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doc》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3850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范镇传》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范镇传》专练

《宋史--范镇传》专练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

镇益自谦退, 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

经四年,当迁,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

”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

擢起居舍人,知谏院..。

帝在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无不寒心,莫敢先言者。

镇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 ”即拜疏。

章累上,不报。

除兼侍御史知杂事,镇以言不从,固辞。

执政谕镇曰:“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镇复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凡见上面陈者三,言益恳切。

镇泣,帝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

”章十九上,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

朝廷知不能夺,乃强知谏院。

镇虽解言职,无岁不中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固事及之。

又因袷享,献贼以讽。

其后韩琦遵定策立英宗。

出知陈州。

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

监司绳之急,即自勃,诏原之。

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

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其学本《六经》,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

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镇于乐尤注意,自谓得古法,独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说。

镇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黼斛,欲图上之,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

乃请太府铜为之,逾年而成。

帝及太皇太后御延和殿,召执政同阅视,赐诏嘉奖。

镇时已属疾,乐奏三日而薨,年八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B.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C.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D.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超授,指升迁,亦指越等授官。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4翻译文言句子(二)(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4翻译文言句子(二)(含解析)

翻译文言句子(二)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

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

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

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

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

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

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节选自曾巩《张久中墓志铭》)(1)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与他交往的一般人,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

(2)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

参考译文君姓张,名持,字久中,原名伯虎。

张君为人沉稳气量宽宏,讲究志气和节操,重视交际,一时间和他交往的人很多。

大凡张君与人相交,喜欢全部指出对方的得与失,张君的大义足够用来匡正别人,他的正直也从未随意停止。

至于他和一般人的交往,尤其温厚并且严肃,不随意和人说话。

和别人说话,张君一定会随着对方的才华智慧所达到的程度应对,不因为对方做不到的事情而诟病对方。

所以张君的友人都害怕他的严厉,但喜欢和他一起尽情交谈。

与他交往的一般人,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

而陈惇,与张君交往尤其深厚。

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难道他们的心中有利益才会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已经废弃很久了,如果还有的话,或许不会是这样。

既然这样,那么张君的行为,到底是不是从世间的教化中获取的呢?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②辄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课外文言文200练(1-200)

课外文言文200练(1-20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50)1.班昭续《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

学识渊博文采很高。

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

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

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

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

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

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终②总是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2.蔡文姬求情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古诗文阅读】《宋史范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宋史范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宋史?范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举进士,吏部奏名第一。

调新安主簿,西京留守宋绶延置国子监,荐为东监直讲。

召试学士院,当得馆阁校理,主司妄以为失韵,补校勘。

人为忿郁,而镇处之晏如。

经四年,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摧起居舍人、知谏院。

上疏论:“民力困敝,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什七为经费,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

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灵夏莫若宽秦民,备西南莫若宽越蜀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商人输粟河北,取偿京师,而榷货即予钞,久而鬻之,十才得其六。

或建议出内帑钱,稍增价与市,岁可得羡息五十万。

镇谓:“外府内帑,均为有司。

今使外府滞商人,而内帑乘急以牟利,至伤国体。

”仁宗遽止之。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

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

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

然近制,两制[注]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

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

”议减任子及每岁取士,皆自镇发之。

又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

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

”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其言。

镇平生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猾赖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

(节选自《宋史》)【注】两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两制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波?猾/赖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

B.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波?猾赖/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6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6单元译文

【第十六单元】王荆公旁听文史【原文】王荆公介甫①,退处金陵。

一日,幅巾杖屦②,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③。

公坐其下④,人莫之顾(莫顾之)。

有一客徐⑤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⑥而已。

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惭俯⑦而去。

(节选自《青琐高议》)【注释】①王荆公介甫:即王安石。

②幅巾杖屦(jù):头上用一幅绡遮裹,穿麻鞋拄杖行走。

③词辩纷然:议论纷纷的样子。

④下:旁。

⑤徐:慢;此指随意。

⑥唯唯:含糊的答应声。

⑦俯:弯下身子。

【译文】王安石退居金陵。

一天,他头上用一块绡裹着,穿着麻鞋拄着杖,一个人去山中寺庙游览,碰到几个人在高谈阔论文学历史,议论纷纷的样子。

他坐在那些人旁边,没人看他。

有一个人随意地问:“(你)也识字吗?”王安石只是含糊地回答了一下。

又问王安石姓什么,王安石拱手回答说:“(我)名安石,姓王。

”他们(听了)大为惊慌,惭愧地弯下身子走了。

1 王安石辞妾【原文】王荆公①知制诰②,吴夫人③为买一妾。

荆公见之,曰:“何物(人)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做事情,主持工作,这里指侍奉)左右。

”安石曰:“汝谁氏?”曰:“妾(我)之夫为军官,督运粮而失(翻没)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偿还,赔偿)。

”公愀然(感伤的样子)曰:“夫人用钱几何(多少)得汝?”曰:“九十万。

”公遽(jù)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

他因曾封荆国公,故名。

②知制诰(gào):职官名称;主管为皇帝起草诏书。

③吴夫人:王安石之妻。

【译文】王安石是主管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官,(他的夫人)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妾,王安石看见她,说:“(你)是什么人啊?”女子说:“夫人让我在您身边侍奉。

”王安石说:“你是哪家人氏?”回答说:“我的丈夫是军营中官员,督运军粮船翻沉,家中钱财用尽还不够(赔偿),又卖了我来偿还。

”王安石感伤地说:“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下你?”回答说:“九十万钱。

《薛奎识范镇》中考初中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薛奎识范镇》中考初中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薛奎识范镇》中考初中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

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

及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注释] ①范镇:宋朝人。

②绾(wǎn):留。

③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

④伟人:不平常的人。

[文言知识]“阳”与“阴”。

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

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

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

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2.翻译: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还朝,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

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

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

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4、薛奎识范镇1.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当得馆阁校理,主司妄以为失韵,补校勘。

人为忿郁,而镇处之晏如。

经四年,擢起居舍人、知谏院。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

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灵夏莫若宽秦民,备西南莫若宽越、蜀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

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

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陈执中为相,镇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镇言:“令财匮民困,盗贼滋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

御史舍大责细,暴扬燕私,若用此为进退,是因一婢逐宰相,非所以明等级,辩堂陛。

”出知陈州。

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神宗即位,王安石改常平为青苗,镇言:“常平之法,起于汉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世,不足法。

”诏五下,镇执如初。

其后指安石用喜怒为赏罚,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颤,自草制极诋之。

以户部侍郎致仕,凡所得恩典,悉不与。

既退,日与宾客赋诗饮酒,或劝使称疾杜门,镇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薨,年八十一。

谥曰忠文。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

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

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

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绒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B.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C.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D、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院为宋代所设的舆沦机关,权限很大,对各种政事及朝廷百官的任用皆可议论,提出意见,规谏朝政缺失。

B.宰相是对我国古代君主之下的官位最高、地位最尊、权势最大的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

C.乘,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来指代帝王。

D.六经,相传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才华出众,处事淡然。

他考中进士,被礼部列为第一名;本应得到馆阁校理一职,却补位校勘,别人为之不平,而范镇安然自若。

B.范镇直言不讳,深切时弊。

面临契丹,范镇认为养民才能有效增强国力,抵御外侮;御史借嬖妾之事弹劾宰相,范镇批评宰相舍大责细,无治国之术。

C.范镇坚持已议,反对变法。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范镇认为青苗行于唐朝衰微,不足效法;诏书五下,范镇持论如初。

D. 范镇临节不屈,笃于行义。

遇到大节大义的事,即使在皇帝面前他也毫不屈服;上奏荫补官员时,范镇先推荐族人然后才是自己的子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2)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

阅读答案:
10、【参考答案】B
【解析】按“一事一断”原则,“饥”和“视事”应断开,这个设题点也牵涉到对“三日”的理解。

故AC错。

“急”有急迫急切意,应是“绳”的补语;“即”
为立即马上意,前加“急”则谓意重复。

故AD错。

答案为B。

“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

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

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11【参考答案】B
【解析】错误项为B,宰相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其地位和权势有所不同,并不总是地位最尊、权势最大。

如汉武帝时,宰相地位虽尊,但权势却逐渐缩小;唐高宗、武则天和玄宗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

12、【参考答案】B
【解析】B项的概括分析是范镇敢于直言不讳,而又深切当时现实。

具体说到弹劾宰相陈执中这件事时,原文是范镇认为陈执中没有治国之术,不是宰相之才,以致现在国家财力匮乏,百姓困顿,盗贼滋生猖狂,监狱囚犯盈满,可是御史却舍大责细,拿陈执中爱妾鞭笞奴婢至死来劾奏。

B项“范镇批评宰相舍大责细,无治国之术”这样的表述将范镇批评御史的话放在陈执中身上,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B。

13、【参考答案】:
(1)军队,是用来保护百姓的,现在反而来残害百姓,臣恐怕来日的忧患不在四夷(的战乱)上,而在冗余的军队和穷困的百姓身上。

(2)范镇清白坦荡,一定以诚待人,谦恭俭朴,谨慎少言,从不说他人的过失。

【解析】(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所以…“残”“异日”三个。

“所以”在这里是“用来”的意思,这是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也是对句式的考查。

“残”是考查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意;“异日”是双音节词的理解。

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坦夷…“遇人必以诚”两处。

“坦夷”是对人的评价,故翻译为“坦荡”;“遇人必以诚”涉及“遇”的理解和“以诚”介词结构。

附:【参考译文】
范镇,字景仁,是成都华阳人。

考中进士,礼部上奏名列第一,应该得到馆阁校理一职,主管错误地认为他的诗文没有韵律,补位校勘。

人人都为他感到愤愤不平,然而范镇安然自若。

四年后,被提拔为起居舍人,知谏院。

契丹使者到,虚张声势显示国家的强大,大臣们于是增加募兵来敷衍塞责,一年消耗百余万费用。

范镇说:“防备契丹不如宽待三晋百娃,防备灵夏不如宽待秦地百娃,防备西南蛮夷不如宽待越、蜀的百姓,防备天下不如宽待天下的百姓。

军队,是用来保护
百姓的,现在反而来残害百姓,臣恐怕来日的忧患不在四夷(的战乱)上,而在冗兵和穷困的百姓身上。

”陈执中做宰相,范镇议论他没有治国之术,不是宰相之才。

等到陈执中的爱妻鞭笞奴埤至死,御史上奏弹劾,想要放逐罢免陈执中。

范镇说:“现在财力匮乏,百姓困顿,盗贼滋生猖狂,监狱囚犯盈满,陈执中应该承担罪责。

而御史舍弃大局追究细节,揭露私情,如果以此作为进退官员之标准,这是因一奴婢来放逐宰相,不是用来显明朝廷官员等级的方法。

”出任陈州知州。

陈州正值饥荒,范镇治理政事三天,擅自发放钱粮借贷给百姓。

监司追究的很急,范镇立即自我弹劾,皇帝下召赦免他。

这一年粮食丰收。

百姓把所借贷的粮食都还了回来。

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改常平法为青苗法,范镇说:“常平法,在汉朝兴盛的时候开始施行,按照谷物的贵贱进行粜出和籴入,以便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最为接近古代制度,不可更改!而青苗法在唐朝衰微之时施行,不足以效
法!”(皇帝)连下五次诏书,范镇持论如初。

这以后,又指责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标准,奏疏入内,王安石大怒,拿着他的奏疏气得手发抖,亲自起草奏疏极力诋毁范镇。

于是范镇以户部侍郎的职位退休,凡是他所得的恩典,全都没有给他。

退休之后,每天与宾客饮酒作诗,有的人劝他称病闭门谢客,范镇说:“生死祸福,是上天的安排,我能拿天怎么办呢?”范镇过世时八十一岁,谥号是“忠文”。

范镇清白坦荡,以诚待人,谦恭俭朴,谨慎少言,从不说他人的过失。

每次碰到关系大节大义的事,面色平和而言语雄壮,常常想要跟随而死,即使在万乘之尊的面前也毫不屈服。

笃行大义,奏荫(宋代高、中级官员遇朝廷举行大礼及其他庆典,奏荫弟侄、子孙或门客,称“奏补”)时先族人然后才到自己的子孙。

同乡里有不能够结婚下葬的人,范镇就为他做主。

他的学识本于《六经》,口里不说佛家、老子、申不害、韩非子的学说,契丹,高丽都传颂他的文章。

年少时作《长啸》一文,退却胡骑,晚年出使辽国,人们互相看着说:“这是长啸公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