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三) 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 智力与知识有着重要的区别。 • 首先,知识是人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是人类社会 历史经验的总结,它以符号、观念的形式为人所 掌握;智力或认知能力则不是这些经验系统本身, 而是对这些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 化。比如学习一个数学公式。 • 其次,知识的掌握比智力的培养和发展要迅速, 但得到良好发展的智力则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 识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 •

• •
⑤ 数字 通过计算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来测量;
⑥ 记忆 通过图片和词语的回忆测验来测量; ⑦ 知觉速度 通过要求个体发现一对图形、名称和数字之间的微小 差异的测量来测量。
在此基础上瑟斯顿编制了一套智力测 验,称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 简称PMAT),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 (三)智力测验分数 • 1.心理年龄 • 比奈认为,我们可以用儿童的心理年龄 (mental age,简写为MA)来评估他们的智力。 心理年龄是把受测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处于 同一生理年龄(也叫实际年龄, chronological age,简写为CA)的儿童的智 力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 2.智商 •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IQ), 其含义是心理年龄(MA)与他的实际年龄(CA) 之比再乘以100所得到的一个测量值,用公 式表示: • 比率智商IQ=(MA/CA)×100。
(二)智力的结构 • 1.二因素论 •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欺皮尔曼 (spearman) • 提出时间:20世纪20年代 • 主要观点:二因素论认为智力由两种潜在 的维度或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 (general factor)和一组特殊因素 (specific factor)。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知识、思想、智慧、能力的差别一、知识、智慧定义知识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经验的固化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

来自社会实践。

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

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

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

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

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

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

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

知识SECI模型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1991)还并提出了“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数据、信息、知识的区别和联系(Michael Earl)数据信息知识内容事件趋势专业知识形式交流模式学习信息任务描述操作编码获取方式观察判断体验组织意图自动化决策行动知识OECD分类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 -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b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c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 ,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d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Davenport & Prusak整合了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作用和存储主体等元素,从以下方面描述了知识的定义:a知识的形态: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b组成元素:包括经验、价值观、情景信息和专业洞察力;c主要功能: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和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结构并可以指导决策和行为;d存储主体:它有知者(knower)的心智产生并被利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与知识库中,更存在于例行的工作、流程、实践与文化中。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 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 低的,但是正的。也有研究认为智商与创造力之 间的相关高低是由创造力测验的性质而定的,某 种创造力可能要求较高的智力,而另一些创造力 又可能与智力相关不高。尽管在智力和创造力的 相关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 高智商并不能保证高度的创造性,而低智商的人 肯定只能得到创造力的低分数。相当数量的智力 (一般认为最低阈限智商约为120)对于从事文 化教育,科学技术或艺术上的创造革新是必要编的。
辑 p pt
13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 ①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 ②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力;
➢ ③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 ④创造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 力。
➢ 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编辑
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
p pt
14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编 辑 p pt 4
➢ (二)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 成的人格心理特征。 • (ability capacity)
• 已有的学会的心理能力;潜力或能量。
编 辑 p pt 5
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 我国学者认为,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 区别: ➢ 第一,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
编 辑
p
制约,相辅相成。
pt
29.12.2020
➢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
1111
(四)创造力与智力
➢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 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 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 个人的兴趣、情绪、意 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

人的思维观念

人的思维观念

人的思维观念:1、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

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2、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3、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4、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5、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6、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7、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8、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8、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

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

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9、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10、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

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11、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

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12、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

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

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

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13、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

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14、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理论(一)智力究竟有几种因素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

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

心理学界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法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

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

他发现人有五类特殊因素:口头能力,算数能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

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群,每一群中有一个基本因素是共同的。

他对56种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把智力归纳为7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1 语言理解能力(V):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词汇测验测量。

2 言语流畅性(W):语词联想速度和正确的能力。

3 数字计算能力(N):数字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4 推理能力(R):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5 机械记忆能力(M):机械记忆,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的能力。

6 空间知觉能力(S):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空间关系的能力。

7 知觉速度(P):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瑟斯顿曾根据上述7种基本心理能力编制了著名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但测验结果和他的设想相反,各种能力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在年幼儿童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知识智力能力作文

知识智力能力作文

知识智力能力作文咱今儿个来唠唠知识、智力和能力这哥仨。

先说说知识吧。

知识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

从咱小时候学的“一二三四五”,到那些高深的物理化学公式,都是知识的一部分。

知识就像是一块块的砖头,你积累得越多,就越能给自己盖起一座高大上的大楼。

比如说,你要是知道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事儿,那你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就可以像个小专家一样给旁边的人讲这讲那,什么这个情节不符合史实啦,那个皇帝不是这么个作风啦,多酷啊!不过呢,知识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就像背单词,那一个个字母组合就像调皮的小怪兽,老是在你脑袋里打架。

再聊聊智力。

智力这玩意儿有点玄乎,就像是你脑袋里的一个超级电脑芯片。

高智力的人啊,就像是有个超强大脑。

他们学东西特别快,就像海绵吸水一样。

比如说那些数学天才,看着那些复杂的方程式,眼睛都不眨一下,几下就解出来了。

智力就像是给知识这个宝库配的一把金钥匙,智力高的人能更快地打开宝库的大门,把知识宝贝都拿出来。

但智力也不完全是天生的,就像锻炼身体能让肌肉变强壮一样,你多思考、多做一些智力游戏,也能让自己的智力变得更厉害。

最后就是能力啦。

能力就像是你用知识和智力打造出来的武器。

你有很多知识,智力也不错,但是如果没有能力把它们转化成实际的行动,那就有点像守着一堆财宝却不会花的小气鬼。

能力有很多种,像沟通能力,你要是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用一种特别有趣、让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说出来,那你就很牛了。

还有动手能力,比如说你知道怎么造一个小机器人的原理,但是你动手组装的时候笨手笨脚的,那也不行啊。

能力是让你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本事,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里,有能力的人就像是闪闪发光的星星。

咱举个例子哈。

就说做饭这件事。

知识就是你知道什么食材搭配在一起好吃,什么调料该放多少。

智力呢,就是你能根据现有的食材想出新的菜谱,或者在做菜过程中遇到问题,像盐放多了,能快速想出补救的办法。

而能力就是你真的能把这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端上桌让人赞不绝口。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能力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能力

特殊能力。在生活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中的特殊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 力。另一方面,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又发展了一般能力。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就是仿效,模仿能力就是仿照他人的言行举止去做,以 便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的能力。模仿中主要包括两 种成份:观察和效仿。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较复杂的操作条件反 射的学习过程。模仿能力的大小,表现为个人的行为方式与被模 仿者的行为方式的相似性上,两者愈相似,表明模仿能力越强。 创造总是与创造产物相联系的。创造产物通常是指“首创” 加“适宜”的产物。创造力是指既是首创又是适宜的产物能力。 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模仿 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密切的联系。人们通常是先模仿,然后进行创 造;在创造中也是有借鉴的。人们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个 别差异。 (三)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 简单地说,认知能力就是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观察力方面,有些人长于分析,对细节感知清晰, 但整体性较弱。另一些人富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较 弱;另一些人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较弱,还有些 人既善于分析又善于综合。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结构
关于智力的概念,心理学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认 为,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是 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表现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思 考及有效应付环境。
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 使他们更好地去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行创造,成为有创 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能力的种类
人的能力很多,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 (一)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 具备的能力。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学习、 工作、创造发明、任何活动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这些能力。一 般能力的综合也被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 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完 成相应的活动是必须具备的。每一种特殊能力都是由该活动性质 所制约的集中基本心理品质构成的。 人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一般能力和该种活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要开发儿童的智力,首先应当弄清楚什么是智力,智力的核心是什么,智力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在开发智力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提高开发效果。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有些人认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就是智力,这种认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确切地讲,智力不是指人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而是指获取知识并恰当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儿童长大成人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

关于智力到底是什么,它都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因为智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

一般来讲,大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外界事物观察、学习、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二是对外界环境及新环境适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听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是必须经过对外界环境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相应的反应,才能真正地适应;三是认识、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思维判断和决策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和处理的正确性,就体现着智力的水平;四是指人们想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上述这几种能力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每一种能力的实现都需要其他能力的参与,受其他许多相关的要素所影响。

因此,在育儿过程中,不要把智力培养仅仅看作是传授知识,而要把智力培养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

?
一般而言,智力较高的人,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容易成才。

但是智力和成才又不能等同,智力高的人虽然获取知识较快,运用知识也可能会更恰当,但还有是否能主动去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等问题。

如果一个人智商很高,但成人后或上学后懒惰起来,不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当然也难以成才。

所以智力高低仅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能认为一个人智力高就一定能成才,良好的智力基础仍需要不断地培养。

智力活动的中心在大脑,因此开发智力主要是开发大脑的功能。

就每个人而言,除了特殊的有某种疾的、发育不正常者之外,大脑先天具备的脑细胞数量大致相同,功能结构也基本一样,但由于培养和开发的力度不同,其日后的功能则会出现差别。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功能的开发,主要靠早期,如果失去了早期开发的机会,就可能影响终生。

某些特殊方面的才能,也许永远被埋藏,而终生无法发挥出来。

因为脑细胞的发育是有时间性的,智力是通过脑细胞的功能来实现的,而脑细胞是通过接受外界事物并及时做出反应来进行智力发育活动的。

因此,呼吁社会,特别是正在或准备育儿的父母、家庭,一定要抓住智力培养的宝贵时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文字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