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 景深表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转]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转]](https://img.taocdn.com/s3/m/c7e484f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c.png)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转]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转]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景深

[jǐng shēn]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中文名景深外文名DOF (Depth of Field) 拼音jǐngshēn 三要素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定义焦距对准一点,前后仍清晰的范围目录1 详细解释2 三要素3 计算方法4 影响要素5 关系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相机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黄金视角佳能35mm镜头使用经验及技巧

黄金视角佳能35mm镜头使用经验及技巧如果说,135L的地位还勉强可以被小白取代了的话,那么在佳能镜头群里无法被取代的就是35mm焦段了。
其实应该说,35mm这个焦段是无法被取代的。
因为35mm的视觉是在是太经典了。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室内还是室外,人像还是风景,小品还是记录,都可以玩的好开心好纯粹。
35mm的视角很舒服,每次回看照片,都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0°角的黄金视角,万能视角,双眼感受,完全可以成为挂机镜头。
35mm的每一幅画卷都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
太多的话语反而显得多余。
35mm的焦段拥有很多很多的粉丝。
也许有很多人喜欢85mm,很多人喜欢24mm,很多人喜欢14的超广角,还有28mm,58mm,135mm等各种焦段。
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35mm的焦段。
都说50mm是最接近人眼的焦段,可实际上如果是双眼的视角来看35-40才是接近人眼的视觉焦距。
最接近人的视角拍摄起来和有亲和力,拍摄的时候连人带景。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拍摄适合拍摄正在做什么事这样更具有题材。
拍摄这类题材的时候需要贴近一些拍摄,更有利于突出主体。
本次我就利用佳能最新的EF 35mm f/1.4L II USM镜头拍摄了一些样片,就这些样片来谈谈佳能35mm镜头的使用经验及技巧。
焦距:3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曝光时间:1/16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环境结合事件与人物:需要注意拍摄人文的时候纳入一定得环境,35mm属于最接近人眼的小广角,这类型焦距不同于长焦能够便于选择主要事物,所以并且利用景深突出主题和主要事件。
焦距:3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曝光时间:1/32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进可攻,退可守:35mm的视角属于小广角,对于拍摄不同题材,有非常大的弹性,所谓进可攻是指可以因应构图需要向前进把不必要的东西排除不入镜,因为35mm镜的最近对焦距离一般都是0.25 - 0.3M,有利于跟主体靠近一点,至于「退可守」是指其广角特性,退后几步的话,一般的景物都能涵盖得到,例如在室内环境拍摄家庭合照,都足够应付。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35mm镜头使用技巧

35mm镜头使用技巧35mm镜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镜头类型,它具有广角和中焦距的特点,适用于多种摄影拍摄场景。
以下是一些35mm镜头使用技巧。
1. 选择合适的焦距:35mm镜头通常被称为“人类视角”镜头,因为它的视角接近人眼看到的视野大小。
这使得35mm镜头非常适合拍摄日常生活场景,人物肖像和风景等。
但是,如果你想要更大的特写效果,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
2. 利用广角效果:35mm镜头具有较大的视角范围,可以捕捉更广阔的场景。
在拍摄风景或建筑物时,可以试试近距离拍摄,并强调远处的景观,从而营造出广角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利用广角特点来突出拍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感。
3. 清晰明亮的照片:35mm镜头具有较大的光圈,可以帮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
因此,在使用35mm镜头时,可以采用较大的光圈,以获得更好的低光条件下的拍摄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较大的光圈来实现浅景深效果,使主体与背景分离。
4. 找准最佳拍摄距离:与50mm镜头相比,35mm镜头更适合拍摄近距离主题,因为它的焦距比较短。
在拍摄人物肖像时,可以尝试离主题较近的拍摄距离,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5. 注意透视变形:35mm镜头的广角特点也会导致透视变形的问题,特别是在拍摄近距离主题时更为明显。
在拍摄建筑物或垂直线条明显的场景时,要注意调整拍摄角度,避免出现明显的透视变形。
6. 利用35mm镜头的对焦能力:35mm镜头通常具有良好的对焦能力,可以帮助拍摄清晰锐利的照片。
在拍摄运动或快速移动的主题时,可以利用35mm镜头的对焦迅速的优点,捕捉到精彩的瞬间。
7. 利用35mm镜头的多功能性:35mm镜头既适合拍摄风景,也适合拍摄人物肖像。
这使得35mm镜头成为一种非常多功能的镜头类型。
可以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中尝试使用35mm镜头,并发现它的优势和特点。
总而言之,35mm镜头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多功能的镜头类型,可以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
在使用35mm镜头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焦距,合理利用广角特点,并注意透视变形等问题。
镜头景深的计算

1、焦点(focus)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一般常用的是: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示意图1示意图2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
其中:δ——容许弥散圆直径f——镜头焦距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对焦距离ΔL1——前景深ΔL2——后景深ΔL——景深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xx表与xx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xx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关于镜头感:28mm-35mm-50mm

一机一镜,开始的时候和训练自己的镜头感有关。无论你用什么机器,胶片还是数码,训练的过程都是艰苦的,如果你用的是35毫米镜头,那么你就时刻要用35毫米的取景范围看任何东西。看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画面的四个角,然后再看中心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关键,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先看四角。要用摄影师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是用35毫米镜头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35毫米焦距的世界——直到你成为大师,这个世界才能再次向你敞开。
有人说变焦镜头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定焦?定焦能做的变焦也能做的啊。表面看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使用中完全两种感觉。我们知道,西洋画中,素描是基本功,那么,摄影有没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摄影的基本功就在这个一机一镜中。我们有时候讲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所谓的镜头感,就是“条件反射”四个字。长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镜头,譬如标头,你就学会用标头的眼光看世界。开始的时候你还需要用手搭个方框笔划一下才能确定取景的范畴,熟能生巧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拍摄的内容是哪些。
再把眼光放开点,我只是提及了28-35-50这几个焦段,事实上我觉得用24mm和60mm等等也一样能把镜头感培养出来,比如说用惯了28,24是怎样的会比较容易估计的出来。你用哪个焦段的镜头都好,关键是你跟镜头之间要培养出那种互相信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