灭 菌 后 的 丝 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 章 -$ 在 ’% 上 轻 轻 盖 一 下 $ 再 在 (% 上 轻 轻 盖 一 下 $ 这 样 ’% 中 的 细 胞 就 按 一 定 的 方 位 准 确 的 , 复 制 - 到 了 (% 之 中 & 将 (% 培 养 一 段 时 间 后 $ (% 中 一 定 部 位 出 现 了 少 量 菌落& 步 骤 $ " 根 据 (% 中 菌 落 出 现 的 方 位 $ 将 ’% 中 对 应 位 置 的 菌 落 取 出 + 见 图 * 均 涂 抹 在 ’! 的 表 面 $ 培 养 一 段 时 间 后 $培 养 基 表 面 又 会 出 现 许 多 菌 落 & 反 复 重 复 步 骤 & ( $ $ 在 (! ( (& )) 中 保 留 下 来 的 菌 落越来越多& 直 到 最 后 $所 有 ,复 制 -到 ( 中 的 菌 落 全 部 保 留 下 来$都 具 有 了 对 青 霉 素 的 抗 药 性& % * 细 菌 抗 药 性 的 产 生 是 细 菌 产 生 ))))))))))) 的 结 果 $ 青 霉 素 在 细 菌 抗 药 性 形 成 过 程 中 起 )))))))))) 作用&
!)请 你 作 出 实 验 结 果 预 期 及 结 论 "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请 你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实 验 中 选 用 秋 水 仙 素 破 坏 纺 锤 丝 !你 认 为 是 否
,&(
方法步骤"
!)培 养 洋 葱 根 尖 " ) 切 取 根 尖 "7’ 33 ! 并 对 它 进 行 解 离 * 漂 洗 和 染
色$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 %&)
可行+ 试说明理由$ "该 同 学 设 计 的 实 验 步 骤 有 两 处 明 显 的 错 误 !请 指 出 错 误 所 在 !并 加 以 改 正 $
%&+
,&*
简析" 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因 此 !向 洋 葱 根 尖 临 时 装 片 滴 加 一 定 浓 度 的 秋 水 仙 素 溶 液 !纺锤丝即溶解!根据染色体能否运动来推 出 实 验 若能再次证实让空心菜攀援生长产量较高!就可以在 农村推广$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却使学生获得了 学 习 的 方 法 ! 真 正 % 学 会 学 习 &$ 参考文献
性 基 因 中 的 一 种 ( 两 种 或 没 有 *( 灭 菌 的 含 细 菌 培 养 基 的 培 养 皿 (酒 精 灯 (接 种 环 (一 次 性 注 射 器 (蒸 馏 水 (恒 温箱& $"$ 方 法 步 骤 " 第 % 步 "取 & 个 含 细 菌 培 养 基 的 培 养 皿 并 标 为 %( ! ( & 号 $ 在 酒 精 灯 旁 $ 用 & 支 注 射 器 分 别 注 入 % *+ 蒸 馏 水(青 霉 素 液 (四 环 素 液 $并 使 之 分 布 在 整 个 培 养 基 表面& 第 ! 步 " ))))))))))))))))))))))))))))))))))) 第 & 步 " )))))))))))))))))))))))))))))))))))
%&! 材 料 用 品 " 长 势 相 同 的 " 株 盆 栽 黄 瓜 幼 苗 * 小 烧 杯 ! 个 *大 小 相 同 的 玻 璃 罩 " 个 *玻 璃 板 " 块 (比 玻 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