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压报告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精心整理XX特大桥现浇双线变宽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报告一、工程概况XXX轨道交通项目XX特大桥共有5跨(30m4跨,25m1跨)双线变宽简支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现浇箱梁支架采用贝雷梁平台上铺设碗扣式支架搭设满堂架,14(3.1(((3)确保支架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过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同时保证梁体的线型及梁顶面高程。
预压是为了检验现浇箱梁模板的安全性和实际变形量,通过预压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同时取得模板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得出“荷载-挠度”曲线,并检验设计计算结果,调整预拱度(或反拱),以求得现浇箱梁施工的准确参数。
提前发现支架结构及构件加工、安装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前调整整改,防患于未然。
模板预拱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模板支撑顶托完成。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下发的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国家、铁道部部的强制性标准和条文。
3.2总体方案1字钢、(对应设置5排沉降观测点。
中墩和承台上观测点设置目的主要是监测支架基础的沉降;贝雷梁顶部沉降观测点设置目的主要是监测贝雷梁的变形;支架顶部的观测点主要是监测方木弹性变形及所有立杆的弹性变形及挠度导致的变形。
支架顶部、贝雷梁(支架底)观测点布置图基础观测点布置图2、观测在支架搭设完毕未加载之前,项目部技术人员于2012年2月12日将上下计75个观测点的原始标高进行测量;支架加载第一级加载完毕0h后对观测点进行第1次观测,12h后对观测点进行第1次观测,24h后进行第2次观测,36h后进行第3次观测,测得第一组数据;支架加载第二级加载完毕0h后对观测点进行第1次观测,12h次观测,12h后后对观;支;支架均不考虑测量误差)。
第三组观测数据显示承台平均下沉0mm,中墩支撑平均下沉0.3mm;贝雷梁顶部两端平均下沉3mm,1/4跨处平均下沉4mm,跨中处平均下沉2.4mm;支架顶部两端平均下沉4.2mm,1/4跨处平均下沉5.4mm,跨中处平均下沉3.2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
支架预压报告

郑卢高速公路洛宁至卢氏段TJ-12标DK0+匝道桥第一跨支架预压试验总结报告郑卢高速公路洛宁至卢氏段TJ-12标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二日DK0+匝道桥支架预压试验总结报告一、预压概况官道口互通式立交DK0+匝道桥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北侧,跨域河流并且在C匝道桥第一联结束处于C匝道桥顺接。
全桥共一联,上部结构为(7*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长,桥宽,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梁高140cm。
地基处理:根据支架范围用机械或人工清除地表所有虚土、腐殖土和淤泥,晾晒后采用22T压路机进行碾压,经试验室轻型触探检测地基满足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后方可采用山皮石炮渣换填铺垫。
采用2*30cm山皮石炮渣填筑,压实度按照沉降量3mm控制。
我部选用第一跨作为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
于2012年5月2日至5月9日对DK0+匝道桥第一跨现浇箱梁满堂支架进行预压。
二、预压方法预压采用袋装山皮石炮渣压重的方法,人工配合挖掘机装填,汽车运输至现场,吊车吊运至底模进行预压方式。
根据每袋山皮石炮渣的重量算出每阶段压载的袋数及整个底板区域沙袋布置的数量及重量,从跨中向两边依次在底模上进行预压。
设专人称量、专人记录;加载时,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压载并分析原因进行补救。
加载分级进行,0%-60%-90%-120%,荷载分布与箱梁施工荷载分布相同,并及时进行测量、观测,加载的顺序尽量接近于浇筑砼的顺序,不可随意堆放。
支架预压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三、预压荷载DK0+匝道桥第一跨采用分段预压,分段如下图(图中以米为单位):图中分段以外部分为端、中横梁,无需预压,本次翼缘板不参加预压,故预压分四段,采用袋装山皮石炮渣预压。
采用充填重量为2T的吨袋,实际装。
普通钢筋混凝土砼重力密度取26kN/m3m3),故本次总预压总量为:W=(*+*6)**120%=第1段:预压重量=(*3+*1)**120%=,沙袋数量:=52(袋)第2段:预压重量=***120%=,沙袋数量:=41(袋)第3段:预压重量=***120%=,沙袋数量:=41(袋)第4段:预压重量=(*3+*1)**120%=,沙袋数量:=52(袋)实际预压为279t,分级预压,0%-60%-90%-120%每级测量其标高,计算其沉降量,具体数据见附表。
关于箱梁支架预压的报告11.20

中冶建工一横线工程项目部发[2011]号关于箱梁支架预压的相关报告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一横线监理部:我司承建的两江新区一横线西段一标段工程现已进入桥梁上部结构箱梁施工,本标段桥梁共有65跨箱梁。
其中采用移动平台施工的箱梁有29跨,分别为苟坝水库大桥(YA0-YP5、ZA0-ZP4)、青岗坪立交服装东路跨线桥(YA0-YP6、ZA0-ZP6)、K1匝道桥(K1P2-K1P6)、J2匝道桥(J2P2-J2P6),其余箱梁由于桥梁变截面和净高不足的因素,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施工。
本标段的关键线路是以两台移动平台为主体的两条线路,第一条关键线路为:苟坝水库大桥YA0-YP5、ZA0-ZP4、服装东路跨线桥YA0-YP6、YP6-YA8(该两跨采用满堂支架施工),有17跨箱梁;第二条关键线路为:服装东路跨线桥ZA0-ZP6、J2匝道桥J2P2-J2P6、K1匝道桥K1P6-K1P2、K1P2-K1A0(该两跨采用满堂支架施工),有16跨箱梁;若移动平台按施工一联桥预压一次,满堂支架施工需逐跨预压,那么在这两条关键线路上分别需要35天预压时间,关键线路的工期与原进度计划至少要延长14天(每条关键线路上都有最后两跨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区域,一次预压周期为7天),直接影响了工程工期。
在2010年7月实施的《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备案号J958-2009)的第6页的“5.1.2”中指出“不同类型的支架应根据支架的高度、支架基础情况等选择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并且施工现场采用满堂支架施工的区域地质条件稳定,部分位于现有道路或挖方区的岩石基础上,架体不高,因此建议本工程箱梁支架的预压能够选择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
另外在工程前期投标报价中我司按照相关规范及所有市政桥梁工程常规对预压按照选择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报价,现要求对所有箱梁进行预压由此发生的超额费用不应由我司独立承担。
经过计算每跨箱梁预压人、材、机需要发生费用35460元,现根据工程进度安排A匝道桥与J2匝道桥的第一跨在监理公司的检测中已经进行预压,并观测得出结论为:全部荷载完成后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支架预压观测报告(上传)

###1桥第5跨满堂支架预压情况报告根据上报的《现浇桥面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和安排,我标段于2013年7月23日开始###桥现浇桥面板的预压工作。
一、设计预压范围和重量支架预压范围为桥面板投影范围,支架预压荷载按该桥面板自重的120%设置,单跨预压总重为72.6吨(1.2×0.45m厚×8.15m×6.6m×2.5t/m3=72.6t)。
二、实际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预压荷载采用整件钢筋作为预压荷载材料,用吊机吊装到支架模板上,进行堆载预压,现场钢筋总重为:35件×1.8t+5件×2t=73t,满足单跨堆载预压的要求。
三、预压流程和观测根据现场钢筋数量和现场实际情况,我部计划先预压第6跨,待预压完成后,再进行第5跨现浇桥面板支架的预压。
第6跨预压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三级进行,即50%、100%和120%的加载总重,每级加载后均静载2小时后分别测设支架和模板的沉降量,做好记录。
加载过程中注意每件钢筋要均匀加载,防止偏心受压。
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模板和支架沉降稳定,48小时之内沉降小于3mm后,方可进行卸载。
卸载应按照加压时的相反顺序。
卸载结束静载1小时后分别测设地基的恢复量,做好记录。
第5跨的预压加载和观测根据第6跨作适当调整。
(1)沉降观测a、仪器配备和人员安排DS-3水准仪;负责人及施测人员:章欢锋苏浙戴鸿斌b、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设为了正确反映出其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分两层布置,一层设置在支架底部扫地杆上,每跨共设了6个观测点,作好油漆标记、编号;一层设置在支架顶部模板上,每跨布设了9个观测点,观测点是在支架、模板搭设固定完成以后,直接用油漆在模板上做标记、编号(具体见后附支架预压观测点分布图)。
c、观测阶段1、第6跨沉降观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以保证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观测分成五个阶段:①预压加载前;②50%荷载;③100%荷载;④120%荷载;⑤卸载后。
预压报告书

广佛江快速通道江下段工程新南路互通立交A匝道第一联现浇箱梁满堂支架预压报告书编制:审核:批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月现浇箱梁满堂支架预压报告书一、编制说明为保证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结合支架和地基实际情况,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上部结构(模板、方木)非弹性变形的影响,经验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方针,决定对搭设的A匝道第一联现浇箱梁满堂支架进行预压。
二、工程概况A匝道第一联起终点桩号为AK0+146.907~AK0+266.907,该桥桥跨组成为:(4×30)米,整联共计120m,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
本次支架暂施工2-4#墩跨梁段,因此先对本次施工段进行预压。
三、地质情况A匝道第一联所处原为鱼塘。
土层主要为素填土、淤泥、粉质黏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具体参数见地层数据表及地质纵断面图:四、基础方案A匝道第一联2-4跨所处鱼塘采用回填素填土、碎石土,分层碾压、夯实后,铺设20cm厚砂或碎石垫层,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垫层,垫层顶面标高分层分别为+3.300m。
支架布置横断面图如下:五、支架搭设根据A匝道第一联施工方案图纸,立杆横纵向间距为60×60 cm,步距120cm。
碗扣支架底部设60cm可调底托,顶部设60cm可调顶托,丝杆外露长度不宜超过30cm,伸入立杆内长度不应少于15cm。
底托垫梁采用工10型钢,顶托上横向摆放工10型钢或10×10cm方木,纵向为10×10cm方木,间距20cm,底侧模为2cm厚竹胶板。
水平杆及剪刀撑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布置。
六、预压荷载A匝道第一联现浇连续箱梁跨径为4×30m,本次预压部分为2-4#墩部分,每侧翼缘悬臂宽度为变截面,宽度为1.651~2.25m,箱梁底板为等截面,梁底宽度为4.882m,底板面积为292.9m2。
支架预压成果书

跨津山铁路特大桥跨黄海路(48+80+48)m连续梁141#墩0#块支架预压说明本连续梁141#墩0#块共计砼方量216.8m3,为563.68t,除墩身范围外重量为330t。
预压采用自重的1.2倍加载,则预压加载为396t,选取最不利位置即顺桥向桥墩外侧每侧各4.55米底板范围进行预压,因墩顶0#块底板宽度小于墩顶宽度不需预压,本次只预压顺桥向为墩外侧各4.55米底板范围。
预压时注意以下几点:(1)上、卸荷载时由箱梁中心位置处向两边推进加载。
力求做到上、卸载两边同步均匀。
(2)上、卸荷载时专人对支架进行观测,密切注意支架的变形情况,并及时上报。
(3)预压材料主要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每块重约4.8t ,共需约83块。
1、加载及测量①、支架架设完毕,进行预压,以验证支架整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并测出力与位移的关系,作为施工时立模和调整标高的依据。
②、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实际情况,加载主要检验支架整体,采用重力法加载,加载重量采用1.2倍的0#段箱梁除墩身范围外砼重量。
加载到80%(264t)后静载2h,并进行沉降观测,然后继续加载到100%(330t),进行观测,最后后继续加载到120%(396t)并记录好数据,计算出变形。
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荷载进行预压,按荷载分布情况堆放,堆码混凝土预制块时要注意堆放均匀。
不得出现严重的偏心现象影响预压结果甚至给预压带来危险。
④预压前需布置沉降观测点,点位点选取应保证整个预压过程中观测不受预压的影响,并且保证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出相关的变形。
观测点的布置见下图。
2、安全技术措施①、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②、严禁施工无关人员进入试压区。
③、现场试压人员及机具由负责人统一指挥。
④、加载时逐步对称加载,禁止加载物直接冲击承重平台。
⑤、加载过程中发现支架有异常声音、变形、应立即停止作业;经检查分析处理后方可进行。
⑥、压重时监理、施工单位同时监测。
支架模板超载预压总结报告20110819001最终

支架模板系统超载预压总结报告根据《根据武汉花山大道老武黄立交桥支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要求及有关技术规范规定,为保证箱梁现浇施工安全,满堂支架应根据支架高度、支架基础情况等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
经过对花山大道老武黄立交各段箱梁荷载、支架高度及地基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EP主线桥选择现浇箱梁EP-10至EP-13(30m+30m+30m)段、匝道选择NW01至NW04(30m+30m+30m)段进行支架超载预压试验。
一、支架布置:模板支架结构由上至下布置如下:连续梁模板采用竹胶板,厚度12mm,模板以下横桥向小梁采用90mm×90mm 方木,间距300mm,纵桥向分配梁采用90mm×140mm 方木,直接置于碗扣式支架可调顶托上,间距与碗扣支架的排距一致,跨度受支架列距控制。
满堂支架的排距为90cm(在横梁处排距加密为60cm),列距60cm(翼缘板下列距90cm),横杆步距均为120cm,每6米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顺桥向每6米设置1 道横(纵)向垂直剪刀撑,支架底部可调底托安置在400cm×30cm×5cm的木垫板上,以确保地基基础均匀受力,地基清表后用50~100cm毛渣石分层回填碾压调平,基础用10cm厚C20混凝土层处理。
二、预压方法:支架模板系统按混凝土结构特征逐跨模拟堆载的方法进行预压试验,荷载采用砂袋实现,模拟荷载采取顺桥向分段横桥向分区进行。
主线桥EP-10至EP-13段(30m+30m+30m)箱梁顶宽1274cm,底宽610cm,梁高180c m,支架高度为630~720cm;箱梁设计单跨自重417.56吨,单跨预压最大荷载501.067吨。
匝道NW01至NW04段(30m+30m+30m)箱梁顶宽774cm,底宽340cm,梁高180cm,支架高度为267~468cm;单跨设计自重344.57吨,单跨预压最大荷载413.49吨。
三、观测方法:为掌握加载后地基和支架的变形情况,预压前分别在支架顶模板面和支架底模板面布置沉降观测点,上下两层测点一一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预压总结报告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成果报告邵三高速公路PA4合同段余爱华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南平抢险项目部,福建,厦门,361021为了保证支架结构的可靠性、消除非弹性变形、量测弹性变形量、确保空心板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在B匝桥现浇空心板梁施工前对支架进行了100%等载预压,现将预压成果报告如下:1.前言本桥采用落地式立柱支架,各跨设置3横排立柱做支墩,分别设于墩旁和跨中,每横排立柱又由6~7根立柱组成。
支墩基座采用现浇砼条形基础,基座直接坐落在砂砾层上。
中支墩立柱为700×8mm 钢管,立柱顶架设2工40a工字钢做横梁;两端支墩采用600×5mm钢管做立柱,立柱顶架设2工32a 工字钢做横梁。
横梁上再架单层贝雷片做纵梁,纵梁排数由控制挠度计算而得,各排纵梁间每节贝雷片用支撑架加固,纵梁上用10×10cm方木做钢木结合层,钢木结合层上设置楔木,楔木上设11×16cm方木做分配梁,间距40cm。
支架设计图详见《邵武互通B匝桥现浇空心板梁支架示意图》(附后)。
2.预压目的2.1验证支架结构的可靠性,确保空心板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2.2量测支架结构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量;2.3根据预压试验取得的数据,合理设置支架的挠度,确保桥梁线型美观。
3.预压方法综合地基情况及支架类型等因素,该现浇段只进行一次预压,即以9#-10#墩为预压跨进行预压(注:编号为变更后新编号)。
按照图纸要求,进行100%等载预压,一次预压至设计重量。
预压荷载经计算确定为1100吨,用钢筋和编制袋装砂预压,每袋砂重50kg,每平方米范围内堆40袋砂。
4.测点布设底模铺设后竹胶板铺设前设置预压观测点,其中:4.1沉降观测点设于立柱正上方的底模上,每排支架各设4点,共12个沉降观测点;4.2在贝雷梁跨中位置底模上设置挠度观测点,每简支跨设4个点,共8个挠度观测点;4.3为观测基础的下沉量和变形,在砼基础顶面立柱旁另设18个沉陷观测点;4.4加载前在墩柱旁的横梁上焊接好短钢筋条,并在墩柱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记录好其与钢筋条间的纵横向距离,预压期间观测两者间的距离变化值,即可得知支架纵横向位移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卢高速公路洛宁至卢氏段TJ-12标DK0+680.191D匝道桥第一跨
支架预压试验
总结报告
郑卢高速公路洛宁至卢氏段TJ-12标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二日
DK0+680.191D匝道桥支架预压试验
总结报告
一、预压概况
官道口互通式立交DK0+680.191D匝道桥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北侧,跨域河流并且在C匝道桥第一联结束处于C匝道桥顺接。
全桥共一联,上部结构为(7*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长142.5m,桥宽10.5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梁高140cm。
地基处理:根据支架范围用机械或人工清除地表所有虚土、腐殖土和淤泥,晾晒后采用22T压路机进行碾压,经试验室轻型触探检测地基满足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后方可采用山皮石炮渣换填铺垫。
采用2*30cm山皮石炮渣填筑,压实度按照沉降量3mm控制。
我部选用第一跨作为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
于2012年5月2日至5月9日对DK0+680.191D匝道桥第一跨现浇箱梁满堂支架进行预压。
二、预压方法
预压采用袋装山皮石炮渣压重的方法,人工配合挖掘机装填,汽车运输至现场,吊车吊运至底模进行预压方式。
根据每袋山皮石炮渣的重量算出每阶段压载的袋数及整个底板区域沙袋布置的数量及重量,从跨中向两边依次在底模上进行预压。
设专人称量、专人记录;加载时,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压载并分析原因进行补救。
加载分级进行,0%-60%-90%-120%,荷载分布与箱梁施工荷载分布相同,并及时进行测量、观测,加载的顺序尽量接近于浇筑砼的顺序,不可随意堆放。
支架预压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三、预压荷载
DK0+680.191D匝道桥第一跨采用分段预压,分段如下图(图中以米为单位):
图中分段以外部分为端、中横梁,无需预压,本次翼缘板不参加预压,故预压分四段,采用袋装山皮石炮渣预压。
采用充填重量为2T的吨袋,实际装1.5T。
普通钢筋混凝土砼重力密度取26kN/m3(2.6t/m3),故本次总预压总量为:W=(4.45*10.92+6.775*6)*2.6*120%=278.5t
第1段:预压重量=(6.775*3+4.45*1)*2.6*120%=77.3t,
沙袋数量:77.3/1.5=52(袋)
第2段:预压重量=4.45*4.46*2.6*120%=61.93t,
沙袋数量:61.93/1.5=41(袋)
第3段:预压重量=4.45*4.46*2.6*120%=61.93t,
沙袋数量:61.93/1.5=41(袋)
第4段:预压重量=(6.775*3+4.45*1)*2.6*120%=77.3t,
沙袋数量:77.3/1.5=52(袋)
实际预压为279t,分级预压,0%-60%-90%-120%每级测量其标高,计算其沉降量,具体数据见附表。
四、沉降点及沉降观测
预压加载前布设各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设于底模上,本次共布设4个断面,由于翼缘板本次不参加预压,故每个断面布设3个点,共12个观测点。
未预压前按照布置好的观测点,测量其高程。
数据见附表。
5月2日开始堆载,袋装山皮石炮渣按预压技术交底进行堆放,从中间向两侧堆放,堆放整齐。
5月9日技术员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模板120%的预压荷载24小时作用下进行沉降观测,日沉降量为1mm,满足《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中规定: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支架预压合格。
五、预压成果
从7天的预压结果来看,DK0+680.191D匝道桥第一跨满堂支架搭设间距、地基处理、支架上纵横向方木的布设及竹胶板底模的安装均满足受力要求。
六、预压成果的应用
根据预压成果资料分析,模板顶面总沉降量为23mm,弹性变形为3mm,故预拱度δ=20mm。
预拱度设置按二次抛物线法分配,公式:δ
=4δ*x*(L-x)/L2
x
——距左支点x的预拱度值;
δ
x
x——距左支点的距离
L——跨长。
箱梁底模板顶面标高 = 设计梁底标高 +δ
x
七、数据处理。