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现在就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深深的震撼着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之疯狂。

在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在早期,人们认为财富就是贵重的金银,而他们又直接来源于流通领域,所以经济学家们就得到了结论要保护流通领域,也就是要保护商业的发展,这就似乎最初的重商主义,也是最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他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进行和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经济思想逐渐产生。

真正的经济学也就从此而产生,这便是古典经济学,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萨伊。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鼻祖,他的《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千古绝唱。

他认为:任何一个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提出了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到了生产领域,从而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市场上生产者的利己的目的会在客观上达到利他的效果,由此, *** 只要作为一个守夜人就行了,不需要去干预经济。

这一时期有大卫·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分配学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萨伊定律。

这里最重要的可以说是萨伊定律——萨伊的财富生产理论和销售理论:关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说是供给决定需求,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即一种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一定会有需求。

因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供给是小于需求的,社会的供给严重不足。

所以,只要有生产就会有销路。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劳动价值论,即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价值由劳动决定。

但是还有一批经济学家认为价值;来自于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效用,这一潮流被称为边际革命。

渐渐地两派不断的开始争论:在边际学派看来,价格取决于需求,需求取决于边际效用。

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变历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变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尼尔、约翰·穆勒和法国经济学家让·萨伊等。

古典经济学家以斯密为代表,他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新古典经济学的提出被说成是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

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

现代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研究了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 ?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的。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端。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和“分工”等概念,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我调节,政府只需少量干预即可。

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则提出了“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认为人们会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多的享受,但每单位的享受会逐渐减少。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弗朗西斯·艾德华·坎贝尔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不一定能够自我调节,政府需要适时干预。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边际效用相等”和“供求均衡”等理论,认为在市场上,供求量达到均衡时,价格最合理。

3.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道格拉斯·诺斯、奥利弗·威廉姆森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存在许多制度性问题,需要政府适时干预。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交易费用”和“机构成本”等概念,认为市场上的交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还涉及到交易双方的成本问题。

总之,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但都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类经济活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现代西方经济学也将继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其由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依次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主要学派,并对其思想和贡献进行概括和评述。

一、古希腊哲学经济学古希腊哲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开始探讨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斯多亚派,该学派强调自然法则和个体自由,并提出了一种自由市场经济的概念。

此外,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理性经济行为的观点,他认为个人的选择应该基于推理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欲望的驱动。

这些理论为后来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经济思想流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取决于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其目标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贸易顺差。

他们强调外贸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倡保护主义政策。

代表性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有孙中山和奥斯丁·伯朗。

三、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主导学派,它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产物。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相联系,并强调自由市场和分工的作用。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对斯密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理论,为现代供求理论以及效用理论打下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大卫·李嘉图和雷纳德·温斯洛·罗宾逊。

四、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其思想的经济学家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利奥纳德·怀特。

新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福利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此期间,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马的西塞罗等人提出了一些经济思想和理论。

然而,真正的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可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运动,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进行质疑,并理性地探索各个领域。

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提出了自由市场、劳动力价值论和供求规律等重要的经济学原则。

斯密认为市场中的自由竞争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并且倡导政府不干预经济。

19世纪是西方经济学快速发展和多样化的时期。

大约在这个时候,经济学被正式定义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逐渐形成其研究范畴和方法。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经济学家之一,他对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更多的政府干预和社会改革的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学家开始对劳动力、工资和生产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和约翰·米尔(John Mill)共同发展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他们认为个人对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效用是决定需求的关键因素。

20世纪是现代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了建议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的观点,并强调了政府对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除了凯恩斯之外,现代经济学还涌现了许多其他的经济学派别和学说,如奥地利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货币主义等。

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学说提供了不同的经济观点和解决方案,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的演进,经济学家们不断对经济现象和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为理解和改善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变革。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演进,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经济问题。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8世纪末的英国。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应该自由运行,不应过多干预,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经济效率和最大福利。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古典经济学的后期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

穆勒提出了“边际效用”概念,强调人们在决策时考虑边际成本与收益。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边际效用理论和供求理论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供求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分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三、凯恩斯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人们开始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观点产生怀疑。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国家干预”和“总需求管理”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以避免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四、新兴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兴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兴经济学包括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实验经济学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经济增长。

五、现代经济学的挑战尽管西方经济学在发展历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诸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金融风险等新的经济问题也需要经济学家们去研究和解决。

同时,现代经济学也对经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经济学派
科斯、威廉姆斯、诺斯
新左派
非主流经济学派
瑞典学派
创新理论
熊彼特
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美)
新制度学派
加尔布雷恩(美)
激进经济学派
忽略此处..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观点
政策主张
著作
重商主义
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安徒万·德·蒙克来田
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从流通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
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古典经济学
重农主义
对凯恩斯的解释与补充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0版)→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12版)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出现了显著的漏洞,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
萨缪尔森
库茨涅茨、托宾、哈罗德、索洛
汉森(20世纪40年代理论和政策建议方面进行补充和发展,奠定新古典综合派的某些基础)
传统西方经济学——微观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宏观
萨缪尔森
《经济学》1948年
新剑桥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
琼·罗宾逊(英)
非均衡学派
(又称新凯恩斯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克洛沃(美)莱荣霍夫德(瑞典)
希克斯(英)
把剑桥学派、洛桑学派的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货币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
门格尔(奥地利奥地利学派)
杰文斯(英英国学派)
瓦尔拉斯(瑞士洛桑学派)
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来与劳动价值论相抗衡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
19世纪末期
马歇尔(英剑桥学派)
瓦尔拉斯
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
生产成本价值论局
供求理论部
边际效用论均
节欲论衡
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年
(1830年)
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案)
萨伊(法)
马尔萨斯(英)、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西尼耳、巴师夏、凯里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把注意力集中于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的研究
边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7世纪下半叶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英国法国
威廉·配第阿吉尔贝尔
亚当·斯密西斯蒙第
大卫·李嘉图
魁奈
从生产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
看不见的手
劳动价值理论
把对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与对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6年
庸俗经济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
1933年
张伯伦、罗宾逊
垄断问题
1939年
希克斯
价值论(提出了序数效用论,马歇尔的是基数效用论)
一般均衡论:起到推广与普及的作用
希克斯
《价值与资本》1939年
凯恩斯革命(宏观)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大危机
凯恩斯
失业和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因为全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滞涨
弗里德曼
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生活,主张不同程度上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
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拉弗、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哈耶克
弗莱堡学派(德国)
公共选择学派
20世纪60年代
布坎南(美)、塔洛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